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386118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2.12KB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x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
T20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T23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监控
学科
数学
学段
小学
年级
四年级
课题名称
《植树问题》
教材
书名:
数学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年1月
信息技术使用软硬件
方正飞翔软件制作、方正慧云智慧课堂客户端、ipad
授课教师信息
姓名
王倩
单位
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职称
小学高级
荣誉称号
小学数学区级骨干教师
授课教师个人简历
2005年至今工作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从事数学、语文和班主任工作。
2013年9月参与研究移动终端学习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多次讲授展示课,参加区级、市级现场授课活动。
教学案例设计参与人员
角色
姓名
单位
设计者实施者
王倩
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信息技术指导者
王倩
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课件制作者
王倩
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其他参与者
万新、张淑芳、毛继业
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深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随着移动终端系统的介入,数学学习过程更加自主化、个性化。
同时,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学习记录进行挖掘,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整体上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情况简介:
利用方正飞翔软件制作能在ipad上使用的dpub文件(电子书),ipad上安装方正慧云课堂,上传dpub文件、微课视频及检测题目。
师生手持ipad完成课堂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知道“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括、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能运用规律或研究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上周日很多同学都参与了班级拓展活动,活动中大家亲手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隐藏在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
植树问题
关于植树问题你们了解多少呢?
课前我们进行了前测,也反映出大家的一些疑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身边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iPad展示图片
2分钟
二、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
1.前测反馈,了解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1)教师出示
前测1:
如果在一条小路的一侧种4棵树,每两棵树之间距离相等,可以怎样种?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我们看看在这条路的一侧,大家是怎样种的?
出示:
三种植树方案(每种方案两幅图,逐一呈现,最后所有图都出现)
引导:
这种方案我们称为“两端都种”。
板书:
两端都种
引导:
这种方案我们称为“一端种”。
板书:
一端种
出示:
从右侧开始种的情况
这样也是一端种吗?
引导:
这种方案是“两端都不种”。
板书:
两端都不种
出示:
有房子的图
你们看这位同学的这幅图中还告诉我们为什么不种?
(2)同一道植树问题却能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在这样一条公路上,应该采用哪种呢?
出示:
公路图片
(3)这也是很多同学在前测中最先想到的一种,我们这节课就先从两端都种的情况开始探究,相信如果我们把它研究透彻了,另外两种就迎刃而解了。
2.课堂争辩,暴露学生的真问题。
(1)其实在前测中我们已经尝试了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一起来看看。
出示:
在一段500米长的公路一侧植树,路的两端都要种上,每隔5米种一棵,能种多少棵树苗?
(2)你认为有哪些重要的信息?
引导:
我们也可以说是总长500米。
追问:
你怎样理解这个信息?
引导:
树与树之间也叫做间隔。
追问:
什么意思?
强调:
公路的一侧
(3)大家的解决方法基本上都集中在这5种方法上。
出示前测结果:
[学生1]500÷5=100
[学生2]500÷5=100
100+2=102
[学生3]500÷5=100
100-2=98
[学生4]500÷5=100
100+1=101
你们的方法虽然都不同,但你有什么发现吗?
看来你们都想到了先解决它。
这个算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
100棵树,也可以说棵数是100
追问:
你和屏幕上4位同学意见都一样。
认为是100棵树,我怎么看到的这位同学写的是100段,快来说说。
引导:
100段也叫有100个间隔或间隔数是100。
(4)有争议了,到底是100个间隔还是100棵树呢?
3.简化问题,体现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
(1)靠争论我们能得到答案吗?
通过什么途径来验证算式中的100代表什么呢?
引导: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更直观地探究植树问题呢?
追问:
可我发现,在前测中也提示画图了,全班只有2个同学画了,大多数同学为什么没画图呢?
引导:
你有好办法吗?
评价:
这可是研究数学问题很好的方法。
板书:
化繁为简。
(2)我们把总长简化到30米行吗?
4.动手操作,探究规律,发现本质。
出示:
在30米长的公路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隔5米种一棵,能种多少棵树苗呢?
