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师范毕业论文选题参考.docx
- 文档编号:6389291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2.90KB
汉语言文学师范毕业论文选题参考.docx
《汉语言文学师范毕业论文选题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师范毕业论文选题参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师范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文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师范类330题)
[供文09
(1)
(2)(3)(4)参考选用]
一、课程与教学论(50题)
指导教师:
史成明、乔晖、刘艾青等
1.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与改善研究
2.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3.初中生生活写作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
4.初中生文体区别意识和培养研究
5.初中语文教师职业满意现状分析
6.初中语文教师有效教学意识和技能调查研究
7.初中教材写作教学内容体系性研究-—以苏教版教材为例
8.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探究
9.初中语文生命教育探究
10.多义性解读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运用
1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资源的开发
1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
13.初中语文专题教学梳理与研究——以古典诗歌教学为例
14.初中作文评语现状和有效性研究
15.初中作文评语中的隐形伤害和改善
16.作文升格教学实践研究——以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例
17.作文升格教学实践研究——以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
18.语文探究型有效学习模式探究
19.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研究
20.语文展开环节教学策略研究
21.文化传承与初中文言文教学
22.体验式学习理论观照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3.校园流行歌曲与语文教学研究
24.社会流行观念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25.切片式评课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26.磨课、研课与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
27.中小学语文教师学术道德意识研究
28.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研究
29.中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30.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误区及矫正
31.从“为考而教"到“为教而考"-—近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32.中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切入口的选择
33.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
34.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
35.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语文教材作文部分比较研究
37.语文教材口语交际活动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38.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39.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作品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40.语文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探究
41.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及使用情况比较研究
42.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评析
43.“儿童为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策略研究
44.语文教材中(鲁迅、朱自清、沈从文……)作品的教与学
45.例谈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
46.叶圣陶语文教材编写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47.基于本土文化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48.基于网络的语文课程资源新视点
49.基于大众文化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0.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研究
二、汉语言文字类(30题)
指导教师:
朱岩、李尧、谢传荣、陈国华、王祖霞、蔡旭、徐彬等
1.论汉字的性质
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许慎六书说论评
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10。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11。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12。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13。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16。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20。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23。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24。
形声字起源试论
25。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26.《说文》省声研究
27。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28。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30。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三、中国古代文学(80题)
1、论《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刘民红)
2、论《吕氏春秋》的艺术创新(刘民红)
3、论汉代前期抒情赋的“情胜于理”的特点(刘民红)
4、论汉代后期抒情赋的“理胜于情”的特点(刘民红)
5、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新考(刘民红)
6、论古诗中的“秦始皇”(刘民红)
7、论汉赋与山水诗(刘民红)
1。
“秦世不文”原因探析(黄静)
2。
论李斯的人生悲剧及其原因(黄静)
3.西汉政论文兴盛原因考(黄静)
4.贾谊、晁错政论文异同论(黄静)
5。
《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比较(黄静)
6。
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黄静)
