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docx
- 文档编号:6367348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6.27KB
小学校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docx
《小学校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校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
小学校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基础地台施工
中瑞南岭小学教学楼重建工程需开挖总面积409.40m2基础地台,捣制地梁及基础立柱,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如下:
一、基础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前,必须按井点设计要求设置好井点,在做好降水工作的前提下,方可全面开挖土方。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修土配合的方法进行。
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深度,根据地质报告情况和图纸设计开挖深度,为确保本工程基础土方开挖时基坑周边土坡稳定,本工程基坑采用土钉墙围护和井点降水的技术方案。
挖土机械采用小松PC-60挖掘机,挖斗容量0.8~1.0立方米,配备翻斗汽车运土。
由机械分层挖土至基坑面以上300,余土方由人工挖除,以免扰动基土。
挖土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严格按施工方案分层进行,每次开挖深度应按锚杆的排距左右开挖,横向应分块段间隔开挖,不允许随意开挖或局部一次挖深,随开挖随支护,即挖土应服从锚杆支护工作的程序及安排进行。
施工员直接在坑内指挥,使挖土过程始终处于有序的受控状态。
挖斗上下时严禁碰撞工程桩。
对基础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并做好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和劳动力上的充分准备。
现场准备足够的材料,如钢管、型钢、草包等;现场要有充分的可随时调遣的劳动力和机械设备。
当出现险情时,根据“先处理,后施工”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
基坑开挖期间,严格控制基坑周边材料的堆放。
沿基坑周边用漆成红白相间色的钢管设置双道防护栏杆。
机械挖土的同时,在基坑选若干点局部挖深。
放入钢筋骨架的毛竹笼,通过潜水泵抽水降低地下水位,使土方开挖顺利进行。
基坑内采用盲沟加集水井的方式组织排水。
对局部落深的承台和地梁,通过小型水泵的移动,排出坑内的积水。
在场地面上,周边设置500mm×400mm地面排水明沟,间隔布置集水井,通过水泵将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保持基坑干燥。
截(接、封顶)桩、垫层和桩基验收:
基坑开挖后,截(接、封顶)桩、在工作面具备时即插入进行,截(接、封顶)桩按设计要求进行,桩顶要求平整,不得损伤钢筋。
基底暴露后及时铺嵌桩石和做垫层。
为控制垫层标高,每2m设置一个标高基准点。
垫层浇捣前应会同设计、监理做好地基验槽工作。
垫层完后,把轴线引至垫层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桩基工程验收。
二、基础模板工程
承台和地梁均采用九夹板支模,支承系统采用木搁栅和扣件式钢管。
模板和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横平竖直,支撑点必须牢固,扣件及螺栓必须拧紧。
柱子模板的底面应找平,下端应与事先做好的定位基准靠紧垫平。
在柱子上继续安装模板时,模板应有可靠的支承点,其平直度应进行校正。
支柱所设的水平撑与剪刀撑,应按构造与整体稳定性布置。
所有预留孔洞、埋件位置必须正确,安装牢固,有关工种复核无误后方能封闭模板。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板支设安装的质量,施工员、木工翻样要对施工方法和操作要点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模板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技术复核工作,达到要求方可浇捣混凝土。
三、基础钢筋工程
本工程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制作,现场配备全套钢筋加工机械。
钢筋按计划进场后,按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钢筋待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钢筋按绑扎先后顺序落实加工,并分类堆放整齐、取用。
钢筋下料长度应通过具体翻样后计算下料,应充分考虑各种结构受力部位的钢筋布置上下位置等因素,以免造成钢筋绑扎困难。
钢筋采用对焊,柱插筋的竖向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墙板筋和楼板筋采用绑扎搭接,梁主筋以对焊搭接为主。
地梁扎筋采用钢管架子,以防止钢筋骨架失稳。
用水泥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垫块事先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做好,柱的垫块必须预埋铅丝,用以固定在钢筋上。
