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市政重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636202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29.62KB
市容市政重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
《市容市政重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容市政重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容市政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
苏城委办〔2016〕14号
关于苏州市2016年度城市管理重点工作
任务的实施意见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城管委各成员单位,各相关单位: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巩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成果,切实解决新时期城市管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经研究决定,制定本工作任务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将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的民生项目落地生根。
加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服务民生,加大城市管理重点领域依法治理力度,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努力让城市古朴与现代相映、美好与发展相随、整洁与舒心相伴。
二、重点工作内容
1.创建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
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的创建工作是省政府对各市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工作实效的综合性评价,是推动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从苏州目前的城市管理现状看,已经具备《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标准》的刚性条件,今年将从环境卫生和市容改善成效、日常环境维护、硬件设施建设、组织保障等4大项28小项入手,合理分工、齐抓共管,举全市之力完成创建任务。
2.“城市环境大家管,市容秩序大提升”五项治理工作。
2015年10月,市委市政府启动“城市环境大家管、市容秩序大提升”五项治理工作,包括环境卫生治理、建筑工地治理、街面市容秩序治理、停车秩序治理和再生资源回收点治理等5个方面工作。
今年,市政府将此项工作列为政府实事项目。
为此,在去年集中整治的基础上,今年将持续推进各专项治理,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的常态长效机制建设,提升古城区环卫保洁水平;实现各类建筑工地合格率达80%以上;重点推进39条道路、6个农贸市场周边、356个便民摊点等规范治理和市容提升;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推进中心城区级差式停车计时收费;依法取缔各类违法违规经营的废品收购站和铝合金加工点,消除安全隐患。
3.苏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接续行动。
2013年,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具体内容包括9个整治、3个规范、1个提升,简称“931”行动。
经过3年整治,我市于2015年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开始新一轮整治接续工作,即“931”接续行动,重点完成“9整治”项目123个,包括24片城郊结合部、7个城中村、5个棚户区、4个老旧小区、14条背街小巷、27条城市河道、6个低洼易涝片区、28个建筑工地、8个农贸市场等内容的整治;“3规范”项目646个,内容包括整治占道集中区域37处、建设经营疏导点9处、新建改造停车设施20处、整治户外广告580处;做好“1提升”工作,推进城市管理长效化和精细化。
在此基础上,结合苏州实际推进包括拆除违法建设,新建城市家具、公共厕所等项目在内的拓展项目整治工作,共计实施拓展项目14126个。
4.市区生活垃圾处置“6+2”工作。
2015年,市政府印发《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处置“6+2”工程实施进度表》,明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餐厨废弃物处置、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生活垃圾转运站规划建设及收运车辆更新等6个工程项目,以及区域环境补偿和运营监管2个配套机制。
“6+2”工程共包含30项具体工作内容,旨在实现垃圾减量、破解垃圾围城之困。
今年,完成姑苏区3座中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任务。
加快洁净餐厨废弃物处置厂提标改造和工业园区、高新区、相城区餐厨废弃物处置厂的建设。
加快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改造准备工作。
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19个小区进行试点。
5.人民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2013年底,市政府启动人民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并被列为市政府重点承建项目。
今年2月,开始全面施工,配合轨道交通4号线建设,并同步竣工。
今年,共完成沿线116幢建筑立面整治和84处重点建筑景观灯光亮化;完成各类市政管线敷设和沿线约18万余平方米道路基层及路面施工;完成5.8公里景观绿化和行道树种植以及沿线环境设施、城市家具等配套工程。
6.“智慧城管”建设和应用工作。
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实践,省委省政府将数字城管纳入“十一、十二五”重要目标任务。
2010年,苏州数字城管正式立项。
经过多年开发升级,于2014年通过省级验收。
目前,数字城管平台已在5个市辖区(除吴江区)、姑苏区各街道(含新城管委会)完成建设和互联对接,实现与32个市级部门协同处办,市、区、街道三级平台的同步运行。
为进一步发挥数字城管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
今年开始,将探索建设“智慧城管”信息资源中心,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功能,打造“一站式”公众服务平台,构建时空一体的“智慧城管”体系。
7.城市P+R停车换乘设施建设工作。
P+R项目,P指停车,R指换乘。
P+R项目于2015年通过规划设计审核,总体规划建设247个停车场99193个泊位,“十三五”期间建设45个停车场20403个泊位。
今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计划完成24个停车场、10790个泊位建设任务。
目前,市政府已同各区签订了P+R停车场项目建设责任状,各区已落实项目责任单位,并选定P+R停车场建设的位置和今年完成任务(吴江区5个停车场2030个泊位、吴中区5个停车场1300个泊位、相城区5个停车场2300个泊位、园区5个停车场1790个泊位、高新区4个停车场3370个泊位)。
3月初,已完成《P+R停车设施标准化建设导则》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
8.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
该工作是市区生活垃圾处置“6+2”工程中的一项具体任务。
