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情绪管理.docx
- 文档编号:6362034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63KB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docx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的情绪管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专业:
成员:
2012年6月7日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摘要:
文章揭示情绪管理的内涵,从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教育,消除他们的不合理信念,锻炼理性思考并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情绪管理;大学生;重要性;措施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很多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对这些负面情绪加以控制。
对待愤怒的情绪,或是悲伤,焦急的情绪,都各自有不同的办法,不过,有一个总的原则:
对待强烈情绪的最好办法,还是要找到疏导感情的渠道。
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
因此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必先觉察自我的情绪,并能觉察他人的情绪,进而能管理自我情绪,尤其要常保鲜活的心情面对人生。
一、情绪管理的定义
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情绪管理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
如果人们能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挖掘和培植自己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自己的情绪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就能时时刻刻体会到积极的情绪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期,表现出特定群体的情绪特点。
首先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加,具有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自卑、自负等。
其次是冲动性,表现在对某一种情绪的体验特别强烈、富有激情。
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
再次是矛盾性,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的含蓄、内隐。
最后是易于心境化,即尽管情绪状态有所缓和,但拉长了这种情绪状态,其余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由于大学生的这些情绪特点,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情绪困扰。
情绪困扰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或个体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而无法及时有效解决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表现为:
(1)焦虑,即对将发生的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如考试焦虑、适应焦虑、健康焦虑、选择焦虑等,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容易导致坐立不安、忧虑、担心、恐惧或过度警觉等不良反应。
(2)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
(3)抑郁,是大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
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
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委靡不振,自暴自弃,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乐趣,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人际交往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紧张、不自然,讲话缺乏逻辑性,有时甚至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或是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等。
(5)易怒,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
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便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
大学生情绪困扰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行为和社会适应不良,进而导致心理疾病。
研究表明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们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这样会引发有机体本身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躯体疾病。
消极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而且,消极情绪还具有感染性和弥散性,故学会情绪管理对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加强情绪管理,使学生对自身心理状态加以有效调节,保持良好、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情绪管理的措施
第一、认识情绪。
心理学认为:
情绪的产生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
这就是著名的情绪理论(ABC理论)。
例如:
因为做了错事便认为自己无能于是感到很自卑。
在这里,做错了事就是事件A;认为自己无能就是对这件事的评价和解释B;自卑就是因为认为自己无能而引起的情绪体验C。
该理论认为改变你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就可以改变你所体验到的情绪体验。
第二、培养积极的心态。
要做到两点:
一是要明白情绪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你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
因此,你需要清楚地认识你的需要是什么?
以及你的需要是否是你的能力所及和你的需要是否达到三好“我好、你好、大家好”;二是要善于从负性事件中提取正面信息的,任何事件都会有正负两方面的信息,自卑的人看到的大多是负面的信息,而自信的人看到的大多是正面的信息。
第三、面对负性事件要坚持四不原则
不责备:
责备会激发对方的自我防御机制,对解决问题无效。
而是要清楚地描述这件事并坦诚地表达你的感受和希望。
不逃避:
只有面对才能成长,厌学、网瘾就是面对负性事件时采取了逃避的策略。
不遗忘:
不是遗忘了就好了,遗忘了,这个问题就进入了你的潜意识,在你将来的生活里,说不定还会惹麻烦。
不委曲求全:
委曲求全的实质是把攻击转向自己。
有时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要学会放下,学会自我解压。
转移注意,合理发泄:
如跑步,打球,散步,唱歌听歌,大哭或大叫,还可以找知心朋友老师聊聊天,说说话,把烦恼说出来。
名言:
1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成功的最大敌人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愤怒时,不能制怒,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萎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
2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约翰·米尔顿
3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
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安东尼·罗宾斯
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
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整合性心理过程,大学生的情绪虽然开始趋于成熟,但是冲动性的特点也很明显,特别是一些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学习、人际关系甚至人格都会造成危害。
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智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辅导。
关键词:
大学生;负面情绪;情绪管理。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
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
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
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
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3],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
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2、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4]。
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快感,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5]。
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
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5、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
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6],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
