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八德故事教材.docx
- 文档编号:6374137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75.62KB
中华经典八德故事教材.docx
《中华经典八德故事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经典八德故事教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经典八德故事教材
中华经典八德故事
传承中华美德重现华夏光辉
——青龙县三拨子小学校本教材
前言
孝篇
1.虞舜耕田
2.闵损芦衣
3.黄香温凊(jing)
4.陆绩怀桔
悌篇
1.泰伯采药
2.朱显焚券
3.郑濂碎梨
4.世恩夜待
忠篇
1.苏武牧羊
2.李善乳主
3.岳飞报国
4.守仁求心
信篇
1.魏征妩媚
2.季札挂剑
3.郭汲亭候
4.朱晖许堪
礼篇
1.孔子尽礼
2.锄麑触槐
3.朱熹间居
4.居仁敬斋
义篇
1.仲淹义田
2.天祥义带
3.宋弘念旧
4.冯谖焚券
廉篇
1.大禹克俭
2.孔明洁身
3.刘宠钱清
4.杨震四知
耻篇
1.勾践尝胆
2.相如称疾
3.管宁善化
4.卢革避试
前言
“八德”故事,可歌可泣,发人深省,催人泪下,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能给予人们最好的传统美德教育,每一个炎黄子孙理应把它传承后世,为后世子民留下永恒的精神宝藏,现华夏文明万代光芒,保中华精神千古流芳。
小学阶段,是品德养成的黄金时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这些精选的感人至深的“八德”故事中,得到感悟和启发,从迷失当中唤醒过来做好人,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净化心灵,祥和社会,造福人类。
“八德”简释
一、孝:
就是孝顺。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孝顺长辈,是做子女,做晚辈的本分。
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
知恩感恩,孝心才能萌生。
圣人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我们不管是对自已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二、悌:
就是悌敬。
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相互帮助。
对朋友、同学、同事也要有兄弟姐妹之情。
三、忠:
就是尽忠尽职。
尽忠国家,是国民的责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忠于组织,忠于职业。
四、信:
就是诚信。
诚实守信,是众德之基。
五、礼:
就是礼节。
礼是人与人往来的法则。
对人有礼,遵守规定,遵纪守法。
为人要能承受委屈,处处尊重他人。
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
《礼记》云: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
六、义:
就是正义、道义、义务。
有正义感,有见义勇为精神,对朋友有道义。
做事求尽义务,不讲权利,合情、合理、合法。
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见他人需要帮助,应无条件尽心竭力提供帮助,尽为人之义务。
七、廉:
就是廉洁自律,绝不贪污受贿。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不想占便宜,大公无私。
管子曰: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南宋名将岳飞云: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
八、耻:
就是羞耻。
知耻辱、知错误,则能发奋精进,“知耻后勇”。
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绝对不做。
人若无耻,等同禽兽。
人要自尊自重,不放纵自己。
孝篇
一、虞舜耕田
“诗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
在上古时代,有三位非常着名的帝王:
尧、舜、禹,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
这其中,大舜因“至孝”而感动天地,被尧帝选中为继承人,他的故事也被列为历代孝行故事之首。
尧帝十六岁称帝治理天下,到八十六岁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继承帝位。
于是他征求群臣的意见,没想到众位大臣异口同声地向他推荐一个乡下人——舜,因为舜是一个着名的孝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把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定会爱护天下的百姓。
舜即位之后国号为“虞”,历史上称他为“虞舜”。
虞舜,本姓姚,名重华。
父亲叫“瞽叟”,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
舜的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不幸在舜小的时候就过世了。
于是父亲再娶。
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之人。
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
舜对父母非常的孝顺。
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的情形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他希望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
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曲折,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小时候,他受到父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
“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
”于是他便更加细心地检省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喜。
如果受到弟弟无理的刁难,他不仅不因此恼怒,反而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
他经常深切地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间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喜。
人们看到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懂事孝顺,没有不深为感动的。
舜一片真诚的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
他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他帮忙。
温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耕田;娇小敏捷的鸟儿,成群结队,吱吱喳喳地帮他除草。
人们为之惊讶、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样恭顺和谦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传颂。
