河南省林州市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 文档编号:6390602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65.80KB
河南省林州市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林州市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林州市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林州市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林虑中学2017级高二寒假开学检测
生物试题
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D.培养基的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肉眼观察不到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A错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菌落形态,如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B正确;肉眼无法观察到细菌的鞭毛,C错误;培养基不同不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D错误。
考点: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细菌的鉴定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的“肉眼”一词,要求学生明确肉眼无法观察到细菌的特征,只能观察菌落的特征。
2.下列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A.酵母菌B.乳酸菌C.青霉菌D.蘑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常见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
常见的原核生物有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此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也没有染色体。
故选B。
考点: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
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的理解。
3.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B.阻止尘埃,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D.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
【详解】制作泡菜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原理,故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加盖后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保证坛中的无氧环境,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D.接种针、手、高压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消毒和灭菌的比较:
【详解】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高压锅是灭菌工具,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B错误;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C正确;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高压锅是灭菌工具,D错误。
故选C。
5.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
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
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
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
【答案】C
【解析】
将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防止培养皿被污染,A正确;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对锥形瓶的口径处进行灼烧灭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B正确;倒平板时不能把培养皿盖完全打开并放到桌面上,这样会污染培养皿中的培养基,C错误;倒平板后冷却需要倒过来放置,防止皿盖上的水珠滴落到培养基上,D正确。
6.用菊花的茎尖植物组织培养可培育出试管苗。
下面关于这一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培养时,一次性加足营养物质以防止污染
B.整个培养过程应在光下进行,有利于长叶
C.要根据培养过程的实际情况,更换培养基
D.整个培养过程都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以免杂菌的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菊花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育试管苗需脱分化和再分化,其中脱分化过程需要避光,能形成愈伤组织,其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再分化过程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能形成胚状体,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试管苗。
【详解】在菊花的茎尖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外植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需要加入有机物提供营养,形成愈伤组织后原有营养物质已消耗殆尽,因此需要根据培养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培养基进行更换,一次性加足营养物质的目的并非防止污染,A错误,C正确;接种后可以不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直到长出愈伤组织为止,也可以每日用日光灯光照12小时,但无需整个培养过程均在光下进行,B错误;在移栽生根的菊花试管苗之前,应先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此时不处于密闭条件下,D错误。
故选C。
7.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
【详解】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和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若未接种的培养基上无菌落,表明培养基灭菌合格,故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关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是()
A.称量B.灭菌C.溶化D.倒平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称量、和溶化是在灭菌前,不需要在火焰旁操作,故A、C错误。
灭菌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故B错误。
倒平板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9.以下操作用到接种环的是()
A.平板划线操作B.系列稀释操作
C.涂布平板操作D.倒平板操作
【答案】A
【解析】
平板划线法需要接种环,故A正确。
系列稀释操作是用滴管和试管进行的,故B错误。
涂布平板法是用涂布器操作的,故C错误。
倒平板只需要培养基和培养皿,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0.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
A.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C.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D.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答案】A
【解析】
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等;液体培养基用于工业生产;加入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能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长,从而分离酵母菌
和霉菌;加入高浓度食盐可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可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题没说明分离哪种细菌,故应用固体培养基,如在固体培养基上以划线方法接种,然后再分离出某种细菌。
11.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
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0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0
100ml
MgS04
9.25g
CaCl2
0.5g
I
+
+
+
+
+
+
+
Ⅱ
+
+
+
+
+
+
+
Ⅲ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表分析:
Ⅰ培养基的特点是缺氮,能在这样的培养基上存活的只能是固氮微生物;Ⅱ培养基的特点是没有有机碳源,是培养自养微生物的培养基;Ⅲ培养基是适宜异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详解】由图可知,培养基Ⅰ中缺少氮源,培养基Ⅱ中缺少碳源,培养基Ⅲ中具备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甲可以在缺少氮源的培养基中生存,乙可以在缺少碳源的培养基中生存,表明甲和乙分别可以自身合成相关物质来满足对氮源或碳源的需要,因此可知甲为固氮微生物,乙为自养微生物,丙需要外界提供碳源和氮源,无法自主合成,因此属于异养微生物,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培养基对微生物选择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生要通过分析培养基的成分确定培养基的选择功能;识记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结合培养基种类进行解答,难度不大。
12.下列关于花药离体培养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花药培养成功与否与材料选择无关
B.花药培养成幼苗后,一定不能分瓶培养
C.花药培养成幼苗的过程中,除了适宜的温度、pH等,还要注意照光
D.一般地讲,材料选在单核期时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不同植物的诱导成功率不同,就同一种植物来说,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对诱导成功率也有直接影响,如早期的花药比后期的花药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
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也是提高诱导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详解】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A错误;由于接种密度对于诱导成功率有一定影响,因此培养获得愈伤组织或幼小植株时必须分瓶培养,B错误;接种花药后,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需要光照,因为此时无叶绿体,还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C错误;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D正确。
故选D。
13.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A.大肠杆菌B.霉菌C.放线菌D.固氮细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选择培养基的原理是:
不同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环境不同。
有的适于酸性环境,有的适于碱性环境;例如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数滴,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
【详解】大肠杆菌需要氮源,青霉素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酚也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A符合题意;霉菌是真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后,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但是不抑制真菌,所以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出霉菌,B不符合题意;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所以可以筛选放线菌,C不符合题意;固氮细菌的氮源是氮气,在培养基中不需要氮源,所以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是固氮细菌可以生长,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答案】B
【解析】
果醋的制作,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A项正确;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将培养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B项错误;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即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C项正确;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D项正确。
