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6374090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31KB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
第1节语法概说
1.语法:
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它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2.语法的性质:
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3.语法单位: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单独成词;
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部分加上句调单独成句;
短语语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无句调的一组词,大部分加上句调成句;
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4.句法成分:
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别。
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8类。
第2节词类(实词)
1.词类:
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划分词类的依据:
词的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a.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b.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加词缀)和意义(语法意义)是参考依据。
3.名词:
语法意义:
表示人和事物、时间、处所、方位
语法特征:
a.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
b.前面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c.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及其他少数词(妈妈、星星)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d.单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朋友们)。
“们”的语法意义:
a.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b.指人的专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的意思;
c.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
d.“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
时间名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他昨天来了)。
4.动词:
语法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
语法特征:
a.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b.能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前加程度副词(很怕、很应该);
c.多数可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d.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AA式想想、ABAB式研究研究、AAB式散散步)。
判断动词“是”:
意义关系:
a.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鲁迅是伟大的革命作家);
b.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这孩子是双眼皮);
c.表示事物的存在(遍地是牛羊)
副词“是”:
常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他是走了),一般重读,不重读时与句末语气词“的”,表一般的肯定(她是卖粽子的)
能愿动词:
a.可作谓语、状语(可以走);
b.至少可以放进“不~不”、“~不~”格式之一。
表可能:
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
表必要:
要、应、应该、应当
表意愿:
肯、敢、要、愿、愿意
趋向动词:
在动词、形容词后作补语,表示移动方向或动作、属性演变的趋势,意义更虚化(好起来)
5.形容词:
语法意义:
表示性质、状态等,分为性质形容词(软、聪明)、状态形容词(水灵灵、雪白)、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
语法特征:
a.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太阳红~红太阳);少数性质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通常加“地”或重叠)(快走、慢慢说);部分能作补语(看清楚);
b.不带宾语,但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带宾语(端正态度)
c.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很简单);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因表情态)和状态形容词(因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d.有些性质形容词课可重叠,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单音节:
AA早早、AA的长长的、AA儿慢慢儿;双音节:
AABB(的/儿)清清楚楚、A里AB仅限于有贬义的形容词以加强贬义色彩(马里马虎));
e.有些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红彤彤,灰不溜秋),不能加很;
.f状态形容词(雪白)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但可以作词的重复,表示强调,属于修辞的反复格(雪白雪白的)
6.比较动词与形容词:
同:
常作谓语;能受“不”修饰;部分能重叠;能以肯定否定重叠形式提问(V不V);
异:
动词能带宾语或不能带宾语同时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而不能带宾语。
7.区别词:
语法意义:
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语法特征:
a.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西式服装);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男的);
b.不能单独作谓、主、宾,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作主、谓、宾(西式的比较贵,他不男不女);
c.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非正式会谈)。
8.比较形容词和区别词:
同:
作定语
异:
形容词可以作谓语、补语、状语,可以前加“不”和程度副词“很”;区别词则不能。
9.数词:
语法意义:
表示数目或次序,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
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表示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序数词表示次序先后,一般是基数前加“第、初”,或者用甲乙、子丑来表示。
语法特征:
a.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做句法成分(走一趟);一般不直接与名词组合;基数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限于数学计算时或文言格式(二加八等于十、三头六臂);
b.数量短语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
c.“俩、仨”是数量短语的合称,不是数词,不能再加量词;
d.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表示减少。
10.现代汉语“数词+名词”的条件:
A.名词:
a.表示成对、集体的集合名词(三姐妹、十万大军);
b.由相同性质的个体构成的整体概念(四小龙、五壮士);
B.数词:
a.限于“一”(下一阶段);
b.表示序数(三楼);
c.以位数“百、千、万、亿”等收尾(十万大军);
11.量词:
语法意义:
表示计算单位,分为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计算单位)(一个人)和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看三次)
语法特征:
a.总是出现在数词后,组成数量短语作定状补;
b.单音量词大多可以重叠(一A一A、一AA),重叠后单独充当定(表示数量多)状(表示按次序进行)主(表示每一)谓,不能作补宾;不限于“一”,表示方式,作状语(三架三架地飞过);
c.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
(我想有个家),限于省略“一”;在指示代词后,构成指量短语(这本);
d.量词与名词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
12.副词:
语法意义:
常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处所、肯定否定、情态方式、语气等。
语法特征:
a.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可作补语(好得很、好极了);
b.一般不能单说,仅“不、没有、也许、有点儿”等在省略句中可单说;
c.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越说越快);
13.比较副词和形容词:
形容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补语,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独立成句,反之是副词。
14.代词:
语法意义:
代替、指示作用,可代替词、短语、句子,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语法特征:
a.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
b.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
c.疑问代词用来表示有疑而问(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句);有任指(表示任何人和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无例外)(哪儿都不想去)和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好像在哪儿见过他)两种引申用法;转述别人说的话时,重叠用指代不必或不愿具体说明的对象(谁谁谁迷上了种棉花);“什么”用来表示列举未尽之意,并列名词短语加“的”(车厢里堆满了鸡鸭鲜鱼什么的)。
15.拟声词:
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可以作状(后加“地、一声”)、定、谓、补、独立语,也可单独成句;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前加否定副词。
16.叹词:
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独立性强,常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写法不固定。
第3节词类(虚词)
1.虚词的共同特点:
a.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b.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c.不能重叠
d.都是封闭的类(成员固定)
e.是定位的
2.介词:
语法意义:
起标记作用;后加实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介词短语常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和定语(后面必须加“的”)
3.比较动词和介词:
动词能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能加动态助词或者重叠;反之是介词。
4.连词:
语法意义:
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和”类连词(和、跟、同、与、及、以及)表示联合关系,联合名词性词语;
“而、而且”连接谓词性词语和分句,表示意思更进一层(转折、并列、递进、目的);
“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和分句,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或、或者”连接各类词语,表示选择关系。
5.比较连词和介词:
连词连接对象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不可以添加状语,可以省略或换成顿号,功能相同,不可以放在句首;介词与之相反。
6.助词:
语法意义: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
结构助词:
的a.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红的花);
b.构成“的”字短语,表示概括意义/类别意义;
c.附着在联合短语后面,表示列举未尽(丝巾、衬衣什么的)
地(状语后面)、得(补语前面)
动态助词:
着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
了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
过动词、形容词后,表示曾经发生的动作或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看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表示尝试(试试看);
的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我昨天进的城);
来着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情(昨天你干什么来着)。
比况助词:
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比况短语常跟动词“好像”配合使用。
其它助词:
所a.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b.组成“被……所”“为……所”表被动。
给紧靠在动词前,表示被动态,口语色彩较浓;
连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连……也/都/还……”,表示隐含比较。
7.语气词:
语法意义:
表示语气,在句子末尾或句中主语、状语之后;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语法特征:
a.附着性强,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之后;
b.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啊),有的语气可用多个语气词表达,内部有细微差别(陈述语气);
基本语气词:
第一层的表示情况本来如此陈述
第二层了表示新情况的出现,陈祈
成句煞尾作用
第三层呢指明事实不容置疑,陈疑
略带夸张或表疑问
吧表示猜度或商量口气陈疑祈
吗表示疑问疑
啊使语气舒缓,增加感疑祈陈
感情色彩
8.了:
动态助词:
放于句中、谓词后,表动作性状完成(看了三本书);
语气词:
放于句尾、体词后(名数量人称代词),表示新情况的实现(看了三本书了)。
9.啊:
叹词:
放于句首,做独立语或独立成分(啊,你说的是他啊!