不久,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
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的事情操心,听到四方大臣的举荐,知道舜淳朴宽厚、谦虚谨慎。
但惟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治理天下,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九个儿子来辅佐他。
希望由两个女儿来观察、考验他对内的行持;由九个儿子来考验他对外立身处事的能力。
娥皇和女英,明理贤惠,侍奉公婆至孝,操持家务农事也井然有序,不仅是舜的得力助手,也成全了舜始终不渝的孝心。
有一次,瞽叟让舜上房修补屋顶。
舜上去之后,想不到瞽叟就在下面放火。
当大火熊熊往上燃烧,就在万分危险之时,只见舜两手各撑着一个大的竹笠,像大鹏鸟一样从房上从容不迫地跳下来,原来聪慧的娥皇和女英早已为他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又有一次,舜的父母又用其他方法来谋害他,想把他灌醉后杀害。
可是他的两个妻子事前就给他先服药,让舜即使终日饮酒也不能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还有一次,瞽叟命舜凿井。
舜凿到井的深处,瞽叟和象想把舜埋在井里,就从上面往井里拼命倒土,以为这样舜就永远回不来了。
没想到舜在二位夫人的安排下,早已在井的半腰凿了一个通道,从容地又躲过一劫。
当象得意地以为舜的财产都归他所有时,猛然见到舜走了进来,大吃一惊,慌忙掩饰了一番,但舜并未露出愤怒的脸色,仍旧若无其事。
此后侍奉父母,对待弟弟,反而越加谨慎了。
舜初到历山耕种的时候,当地的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
舜便率先礼让他人,尊老爱幼,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众人。
果然,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
他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
在这儿,年轻力壮的人经常占据较好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没办法打到鱼。
舜看到这种情形,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老人家,自己则到浅滩去打鱼。
由于一片真诚,没有丝毫勉强,令众人大为惭愧和感动,所以短短的一年内,大家都互相礼让于老人。
舜还曾经到过一个叫陶河的地方,此地土壤质量不佳,出产的陶器粗劣。
令人惊讶的是,舜在此地治理一年后,连陶土的质量都变好了,所做出来的器皿相当优良。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舜的德行所感召的结果。
后来,只要他所居之处,来者甚众,一年即成村落,二年成为县邑,三年就成为大城市。
亦即是史上所称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
尧帝得知舜的德行后,更加赞赏。
于是进一步考验他种种的能力,舜也毫不畏惧接受了诸多艰难的考验。
一次,尧帝让舜进入山林川泽,考验他的应变能力,虽遇暴风雷雨,然而舜凭着智慧与毅力,安然无恙地回归,他的勇敢镇定,使尧帝坚信舜的德行与能力足以治理天下。
舜历经种种考验之后,尧帝还是并未马上将王位传给他,而是让他处理政事二十年,代理摄政八年,二十八年之后才正式把王位传给舜。
足见古代的帝王对于王位的继承,确实是用心良苦,丝毫不敢大意。
假如不能以仁治世,以德治国,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
当舜继承王位时,并不感到特别的欢喜,反而伤感地说:
“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
”他的这一片至德的孝行,沥血丹心,莫不令闻者感同身受,继而潸然泪下!
皇天不负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他的父母,还有弟弟象。
《孟子》云:
“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
有为者,亦若是!
”舜能做到孝顺,我们也能。
因为我们天性中都有一颗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爱心。
假如我们能以舜为榜样,真正尽到“孝亲顺亲”的本分,深信必能缔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继而再将“孝”扩大到我们周边所有的人、事、物,任何的冲突对立都会冰释消融。
这至孝的大爱孕育出的是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和谐社会。
愿我们都能以身作则,相互勉励,做一个真正的孝子。
二、闵损芦衣
诗曰: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
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
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
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
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
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丝絮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
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一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
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
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
假如今天是我们,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是否能够承受?
是否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
可是子骞一点也不怨恨他的后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
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
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
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缰绳脱落了,这样就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
因为子骞驾车的技术一向很好,今天却大失水准。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就非常生气地抽了他一鞭子,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
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丝絮的影子!
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得了呢。
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冻成这样,遭这样的罪,是自己没有尽到作父亲的责任啊!
