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6360550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91KB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高新区贾坊中学
教学目标:
1、诵读成诵,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语汇。
2、感受富春江绮丽的山水风光,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词汇。
2、体会作者鄙弃名利的遗世独立情怀。
预习安排:
1、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骈体文的相关知识。
3、结合课下注释和手中的相关资料,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要点: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语汇;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多层次多角度的写景方法;
3、赏景悟情,体会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怀。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请一位小老师把课题和作者写在黑板上。
二、了解作者。
师:
认识一下作者。
指生读课下注释的相关文字。
)
(预设:
可能有同学会读不准“庠”的读音,师生交流,请同学把注音写到黑板上。
)
三、解读题目。
(师:
我们先看文章的题目“与朱元思书”作何解释?
生齐答。
点拨“与”“书”的解释。
同时要求生记在书上。
)
(师:
那从题目看文章是一封信了,信的内容是写什么?
写景。
具体写哪里的景?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景,富春江的景。
)
(师:
大家预习的真认真。
文章就是写富春江一带的景,富春江素有小三峡之称。
在吴均的心目中,小三峡可真是一处世外桃源,那奇异的山水,会让人忘却世俗的烦恼、嘈杂,让心灵归于宁静。
接下来,让我们随作者去神游一番吧。
)
四、美文美读。
师:
“三分文章七分读”。
美文要美读,才会读出文中情味,得到美的享受,请大家看屏幕,注意朗读技巧。
(一)朗读指导:
(屏显)
1、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体会骈体文的韵律美,体会作家的旷逸和洒脱。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带着愉悦的感觉,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但也有变化,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应读得急一些,高昂一些。
再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画面开阔,应读得大气;“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要显得自由洒脱;“自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应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二)正确朗读。
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词。
把课下注释中出现的注音标注在文中的字词上。
师:
你能准确的读出这几个字的读音吗?
谁来试一下?
(屏显)
缥piǎo湍tuā)邈miǎo泠líng
鸢yuān戾lì纶(lún)窥kuī
柯(kē)
请大家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并在本子上背写一遍。
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
(巩固强化读音。
)
(三)读出情味。
断句有问题吗?
共同看“朗读指导2”。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录音,想像富春江山水之美。
大家试着美美地朗读全文,伴着音乐《渔舟唱晚》。
(预设:
纠正读错的字;点评,大家的悟性真高。
通过大家的读,老师似乎看到了吴均书信中描绘的既秀丽又壮美的景色。
)
五、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一)疏通文意
师:
理解了文意,我们才能更好地赏读这篇美文。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手中资料,疏通文意。
要求:
(屏显)
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以逗号为准,每句话的译文,小组内同学都要说一遍,相互纠正补充。
有疑难的地方相互交流讨论或请教其他小组,解决不了的,可请教老师。
同时标画识记重点或难点词汇。
2、翻译完全文后,相互提问重点或难点词语的解释,以课下注释为主。
师巡视指导。
强调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直译组词、调序;意译换词、增词;省略句补充主语宾语成分等
(二)积累文言语汇。
师:
点拨积累相关语汇。
有什么问题吗?
若没有,那考考你。
(屏显)
六、赏景悟情,探究主旨。
师:
理解了文意,让我们共同享受作者用摇曳多姿的文笔为我们描绘的这幅山水画卷,,同时体会作者的激赏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一)文中哪八个字是对富春江山水的总体评价和赞美?
指生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
1、师:
这句话统领全文。
前四句作者为我们推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净开阔。
本文为总分结构,下文分写,作者怎样一步步展现这“奇山异水”的。
对应描写异水的句子是?
富春江水“异”在何处?
水质秀美,水势壮美;水色、水清、水急。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还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侧面烘托,比喻夸张,动静相映的手法。
既描写了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又使文章的语言显得灵动活泼。
试自由背写异水的句子。
朗读指导:
写水质之美的句子,应读出怎样的情味?
欣赏、悠然的态度;写水势湍急的句子应读得浑厚、昂扬。
齐背。
2、师:
对应写奇山的句子是?
山之色、之(形)势、之韵。
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拟人,衬托,以闹写静,以声衬静。
预设:
学生可能一句一句回答。
设计:
每句从哪一个方面写山?
用什么手法?
比如:
1、为什么是寒树?
“寒”用笔甚妙,高处不胜寒,衬托山之高;还有一句写山上寒树的?
“横柯上蔽……有时见日。
”写出了山上树的什么特点?
繁密茂盛,蓊郁苍翠(树木问为什么长势这么好?
因水之异。
)浓郁的绿阴给人什么感觉?
。
树点缀了山,给了山无限的生机。
这是写山之色。
“负势竞上”句从哪一方面写山?
