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docx
- 文档编号:6365144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52KB
海峡西岸经济区.docx
《海峡西岸经济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峡西岸经济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域,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进展、全面繁荣”,大体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海峡西岸经济区20座城市当初福建就曾提出过闽东南、闽南三角洲的概念,尔后又形成过海峡西岸繁荣带的假想。
那个概念在2004年1月初举行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第一次被完整、公开地提出。
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进展的字样出此刻《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计划纲要中,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尽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口岸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进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份地域,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估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和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共计20市。
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200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会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2005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了《增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省第八次党代会对加速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全脸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整体部署,进一步统一了全省人民的思想与行动,凝聚了全省人民的智慧与热情,推动福建经济社会进展和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思功效来之不易,充分反映了福建人民服务全国进展大局、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强烈责任意识,充分展示了福建人民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进展的意识和服务全局的合力。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福建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福建服务全国进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福建进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增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
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动福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协作,慢慢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进展布局,凸显海峡西岸在东部率先进展、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全国区域进展格局中的重腹地位和作用。
——有利于在加速东部进展中发挥福建优势。
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助于福建在新一轮进展中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充分发挥沿海口岸、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生态资源和对内联接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又好又快进展,增进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阶,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进展功效。
——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进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作用,为增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并非断拓展福建进展空间。
——有利于构建增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增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动联动、互利共赢,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进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奉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域经济进展。
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第一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一、“四个推动”
推动树立和落实科学进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二、“四个大体”
(一)大体构思。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进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二)大体思路。
“四个三”、“四个二”、“八项举措”、“九大支撑体系”、“一项根本建设”。
1、“四个三”。
构建对外开放、对内联接、山海协作的三条战略通道。
改革开放使福建经济社会飞速进展,但其对外开放优势目前尚未取得充分发挥。
同时,省际间的开放力度还有待增强,外省在福建投资不多,闽货在国内市场份额不大;省内经济进展也不平衡,占全省70%人口的山区,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22%。
为了缩短与发达地域的差距,福建省委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提出了成立三条战略通道、加速福建进展的构思,即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对内联接通道和对外开放通道。
福建省区域进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必需拓宽山海协作;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要求要踊跃参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在出省通道建设、产业延伸对接,扩大边界贸易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踊跃参与西部大开发,尽力推动省际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紧密合作和协调进展;福建省对外开放的优势,要求更多更好地吸引外资,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三条战略通道是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通道,是产业延伸的通道,是陆运、水运、空运彼此配套的通道,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
三条战略通道是统一的整体,覆盖全省,彼此融通、彼此联系、彼此增进。
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对于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速区域进展,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按三个层面增进区域经济协调进展。
第一层面是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4市;第二层面是沿海的莆田和宁德2市;第三层面为山区的三明、南平和龙岩3市。
分三个阶段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三个阶段即预备阶段、跃升阶段、平稳进展阶段。
争取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十一五”是加速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全面完成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肯定的各项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省地域生产总值年均增加9%以上,力争更好更快些,到2010年全省地域生产总值超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8000元。
到2017年全省地域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比全国提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省地域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进展阶段。
2、“四个二”。
实施人材强省和可持续进展两大战略;实行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乡镇工作两个纲要;夯实农业进展和社会稳固两个基础;成立选人用人和反腐倡廉两个机制。
3、“八项举措”。
实施项目带动、进展县域经济、加速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建设文化强省。
4、“九大支撑体系”。
产业进展、城乡统筹、基础设施、闽台合作、扩大开放、改革创新、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和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5、“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大体态势。
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动、连片进展,和谐平安、服务全局。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各级各部门要准肯定位、主动融入,凝聚进展合力,强化大局意识,在主动对接、服务全局中作出新奉献;整合优势、合理布局,增强资源整合,优化要素配置,在发挥区域优势、拓展进展空间中展现新格局;外延拓展、内涵深化,创新进展模式,丰硕进展内涵,在提高进展质量、推动一体化进展中实现新提升;互动联动、统筹协调,拓宽合作领域,强化整体推动,在增强区域协调、构建和谐社会中力求新作为,尽力完善“大体魄局”,进一步拓展“大体态势”。
延伸两翼、对接两洲。
进展壮大闽东北一翼和闽西南一翼,加速对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闽东北一翼要发挥福州省会城市服务全省的重心和辐射作用,形成以福州为中心,周边卫星城紧密连接、分工有序、规模协调的城市体系,增进闽东北地域加速进展,推动与长江三角洲对接。
闽西南一翼要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进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产业分工协作和市场融合,推动与珠江三角洲的对接。
通过延伸南北两翼,使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两个三角洲优势互补、联动进展。
拓展一线、两岸三地。
充分挖掘沿海口岸、外向带动和对台合作优势,强化福州、厦门、泉州的辐射带动功能,发挥漳州、莆田、宁德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突出特色、积累实力,增进全省沿海的全面繁荣。
依托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实验区、两岸直航试点口岸等闽台合作载体平台,不断拓展闽台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
依托闽港合作八大平台和闽澳四项合作,全面提升闽港闽澳合作水平。
纵深推动、连片进展。
发挥三明、南平、龙岩纵深推动的先锋作用,借助生态、资源、对内联接等优势,依托出省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山海互动,东西贯通,不断向纵深进展。
踊跃探索跨省区域协作的新途径、新机制,紧密与内陆地域的联系,成立统一有序市场体系,增进生产要素流动集聚,实现一路进展。
和谐平安、服务全局。
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实现好、保护好、进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作为正确处置改革进展稳固关系的结合点,加速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踊跃配合国家区域进展战略的实施,落实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强化福建对台独特意位作用,增进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进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
(四)大体魄局。
准肯定位、主动融入,整合优势、合理布局,外延拓展、内涵深化,互动联动、统筹协调。
准肯定位、主动融入。