)
语气词:
放于句中(停顿)句末(语气),不作句法成分(她啊,就是这样一个人)
10.是……的:
结构助词:
后面可以加名词,不可以省略,否定词加于“是”前,“是”是判断动词(他是买菜的(人)。
);
语气词:
后面不可以加名词,可以省略,否定词加于“是”前,“是”是副词(他是回来的。
)
11.的:
结构助词:
定中短语;“的”字短语;附着在联合短语后;
动态助词:
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时间(去年上的大学);
语气词:
在句末,加强肯定意义(这是不可能的)
第4节短语
1.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直接组合的主要靠语序,非直接组合的主要靠虚词。
2.短语的分类:
a.构成要素是否凝固:
固定短语,临时短语/非固定短语
b.意义:
单义短语、多义短语;
c.成句能力:
自由短语(能加句调独立成句)不自由短语/黏着短语(反之);
d.层次:
一层短语(简单短语)、多层短语(复杂短语)
3.短语的结构类型:
基本类型:
主谓;动宾;偏正(定中和状中);中补;联合
其他类型:
a.连谓短语:
多项谓词性成分连用成分之间无语音停顿,不用任何关联词语(看着心烦),表示的关系:
先后(上山采药)、方式和目的、一个是另一个的方式;
b.兼语短语:
前一动语的宾语作后一谓语的主语(有人不赞成、称老李为球迷);
c.同位短语:
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又叫复指短语(首都北京);
d.方位短语:
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表示处所、范围和时间,具有名词性(大门外、水底);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与定中短语用能否插入“的”来鉴定(桌子上面,定中);
e.量词短语:
数词(数量短语)/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指量短语)+量词;
f.介词短语:
介词+名词等,常修饰谓词,标明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
g.助词短语:
“的”字短语:
实词或短语+的,指称人或事物,名词性短语,作主、宾;
比况短语:
名词等+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一)般),表示比喻、推测,形容词性短语,作定状补;
“所”字短语:
所+动,指称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名词性短语
4.短语的功能类:
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
5.造成多义短语的原因:
A.词汇多义(多义词)(房间没有锁);
B.语用多义(语音停顿、重音等不同)(外面睡不好);
C.句法多义:
a.结构关系不同(学习文件);
b.结构层次不同(我们三个一组);
c.组合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对于厂长的意见);
d.语义组合情况不同:
语义关系不同(鸡不吃了);语义指向不同(吃完了饭);
6.分化多义的方法:
a.口语中利用语音条件;
b.利用句法手段:
层次分析法、交换分析法(交换结构类型和语序、增添实词或虚词、变换词语);
c.补充语境法
第5节句法成分
1.主语:
构成材料:
分为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词语充当,名、数、名词性代词、名词性短语;表示人或事物)和谓词性主语(谓词性词语充当,动、形、谓词性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含主谓短语),表示动作、性状或事情);
语义类型:
a.施事主语:
施事+动作;施事主语句即主动句;
b.受事主语:
受事+动作;受事主语句即被动句;
c.中性主语:
又叫非施非受主语,表示工具、原因、目的、处所等。
2.关于主语、施事、话题:
句子结构:
语法结构(主语、谓语),语义结构(施事、受事),功能结构(话题、说明)
主语:
属句法层面,是指称词与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术语;
施事:
属语义层面,是指称词与词的语义结构关系的术语;
话题:
属语用层面,是指称词的表达功能的术语,是句子叙述的起点,体现说话人所关心的方面,是听、说双方已知的旧的信息,能显示说话人的话语意图;
三者可以完全重合、部分重合、完全不重合。
3.谓语的构成材料:
常由谓词性词语(动、形、主谓短语)充当,名词性词语一定条件下可作谓语(名词谓语句)
4.动语的构成材料:
常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作动语:
存现句(台上||坐着|主席团),不及物动词+补语(中补短语带宾语)(飞机||冲上了|云霄),形容词+补语(中补短语带宾语,形容词本身不能带宾语)([去年]这个村||热死了|两个人)
5.宾语:
构成材料:
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仅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后);
语义类型:
受事宾语、施事宾语、中性宾语(表示结果、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等)
6.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表建议、主张;表准许、禁止;表感知义、心理活动;表对待处理义;表动作开始、持续、终止义;表存在(有、没有)。
7.定语:
含义:
名词性偏正短语中,中心语前的附加成分;
构成材料:
实词或短语;
语义类别:
限制性定语(多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区别词充当)和描述性定语(多用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拟声词)
8.语义指向:
狭义句子中某个句法成分和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关系
广义除狭义外,还包括语义所指,即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以及空语类(有语义内容而无语义形式)与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9.状语:
构成材料:
副词(唯状性),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是表状态的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动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
语义类别:
限制性和描写性
10.补语:
构成材料:
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
结果补语:
常用形容词,少数用动词或动词短语;中心语和补语之间不得插入其他成分;语义指向中心语、主语或宾语;
程度补语:
形容词/心理动词+(得)+程度副词(很、极)/虚义的动词(透、慌、死、坏、多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数量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
情态补语:
动词/少数形容词+得/得个+谓词性词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
趋向补语:
动词/形容词+趋向动词,无“得”,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或某种抽象的引申意义;
数量补语:
a.动量补语:
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
b.时量补语:
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或“数量名”短语充当,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即时量、时段;
时地补语(介词补语):
动词+介词短语,表示动作发生、终止的时间和处所;
可能补语:
“得、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这东西晒得晒不得?