山之形,之势。
用了什么手法?
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拟人。
山之青翠,山之高耸,更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写山的,要背出气势来。
与老师一起试背。
还写了山中哪些景物?
(或“泉水激石……猿则哀转久绝”是写山的吗?
)来表现山之奇?
这几句从哪一个感官写山?
有的泠泠作响,有的嘤嘤成韵,有的千转不穷,有的百叫无绝,这是非常喧闹、嘈杂的景象吗?
是清幽安静,这是一种和谐的自然之声,是一种天籁之声。
是写山之韵,山之声。
这天籁之音,是非常洁净的,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逢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硝烟中的刀枪剑戟的厮杀声!
这里的声音是安静的,洁净的,没有尘世的嘈杂,喧闹,污浊。
这是以闹写静,以表面的杂来写单纯。
作者是怀着一种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来写的。
3、这样,我们很容易理解下面两句。
齐背“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生说。
这是作者的感慨。
作者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对史学颇有研究。
他曾做过朝官。
因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焚书免官的惩处。
身心俱疲的吴均,来到风光绮丽的富春江,这美丽的山水抚平了他的伤痛,他在用心读这片山水。
带着无限的感慨,齐背这句话。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板书。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是文章的眼睛,是主旨句。
富春江的山水点燃了他生命的灵感和激情,他的这篇作品亦赋予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永恒的人文价值和艺术魅力!
以完美的语言艺术传递至美的思想,因之,他这篇文字成为历代山水作品中的神品。
不但在当时的文坛是一朵奇葩,后世的陆游、欧阳修、范仲淹等文学大家的山水作品也深受他的影响。
七、拓展延伸
同学们,老师有几句话送给大家:
(屏显)
走近山水人生
青山绿水,蓝天丽日,本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圣礼物。
我们应该去珍视它,应该用生命的激情去唤醒它,点燃它。
富春江的山水风物,熔铸了吴均飞扬的情思和他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这里的山山水水照亮了他的一生!
让我们拥抱大自然,让山水美丽我们的生命!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乐曲中,和作者一同在美丽的山水中沉醉。
请大家起立,齐读全文。
好,下课!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
奇山异水
淡泊名利
青山绿水,蓝天丽日,本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圣的礼物。
我们应该去珍视它,用生命的激情去唤醒它,点燃它。
富春江的山水风物,熔铸了吴均飞扬的情思和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这里的山山水水照亮了他的一生!
让我们拥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让山水走进我们的生命!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乐曲中,和作者一同美丽的山水沉醉。
请大家起立,齐读全文。
好,下课!
(预设:
1、如此晶莹透明的水会给人怎样美的享受?
清新飘逸的美、静若处子的美、纯洁人的灵魂。
激越的美,奔放的美,壮美。
富春江水真是绮丽多姿!
)
泉水、好鸟、蝉声猿啼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青翠悦耳,绵远悠长。
小组互译。
参考课下注释或手中资料,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以逗号为准,每句话的译文,小组内同学都要说一遍,相互纠正补充。
有疑难的地方相互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请教其他小组或老师。
2、标画识记出重点或难点词汇。
(相互提问重点或难点词语的解释。
每段指定一个小组,小组内推荐提问者,其他组抢答。
师点拨。
)
导入:
同学们,“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美丽的西湖是我们每位同学的骄傲。
其实我们浙江美丽的游览胜境还有很多。
例如在桐庐、富阳一带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元朝吴桓赞就曾推崇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
不知有没有同学去过?
(生:
没有)。
没关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细致描绘了此处胜景,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据注释了解作者:
吴均,南朝梁,字叔庠(xia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三、师:
文言文需要多读,尤其是这样的美文更要从读中去体会。
朗读要注意的是哪些?
生(齐答):
读准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读出重音;不能太快......
1、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正音)
2、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读音。
缥碧 湍 轩邈 泠 嘤嘤成韵 横柯 鸢飞戾天 经纶 窥谷
四、刚才同学朗读能注意字音,停顿等,那么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
可以再有感情一些;重音没读出来。
师:
很好,要读好一篇文章需要理解文意,才能读得声情毕茂。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同桌合作互译课文.。
有问题全班交流讨论。
教师板书展示重点字词解释。
(明确:
古文翻译要注意逐字翻译,灵活成句;字字正确,语句通顺;句意要与文意一致。
)
五、学生理解文意后有感情齐读课文,感受文章中山水之美
六、师:
你能用一句话总括这里的美景吗?