2015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试点工作,确定4个市级试点村,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根据市委《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苏委发〔2016〕1号),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各镇(街道)建成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处理站,确保完成100个重点村、特色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工作。
9.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
地下管廊涵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八大类地下管线,将各种地下设施引入管廊,可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从而系统性地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问题。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成为国家首批10个地下管廊试点城市之一。
2008年,编制完成《苏州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08-2020》。
2015年,编制完成《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规划范围为整个苏州市区范围,规划面积为2742.6平方公里。
苏州市区干线综合管廊规划175公里,分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和远景(2030年以后)三个阶段推进建设。
近期规划63公里,远期规划112公里。
在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基础上,编制了《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16年计划出台《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并配套制定《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目前,首批推进5个试点项目是桑田岛、太湖新城启动区、城北路、澄阳路和北环路,建设里程总计31.161公里,总投资39.255亿元。
2016年度综合管廊建设任务:
城北路项目完成主体60%建设任务;澄阳路力争6月开工,年内完成50%建设任务;桑田岛项目年内完成管线入廊、竣工验收,正式移交运营维护;太湖新城启动区项目1标段年内完成70%,2标段和3标段年内完成廊体建设和设备安装。
10.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
着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体系建立。
建成苏州市建筑垃圾智能化监管一期平台,公布《苏州市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处置企业目录》,35家运输企业、1281辆渣土运输车辆纳入平台管理。
初步实现建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审批流程制度,共核发处置证4120张,其中姑苏区范围内2144张、跨区运输1976张,涉及64个项目工地、46个处置点,并回收过期处置证2670张。
加强执法保障工作,组织市、区两级渣土办开展专项整治200余次,其中联合整治42次,出动执法人员2400余人次,执法车辆1100多台次,立案查处289件,依法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暂扣违章车辆48台,证照101本,罚款合计110余万元。
今年,继续推进建筑垃圾智能化监管平台二期建设,扩大渣土运输企业、司机和车辆的监管范围,推进建筑拆迁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开展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企业诚信综合评价,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审批流程,加大与交警的联合执法保障力度,探索研究小区装修垃圾(含二次装修)的处置利用。
三、措施和要求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
城市管理关系城市形象,关乎民生福祉。
重点工作是民生工程、实事项目,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举措。
各单位一定要增强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实工作,积极推进。
在解难题中求突破,持之以恒,适时转化常态长效。
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抓好工程质量,以质量求效益。
二是健全和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城管委高位协调作用,解决跨部门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打通关节点。
各牵头部门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各牵头单位和部门要严格按时间节点抓好落实,采取周例会、月协调会、季推进会相结合的方式,在时间上、内容上和协调层级上相衔接,实现小问题及时解决、大问题集中解决。
三是加强监督、考核、验收工作。
要加强对重点工作全过程监督,加强动态监管,对完成的工作要坚持高标准验收,确保质量。
要将重点工作纳入机关绩效考核,建立督查和通报制度,考核结果报市绩效办备案。
严格奖惩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附件:
工作任务分解表
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4月12日
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4月12日印发
附件:
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工作
内容
2016年度完成具体任务
牵头部门及责任人
涉及部门
1
创建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高位推进
1.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洁,市容秩序优良,基础设施配备满足居民生活。
改造计划加快推进,绿地建设加快实施,城市出入口及交通干线形象得到展示。
整治规划全面完成,组织实施科学有效。
2.城中村、集中成片棚户区、老旧小区环境全面整治,变化明显。
市容环境整洁有序,乱搭乱建有效控制,防火用电安全措施落实、无安全隐患,设施配套、景观塑造有成效。
其他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到位,设施配套功能完好,整体环境干净整洁、优美宜人。
3.背街小巷道路平整、排水通畅、照明完好;保洁到位、管理有序、交通顺畅;店招标牌、疏导摊点、街景小品、绿化景观形成特色。
4.河道清洁、无垃圾杂物,河水清澈、无黑臭现象,河岸美丽、生态景观特色彰显。
污染源排查无遗漏、处理有出路,清淤疏浚工作符合标准,水系沟通、调水补水按需实施。
5.有历史记录的易淹易涝片区整治全面完成,社会反响大、影响面广的积淹水区根本消除。
暴雨后规定时间内,路面雨水及时排除,降雨强度在工程设计标准内确保不淹,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淹涝事故。
6.建设工地封闭围挡设置规范,场内及周边环境整洁有序,场内道路实施硬化无破损,防尘降尘措施落实到位,建筑施工文明安全、无隐患,渣土处置运输管理符合规范。
7.农贸市场内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无垃圾、无污水,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容 市政 重点 工作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