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品行恶劣,对继子如此狠毒。
子骞的父亲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
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这就是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冻挨饿了。
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
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后悔,从此也把子骞当成和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
在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妻赶走了,那么可以说,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妻离子散,这是何等的悲惨。
可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才使整个家庭结局为之转变,避免了沦落到如此悲惨境地。
而造就这种转变的力量只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也就是每一个人心目当中都有的自性的纯孝。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子骞一番挽留后母的话,非常的凄凉,非常的恳切,又非常的悲切,完全是肺腑之言,连铁石心肠的人听后,都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
这句话流传千古,让后代的人都不禁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
如果我们也是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也应该要懂得与后母好好地相处。
如果能向子骞学习,相信在家庭生活当中,一定可以免去许多的误会、许多的争执和许多的不愉快。
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会有人心肠像铁石一样,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悟的一天。
三、黄香温凊(jing)
诗曰:
黄香九岁,母丧父存,温衾扇枕,奉侍晨昏。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强。
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
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潸然泪下,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
失去了母亲的黄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去做,一心一意服侍父亲。
三伏盛夏,酷热难当。
每天只要吃过晚饭,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
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讲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
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
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
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
就这样一下又一下的扇着,一直扇到席子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
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过了秋天,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窑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
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
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焐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
九岁的孩童能这样懂得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护,他上书向朝廷申报,推举黄香为“孝廉”,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
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后来他当了官,做了尚书令。
现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
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们是否想到早早地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地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
当然用电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行孝也不只是小朋友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子女应尽之责。
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三、陆绩怀桔
诗曰:
陆绩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桔三枚。
三国时期的陆绩,字公纪,是当时吴国(今江苏苏州)人,是个天文学家。
父亲陆康,曾经在庐江当过太守,与将军袁术私交很好。
陆绩自小受父亲高风亮节的熏陶,深懂孝、悌、忠、义之道。
有一次父亲带六岁的陆绩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提出的问题,陆绩对答如流,不卑不亢。
袁术惊叹小陆绩的才学,破例给他赐座,还命人端来一盘桔子。
那桔子肉肥汁多,味道极美。
陆绩悄悄地往怀里塞了三个,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到。
当他向袁术拜别时,怀中的桔子滚落到地上。
主人很奇怪,大笑说:
“我招待你吃还不够,你为什么还拿?
”陆绩说:
“我在你家吃到了,母亲爱吃新鲜的桔子,她没吃到,我是为了孝敬母亲的。
”小陆绩神色自若,一点也不觉得难堪,因为在他心中,母亲是伟大而神圣的,儿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主人听了这一番话,觉得非常的稀奇,这小小的年龄就有这样的孝心,将来肯定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陆绩很小的时候,父亲领他去参加聚会,他坐在后面。
大人们有的提出用武力解决当今的乱世,坐在后面的陆绩大声说:
“这是错的!
管仲不是用武力,而是用自己的德行感动各国统一天下,连我童蒙都知道这样,为什么你们大人却不知道呢?
”
陆绩的孝行史籍记载只有一件事,但足以反映他的为人。
所谓“当年桔子入怀日,正是天真烂漫时,纯孝成性忘小节,英雄自古类如斯。
”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
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敬师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
养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师,何能受益。
悌篇
一、泰伯采药
诗曰: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披发文身。
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文王生下来的时候,有一双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圣人出世的祥瑞。
周太王看到了季历生儿子时有瑞相,再看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所以太王有意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大弟仲雍商量约定,应该如何顺从亲意。
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开周国,到南方荆蛮之地,一是逃避父王派人追查;二是表示自己希望把周国的王位让给季历。
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两个长兄也没有回去奔丧,顺理成章让季历继承王位。
当时有许多人到荆蛮寻找泰伯,泰伯为了不被认出来,就披发文身。
季历也是非常仁慈厚道,他看到两个哥哥如此礼让他,就不负众望,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最后把王位传给姬昌,就是历史上很闻名的周文王。
“泰伯三以天下让”,他成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后来,孔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二、朱显焚券
诗曰:
朱显兄弟,祖产已分,不敢异处,取券尽焚。
元朝真定县(今河北正定)有一位叫朱显的人。
元世祖至元年间,朱显的祖父卧病在床,想到自己随时都会撒手人寰,于是他决定在弥留之际,将家产按等份分好,还立下了字据,把后事交代得非常妥当。
英宗至治年间,朱显的哥哥不幸过世了,留下了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一片萧瑟凄凉,令人分外感伤。
看到侄子们孤苦无依,朱显非常地难过,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对侄儿彦昉等人有着特别的照顾,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
看到侄子们年纪这么小,还没有能力自立,如果就这样把财产均分,各奔前程的话,那有谁能够关心到孩子们的教育?
