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docx
- 文档编号:6389760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89
- 大小:203.88KB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docx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
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
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双语或多语现象: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
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总结:
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
况下,如国际学术讨论中,可以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4、应用语言学
提出:
19世纪末,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跟理论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指把理论语言学的理论、规律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产生的新的边缘学科,如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则专指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
5、外语教学法
这是国外语言学界广泛使用的名称,我国外语教学界也长期使用
存在的问题:
但这一名称不能表示出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层次和它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即使后边加上一个“法”字,仍只是强调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层面。
6、外语教育学
针对外语教学(法)这一名称的缺陷,很多国内学者(如许国璋先生)主张用外语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
这是一个使用的越来越多的名称,在西方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称的趋势,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使用也日益普遍。
三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
提出原因:
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都存在一个问题,即如何正确体现“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他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是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
“教育”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的活动。
对教育的研究除了教学过程和规律以外,还要研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全过程和教育规律。
对留学生的培养也要根据国际教育的惯例,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
因此,本学科的研究任务也就不仅仅限于教学一个方面,而是包括教育原理和教育规律、各学科、国家政策和设备等内、外部要素。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效率。
内部因素:
A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B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C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等环节和理论。
外部因素:
首先是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其次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还有一项任务。
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现有语言学理论是以西方语言为基础的,是否适合汉语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另一方面,从汉语特点出发研究汉语习得和教学的特殊规律,则可以丰富人们对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认识。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1、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P10)
(1)美国学者斯波尔斯基于1980年提出的“教育语言学理论模式”p11图★
斯波尔斯基语言教学理论模式的主要来源:
语言描写、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运用理论;其中的语言学习理论又源出于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语言描写又源出于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语言描写也由一定的语言理论所决定。
上述诸因素又分别由普通语言学、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从而构成了斯波尔斯基称之为“教育语言学”的学科。
优点:
这一模式不仅较早的提出语言教学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时更明确地指出,单单语言学不足以构成语言教育的理论基础。
他具体列出作为该学科理论基础的各相邻学科及它们与该学科有关部分的联系。
缺点:
“教育语言学”系统内部的层次不够清楚,另外,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这样的一些语言教学理论的实质内容未能表示出来。
(2)斯特恩于1983年提出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般模式”p12图★
特点:
他把模式分成三级,模式内部各层次的关系显然比斯波尔斯基模式更为清晰,体现了系统性。
这三个模式的核心是在第二级,即由语言、学习、教学和语境四个方面所组成的学科体系,相当于斯波尔斯基所说的教育语言学。
位于模式中层的第二级理论部分成为沟通第一级理论基础与第三级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把实践部分“即第三级”纳入到学科体系中来。
不足之处:
主要在第三级实践部分,即其中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教材、效果评估等不仅仅是单纯的实践,本身也有一定的理论性,是学科理论的一部分,应属于中层“教学”部分的具体内容。
此外,该模式在层次划分上也并非完美无缺。
(3)我国学者提出的不同的学科体系:
张鸿岺先生提出过“中学语文教学系统的结构”
章兼中先生提出过“外语教育学的理论模式”
吕必松先生提出有关第二语言学科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结构的论述
崔永华先生从学科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和人才体系三个方面来论述,并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称为“支撑理论”,以表示这些是别的学科来支撑我们学科理论的基础理论。
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三个层次)p15图★★★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的组成:
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
Ø第一层次:
理论基础部分。
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与本学科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
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
Ø第二层次:
学科理论体系——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
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
A对外汉语语言学B汉语习得理论C对外汉语教学理论D学科研究方法学。
对外汉语语言学:
是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和研究的汉语语言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
对外汉语语言的研究与母语研究的区别:
{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一般指作为母语研究的汉语语言学)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它不能代替本学科对汉语的研究。
原因如下:
}
首先,研究目的不同。
本学科研究怎样让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掌握汉语的词语和造句规则,培养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如何提高早已具备汉语交际能力的人对其习焉不察的语言规则系统的理性认识。
其次,研究内容不同。
本学科主要研究那些通过与学习者母语对比所揭示的汉语特点和汉语作为目的语学习所遇到的难点,也就是汉语的特殊规律,并研究如何将这些规律、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三,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本学科需要从意义的表达出发,突出用法和功能的研究,而不是单纯从语言结构出发,集中于语言描写和现象的分析。
第四,研究的角度不同。
本学科除了要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外,还要从汉外对比、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学习者个体差异、认知心理等多角度进行综合研究。
第五,研究方法不同。
除了一般语言学方法外,还要采用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心理实验等跨学科、综合的研究。
这种研究也拓展了汉语语言学研究的领域。
汉语习得理论:
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之一——学习者的研究,即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和语言习得研究本身的进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的成功与否决定性的因素还在“学”的方面,对“学”的研究是对“教”的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是把上述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和对教学对象的研究结合起来,即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为学习者迅速、有效掌握的规律和原理,有时也称为教学论或教学原理或教学法。
学科研究方法学:
是指受哲学方法论普遍规律的指导,用来探讨对本学科最具针对性的方法论原则,并着重研究适用于本学科的一般方法,特别是本学科的特有方法。
应用研究:
总体设计研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研究(P18)
Ø第三层次:
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
学科体系的第三层是,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教育,也包括对未来的对外汉语师资的教育。
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还有社会的需要、国家的有关政策和经济实力以及学生素质、师资力量和可能提供的各种设备资源。
对语言学习者的教育还特别需要研究语言环境及如何利用的问题。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⑴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
语言教学也必然涉及到一定的文化内容,也必须包括一定的文化因素的教学,但文化因素的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
语言教学也不同于语言学的教学。
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此,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则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
语言学的课程主要是知识课、理论课。
语言教学中当然也包括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教学,但教知识和规律也为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的。
⑵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这一性质使其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
(P20)
第一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在已经教好地掌握了母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交际能力基础上进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品质、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往往是从零开始,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必须强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
文化与文学、审美等的教学只能在目的语达到一定水平上才能进行。
⑶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P2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一方面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普遍教学规律的制约,同时汉语教学本身又有特殊的规律,不同于俄语、英语、日语等其他第二语言的教学。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其他语言谱系距离较远,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汉语所体现的文化与其他民族差异很大;目前汉语教学在国外还不普及,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等。
⑷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不同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总结: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我国少数名族汉语教学、我国母语语文教学和我国的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图p22★)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P21)
①、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让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
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实践才能掌握。
③、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规律。
④、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
⑤、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该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进行交际所必须的文化内容。
⑥、集中、强化的教学——相对来说,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较快,班的规模较小。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
所谓专门的学科,就是指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
研究对象: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对象、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中心,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及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研究任务:
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以指导教育实践和教学实践,解决实际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研究视角:
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及这几方面综合的独特视角。
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P24)
边缘交叉学科:
由两门学科相交而介于其间的
综合交叉学科:
由多门学科涉及到同一对象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研究本学科所面临的特殊课题,从而形成并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
哲学在宏观上、方向上为各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数学的量化研究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是社会学与语言学的之间的边缘学科,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研究语言,着重对语言使用中变异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社会语言学在很多方面都对第二语言教学都有指导作用。
如,对言语交际中言语行为的研究和会话分析,对言语交际中言语行为得体性所要求的社会规范、交际策略和语用规则的研究,尤其是社会语言学突破传统语言学单纯对语言内部结构关系的静止描写与分析,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交际作用则从宏观上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3、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P26)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决定了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
对外汉语的研究课题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研究成果或提出的理论应能直接指导实践并得到实践的检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理论体系不断得到修正、充实和发展。
总结:
正是在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理论并致力于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在指导教育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对外汉语教育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有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体系。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
学科定位,是指某一学科在众多学科中的位置,也就是科学的确定它的门类归属问题,通常是由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性质所决定的。
一、“小儿科”论(P27)
(2)60年代到7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曾被看做是教外国人说中国话,教“人手足刀尺”的“小儿科”,认为“是个中国人就能教汉语”,不承认这是一门学科,需要什么学问。
这是早期的“学科否定论”。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P28)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进行过一场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问题的热烈争论。
这场争论,初步探讨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推动了对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的深入研究。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学科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强调了本学科的语言属性,把握了学科的大方向。
三、“应用语言学学科”论(P31、32)