学生齐答: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
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里的美景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生:
赞美之情。
生:
请同学再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七、如此美景,如此美文,需要我们细细去品读。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采用
“我读 ,仿佛看到了 。
”或“ 字词甚妙,写出 。
”的模式讨论交流。
生1:
我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仿佛看到了这里的水清澈得出奇。
因为“千丈见底”、“游鱼细石”可以看出水很深却能看到水底的细小的石头和鱼。
师:
从“千丈见底”、“游鱼细石”感受水深与清澈,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生:
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是侧面描写(板书:
水深、水清——正面、侧面描写)。
生2:
我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读出了这里的水水流湍急,气势非凡,特别是“甚箭”、“若奔”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进行了描绘。
(板书:
水急——比喻、夸张)
师:
这句朗读应注意什么?
生:
读出气势。
“甚箭”、“若奔”要读得重一些。
(齐读)
生3:
我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似乎听到了一场悦耳动听的音乐会。
泉水声清脆得象钢琴伴奏,鸟鸣声好象歌手在唱歌。
师:
很好,想象力丰富。
的确,这是大自然演奏的自然和谐的曲子。
写声音的句子还有吗?
赏析一下。
生: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从这句感觉到了山谷的幽静、连绵不绝。
师:
从声音听出了环境的安静,这是以声写静,也是反衬的手法。
(板书:
泉水、好鸟、蝉、猿——以声写静,反衬。
)这句朗读的语气应该怎样?
生:
要舒缓。
(齐读)
生4:
我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仿佛看到了这里山峰高耸入云,树茂盛葱茏。
特别是“寒”形象写出了树茂盛得透出了寒意。
生5:
我觉得这句还特别写出了这里山充满了生机。
因为“竞上”、“轩邈”、“争高直指”把山写活了,也是以静写动的手法,显得特别机盎然。
(板书:
树茂,山高——以静写动)
师:
很好。
那么这句朗读应怎样读好呢?
生:
要读出气势。
“寒”“竞上”、“轩邈”、“争高直指”套读重音。
(齐读)
生6:
我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仿佛看到了很多人都被这里的美景吸引,流连忘返,连追求功名的心都没了。
也从侧面更好写出了景色出奇的美。
师:
的确,连作者也是如此。
(展示作者背景介绍:
当时政治黑暗,社会紊乱。
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
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
他在《与顾章书》中说: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
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7:
赞美之情。
生8:
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生9:
向往大自然,厌恶官场的感情。
八、教师小结:
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奇山异水的佳境,抒发了由衷的赞美与感叹之情. 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向往山水,避世隐居的高洁志趣.(有感情齐读课文)
九、几位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学生评价)
十、教师据板书指导背诵。
学生诵读课文,争取成诵。
然后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十一、板书:
奇水:
水清 水深 水急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夸张、比喻)
异山:
山高 树茂 (以动写静;以声写静)
泉水 好鸟 猿 蝉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行船游江的真实感受出发,极力刻画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山水景色,以鲜明生动的笔墨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幽静安闲和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并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先总写:
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
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
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
首先写水。
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
“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作者在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接着写山。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要求发挥联想和想像,想像文中的景,体味文中的情,读出情味。
教师示范:
如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我们眼前就会出现江水波浪翻滚、浪花飞溅的画面,诵读可将重音落在“箭”“奔”二字上,读时语速稍快,显出江水的急速和磅礴的气势。
再如,读“夹岸高山……”一句,声调要略微上扬,语气也应稍稍转急,表现出负势竞上的气势;当读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下几句时,可以平缓深沉的语气,以表现作者由山水景物而悟到的人生哲理。
下面要借你们的一双慧眼和精彩的语言,紧扣文章,从词、句、手法、结构、情感等多角度去发现文章的美妙,同时对照评价表演者对美妙之处表现的程度!