又有谁能在身边料理他们处理不了的种种问题?
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撑起这个家的话,往后的情形将会怎样?
将他们放任不管的话,于心何忍?
想到这里,道义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朱显就对他的弟弟朱耀说:
“父子兄弟,本就同气连枝,不可分离。
现在,哥哥已经离开我们了,他的孩子那么小,无论是情理还是道义上,我们都需要代替哥哥,来履行长辈应有的责任,把侄子的生活安顿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此外,如果没有长辈在他们品行上,日日督导的话,又怎能培养他们的厚道善良?
所以我们是不是不要分家,全心全力来看护和照顾?
”
平日,哥哥总是在默默地关怀年幼的侄子,那么地真诚无私,弟弟被他深重的情义所感动。
而今,哥哥又为了侄子,而决定放下这笔丰厚的遗产,让整个大家庭共同来分享。
对哥哥无私的心怀,他由衷地佩服与敬爱。
于是,他们一同来到祖父的墓前,把祖父留下来的分产证明,全部焚毁。
从此之后,这一家继续其乐融融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关怀照顾,非常地温馨。
年少就失去父母,这真是人间的至痛。
如果没有亲情的力量来维持家庭的温暖,那孩子如何心智健全地成长呢?
如何培养对周遭一切真诚的关怀,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
在侄子们最为艰难的时候,如果还分家分财产,情何以堪?
朱显的焚券,不但是尽了兄弟应有的手足情义,也是对父母尽最大的孝心。
兄弟同气连枝,对父母而言,都是亲生的骨肉。
而对于祖父母来说,这些儿孙都是他们最疼爱的人。
兄弟姐妹同根同源,就像是从同一棵树生出来的枝杈一样,彼此亲密无间。
在祖父的眼中,儿孙都同样可爱,因而一视同仁,平等关怀。
这就如同父亲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并没有轻重厚薄之分。
因此,一家人相互扶持照顾,是天经地义的,就像一只手帮助另外一只手一样,何来分别之有呢?
朱显和弟弟朱耀,看到侄子们生活贫困、无依无靠,于是将祖父留下的田产证明全部烧毁,一家大小继续生活在一起。
实际上,这不但没有违背祖父的遗愿,反而深深地慰藉着祖父的心。
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孙贤德孝顺,互相关怀帮助?
父母那期盼牵挂的心,是永不磨灭的,就算是远隔天涯,也要把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孝顺的朱显,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子孙的关怀疼爱。
立下均分财产的证明,正是源于这样的爱;而今将它全数烧毁,更是从根本之处,透彻理解了爱的真义。
这良苦的用心,更加显扬了朱显的一片孝心。
因为天下没有一个父母希望见到儿孙分了财产之后,反而更加贫困、拮据。
三、郑濂碎梨
诗曰:
郑濂碎梨,食者千余,不听妇语,七世同居。
明朝郑濂家里七代同住在一起,二百多年不曾分家,合族聚居在一处。
太守为他们的门题匾为“天下第一家”,为的是鼓励这一家,同时也鼓励邻里向他们学习。
明太祖即位,把郑濂召到京都,问道:
“你家凭什么称作‘天下第一家’?
”郑濂回答说:
“臣全族合灶共食,至今已有十一代了。
太守认为可以鼓励,树立好风俗,所以题以这个匾名。
”皇上说:
“你家吃饭的有多少人?
”郑濂回答:
“一千多人。
”皇上说:
“千余人同居,真是天下第一家。
”于是就让他退下。
马皇后正巧在屏风后,听了之后对皇上说:
“陛下当初一个人发动起义,就取得了天下,现在郑氏一家千余人,假使发动起义,不是更容易了吗?
”皇上听了一惊,命太监再召郑濂入宫,问道:
“你管理家事也有什么规矩吗?