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不得超厚,同时应控制钢筋间距。
严格控制钢筋的间距。
所有钢筋搭接和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钢筋绑扎必须规范,墙板钢筋扎丝一律朝内。
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
承台上皮钢筋绑扎后,待承台模板固定完毕,在上皮钢筋弹出柱边线,用红漆作出标记。
柱主筋、剪力墙暗柱纵筋一律伸至承台或地梁底固定。
柱(暗柱)除上下设箍筋外,通过与底板上皮筋电焊设置定位箍。
墙板插筋在底板面设一道水平筋。
严格控制钢筋间距,关键部位采用电焊固定,以防偏轴。
焊接必须根据钢筋规格、气温条件和焊接方法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和参数,焊接长度和钢筋中线对正等必须按施工规程要求施工。
钢筋绑扎前,施工员和钢筋翻样必须对有关施工顺序、操作方法和要求向班组进行详细交底。
钢筋必须经自检和专检,方可进行隐验。
在钢筋的自检中和专检中,必须认真检查受力钢筋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墙板的钢筋网片间距和柱箍是否有误,各结构的有效高度是否符合设计意图,钢筋的保护层垫块固定是否可靠及厚度是否正确等。
经专职质量员检查合格,并签署隐蔽工程验收单后,通知并会同监理和有关单位共同验收,经其批准后方可浇捣混凝土。
四、基础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输送泵送到浇筑点。
混凝土强度按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向商品混凝土厂家提出,并由厂家提交混凝土配合比,经审定后确认。
由于泵送混凝土流动度较大,自然形成的坡度一般在1:
6,混凝土浇捣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捣、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坡度的实际情况,在各浇筑带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
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
混凝土浇捣时正确控制振捣器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混凝土流到哪里应振到哪里,避免漏振。
不允许用振动棒随意振动钢筋、模板和预埋件,以防钢筋、模板变形、预埋件脱落。
无论哪个部位,后浇混凝土必须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接上。
及时了解天气,混凝土浇捣连续施工时应尽量避开雨天。
如果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下雨,应及时遮盖,雨过后及时做好面层的处理工作。
基础的结构验收与质监站、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共同进行。
验收合格后,做防水卷材,再验收合格后,进行分层土方回填。
第二节主体结构施工
一、 施工程序
弹线、复核搭以钢代木架 剪力墙与柱子钢筋、支模 隐蔽工程验收 楼面梁板支模 剪力墙、柱混凝土浇筑 梁板钢筋绑扎隐蔽工程验收 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上一层结构弹线、复核
二、钢筋工程
搭设钢筋加工棚,配备全套钢筋加工机械,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从钢筋加工验收、取样试验、制作加工、焊接取样试验、成品挂牌、分类堆放、核查发货等整个钢筋制作加工过程的管理,以确保钢筋制作加工的质量。
本工程梁主筋焊接采用闪光对焊,柱子和剪力墙暗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
在工程中钢筋进场和焊接后必须由有资质的中心试验室进行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
钢筋加工时,根据施工安排,加工与绑扎密切配合,先绑扎的先加工,加工好的钢筋分类、编号堆放,先用的钢筋堆在上面,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搬运。
钢筋进场,制作加工前,先检查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
圆盘钢筋调直后,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得使钢筋截面减小5%。
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节约钢材。
钢筋的弯曲和弯钩:
I级光面钢筋端部做180°的弯钩,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份长度≥3d;箍筋端部做135°的弯钩,弯心直径2.5d,平直部份长度≥10d。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少于钢筋直径的5d。
钢筋绑扎必须严格按施工图要求组织施工,钢筋绑扎尺寸、间距、位置准确,所有钢筋搭接和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钢筋绑扎完后,必须整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在钢筋工程中特别注意柱梁节点,钢筋密集处的钢筋分布情况及悬挑梁板结构的受力筋位置,随时纠正因踩踏而变形、移位或塌陷的钢筋。