就是对全省而言,要找准福建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在经济全世界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定位,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缘期,加倍主动地融入周边地域和全国的进展潮流中,尽力求得更大更快进展。
对各级各部门来讲,就是要站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那个层次来考虑自己的定位,主动融入、主动响应、主动对接,在全面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明确自己的进展角色、进展路径、进展载体、进展动力,在服从服务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表现价值。
整合优势、合理布局。
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我省的开放优势、对台优势、港澳侨优势、联接优势、口岸优势、民营优势、人材优势,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加倍深切地参与国际分工,提升产业结构;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缘,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区域进展计划的研究和制定,尽力实现生产要素、流通体系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等的全方位、战略性调整,踊跃整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人文优势,以成立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使区域经济结构加倍科学、产业布局加倍合理。
外延拓展、内涵深化。
就是坚持走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进展路径,着力推动与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和基础设施对接,尽力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实现区域协作和市场扩张,增进经贸技术互补、产业结构融合、多方位对接联动的战略平台,在与两个三角洲的优势互补中拓展合作领域;增强与内陆省份的优势组合,拓展经济腹地;深化闽港澳合作,增进经济要素更快流动、集聚与整合。
就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注重丰硕进展内涵、创新进展观念、开拓进展思路;注重以人为本,全面进展、协调进展、和谐进展、可持续进展;注意统筹兼顾、提高质量,坚持依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经济进展的基础上不断增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社会安宁稳固。
互动联动、统筹协调。
就是继续发挥我省对外开放的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我开放战略,不断创新协作机制、拓展协作领域,推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山海之间大跨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融合,增进区域进展目标、战略布局、重大举措的联动,专门是要与长三角、珠三角成立一种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实现东部地域经济板块的协调快速进展,一路繁荣。
就是通过进一步推动改革,加速体制创新步伐,不断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尽力把区内各个系统、各个领域、各个要素、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整合统筹在一路,全面提高经济进展层次和水平,推动“三个文明”协调进展,最终形成对外开放、吸引带动,区内互动、区际联动、连片开发,两岸融合,两岸三地融合,全面协调进展的大体进展格局。
三、“四个关键”。
关键在“活”、关键在“和”、关键在“实”、关键在人。
以“活”开拓进展之源,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创造,激发各类活力,激活各类要素,让所有活力竞相涌流;以“和”提升进展之势,增强进展合力,在合力推动中求和谐,围绕进展求和谐;以“实”打牢进展之基,注重实际、实干、实效,从实际动身,求实求效,增进进展取得实效,让人民群众取得实惠;以“人”构筑进展之本,增强领导班子和干军队伍建设,形成选人用人公正导向,树立推动工作的形象、对人民负责的形象和公正廉洁的形象。
2009年5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建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速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进展。
5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福建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力促经济进展,壮大经济区的整体实力。
过去的5年也是福建省经济进展最快的5年,福建省生产总值从6053.14亿元到首超万亿,达到10863亿元;财政总收入从622.76亿元到冲破1500亿,达到1516亿元;海洋经济总量进入全国沿海省市第3位,海峡西岸经济区渐成规模。
会议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域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全国区域经济进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域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会议强调,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部进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域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加速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切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进展的主题,着力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进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进展,提高经济社会进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进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进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进展、文化加倍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
会议要求,支持福建省加速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增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尽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二是加速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两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进展保障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进展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整体素质。
四是统筹区域内协调进展,推动跨省区域合作,加速形成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展新格局。
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实验一些重大改革办法,继续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先行作用。
六是加速社会事业进展,增进社会和谐。
七是加速生态文明建设,尽力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进展地域。
2009年5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进展主题,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凝聚方方面面力量,靠改革、靠开放、靠创新,抓住机缘,扎实工作,认真落实《关于支持福建省加速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肯定的各项任务,把海峡西岸经济区进展推向新的阶段,在增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全国进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温家宝指出,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深切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从保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增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动身,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进展的主题,认真落实加速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肯定的各项任务,尽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部进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域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科学进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加速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从根本上讲要靠改革,就是成立适合于经济社会进展的新体制;要靠开放,不仅要向台港澳地域开放、向国际开放,也要向全国开放;要靠创新,就是尽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技术。
为此,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尽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建设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要实行加倍开放的对台贸易政策,扩大对台直接贸易,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特别要健全涉台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台胞合法权益,为台胞投资兴业、交往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
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推动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经济一路进展。
第二,加速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进展的重要依托,必需培育产业优势,进展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大力进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协调进展的新局面。
第三,提高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进展水平
统筹城乡进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任务。
必需坚决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速海峡西岸城市群进展,增进欠发达地域进展,成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进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四,推动海峡西岸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增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增强沿海能源生产设施建设,增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加速构建和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中西部地域进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提供重要保障。
第五,增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倍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加倍注重增进社会公平,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力度,吸引更多人材投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第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增强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进展的根本动力,自主创新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进展的重要支撑。
体制机制要争创新优势、对外开放要取得新进展、自主创新要实现新冲破,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面向全国、面向台港澳、面向世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峡西岸 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