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ocx
- 文档编号:6372705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50.36KB
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ocx
《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论文题目:
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
李迦迦
2013年8月29日
内容提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相应的带动了艺术在社会中的发展,从而使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地位,这种主体性的地位正在不断加强。
艺术主体性地位的加强无论对促进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人们最关注的环保问题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认为深刻的探究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各界采取相关措施,让更多人了解艺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促使艺术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取得良性前景。
关键词:
艺术、社会发展
前言...............................................................4
第一章艺术与社会发展..............................................5
一、艺术的内涵...................................................5
二、艺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10
三、艺术在各个历史阶段所扮演的角色..............................11
第二章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5
一、艺术引导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15
二、艺术是社会和谐的协调........................................16
三、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代言人”......................17
四、艺术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19
五、艺术为环保保驾护航..........................................19
第三章艺术促进社会更快发展.......................................22
一、艺术促进社会发展的背景......................................22
二、艺术促进社会更快发展应当采取的措施..........................25
第四章展望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良性前景.............................31
结语.............................................................33
注释..............................................................35
参考文献..........................................................36
前言
没有一个民族不重视艺术的发展,即便是发展落后的民族与国家也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艺术上。
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看似对社会发展毫无用处的事业上,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愚蠢的表现。
如果人们用于艺术的创造和享受艺术的精力不关乎生活,如果艺术只是一味的耗费人们精力和金钱,那么历史必然会淘汰那些在艺术上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民族,而恩惠于那些有实际才能的民族。
同样恐怕艺术也不可能以生机勃勃之势得以发展,更不可能呈现出如今百花齐放的画面。
因此,认为艺术对社会发展毫无用处的观点是愚昧不堪的。
艺术从原始社会开始就追随着我们,它的存在无疑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并符合人类的某种需求。
多年来,很多人不仅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艺术,而且还有很多人对社会发展的理解也有偏颇之意,这正是艺术不能得以平衡发展的绊脚石。
很多人认为社会发展仅仅是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没有真正认识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而艺术更多时候是被当作消遣娱乐,迎来送往的工具,最多也不过是为经济搭台唱戏的中介,还并未取得独立存在的价值。
至于繁荣艺术,也只不过是相关部门的事情,更多人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这实在是一种偏颇。
事实上,“社会发展是指以个人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出现从个人到社会总体的自由延伸,个人的自由延伸到社会整体关系层面。
包涵个人的物质及精神自由发展到社会层面,并取得社会化的一致。
这其中包含经济、人文、政治等一系列的社会存在的总体发展。
”[1]由此可见,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取代。
如果我们脱离艺术的本质和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空谈艺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毫无疑义,不免有牵强之意。
因此本文将首先解读什么是艺术,艺术究竟包含什么,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有哪些社会功能,接着探究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艺术一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吗?
它对社会发展没有任何阻碍吗?
有了第一章做铺垫,第二章再探究艺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既然艺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如此深远,那么为了促进社会更快发展,在艺术方面,我们还能采取那些有效措施呢?
如果我们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之后,艺术对社会的发展又会呈现出一翻什么前景呢?