竖向柱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小截面柱为振动器插入需要将弯钩偏转时,与模板夹角也不得小于15°
箍筋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筋交叉点均应扎牢,平直部份与主筋交叉点可隔一根互成梅花形扎牢。
在结构混凝土浇筑时易造成墙板、柱插筋位移,所以在结构扎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插筋偏位。
剪力墙纵横钢筋绑扎,四周两行的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形扎牢。
双层钢筋网的两层之间设置撑钩固定钢筋间距。
钢筋端部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梁、板钢筋在梁纵向受力钢筋双层排列情况下,两层钢筋之间垫入直径25mm的短钢筋。
箍筋接头交错设置,接头与相应部位的架立筋绑扎。
悬挑梁的箍筋接头设置在梁下部。
板筋绑扎基本同剪力墙,注意板上部负筋防止被踩下,尤其是悬挑板的负筋位置要严格控制,在梁板浇筑混凝土时安排钢筋工值班,随时监控。
主、次梁与板钢筋交叉处,应使板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在中层,主梁钢筋在下,保证结构荷载的有效传递。
在工程钢筋绑扎前,由钢筋翻样和工程技术负责人讨论明确主次梁的受力关系和梁钢筋的正确位置,并由钢筋翻样在翻样图中详细说明,施工班组应接受技术负责人和钢筋翻样的技术交底,做到思想明确,操作准确。
在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难以明确梁或钢筋关系情况下,通过图纸会审或技术联系单明确设计意图,决不盲目施工。
梁钢筋关系应作为隐蔽工程验收的重要部分加以认真检查,验收完全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三、模板工程
本工程上部结构梁、柱及剪力墙均采用九夹板进行支模,楼板则采用竹胶板,支承系统采用木搁栅和扣件式钢管。
对模板与支架的设置,必须由项目部施工技术负责人和木工翻样进行模板设计计算。
模板安装前,向施工队组做好技术交底。
由于采用泵送混凝土,模板及支撑设计时除按正常计算外,还应考虑冲击水平推力和输送混凝土速度快所引起的超载及侧压力及布料重量的支承,以确保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对剪力墙和柱子加固也应在计算基础上加强,防止模板炸模。
梁高超过500mm,上下设两道水平钢管,配以短钢管加扣件连接。
梁高超过700mm,梁中增设Φ10对拉螺杆,间距1000mm。
梁底板按设计要求起拱。
梁柱节点、梁板节点处采用完整的模板,镶板均设在梁、板中部,模板的拼缝要严密,并贴胶带纸或打玻璃胶,避免漏浆。
楼梯支模应结合设计图中楼梯踏步面层材料的做法及其工艺要求。
支模时踏步应留出面层装修余地,并对休息平台和踏步标高严格复核。
模板的拆除时间要严格控制,侧模要在混凝土强度大于1.0N/mm2即能保证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才可拆模。
梁板底模要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才可拆模。
拆模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原则。
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并涂上脱模剂。
四、脚手架工程
1、外脚手架的形式
(1)本工程外脚手架采用Φ48、壁厚3.5mm的钢管,用配套钢管扣件搭设。
(2)全部采用落地式。
(3)脚手架宽1.2m,间距1.80m,步高1.80m,离墙300mm。
(4)脚手架的搭设进度,应高出施工面一步。
(5)脚手架分阶段验收后投入使用。
2、脚手架的搭设要点
(1)落地式外架在立杆处垫600mm×600mm×120mm的C20混凝土垫块。
在脚手架立杆底端以上200mm处设纵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牢固,以保持脚手架底部的整体性。
(2)脚手架立杆应间隔交叉用不同长度的钢管搭设,将相邻的对接接头位于不同的高度上,使立柱受荷的薄弱截面错开。
(3)脚手架外侧水平每7根立杆设剪刀撑一组,剪刀撑与地面夹角在45°~ 60°之间,斜杆的水平投影宽度为3~4跨且不大于8m,斜杆与脚手架杆以扣件加以可靠联结,斜杆除两端外应在中间增设2~4个扣结点,相邻扣结点距离不得大于60d(即2.88m),以确保增加脚手架的稳定性。
(4)脚手架外侧设置2道护栏和档脚板,栏杆高度大于1.1m并挂满密目安全网。
外架必须随结构施工同步升高,并始终高出操作层一步架高。
外架操作层满铺脚手片不少于三步。
脚手架上施工荷载不得超过3KN/m2。
(5)脚手架的接地设置在建筑物四角或每隔30m距离,接地用的地极采用三根L50´5的角钢。
L=1500 mm,埋入地下,接地用的地极用一根40´4的镀锌扁钢引出与脚手架连接。
外架上必须安装避雷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6)脚手架纵向在每层楼面与结构拉结,横向每3.6m设一拉接点,竖向每隔3.6m设置一拉接点。
拉接点采用Ф25钢筋,一端焊在结构楼面的预埋件上,另一端连接脚手架立杆。
亦可在柱子处采用Ф48钢管扣成抱箍与脚手架连接。
(7)建筑物出入口处采用平行弦桁架结构形式,并进行出入口处脚手架加固。
在开口处的两侧采用双立杆,悬空立杆下端增设安全扣件,此处连接要紧密,每步都须设置。
出入口脚手架上方设双层防护棚,满铺竹笆,以保护出入人员的安全。