教师示范第一段:
“共色”二字写得美,不仅写出了天与山的颜色,而且还有一种形象感,青青的山霭渐渐溶入蓝蓝的天空,境界阔大,色彩清丽;“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写得美,读着它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这一段在文中起总说作用,与下文构成总分式结构。
同学们表演出了行船者的惬意,但没有表现出天山共色的情景。
二、解题、走近作家
1、指名读题、解释题目,记“书”的解释。
(跟朋友是可以敞开胸怀的。
)
2、(屏显)•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
其诗多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
《梁书》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被人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体文。
骈体文多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后来发展成每句四字或六字,又叫四六文,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三、理解文意积累语汇:
(一)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二)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体会骈体文的韵律美,体会作家的旷逸和洒脱。
(三)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1、小组互译
要求:
a、参考课下注释或手中资料,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以逗号为准,每句话的译文,小组内同学都要说一遍,相互纠正补充。
b、有疑难的地方相互交流讨论或请教其他小组,解决不了的,可请教老师。
c、标画出重点或难点词汇。
2、相互提问重点或难点词语的解释。
每段指定一个小组,小组内推荐提问者,其他组抢答。
3、积累文言语汇。
师点拨。
(图片展示)
四、赏景悟情
让我们共同享受一下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的美丽和体会一下作者的激赏之情,(屏显)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风光。
读来音节和谐如一篇文笔清丽韵味隽永的小诗。
该文描绘的景物特色鲜明,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情景交融,辞章俱佳,自然流畅。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俱以写景见长,在传神贴切的刻画周围景物里,自然融情于景。
故《梁书》里称赞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教学方法
1.情境导人法:
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习趣味。
2.诵读教学法:
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的高洁情趣。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结合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对比阅读,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并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
(一)扩读欣赏一:
师:
当代有一位女作家叶文玲,同样钟情于富春江水,她在青海戈壁滩奔波时,曾千百次做过关于富春江的梦,后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于是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乌篷摇梦到春江》这篇散文,让我们欣赏其中精彩片段:
(屏显)富春江的俏,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民,更添无限情趣。
富春江的娇,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
船行江上,望两岸,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船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地绿出来。
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
千里涧水汇清流,那汇和流,仿佛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
师:
叶文玲笔下的富春江,“俏”在江流的曲折多姿,“娇”在江水翡翠般的色泽,“美”在那无与伦比的静,展现了今日富春江的美景。
再看看,吴均笔下的富春江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
山奇水异)
(二)扩读欣赏二:
师:
《与朱元思书》再现了富春江自然之美。
历来无数文人雅士也曾留下过许多吟咏富春江山水的佳句。
请同学们读一读,背一背。
(屏显)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学情分析
高新区贾坊中学
我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在我平时的熏陶和引导下,知识基础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所以对于稍短篇幅的文言文,在充分预习后,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当堂背诵。
但毕竟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较弱。
所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语汇,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不但要给充分的时间,还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
比如文言文翻译,不但有困难,而且枯燥无趣,语汇积累也是如此。
为此,我们平时一直就是采用合作翻译,互相纠正补充;互相提问,灵活记忆。
赏析文章,我们紧扣文本,契合学生的生活历验,陶冶情操,启迪生活智慧,唤起美感体验。
效果分析
高新区贾坊中学
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基本完成的预期的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清写景思路,同时结合景物特征,能基本当堂背诵;
2、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减轻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牢固识记了文言语汇;
3、品赏文字环节,巧设问题,由浅入深,体会作者文笔的优美之时,渐悟了文章主题。
4、“拓展延伸”,契合了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启迪了思想,熏陶了心灵。
不足之处难免:
1、体会作者采用侧面烘托手法,写水之清,没有联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2、本文篇幅短小,结合具体学情,应让学生展示逐句翻译情况;
3、体会文章主旨,有点仓促。
应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常识,并紧扣时代潮流,真正带给学生生活智慧和力量。
教材分析
高新区贾坊中学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
《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
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
《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
《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作者以摇曳多姿的文笔,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的山水风物,描绘出祖国南方雄奇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
使人读后顿生倾慕神往之感。
同时,文中也传递出作者淡泊名利、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从艺术形式上看,本文是一篇骈体文,文笔精美清丽,自然流畅,基本上是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音乐的美感,读来如一篇文笔清丽韵味隽永的小诗。
故《梁书》里称赞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文坛是一支独秀,时称“吴均体”。
据此,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语汇;
2、熟读背诵全篇;
3、品赏语言,学习作者绘景之妙笔,感悟作者之情思;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文言语汇,品赏文中情;
2、把握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藐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评测练习
高新区贾坊中学
一、翻译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积累文言语汇。
1、通假字:
反、转
2、词类活用:
净、东西、奔、寒、轩邈
3、一词多义:
绝、上
4、古今异义:
许、穷、经纶
教学反思
高新区吕陵镇贾坊中学
感觉比较设计、教学比较成功的,有一下几点:
一、《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优美的山水作品,美文要美教,才可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它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思想感情的魅力。
所以我设计教学时,除重点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外,特别考虑设计了“美文美读”“赏景悟情”“拓展延伸”三个环节。
这三点也许没有我预期的那么理想(第一次录课,像在镜头下演戏,紧张,不自然,放不开。
),但对学生有点滴的美的思想的启发、熏陶,也不枉这山水佳作的魅力了。
1、在“美文美读”环节,先积累“字音”,读写落到实处,农村中学的学生语文底子很弱,平时,我们也一直这样训练的,讲实在的,一般当堂要求把生字、字音背写三遍的,每一课都如此。
接下来“读出情味”,先入为主,设计了听录音范读,想象、感受富春江山水之美,名家的朗诵,让美丽的山水画卷慢慢走进学生的心灵。
“朗读指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与朱元思书 初中语文 朱元思书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