本文更多以现代化处境下的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研究艺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一章艺术与社会发展
艺术自从有人类以来一直追随着我们,其内涵博大精深。
这是因为艺术广阔的内涵、独特的属性才使得在知识经济时代,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艺术的内涵
1、艺术的含义
古今中外,对于什么是艺术观点不一。
在西文里本义为:
“人工造作。
”认识论则认为:
艺术是自然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
实践论认为:
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是一种劳动生产,所以艺术有“第二自然”之称。
人类劳动是为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既要有人的参与,又要有物的条件做基础。
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自然天赋、文化修养和生活经验;物的条件包括时代精神、社会制度、民族特色、人文景观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还要加上用来表现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
所以艺术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它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在1999年版的《辞海》中对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作出了解释:
“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艺术家个人的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具体说,它们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和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艺术又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空间艺术(雕塑、建筑、绘画),和时空并列艺术(文学、影视、戏剧)。
”[2]
2、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换句话讲,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像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艺术的形象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审美理想,都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鲁迅先生曾说过:
“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刻的,表面上只是一张画,一座雕塑,其实是艺术家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3]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既赞叹又迷惘的一件作品,这一形象几乎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这幅肖像画中的少妇,据说是佛罗伦萨一个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她刚刚丧子,心情十分沮丧。
达·芬奇为她作画时,特地邀请了乐师在旁边为其弹奏优美的音乐,使这位少妇保持愉悦的心情,以便能比较自然的捕捉表现在她面部的内在感情。
尤其是画中蒙娜·丽莎的那种含而不露的笑容显得如此深不可测,因而被世人成为“神秘的微笑”。
艺术家为了艺术上的追求,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人物的面部结构,研究明暗变化,才创造了这一幅有魅力的艺术形象。
与此同时,艺术家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又寄托了自己的审美理想。
正因为如此,这幅油画才成为传世之作,它后来被无数次的临摹,却无一人能抓住原作的神韵。
其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艺术形象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在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讲过:
“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艺术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4]
再次,艺术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纵观中外宝库中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共性。
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中外艺术理论对这个问题也早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清代金人在赞叹《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时曾说:
“《水浒》所叙,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
艺术的另一基本特征是主体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毫无疑问,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客观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
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创作对社会生活的这种依赖关系,首先在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尤其是艺术创作的素材,更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
但与此同时,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作用。
没有创作主体,艺术作品就没法生产,所以我们说,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会,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具有艺术的独创性。
或许,这就是艺术生产的艺术作品和一般物质生产的产品的区别。
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审美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
事实上,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
根据艺术理论,美的形态可分为艺术美和自然美,二者之间的划分归根结底就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到,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
只有那些能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之为艺术品。
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
艺术也正是在这一进化历程中产生,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
艺术美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都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与此同时,艺术又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而生产出来的艺术作品,把自己的审美意识传达给读者、观众或听众,而欣赏者也是通过这种艺术欣赏使自己的审美需求获得满足。
此外,通过艺术语言还可以使人类千百年来的审美意识记录和保存下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成为人类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