五、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均通过输送泵,直接送达作业面。
混凝土浇筑前,首先检查模板有无缝隙、孔洞,墙、柱、梁模板内的木碎、杂物要清除干净,模板缝隙严密不漏浆。
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浇筑前对模板浇水湿润。
墙板、柱新老混凝土交接处,将老混凝土浇水湿润,铺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然后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0mm左右,水平施工缝设在大梁底标高以下50mm处,当大梁钢筋需锚入柱内时,则施工缝留在锚固筋下50处。
柱与墙板浇捣时,通过拌板下料,避免直接向柱和墙板中倾倒混凝土。
楼面梁板浇筑混凝土,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长,连续向前推进。
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
楼板浇至标高后,用铁锹拍平,再用长刮尺刮平,木蟹抹面,以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
楼梯混凝土浇筑,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抹平踏步面,楼梯施工缝根据结构情况留设在楼梯段1/3处或休息平台以上(以下)三步处,施工缝应垂直梯板设置。
每次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缝的处理同柱子新老混凝土处理。
混凝土浇筑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分层浇筑中振捣上层混凝土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上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楼面铺设输送管时,必须搭设临时设施排架或马凳,不准将输送管直接放在钢筋上,以防钢筋移位、变形。
混凝土浇捣时,不得任意踩踏钢筋、移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不允许用振动棒随意振动钢筋、模板和预埋件,以防钢筋、模板变形、预埋件脱落。
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和木工观察钢筋和模板,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夏天加盖湿草包或塑料薄膜养护;冬季做好防冻保暖工作,以避免混凝土在初凝时受冻而使结构存在隐患。
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好混凝土试块制作
第三节 墙体砌筑工程
本工程砌体均为框架填充墙。
砌筑用砖和砂浆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并应规格一致。
砌筑砂浆按设计强度求由中心试验室提供配合比。
砌筑前,先根据砖墙位置弹出墙身轴线和边线。
开始砌筑时先摆砖样,排出灰缝宽度。
摆砖时应注意门窗位置及砖垛、构造柱等对灰缝的影响,同时要考虑窗间墙的组砌方法及非整砖的位置,务使各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
在同一墙面上各部份的组砌方法应统一,并使上下一致。
砌砖前须进行皮数杆的技术复核工作,皮数杆上应标出砖的厚度、灰缝厚度、门窗、过梁等的构件位置,立皮数杆时要用水准仪进行抄平,使皮数杆的楼地面标高线位于设计标高位置上。
拉结筋留设措施
本工程墙体为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砌筑时必须做好砌体与墙柱的拉结。
为避免拉结筋漏埋、移位而造成拉结效果不能满足砌体要求的情况,要做到以下几点:
(1)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墙板前应确定皮数杆,并在皮数杆上标明拉结筋的位置。
这样既保证拉结筋不漏放,又可使拉结筋与砖砌体水平灰缝一致。
(2)在规定的位置将拉结筋与同一标高的箍筋焊牢,如在同一标高无箍筋,可将在±20mm内箍筋移至与拉结筋同一标高并焊牢;如在±20mm内无箍筋,可加设一箍筋再行焊牢。
拉结筋预留要紧贴模板内侧,易于拉出调直。
对拉结筋设计不明确的,设置2Φ6@500,伸入砌体不小于500mm。
(3)预留完成,严格拉结筋的检查验收。
验收柱内钢筋时,同时检查验收拉结筋的预埋情况,并做相应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符合要求的,应在整改并重新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浇筑。
第四节墙体与楼面防渗施工
一、楼面防渗施工
(1)防水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整体性及适应变形的能力。
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光滑,不得有开裂、疏楹、起砂空鼓和凹凸不平等现象,若防水找平层有局部破损、泛砂、起皮及凹凸不平部位,必须将原有找平层凿除,重新抹水泥砂浆找平层。
基层面上的灰尘、油污、颗粒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基层应干燥干净。
阴阳和转角应做成圆弧形(半径为50mm)。
其它节点构造应符合要求。
(2)施工机具:
清理基层用的施工机具:
小平铲、扫帚、钢丝刷、手锤等。
涂刷用的施工机具:
料桶、电动搅拌器、油漆刷、滚刷、长把滚刷、排毛软毛刷、刮板、剪刀、台秤等。