(1)先怎样解决?
我们存在争议的问题是6到底表示什么?
需要我们探究交流解疑惑。
来看看提示。
(2)探究提示:
1.独立探究。
请你摆一摆或画一画,思考:
①30÷5=6中,6表示6个间隔还是6棵树?
②间隔的个数和棵数之间有关系吗?
2.小组交流。
操作得出结论后与同学交流。
5.汇报交流,明确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1)说说你们小组的看法。
(2)结合算式中30米和5米的含义,思考谁的想法是正确的?
(3)小结:
把30米按照间隔长是5米来平均分,有这样的6个5米。
也就是间隔数是6。
课件:
依次闪动6个5米
问题一解决了,那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有关系吗?
(4)是这样的吗?
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操作课件
第一棵树对应第一个间隔,第二棵树又对应一个间隔,6棵树对应第6个间隔,树与间隔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板书:
一一对应
还种吗?
为什么?
出示:
表格
(5)通过验证在两端都种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
6.加入练习,总结规律,提升认识。
(1)闭眼想象一下,两端都种时,50个间隔种多少棵树?
60个呢?
60棵树之间有多少个间隔呢?
(2)关系明确了吗?
回到最初的问题。
进入检测组建完成提交。
在500米长的公路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隔5米种一棵。
有几个间隔?
种多少棵树呢?
(3)对比前测,现在你对两端都种的解决过程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展示:
前测图
7.独立探究,思考其他两种情况的植树问题。
(1)研究了两端都种的情况,你还想研究什么?
(2)看看这两条路适用哪种植树情况?
根据信息你能编出题目吗?
出示:
30米长的路,一端种,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
30米长的路,两端都不种,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
(3)对照前面的探究过程,独立探究一端种,两端都不种的情况。
将列式填入表格中,可以直接列式也可以先摆一摆再列式。
(4)小组交流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完善表格
追问:
6代表什么?
为什么不加1?
为什么要减1?
引导:
6个间隔对应6棵树,再将开头的一棵去掉。
(5)这两种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8.提升总结,梳理植树问题的变与不变。
(1)植树问题三种情况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呢?
(2)总结:
三种不同的植树情况,所求棵数不同,但间隔数是不变的。
(3)总结:
面对植树问题如果你能看题想图,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哪一种植树情况都不是问题。
(4)回顾我们探究的过程,在研究植树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
方法往往比答案重要得多。
这些方法使我们对植树问题从不清楚到清楚。
学生读题
学生介绍三种植树方案
预设1:
路的两头都种上。
预设2:
路的一边种,一边不种。
预设3:
路的两端都不种。
预设:
两端都种
读题
预设1:
公路的全长是500米
预设2:
每隔5米种一棵
预设:
树与树之间的距离
每段的长度
预设3:
两端都要种,
头尾都种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相同之处。
预设:
他们都有500÷5=100
预设汇报:
预设1:
500米除以5米的间隔长,所以共100棵树。
预设2:
500米,按每5米一端平均分,得到100段。
预设:
画图。
预设:
太麻烦了。
预设:
化繁为简
读题
预设:
30÷5=6
预设1:
我们认为6是间隔数。
总长30米,按照每个间隔5米来平均分,可以分得6个间隔。
预设2:
我认为6是棵树。
预设:
有关系,6个间隔就有6棵数
预设:
棵数=间隔数+1
预设:
种,最后末尾还要种一棵树。
预设:
头尾都种,
棵数=间隔数+1
预设:
50棵树,51个间隔
60棵树,61个间隔
60个间隔,59个间隔
预设:
有100个间隔,
有101棵树。
预设:
总长÷间隔长得到的是间隔数。
树与间隔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棵数是间隔数+1。
预设:
一端种,
两端都不种。
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汇报,明确数量关系。
预设:
6是间隔数
预设:
6个间隔对应6棵树
预设:
和一端种对比,少了开头的一棵
预设1:
段数相同,
总长÷间距=段数。
预设2:
结果不同
一一对应的情况不同
预设:
画图
化繁为简
小组交流
引入前测中学生的作品,由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在观察,比较,抽象中认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发现其中的不同。
再次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总长、间隔、一侧等词的含义。
对间隔长的理解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更易于接受。
出示学生前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共同之处,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发现学生的真问题,依据学生需求展开研究活动。
渗透画图解决问题,感受其直观性。
渗透“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有效性。