【点睛】明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发酵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
A.无机盐、水、维生素B.NaCl、水、蛋白质
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Na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必须经酶的作用,才可变为可吸收的小分子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而豆腐在毛霉、根霉、曲霉等多种微生物适宜条件下发酵,在其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等的作用下,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水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易于吸收的营养成分,并且在酵母等作用下,产生芳香酯等香味物质,使发酵后的豆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某种酶后在0~80℃的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80℃环境中,酶的活性变化曲线(pH适宜)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从温度20度到40度,消化酶分解物质的量逐渐增加,到40度后,消化酶分解有机物的量逐渐减少、直至不再分解有机物,所以在20度到40度,酶的活性逐渐增加,40度以后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甚至失活.故选:
D。
17.下图表示月季的单倍体植株培育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除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外,在培养液中还需加赤霉素等
C.假如月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M个,则B瓶中植株的染色体数为M个
D.假如月季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B瓶中植株基因型有四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是单倍体植株,培养过程中为了诱导丛芽或胚状体的形成常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GA、IBA和BA。
【详解】将花药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A正确;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赤霉素可促进细胞的伸长,培养月季单倍体的过程中培养液中除了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外,还需加赤霉素等,B正确;B瓶中形成的是单倍体植株,假如月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M个,则B瓶中植株的染色体数为M/2个,C错误;假如月季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植株减数分裂能形成AB、Ab、aB、ab共四种配子,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后可形成四种基因型的个体,D正确。
故选C。
18.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A.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
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D.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用盐腌制,能使得豆腐块变硬,同时能抑制杂菌生长,如加盐量太少,豆腐腐败变质;故A错误.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杂菌滋生,豆腐块腐败变质;故B错误.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腐乳成熟期延后,但能抑制杂菌生长,不会变质;故C正确.密封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再用胶条密封瓶口,能防止杂菌污染;故D错误。
考点:
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名师点睛】豆腐腐败变质是杂菌繁殖造成的,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或制作卤汤时加料酒量太少都会致使杂菌大量繁殖.相反,如果料酒加入过多,不会致使杂菌大量繁殖。
19.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技术与月季花药培养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的培养基配制方法、无菌技术及接种操作等基本相同
B.花药培养的选材很重要,需选择适宜时期的花蕾
C.若某二倍体植物同时进行这两项技术,结果都能得到纯种
D.前者是后者操作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相同之处是:
培养基的配制、接种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以接种室要消毒;外植体可预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完毕应立即盖好瓶盖。
但是植物组织培养取材来源植物的体细胞,最后培育得到的植株是正常的和母本一样的植株,属于无性生殖.花药离体培养取材来自于植物的花粉,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属于一种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
因此,花药离体培养的培育要比植物组织培养复杂一些。
【详解】菊花的组织培养与月季的花药培养都需要制备MS固体培养基,都需要无菌操作和接种操作,A正确;花药培养时应选择单核期的细胞,为了选到单核期的花药,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取材来源植物的体细胞,最后培育得到的植株是正常的、和母本一样的植株,若母本是杂合子,则培养的后代也都是杂合子,而花药离体培养取材来自于植物的花粉,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C错误;组织培养技术为花药培养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为新品种的培育开辟了新途径,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花药培养过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污染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最大技术难题,可发生于不同的对象和不同阶段,某同学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出现白色晕圈或有色菌落,下列关于此项分析错误的是( )
A.可能是锥形瓶口处理不当
B.组织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污染
C.可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等物质来避免污染
D.先初培养,挑出无污染的物质再进行培养,可减少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实验室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或杀菌物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详解】在植物组织培养时,消毒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处理,由于微生物大量存在于各个地方,因此在组织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污染,比如使用的器具未消毒、培养间未消毒、锥形瓶口在倒入培养基时未作清理导致营养物质残留,从而滋生微生物导致污染。
如果出现了污染,补救措施为先进行初培养,然后挑出没有污染的物质再进行培养,减少污染发生的范围。
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发育,但不能避免污染,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关于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由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用量决定途径
B.花粉经脱分化形成胚状体,再分化成丛芽,然后诱导生根
C.产生胚状体是花药离体培养中特有的途径
D.花粉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成植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
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有两条途径:
一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成植株;二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
【详解】植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如: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所以产生花粉植株的两条途径主要由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用量决定,A正确;花粉植株形成的途径之一是:
花粉经脱分化形成胚状体,再经过分化形成丛芽,然后诱导生根,另一条途径为:
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再分化形成丛芽,再诱导生根,BD正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也能产生胚状体,故产生胚状体不是花药离体培养中特有的途径,C错误。
故选C。
2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
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D.取植物的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过程是指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考点:
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23.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共他均相同。
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污染主要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B.污染不是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C.调节培养基pH可以解决污染问题D.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
通过4个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培养基灭菌时间、培养基pH、培养基的温度对污染率都没有太大的影响,而离体组织培养灭菌的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由此可知,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详解】随培养基灭菌时间的推移,污染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A错误;离体组织灭菌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说明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B错误;随着培养基pH的增大,污染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C错误;随着温度的升高,污染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组织培养中培养基污染、灭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4.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切取胡萝卜的外植体时一般选择()
A.具有木质部的部分B.具有韧皮部的部分
C.具有形成层的部分D.具有髓的部分
【答案】C
【解析】
因为形成层分裂快,无病毒感染,所以一般选择它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选C。
【考点定位】植物组织培养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明确选择外植体的要求和所给选项是否具备要求。
25.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B.导入其他植物的基因
C.脱离母体的,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D.将成熟的筛管的细胞移到去核的卵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
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
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时除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外,外植体还需要离体。
在生物体内,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A错误;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属于基因工程技术,与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无关,B错误;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是:
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C正确;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原因,掌握细胞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林州市 林州 一中 分校 中学 学年 下学 开学 考试 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