(3)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基层干燥程度判定→配置底胶→涂刷底胶→节点附加层施工→涂料搅拌(多组份称量)→第一遍涂刷涂料→第二遍涂刷涂料→重复涂刷涂料→检验、修整、验收→保护层施工。
(4)施工方法
施工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验收,满足本规程基层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基层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楼面保温采用70mm厚挤塑聚苯板,上铺1:
8白灰炉渣找坡最薄处30mm厚,i=2﹪;找平层采用1:
3水泥砂浆平均20mm厚,内掺5%的有机硅防水剂;楼面防水层为3+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材料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楼面找平层应抹平压光,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允许有起砂掉灰和凹凸不平等缺陷存在,其含水率一般不宜小于3%,找平层不应有局部积水现象,与突起物相连接的阴角,抹成光滑的小圆角,找平层与女儿墙相连接的转角,应抹成光滑一致的圆弧形。
为了减少找平层裂缝,施工时纵横方向每间隔6m设一分隔缝,并在距女儿墙、出楼面孔、排风道等周边500㎜处设分隔缝,缝宽不小于20㎜,分隔缝嵌填密封材料。
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突起物等铲除,将尘土等杂物彻底清除干净,将基层处理剂涂刷均匀,覆盖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防水卷材施工。
先对分隔缝空铺附加层,每边距缝边缘不小于80mm。
在檐口,女儿墙、变形缝、出屋面孔、排风道等与屋面交接处,采用嵌缝材料做密封处理,并加铺防水卷材附加层一道。
基层裂缝宽度在0.5mm以下时,用涂料腻子(涂料:
水泥=1:
1)刮填,较大裂缝用弹性油膏嵌缝,用纤维布增强。
待所有节点处理完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卷材防水层采用热熔施工,用喷灯加热基层和卷材时,加热要均匀,喷灯距卷材0.5m左右,待卷材表面熔化后,缓慢地滚铺卷材进行铺贴。
卷材接缝部位必须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胶。
趁卷材尚未冷却时,用铁抹子或其它工具把接缝边封好,用喷灯均匀细致地密封。
铺贴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扭曲皱折。
卷材长边搭接不小于70mm,短边搭接不小于100mm。
卷材防水层施工完后必须经淋水检验。
施工完毕后,应将屋面的尘土杂物清扫干净,排水口等处不应有杂物堵塞,以确保流水畅通。
二、墙体防渗施工
外墙多孔砖接近梁底或板底的部位砌体要用红砖45°斜砌,同时宜间隔几天,分二次砌筑,保证墙顶砂浆饱满,减少装修收缩裂缝。
砌体灰浆级配准确,墙体平整、垂直、灰缝饱满—砖块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提高外墙抗渗能力。
在卫生间、女儿墙等浸水部位的墙下钢筋混凝土楼板,在结构混凝土浇筑时预先向上翻起200mm高素混凝土墙脚(门洞处除外),防止这些部份由墙脚处向外渗水。
第五节室内装饰工程
一、水泥砂浆楼地面
(1) 基层面清洁后刷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用竹扫把均匀涂刷,随刷随做找平层,并控制一次涂刷面积不宜过大。
(2) 根据室内+50cm水平线,在地面四周做灰饼,然后拉线做中间灰饼(大面积的宜用水准仪辅助灰饼制作)。
再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做冲筋,冲筋间距1.5m左右。
(3)对混凝土基层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砂浆外表湿润松散,手握成团,不泌水分。
按照设计要求,先铺1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
后做1:
2水泥砂浆面层。
操作时先在两冲筋之间均匀地铺上砂浆,比冲筋面略高,然后用刮尺以冲筋为准刮平,拍实。
待表面水分稍干后,用木抹子打磨,将砂眼、凹坑、脚印打磨掉,操作人员在操作半径内打磨完后,即用水灰比为0.6~0.8的纯水泥浆均匀涂满在面上(约1~2mm厚),再用铁抹子抹光。
向后退着操作,在水泥砂浆终凝前完成。
(4) 在水泥浆初凝前,用铁板抹子压抹第二遍。
要把握人站在上面有脚印但不下陷的火侯,要求不漏压,做到压实、压光;凹坑、砂眼和脚印都要填补压平。
(5) 在水泥砂浆终凝前,此时人踩上去有细微脚印,当试抹无抹纹时,即可用铁板抹压第三遍,压时用劲稍大一些,把第二遍压光时留下的抹纹、细孔等抹平,达到压平、压实、压光。
(6)水泥砂浆完工后,第二天要及时浇水养护,必要时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天。
二、室内涂料墙面
1、作业条件
墙面应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大于10%。
抹灰作业全部完成,过墙管道、洞口、阴阳角等处应提前抹灰找平修整,并充分干燥。
湿作业的地面施工完毕,管道设备试压完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校舍 施工 方案 技术措施 合理性 科学性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