7.《史记》与《左传》女性形象塑造之异同(黄静)
8.论《史记》对《左传》人物塑造手法之继承(黄静)
1.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吕海龙)
2。
从英雄神话看中西方英雄观的异同(吕海龙)
3、从始祖神话看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吕海龙)
4、从灾害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吕海龙)
5.《诗•周颂》与西周的农业礼典(吕海龙)
6.《诗经》宴飨诗的政治意义(吕海龙)
7.从祭祀礼俗看战神蚩尤崇拜(吕海龙)
8.上古神话的生命意识(吕海龙)
1。
论建安诗歌中的鸟类意象(丁福林)
2.论阮籍《咏怀》组诗的情景关系(丁福林)
3.嵇康五言诗与四言诗之比较(丁福林)
4。
论左思《咏史》组诗的情感类型(丁福林)
5。
论陶渊明诗歌的哲理性(丁福林)
6.论陶渊明诗歌中的“白云”意象(丁福林)
7.论谢灵运山水诗的写景艺术(丁福林)
8。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构思特点(丁福林)
1.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吉玉萍)
2。
试论苏轼“以诗为词”(吉玉萍)
3.晏殊、晏几道词比较(吉玉萍)
4。
论秦观词的感伤情结(吉玉萍)
5.论周邦彦词的结构艺术(吉玉萍)
6.论稼轩词的忧患意识(吉玉萍)
7.试论辛弃疾“以文为词”(吉玉萍)
8。
冯梦龙的民间文学观(吉玉萍)
1。
论赋比兴在汉乐府中的新变(丛玲玲)
2。
论汉乐府的纪实性(丛玲玲)
3.汉代乐府诗与文人诗中批判精神的比较(丛玲玲)
4.论“美刺”在汉赋中的消长(丛玲玲)
5。
汉赋中的道家思想(综论或比较研究)(丛玲玲)
6。
论汉代纪行赋(丛玲玲)
7.论汉代述志赋(丛玲玲)
8.两汉大赋异同论(丛玲玲)
1。
杜诗中的忆昔主题(石宝珠)
2.论柳永慢词的创新(石宝珠)
3。
王安石晚年诗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石宝珠)
4.苏轼词风辨析(石宝珠)
5.论苏轼在黄州的创作(石宝珠)
6。
盛唐诗人的隐逸心态(石宝珠)
7。
盛唐边塞诗的悲壮美(石宝珠)
8.稼轩词的用典艺术(石宝珠)
1。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王正兵)
2.《三国志演义》的结构特点(王正兵)
3。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王正兵)
4。
从《水浒传》的版本看人物形象的变化(王正兵)
5。
《西游记》的结构特点(王正兵)
6。
《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王正兵)
7.《红楼梦》的人物与叙事艺术(王正兵)
8.《红楼梦》的人物与悲剧主题(王正兵)
1。
李白个性及其诗歌中的异端因素(赵荣蔚)
2。
韩孟诗派的诗歌意象(赵荣蔚)
3。
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与象征(赵荣蔚)
4.咏物传统与李商隐的咏物诗(赵荣蔚)
5。
李白的自由精神(赵荣蔚)
1.试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顾国华)
2。
试论苏轼的“以诗为词”(顾国华)
3。
禅学思想对苏轼创作之影响(顾国华)
4。
试论豪放词派之“狂”(顾国华)
5。
稼轩词之时代精神(顾国华)
6。
压抑心态与周邦彦词的浑厚之美(顾国华)
7.魏晋风度与姜白石的审美理想(顾国华)
8。
赠妓词之研究(顾国华)
1.王孟山水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柏红秀)
2.中唐山水田园诗研究(柏红秀)
3.李白山水诗研究(柏红秀)
4。
送别诗中意向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柏红秀)
5。
杜甫咏史诗研究(柏红秀)
6。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柏红秀)
7。
唐人咏物诗研究(柏红秀)
8.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研究,如咏梅研究等)(柏红秀)
四、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40题)
1.分析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在其小说创作中的运用(孔建平)
2.从拉伯雷《巨人传》看文艺复兴文学中的巨人形象(孔建平)
3.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孔建平)
4.当代网络文学创作对"超越"问题的关注(孔建平)
5.生态美学----西方与中国(孔建平)
6。
中外文学中的“傻子”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7.“世界文学"概念在中国(孔建平)
8。
托马斯·哈代创作分析[陈义海]
9.某西方作家在中国的接受[陈义海]
10。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比较[陈义海]
11。
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研究[陈义海]
12。
中国希腊神话之比较(自选具体比较的视角、方法和对象)[陈义海]
13.中外“乌托邦”文学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陈义海]
14.《诗经》各英译本比较研究[陈义海]
15。
论圣经文学的成就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姚公涛)
16.分析《唐吉诃德》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姚公涛)
17。
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姚公涛)
18.分析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两重性格(姚公涛)
19。
从于连到拉斯蒂涅(姚公涛)
20.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基督教观念(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
21。
人文精神与神性皈依——论古希腊悲剧审美空间的构成(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
22。
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相关研究[岳峰]
23。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日本人形象变迁史(具体作品自拟)[岳峰]
24。
劳伦斯小说创作特色[岳峰]
25。
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精神/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岳峰]
26。
康拉德《进步前哨》的相关研究[岳峰]
27.康拉德《吉姆爷》的相关研究[岳峰]
28.康拉德《台风》的相关研究[岳峰]
29。
古希腊神话分析(周红)
30。
古希腊悲剧分析(周红)
31.〈〈荷马史诗分析>〉分析(周红)
32。
论莫里哀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继承和改造或其创作风格(周红)
33。
分析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周红)
34.艾米莉。
狄金森诗歌的美学价值(唐蕾)
35.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唐蕾)
36。
人的尴尬处境的反思—-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唐蕾)
37。
论萨特的“境遇剧”(唐蕾)
38.《一间自己的房子》与女性文学(唐蕾)
39.杜拉斯笔下的中国形象(唐蕾)
40。
十八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具体作品自拟)(唐蕾)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80题)
1
简论”五四”文学革命
卢惠余
2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卢惠余
3
简论郭沫若的历史剧
卢惠余
4
论冰心的”问题小说"