给出探究提示,学生依据提示内容,自主展开探究过程,突出了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提升的过程,在生生互学中解决问题,提高认识,积累活动经验。
从算式的实际意义出发,理解所求部分表示棵树还是间隔数。
引导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本质是间距与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不同的情况对应不同的对应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尽相同,发现问题的本质。
由简单问题得出方法,借由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经历利用“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提升学生对植树问题模型的认识。
学法迁移,利用探究两端都种的方法及过程,自主探究其它两种植树情况。
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探究经验。
对比三种植树情况,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变与不变的关系。
回顾整个探究过程,梳理方法,为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
iPad展示学生作品
iPad展示题目,学生用课堂平台中激光笔功能在讲解中标注重点。
iPad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慧云课堂软件中的“批注”功能在iPad上进行画图,并投屏实现交互。
学生可以利用“批注”功能画示意图辅助说明不同的植树情况对应的棵树不同。
利用ipad上的“拖拽”功能绘图,提升兴趣,提升直观性,方便交流。
教师利用监控了解学生探究情况,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利用“投屏”实现互动。
利用ipad上的“拖拽”功能绘图。
利用“批注”标注一一对应的关系。
利用ipad上的“拖拽”功能绘图。
利用“批注”标注一一对应的关系或书写算式。
教师利用监控了解学生探究情况,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分钟
8分钟
17分钟
三、运用模型,巩固提升。
植树问题可不光只探究的种树一方面,在我们的课堂检测中就收集了很多生活中其他应用亟待你们去解决。
对前面的学习内容没有问题的同学可以直接进入检测环节,还存在疑问的可以到素材中观看微课,没有疑问了再检测。
练习1:
在一条长800米的乡间道路的一侧安装一种新型太阳能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40米安装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太阳能路灯?
练习2:
一根钢管长210厘米,需要锯成7根同样长的短钢管,每锯一次,需要4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练习3:
周长120米的圆形场地的四周,每隔20米装一盏照明灯,移动需要装多少盏照明灯?
【无疑问的学生】进入“检测”组件完成练习。
【有疑问的学生】观看植树问题教学微课,进行二次学习,之后再进行课堂检测。
练习环节分层进行,掌握知识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进行课堂检测,还有疑问的同学可利用微课再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课堂检测实时提交,统计结果,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利用“课堂检测”组件实现实时统计检测结果,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课前录制“微课”,课中可以供学生再学习或给予启发。
8分钟
四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话想与大家分享?
学生畅谈收获。
多角度评价课堂,多方位畅谈收获。
2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
(1)后测检测
(2)学生记录数学日记
检测题目1:
明明家所在的楼房里,相邻两层之间的楼梯有18个台阶,从1层到6层,需要爬多少个台阶?
检测题目2:
铁路一旁每100米有1根电线杆,一个旅客在某客车的行进中,从结果第1根电线杆数起,数到第25根电线杆时恰好用了1分钟,这辆客车每分钟行多少米?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引入微课、充分落实自主学习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本课课前,我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以及一些变型题目录制了微课,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在检测前,可以利用微课回顾课堂知识,或观看微课,找到解决变型题的解题策略。
微课的介入实现了学习的自主化,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更有实效的数学学习。
2.借助IPAD教学技术,实现有效分层
传统课堂中,要想实现分层教学可谓难上加难,但在IPAD教学环境下分层教学就变得容易许多。
在课堂检测环节,依据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完成不同的学习内容。
课中学习不到位的本环节再次自学,完成检测中的基础题。
课中学习效果较好,直接进行检测。
这样同一时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进行着适合自己的学习,有效实现了分层,提高课堂效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树问题 植树 问题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