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 第9讲菊花的芬芳学案.docx
- 文档编号:6362818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7.65KB
初二语文 第9讲菊花的芬芳学案.docx
《初二语文 第9讲菊花的芬芳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 第9讲菊花的芬芳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第9讲菊花的芬芳学案
菊花的芬芳——陶渊明诗歌欣赏与积累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二
适用区域
全国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
知识点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思想;2.培养学生诗歌欣赏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热情。
学习重点
欣赏朴素自然的田园诗风
学习难点
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预习
导入:
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等。
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
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隐士。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吸引这些隐士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生活呢?
陶渊明曾经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过这么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尘世而没有争斗,小孩可以快乐成长,老人们可以颐养天年。
但是,当时真的存在这么一方净土吗?
——对,这只不过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世外桃源,用来表达他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作者是怎么来调和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诗歌,一起领略他朴素自然、超然于世外的精神世界吧!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厌弃官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追求
陶渊明出身于官宦家庭,刚出生时,他的家庭己衰落,加上他年幼丧父,以至一生下来就过着贫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雇不起仆人,生计也成了问题。
不仅如此,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为了谋得生存的物质,不得不放下他高贵的自尊,先后出为州祭酒、镇军参军,以后又担任过建威参军、彭泽令。
因为厌恶官场,不愿同流合污,于义熙元年八月辞去彭泽令,之后他
一直隐居农村,即使生活清贫,但是内心快乐自由。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
他喟然长叹曰: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辞官而去。
考点2:
“寄情山水,清新自然”的田园诗风
因为陶渊明自小热爱自然又始终抱着清静无为的思想,所以归隐时期,他能平心静气的接受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存环境。
因而在他的田园诗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对田园的热爱,而是赋予田园新的生命和审美价值,同时将这种追求融入到了文学创作中。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陶渊明和求学少年的故事: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
“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
“天下哪有学习妙法?
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
“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
”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
“没见长啊!
”
陶渊明反问到:
“真的没见长吗?
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
“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
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
“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那是磨成这样的。
”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
”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
“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
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
“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
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这个故事充分表明陶渊明对待学习的态度如同对待耕种一样,需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陶渊明把理想寄于田园,把田园理想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田园景致,体现出清新自然的创作风格。
考点3: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1.采用俚语、俗语和口语入诗。
陶诗语言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
在陶诗里,我们很难找到华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和僻字生词。
打开陶诗,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田野之风。
陶诗所选择的词语大都是一些朴实常见的词语,如“草屋八九间”,“草盛豆苗稀”,“清晨闻叩门”,“风雨纵横至”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词语,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新鲜的感觉,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
组诗《归园田居》是陶诗这种朴素风格的代表作。
2.大量运用叠字叠词。
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的诗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归国田居》其一)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杂诗》其二)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拟古》其一)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拟古》其七)
我们可以发现,陶诗中的叠词大都为形容词的重叠。
这种叠词的运用既能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又能表达较复杂细腻的思想情感。
“蔼蔼”既写出了堂前树繁密茂盛的样子,又暗示了作者怡然自赏、独得其乐的心情。
“遥遥”、“荡荡”既写了所见景物的空旷辽远,又衬托出作者那种人生多艰、知音难觅的无限惆怅和愁绪。
3.自然工巧的偶句。
如: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和郭主簿》)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己酉岁九月九日》)
这些对偶句对仗工整,但又不露雕琢痕迹,读来令人兴味盎然,因为他们都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切体验的表达。
诗中所有的景物和意象都是作者自我的对象化。
4.用典自然贴切。
如《读山海经》其一“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化用《诗经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但与后句“摘我园中蔬”语意连贯,语气一致,如同口语,用典而不觉为典。
三、例题精析
【例题1】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面题目。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
【答案】D
【解析】结尾句中“愿”表面指诗人希望种下的豆子有个好收成,实际表现的是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愿望,D项理解不全面。
(2)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写躬耕的艰辛,而归隐生活的乐趣远大于辛劳,故“不足惜”。
【答案】B
【解析】一、二两句诗写归隐后的生活,显得平静自然,并无表现生活艰难的词句,结合诗人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来看,B项理解错误。
【例题2】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二)》,回答下列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择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意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案】第一句“结庐在人境”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而无车马喧”语意一转——因为自己不与达官贵人们的有所往来所以内心就十分平静,三、四两句议论,自设宾主,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独享安闲缘由,五至八句细致描写采菊过程和所见景物,自有悠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
“忘言”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由衷喜爱。
【解析】见答案。
(2)历来讨论者对这首诗第六句持不同见解:
有认“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显得十分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的向往之情,这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解析】此题考查陶渊明诗歌语言的特点,要抓住其清新自然的特点来分析。
【例题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饮酒(其十)
陶渊明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注]名计:
名,通“明”;名计,犹明计,良策。
1.请解释诗中的“远游”和“风波”的含义。
【答案】“远游”指离家做官;“风波”一语双关,一是水面上的风和波浪,二是官场的动荡、龌龊。
【解析】本题要抓住陶渊明诗歌中厌弃官场、追求自由生活的意境来解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归隐的决心(或离开官场的决心,答“向往田园生活”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陶渊明诗歌思想的赏析和理解。
四、课堂运用
【基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2.按要求默写。
(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是:
(2)本诗点睛之笔的诗句是:
(3)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
【巩固】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种生活。
这种生活在陶渊明的其他诗中也有表现,例如: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4.诗人躬耕田亩,将田间劳动写得富有诗意,其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5.从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你认为“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
6.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拔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1.请补写出《归园田居》(其一)空缺的句子。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性本爱丘山性:
天性、本性B.池鱼思故渊渊:
河流
C.暧暧远人村暧暧:
温暖D.依依墟里烟墟:
废墟
3.“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
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
试进行简要分析。
课程小结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课后作业
【基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二)》,回答下列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6.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二、按要求默写。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4.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陶渊明《饮酒》诗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5.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6.寓情于景,道出了诗人隐居后欣慰之情的句子是: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8.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三、赏析。
1.诗的三,四句道出全文的主旨,表明了诗人 的境界。
2.全诗朴素而形象的表现了陶渊明 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5.阅读此诗,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
6.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
【巩固】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归园田居(节选)归园田居(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解释下列的字词。
荫:
_______________罗:
______________兴:
______________
带:
_______________荷:
______________荒秽:
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5.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和郭主簿(其一)》)
(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拔高】欣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结合本次课所学知识,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必须联系陶渊明及其诗歌作品谈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不少于400字。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语文 第9讲菊花的芬芳学案 初二 语文 菊花 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