卢惠余
5
田汉对中国话剧艺术发展的贡献
李伟
6
试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
孙晓东
7
东北作家群的地域性与政治性
孙晓东
8
《日出》的结构艺术
沐金华
9
论孙犁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陈飞
10
艾青诗歌与西方象征派诗
陈飞
11
张爱玲小说的先锋性与通俗性
陈飞
12
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王佳琴
13
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
王佳琴
14
论十七年散文创作中”小我”"大我"情感的统一
徐峰
15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
潘海鸥
16
浅谈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
潘海鸥
17
陆文夫小说创作的地域色彩
潘海鸥
18
毕飞宇小说中的个体关怀
柏文猛
19
三毛作品的艺术魅力
李伟
20
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
李伟
1
李大钊的新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意义
卢惠余
2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卢惠余
3
五四文学革命初期白话诗的特征
卢惠余
4
冰心散文中的传统文化因子
李伟
5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的探讨
孙晓东
6
论京派的文学理想
孙晓东
7
萧红作品的女权主义解读
孙晓东
8
戴望舒诗作《雨巷》的艺术特征
沐金华
9
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传统文化
陈飞
10
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
陈飞
11
论张爱玲小说的情节艺术
陈飞
12
论赵树理与高晓声在关注农民问题上的异同
王佳琴
13
现当代乡土小说审美比较
王佳琴
14
说长道短引发的灾难--论《长短录》及其后果
徐峰
15
归来的诗歌的创作特征
潘海鸥
16
新写实作家的人生哲学
潘海鸥
17
简论路遥的小说创作
潘海鸥
18
浅论余华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柏文猛
19
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
李伟
20
白先勇小说创作研究
李伟
1
重评"鸳鸯蝴蝶派"
卢惠余
2
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
卢惠余
3
胡适的白话新诗创作
卢惠余
4
许地山散文创作风格
李伟
5
丁西林的喜剧与西方喜剧
李伟
6
论《家》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
孙晓东
7
老舍小说的市民特色与地域文化性
孙晓东
8
论京派小说的性爱叙事
孙晓东
9
曹禺话剧的艺术追求
沐金华
10
赵树理和孙犁小说创作之比较
陈飞
11
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
陈飞
12
大俗与大雅之间-—张爱玲的文学审美境界
陈飞
13
十七年小说中的民俗文化意蕴
王佳琴
14
论"样板戏"
王佳琴
15
杨朔散文的结构特征探寻
徐峰
16
朦胧诗的精神气质与美学特征
潘海鸥
17
新历史小说的反英雄化倾向
潘海鸥
18
评述余华小说创作的艺术转型
柏文猛
19
论余光中的乡愁诗
李伟
20
琼瑶言情小说的诗美特征
李伟
1
学衡派新探
卢惠余
2
鲁迅《故事新编》中的”油滑"小议
卢惠余
3
新月诗派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卢惠余
4
论"新月派"
孙晓东
5
论《寒夜》的悲剧艺术
孙晓东
6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孙晓东
7
卞之琳诗歌的艺术特色
沐金华
8
论赵树理的农民题材小说
陈飞
9
《王贵与李香香》和"信天游"
陈飞
10
从小说到电影——张爱玲小说的现代阐述
陈飞
11
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
王佳琴
12
十七年农村合作化小说叙事研究
王佳琴
13
树英雄赞英雄造英雄-—分析抗美援朝题材诗歌的主题与功能
徐峰
14
自我替代的艺术品--论杨朔散文中"我"与"物"的关系
徐峰
15
论”小女人散文"
潘海鸥
16
80年代与90年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异与同
潘海鸥
17
谌容《人到中年》漫评
柏文猛
18
余光中诗歌的意象艺术
李伟
19
琼瑶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李伟
20
亦舒言情小说特点
李伟
六、文艺学、美学(30题)
指导教师:
蔡宝玺、刘谋、马建高、何彬、郑建华、顾晓玲等
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3、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4、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5、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6、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7、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8、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9、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
10、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11、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12、论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13、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14、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15、论尼采的悲剧观
16、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17、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
18、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19、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20、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21、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22、论悲剧与崇高
23、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24、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25、试说文学意象
26、试说形象和意象
27、从王维山水诗看文学意象的特征
28、中国古诗的蒙太奇结构特征
29、接受主体和文学接受
30、从“诗言志”到“诗缘情”
七、写作学(20题)
指导教师;武小新、王玉琴、吴苏阳、刘曙、陶春军等
1信息社会于“写作时代”
2论写作的创造性
3论写作的规律
4写作与人生
5谈“学习—-通过写作”
6论写作的系统
7写作主体人格的构成及其对写作的意义
8论写作主体的能力与素养
9写作能力与大学生素质的关系
10论写作思维
11论写作的心理机制
12写作的心理动力(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研究
13写作客体选择的文化渊源
14写作受体研究
15写作主体的主导性与受体意识
16文化传统与阅读心态
17论写作中的联想、想象
18写作技法研究
19谈文章分类
20谈文章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言 文学 师范 毕业论文 选题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