3、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在诸多社会意识形态中,如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哲学、宗教、艺术中,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与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共性,它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同时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尽管它们都与经济基础处于相同的距离,可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种平行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中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各以自己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关系也不都是一样的,在作用、影响程度和方式上也都存在差异。
之所以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因为艺术和宗教、哲学一样是更远离物质经济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它要反作用于经济,则需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而政治、法律和道德是直接反映经济并和经济基础关系非常密切的意识形态。
4、艺术的社会功能
首先,艺术具有认识功能。
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任何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艺术的认识功能又包括认识社会的功能和认识科学的功能。
通过艺术活动我们既可以认识和了解社会,也可以认识和了解科学。
艺术可以再现社会生活,记录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一不折射和反映出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理想、道德和文化。
俄国哲学家和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
“艺术的第一作用,一切艺术品毫无例外的一个作用,就是再现自然和生活。
”[5]通过艺术欣赏和审美判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
列宁称赞托尔斯泰的艺术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所以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是一部史书。
例如在欣赏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我们的脑海中便呈现出当时京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的景象;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我们能了解贾府有繁盛到衰竭的演变过程,我们还能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侧面。
事实上,人们正是在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才推动了艺术活动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艺术具有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科学的功能。
其次,艺术具有教育功能。
艺术是艺术家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对社会生活现象作出能动反映的产物。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能体现出艺术家个人关于社会生活现象和人生百态的正确观点。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的那样:
“艺术除了再现生活以外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说明生活。
”[6]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对社会生活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倾向。
对艺术创作的主体而言,为了使自己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能符合真、善、美的客观要求,他就必须具备鉴别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的能力,他不应当只停留在生活现象的表面,而应当揭示出生活现象的内在本质和必然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不得不仔细和严肃地观察体会人生和社会,冷静和理性地思考人生和社会。
对艺术欣赏的主体而言,那些敏锐地表现了人类深刻的情感和追求,逼真地刻画出人们的风俗习惯和道德品行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欣赏,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思想情感能潜移默化地传达给欣赏者,似丝丝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给欣赏者以教益。
再次,艺术具有组织功能。
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创造,而是为社会而创造。
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毫无疑问是个人的思想情感,但他更期待着能引起广大欣赏者的共鸣,并把能否引起这种共鸣看作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共鸣就意味着思想情感的沟通,意味着艺术家与大众在对生活的某些方面的见解和态度上取得一致,正如高尔基所言:
“感受者和艺术家那样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他所欣赏的那件艺术作品并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件作品所表达的一切正是他很早就已经想表达的。
”[7]这种一致性就赋予艺术以社会组织的功能,使它成为联结阶级、民族甚至人类的精神纽带,在启发阶级和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最后,艺术还具有审美功能。
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就十分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如宗炳的“畅神说”,姚最的“悦情说”,张彦远的“怡悦性情说”等,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的艺术的审美功能。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最终成果,因此,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美的特征。
艺术作品一经完成便形成艺术美,艺术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但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征,而且是现实美的集中体现,它比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
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产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感觉,艺术引起的这种特殊的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美感,它是“人在对象中直观到人的自由创造,体验到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见到了自己的生活目的和理想的实现,从而热爱生活,在精神上感到满足和自由的幸福的喜悦”[8]这样一种感觉,美感中的情感体验决定了艺术具有一种审美功能。
艺术家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通过塑造各种典型艺术形象来肯定美的事物,否定丑的事物,赞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从而起到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们的审美能力的作用,这就是艺术的审美功能。
二、艺术与社会经济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与社会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
恩格斯指出:
“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都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有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的相反。
”[9]恩格斯在这里说的非常形象,他把社会经济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比作一座建筑物的基础以及基础之上的建筑物,社会经济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要探究某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要从最基础的社会经济出发,否则则是脱离地基的空中楼阁,夸夸其谈。
这也说明了社会经济与艺术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大大提高,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适时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
此后,党中央多次郑重提出:
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
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两个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
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
在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并协调发展十分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单纯的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不等于文明与进步,更不等于幸福。
如果人们只单纯的追求物质财富,就有可能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导致各种犯罪,甚至摧毁文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体制固有的弊端,一方面导致物质财富更多的掌握在少数资本家之中,不断爆发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的空虚。
由此致使社会朝着畸形方向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不断吸收教训,不断摸爬滚打,适时制定了两个文明一起抓并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并把包括艺术在内的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现代化的标志,这对社会发展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三、艺术在各个历史阶段所扮演的角色
艺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在上一节我们已论述过,在此不再赘述。
既然艺术与社会经济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每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程度的差异必然导致所处历史阶段的艺术也呈现出不一的景象。
从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是指人类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
我们只有把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在所处时代所扮演的角色分析透彻,才能进一步探索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艺术在初级阶段所扮演的角色
原始社会的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产物,由于当时原始人生产力比较低下,便幻想一种主张大自然的神的力量存在,因此原始艺术弥漫着浓厚的巫术色彩。
最初出现的人类的绘画是旧石器时期的洞穴壁画,大多都是动物形象,勾勒简单、质朴,却具有栩栩如生的形态。
从其功利性来看,原始洞穴壁画常常在洞穴深处被发现,最典型的例子是尼沃洞穴中的“黑厅”,那里的壁画是在离洞穴八百尺的深处被发现。
可想而知,原始人选择在这样隐秘且黑暗的洞穴深处作画并不是为了供人欣赏,除了解释为原始人有某种巫术功利性外,其他的解释都很难有说服力。
原始社会的人们主要以狩猎为主,但是由于生产工具较为简陋,所以生产力非常低下。
原始人为了捕获更多的猎物,便出于巫术的目的在洞穴中创造出想要捕猎的动物形象,使原始人产生心理上的幻觉,以为神灵会帮助自己控制远距离之外的猎物。
1901年发现的法国冯·德·高姆洞穴是个典型的例子。
洞穴壁画上的犀牛画异常隐蔽的位置,只有人躺在地面上才能使眼睛与画面保持直线的岩缝里,可以想象,原始人在这样隐蔽的位置作画是冒着多大的生命危险,这显然不是为了达到供人鉴赏的目的。
其次,在一些洞穴壁画中的动物形象中,我们发现动物身上又被长矛或棍棒戳刺或击打过的痕迹。
例如方哥默洞的壁画把一只猛犸象落入陷阱,正在垂死挣扎的形象画的非常逼真。
原始人是想通过一些巫术形式达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他们以为在巫术形式中制服猎物,神灵就会在现实生活中赋予他们控制猎物的力量。
再次,一些地方的洞穴壁画上的动物形象被原始人一画再画,重复很多次,他们毫不在乎动物的形象是否清晰。
例如法国南部的拉斯科克斯洞穴的一处壁画,被原始人重复描绘三次。
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的绘画达到了预期的巫术效果,给狩猎者带来了好运气,于是这块地方被当作神灵显现的地方,有求必应,所以这块地方特别被重视。
由此可见,艺术在原始社会被蒙上了一层巫术的面纱,影响着原始人的社会生活。
由于原始社会是以部落形式存在的,语言不统一,加之艺术传播手段匮乏等原因,艺术对原始社会的作用被局限在巫术功利性的范围之内。
(二)艺术在人类文明进程前现代社会艺术所扮演的角色
巫术文化时代的终结使艺术从实用巫术中独立出来。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推进,艺术对社会的作用不再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是呈现出多样性。
1、艺术激发人们的激情
纵观古今,率先向人们发出信号的都是“艺术家、诗人、作曲家、哲学家以及城邦和社会的解释家。
”[10]艺术最初被认为是为激起人们的激情服务的。
借助艺术提供的工具和形式,在聚会上的个人被激起同一种情绪。
各种节日和庆典——宗教节日、战争取得胜利、中秋节、春节以及地方性的风俗都是利用艺术表达激情的例子。
任何有助于将情感集中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事物都具有明显的价值。
艺术对于唤起战斗的激情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再有正规的军事训练之前的朝代中,战争是在士气高涨、情感极度兴奋的状态下进行的。
在一片狂怒之潮中进攻敌人,振奋我军士气是非常有必要的。
于是,人们求助于战鼓、军旗、合唱的战歌、粗野的舞蹈、集团的赞歌以及在进攻之前的模拟战斗等来唤起士兵高涨的激情。
甚至在人类开始依赖正规的军事训练之后,也依然存在着军歌、战歌、口令、战争的呐喊、指挥员雄辩动情的演说等来振奋气势。
诗歌被认为是最具社会生活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每首诗最初的创造只是表现诗人的个人情感,但是它的表现方式会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
伟大的诗人好像弹着德国传说中所见的魔琴,能使行刑者为此放下即将行刑的铡刀,打铁匠为此扔掉手中挥舞着的铁锤,学生为此抛弃正在阅读的书本,而侧耳倾听。
能使所有人感受同样的感情激荡,使其心脏都以相同的速率在跳动的就是诗人和读者相互之间,融为一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诗歌振奋人心的事迹,屡见不鲜。
如宋代的大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怒吼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区区一首小诗振奋了多少爱国士兵的士气。
在战斗中、体育竞赛中、搏斗中,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同样也能引发人们的激情。
楚汉战争末年项羽兵退陔下,被乡音乡曲感染的楚国士兵,放下武器,放弃进攻,不战而降。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2、艺术引发人们的同情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 社会发展 中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