);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入“得/不”(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拿得出来,拿不出来);
11.先补后宾是大量的、无条件的位次,先宾后补或宾语居中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
12.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
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亦可;
状语中心语:
常由五种谓词性词语充当;
补语中心语:
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谓词性短语亦可;
13.独立语:
含义:
句子中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无结构关系,即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的未配对成分的独立成分;
特点:
由实词或短语充当;结构上不与其他片段发生组合关系即不具语法关系;位置较灵活;有多方面的表意作用,主要是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情绪和态度;
标记符号:
ΔΔΔΔ
分类:
a.插入语:
表示肯定或强调的口气(十分明显);
表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我看、算起来)
表示消息来源(据说);
引起对方注意(你看);
表示总括性的意义(总之);
表示注释、补充、举例(也就是、包括);
表示对话语的附带说明(严格说来);
b.称呼语:
呼唤对方,引起注意(大师傅);
c.感叹语:
用叹词表示感情的呼声(啊呀,);
d.拟声语:
拟声词构成,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以真实感,以加强表达效果(砰砰)。
第6节单句
1.句子分类:
语气类(句类):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结构类(句型):
A.单句:
a.主谓句:
动词谓语句(肩膀||磨破了);形容词谓语句(海风||特别凉爽);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六);
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作谓语);
b.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上课了);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对!
糟糕)
名词性非主谓句(好球!
);
叹词句(啊!
喂!
);
拟声词句(轰!
哗哗!
)
B.复句
2.名词语作谓语的条件:
a.只能是肯定句;b.只能是短句;c.一般只能是口语形式;d.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短句。
3.主谓谓语句的分类(据全句主语(大主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小主语)是施事或受事及其关系划分):
a.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语义关系:
受事||施事—动作(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
b.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语义关系:
施事||受事—动作(他||什么酒都尝过。
);
c.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他||一向态度和蔼。
);
d.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这孩子,||我也疼他。
);
e.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大主语若加上介词,就变成句首状语了(这件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
)
4.动词性非主谓句通常用来说明自然现象、生活情况、祈望,有的是口号、兼语句(禁止吸烟!
有个小村子叫王家庄。
)
5.常用句式(主谓句的动词谓语句):
A.“把”字句:
含义:
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特点:
a.动词后常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是单音节动词;通常后有补、宾、动态助词,或动词的重叠式(把茶喝了,把情况谈谈);或动词前有状语(别把脏水到处泼);但若动词是动补型双音节词,可以单独出现(不要把直线延长);
b.“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常有“这、那”一类修饰词(把那枝铅笔带上);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不能把真理看成谬误);
c.谓语动词一般有处置性即动词对受事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不能拿来作谓语动词;无处置性的动词较少见(只把目录看了一遍);d.“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必须位于“把”前,但熟语性句子有例外(怎能把人不当人呢?
)。
B.“被”字句:
含义:
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语用作用:
表示受事主语的“被处置”,被处置的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少数是如意和中性的;
构成和应用条件:
a.动词一般有处置性,后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若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必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自行车叫我弟弟骑<走>了。
);
b.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这本书被他撕破了。
);
c.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放于“被”前;
“被”字句的主语表示受事,也有表间接受事的(他家被黄鼠狼叼走了两只小鸡。
)
C.连谓句:
含义: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语义关系:
a.表前后发生的动作(她取了笔记本走了);b.表方式和目的的关系(表扬先进树榜样);c.前一动作表方式(她低着头沉思往事);
d.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件事(站着不动);
e.后一性状表前一动作结果(听了很高兴);f.表因果关系(他看书看累了);
g.条件和行为的关系(有资格谈恋爱);D.兼语句:
a.使令式:
请、使、叫、让、派、催、逼、求、托、命令、吩咐、动员、促使、发动、组织、鼓励、号召等(老师鼓励学生学好功课。
);
b.爱恨式:
前一动词表赞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汉语 下册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