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2、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
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
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7]。
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
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
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
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
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
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
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3、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
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情绪捆扰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卑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在心理学上又称“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
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
有自卑感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2、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过分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
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
入学适应困难、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如:
社交恐惧引起的焦虑)、求职就业问题等。
3、抑郁
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是正常人以温和方式体验到的、已经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持久的一种情绪情绪状态。
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
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过早“看破红尘”,导致情绪抑郁,他们的主要表现是: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易怒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
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莱克杜斯通过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情绪的发生都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加工整合与评估,他认为“除了情绪通道之外,另有一小络神经元直接自丘脑连接到杏仁核,通过这些狭小通道,杏仁核可直接在大脑皮层尚未作出评价之前抢先作出反应导致有机体的一时冲动”。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
易怒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甚至动拳脚伤人。
情绪调节控制的方法及对策
1.正确认识自我,包括心理方面,如气质,性格,智力,兴趣爱好等,是情绪调节与控制的基础。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个体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
心理学认为,自我指对自己存在的观察,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即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道德观和人生观等。
对自我有一个充分,全面、正确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对自我情绪的有效控制和调整。
如气质属于急躁类型的大学生,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有针对性地去暗示或控制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这样对我做的事很有利,就是能控制一点就会有很大的益处。
2.正确地对不良情绪进行归因,即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归因。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既要从自己本身出发找原因,又要从周边环境的客观世界中寻找原因。
如较内向的大学生由于内省较深,比较敏感,对于一件事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内向的学生却能引起他的不必要的猜疑、沉思。
情绪的不良是不是由于自己过去的经验缺少的原因,缺少社会交往阅历等等。
如自己是不是总是的父母家人或他人的保护包办之下,去面对困难,而导致现在手无足错,情绪低落。
客观方面找原因就是考虑是周遍的环境条件,如天气,气候,自然地形,社会文化等因素,都是我们每个人无法控制的,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而改变的。
面对的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为它而忧伤,烦恼。
只要能正视现实,充分地利用客观现实积极的一面,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妥善地,合理地处理好现实的困难挫折。
3.自我激励法自我激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同各种不良情绪进行斗争。
古人云:
知足者常乐。
大学生不要总为没有得到的东西而烦恼,相反,要经常想到自己是幸福而充足的,相信凭借自己的意志、能力和奋斗精神,这些没能得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
这样,便能增强自信心,驱除自卑感,保持心情舒畅,从而增加了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4.转移调节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大脑皮层上出现一个强烈的兴奋中心。
这时,如果另找一些新颖的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
因此,当某种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它不致于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问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
采取行动,也是转移注意力、驱散烦恼的一种有效的精神疗法。
一旦出现烦恼情绪的征兆,便激励自己多做有意思的工作学习、劳动或娱乐,把时间表尽可能排得满一些、紧凑些,或者为别人做事,不仅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获得珍贵的友谊。
5.换位思考法从积极的角度,重新认识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从而得到新的结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平衡。
例如,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告诉自己“破财免灾”、“就当是交学费”、“坏运很快就会过去”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6.行为补偿法即把某些情绪化为行动的力量,它具有修复和补偿功能。
倘若其貌不扬,便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科研上,从事业的成就中求得《情绪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情绪调节与情绪调节策略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
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调整整合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行为策略和机制,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策略是建立在情绪调节的基础上。
广大学者不仅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还注重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差异,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影响。
有关成人情绪调节策略,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的调节和心境调节,主要是通过开放式问卷、个体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当一个人处于抑郁状态时,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国外有学者在研究避免抑郁行为时,发现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多到少依次是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积极行为和欣赏音乐。
在比较这些方式的有效性时,认为社会支持、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宗教活动、锻炼等积极行为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
国外学者还通过问卷、访谈和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了百余种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初步归纳出回避(从情绪或关注对象中转移注意力)、分心(寻找注意和行动的替代性焦点)、面对(对情绪和关注对象的积极活动)、接受(被动地授受发生的结果)四种情绪调节策略。
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情绪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