”郑濂回答:
“也没什么,只是不听妇言而已。
”皇上听了大笑。
正逢河南进贡香梨,就送他两个梨子。
郑濂拜谢后,接受了梨子回到家里。
这时太祖皇帝叫校尉暗地里跟他去,看他有什么举动。
哪里晓得,郑濂一到了家里,就召集了全家一千多人,一齐出来谢恩。
谢恩后,郑濂就搬出两个大水缸,放了两大缸的清水,把大水梨一边一个敲碎,使整个果汁渗到水缸里去,然后,每人都分一碗梨水,全家人都得到皇帝的赏赐。
太祖皇帝得知这件事,非常高兴。
由此可知,郑濂是一个非常有智慧之人,懂得领导家庭、懂得大公无私、也懂得怎样去持家才能做到公平。
公平,人心就平,心平了之后就和,和谐安乐,其乐融融。
四、世恩夜待
诗曰:
世恩待弟,问食问衣,尽情忧恤,弟不暮归。
明朝陈世恩,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进士,他有兄弟三人。
长兄是一个学问道德都很好的人,孝顺廉洁,得到乡里的敬重。
陈世恩是老二,当时还没有成就。
但是德行也如兄长一样为众人所称许,尤其是他那种谦逊有礼、平易近人的态度,更让人敬佩。
但他们的三弟由于与他们相隔的岁数比较大,父母对这个儿子不免有些宠爱,因此长大了之后,就整日无所事事,东游西逛。
并且结交了一帮不好的朋友,到处游荡,经常是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深更半夜才回来。
俗话说:
长兄如父。
三弟的年少轻狂大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假如三弟不成器,自己该如何向高堂老父老母交待,又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呢?
于是,只要有机会,大哥就把三弟叫到一边,苦口婆心地劝他:
“三弟呀!
不要再在外面游荡了!
要早点回家免得让家人担心啊!
”
三弟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大哥劝一次、两次还罢,次数多了,他不但听不进去,还开始对大哥反感起来。
以后他见到大哥就躲,实在躲不过,勉强听着,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要有机会就溜出去。
一见到那帮朋友,觉得比自己的哥哥亲多了。
俗话说“逸则淫,淫则忘善”,三弟因为放逸自己,不免越发离不开这帮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心里还怪大哥多管闲事。
大哥看到三弟不仅不听自己地规劝,依然我行我素,并且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心里十分痛苦、烦闷。
陈世恩见此情景,请大哥来促膝长谈。
大哥说:
“我如此煞费苦心地劝告三弟,他却愈发变本加厉。
公然以不良的行为对我,难道是我哪里做错了吗?
”想到自己的好心却不被弟弟所接受,大哥不禁有些激动。
陈世恩按住哥哥的手,对他说:
“大哥,你的心是为弟弟好,这个没错,我对弟弟的行为也很担忧。
但是你对弟弟讲话的时候,语气太直接了,年轻人恐怕面子上挂不住,并且还会伤到他的自尊心,对他来讲一点益处都没有。
这样吧,你给我一段时间,由我来劝他,你暂时先放下这件事。
”陈世恩和大哥就这样说定了。
当天晚上,陈世恩手里拿着院子大门的钥匙,在门前等弟弟回来。
此时,月朗星稀,月色下,有一条路通向村外,路旁长着茂密的桑树和梓树。
陈世恩不禁回想起弟弟小时候天真可爱的模样。
唉!
时间过得真快,哥哥已年过半百,自己也到了不惑之年,弟弟也一眨眼就长成了大小伙子了,手足之情,弥足珍贵啊!
一阵清凉的风吹来,陈世恩感觉身上有些发冷。
弟弟还是没有回来,他想到弟弟一大早出去,也不知衣服穿够了没有?
再说,在外面闲逛,都是一帮不经世事的年轻人,怎么照顾得好自己?
饥一顿,饱一顿,唉!
弟弟的脸色好像是比以前差很多了。
夜深人静了,家家户户都已歇息,人们都已进入了香甜的梦乡,陈世恩还在门外徘徊,他耐心地等待着弟弟。
突然,在月光下,对面走来一个瘦长的身影,他根据身形判定是弟弟,高兴地说:
“是三弟吗?
”“啊!
是二哥。
”弟弟没有料到是二哥在等他,意外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 经典 八德 故事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