Why今天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直接称之为应用语言学是不恰当的。
1、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
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另一方面,“后结构主义语言学时代”的最重要语言学理论,如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却最难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去。
因此,把这一综合交叉学科仅仅定位于其支撑理论之一的语言学缺乏科学性。
2、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应用”。
Ø美国斯波尔斯基:
“语言学关于语言本质的研究对语言教学有启示作用;所谓‘应用’仅仅指语言学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可以为教学语法等提供资料”(1970)
Ø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
“不能把第二语言教材或教学方法放在语言学的基础上”
Ø英国科德:
“理论语言学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语言学理论和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应用的教材之间的关系也是间接的,仅仅依靠语言学理论是不可能为教学大纲内容的选择、安排和陈述提出一个标准的。
”
3、“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这一名称过分强调“应用”,忽视了它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所具有的理论性。
把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等同也模糊了应用语言学的概念,缩小了它的范畴。
4、最为重要的是,今天的语言教学已经逐渐摆脱了纯语言教学的路子,更多地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转向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和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
四、学科定位——语言教育学科(P34)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应当定位于语言教育学科。
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的第二语言教育的分支学科。
第二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P37)
一 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1、初创阶段(1950——1961)
2、巩固阶段(1962——1966)
3、恢复阶段(1972——1977)
二 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P44)
1、构建学科理论框架阶段(80年代)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年代)
第二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 国家和民族事业
二 学科地位
三 学科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
四 学科理论体系
五 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节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P56)
一 新世纪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1、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和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国际分工合作大大加强,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密切。
第二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将发挥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
语言教育,特别是第二语言教育,也将成为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繁荣的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并受到特别的重视。
在《外语学习的标准:
迎接21世纪》的研究项目中,提出了新世纪第二语言(外语)教育的纲领。
文件提出了用来概括21世纪第二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学习标准的5个“C”:
communication(运用语言进行交际)、cultures(体认多元文化)、connections(贯连其他学科)、comparisons(通过比较了解语言文化的特性)、communities(应用于国内和国外的多元社区)。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1)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是依靠语言在生产劳动及与大自然交往中,相互沟通、团结协作以求得生存发展。
今天语言作为知识、文化的载体,也是信息传播最主要的载体,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怎样估计也不为过。
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仍是今天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2)语言是交际工具,是人与人、社团与社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工具。
我要实现现代化,要深化改革开放,在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了解外国并让外国了解我们,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外语和汉语的语言教育。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1)汉语的国际地位:
汉语史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语言,它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文化的结晶和载体。
长期以来,汉语一直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学习者。
(2)我国的国际地位:
近30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长。
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密切。
(3)总结:
在这种形式下,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世界各国人民与12亿中国人民沟通的桥梁,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政治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扩大。
二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世界汉语教学的关系
2、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1)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
(2)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的学科。
(3)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
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如果说语言学和文化学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内容和目的,那么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一)
理论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都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理论语言学从语言本质的认识,即语言观的角度,给语言教学的宏观指导,影响到对语言教学的性质、目标、原则和方法的认识,从而成为不同教学法流派的基础。
具体语言学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语言规律的揭示,从微观上给语言教学以启示,不仅影响到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影响到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等各个教学活动环节。
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如对比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都有重大影响。
一 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的基本特征:
(7个)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存在于言语中;
语言有生成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团体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P67)
Ø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符号是用来代替客观事物的,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的物质形式是声音,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时任意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语言中的音和义的关系也是约定俗成的,由社会习惯所定。
语言符号一经社会“约定”,就有强制性,社会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不能随便变更。
Ø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系统又是分层次的结构
由作为备用单位,用来构成符号形式的音位和作为使用单位的音译结合的符号——语素及符号序列——词、句子等层次构成,这就形成了语言大系统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外汉语 教育学 引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