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标志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352079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86KB
认识图形标志教案.docx
《认识图形标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图形标志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图形标志教案
认识图形标志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的不同含义,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引导学生欣赏图形标志,使学生了解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
收集各种图形标志的图片资料,拍摄学生熟悉的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等处的图形标志,供学生识别和欣赏用。
学生:
收集一些图形标志的图片资料,供上课时讨论、欣赏用。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些新朋友,它们会教会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询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
2、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同学们,它们在公共场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
导出课题:
认识图形标志(板书课题)
二、加深学生的认识,讨论课本上图形标志的意思。
1、在我们的书上,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图形标志,你们知道它们都是表示些什么意思吗?
2、看图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各种图形标志的意思,最准确,数目最多,并告诉大家你们都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它们?
三、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
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
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1、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去找寻的图形标志好朋友,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
2、学生上台汇报自己找到的图形标志,其它小朋友补充说明。
四、课后拓展
1、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这些图形标志的作用。
2、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设计一个图形标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将简单几何体的底面画下来的活动,并安排了三个“动手做”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
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
又让学生折正方形纸,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对于这些知识,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
另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
如:
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能折出不同的图形。
把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多种图形。
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力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提供空间。
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
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
他们学习图形的基础是亲身的经验和活动,也就是说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获得的。
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动手做”的活动,如折纸、拼图、设计图案等,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在这些操作活动中,能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2.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单元教学的重点:
1.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难点:
难点是: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共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
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来看看它们是谁?
(出示课件)它们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最会听别人发言?
敢和它们比一比吗?
那让我们一起开始这节课吧!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
小朋友们喜欢搭积木吗?
现在想试试吗?
那我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当成积木,合作搭一件作品。
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准备搭什么,可能用到哪些形状的盒子?
(师可控制一下时间。
)开始完成你们的作品吧!
(小组合作。
)
生交流汇报:
你们的作品是什么?
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找两个小组介绍,引导学生发言,你们商量了吗?
(生说,师将其用到的形状贴在黑板上。
)
二、组织活动,进行教学。
1.“画”面。
(1)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
看看老师做了什么?
(师取盒子。
)
这是老师最喜欢的盒子,你也拿一个你喜欢的盒子给老师看看(师边摸其中的一个面边说),请你也摸摸你拿的物体的一个面,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
那怎样才能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呢?
你来想个好办法。
(学生回答:
画的方法,在沙滩上盖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师可引导:
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
师: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请你选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吧!
生操作,师收集作品。
(2)智力游戏。
师:
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竞猜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作品,问:
猜猜看,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状上画下来的?
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
(3)出示三棱柱。
师简介三棱柱,并按照刚才的方法从三棱柱上画下一个图形(在展示台上画)展示。
提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4)小结。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
(师拿图形,生说,师贴。
)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物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
认识图形。
)
【此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创设出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的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初步认识由体出面。
】
2.“找”面。
师:
其实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些图形。
不信,咱们找找看。
从你的桌子上拿一个长方体,看看能不能从长方体上找到一个长方形。
(指名演示,边摸边说从什么形状上找到的什么图形。
)
拓展:
聪明的小朋友,看你还能不能从桌子上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上试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那你们能不能从桌子上的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
”意在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先扶后放,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
3.总结。
师: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揭下长方体并同时板书长方形(边说边揭)……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生回答,师板书。
)
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
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也可以试试边想边用手指画一画。
(给学生留出想的时间。
)
三、练习。
1.“说”面
(1)师:
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问:
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把它们搜集一下。
你能从这些标志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你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吗?
他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制成课件,在道路上滚动出标志,引导学生发现,教师进行搜集,师在课前将标志中的数学问题分别做成可闪动状,当学生说到时,可方便大家辨认。
)
(2)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此处设计了一个问题,即:
“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
”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
2.找名字(第38页:
连一连)。
师:
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天学习的本领帮忙找一找吧!
独立练习,同桌互查。
3.猜谜语。
师:
我们今天请来的三个朋友看到了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了。
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有信心猜出来吗?
(演示课件:
出示三个朋友,可出声,出示谜语,点击谜语会变大。
淘气:
先看我的谜语。
)
指名扮演“淘气”、“笑笑”、“机灵狗”,给大家读谜语。
指名说答案,老师画连线。
4.涂颜色。
指导学生发现图形,并按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略)
五、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的本领,找找看,你们家里有哪些今天认识的图形。
动手做
(一)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内容。
《动手做
(一)》主要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剪、拼的活动,让学生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学生分析
学生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前面学习的《认识图形》中,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动手做
(一)》。
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节课。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在课前会用纸折出好几种作品;也有的学生能折一种作品;还有一些学生什么也不会折。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各有侧重。
设计思路
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比、拼、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想像力的空间。
在课中从学生的感知入手,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
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以操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2.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3.初步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想像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每人准备8张不同形状的彩色纸。
教师准备3幅简笔画,彩色纸若干张以及磁性黑板、视频展示台。
教学流程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像,激发兴趣。
1.教师:
同学们,老师自己画了几幅画,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教师逐一展示三幅图画,请同学们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
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那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在展示简笔画作品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充分说“像什么”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通过简笔画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
】
2.教师: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
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他们像什么。
【展示学生的折纸作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
3.教师:
同学们的手可真巧啊。
今天就来上一节《动手做》(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看看哪些同学在这节课上能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请学生拿出1号图形(等边三角形)。
教师:
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请你试一试。
(学生试折。
)
教师:
你是怎样折的呢?
(请学生陈述。
)
教师:
这两部分一样大吗?
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请一些同学展示操作过程。
)
2.接下来拿出2号图形。
教师:
这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
圆形。
)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展示、汇报。
)
【把两个比较简单的、只有一种折法的图形放在教学之初,便于学生探索掌握折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
3.教师:
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
(生答,师板:
1折,2剪,3比。
)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总结学法,以利于后面的内容用这种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
4.教师:
请拿出你的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
正方形。
)您能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
一种横折,一种竖折,还有一种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
)
5.教师:
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展示不同的折法,并请一名同学上来剪、比。
)
【把正方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有很多种折法。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出不同的折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
三、拼一拼。
1.教师:
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
(学生拼图。
)
2.教师: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0页,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成的?
拼成的图形像什么?
【在同桌说的过程中,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接纳别人的观点,分享成功的体验。
】
3.教师:
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4.教师:
这里有六幅图,分别请六位同学上来拼。
请上来拼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什么图形来拼的?
它像什么。
5.教师:
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
拼好后,粘在大白纸上。
选择有创意的能构成一幅情境的图形粘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说说像什么,再请作者介绍一下。
【让学生先模仿拼,再进行自由创意,既有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展,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
四、折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
1.教师:
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2.教师:
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青蛙或纸鹤)的?
【请一位同学折纸,起示范作用。
】
3.教师:
请同学们评价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评价要有一定的标准,学会评价自己,同时也能客观地评价他人。
】
4.教师:
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评价一下。
五、自由创作。
1.教师:
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
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
【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
2.教师:
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
你有几种方法?
(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
)
3.教师:
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发挥想像,自由创作,展示学生们的作品。
】
动手做
(二)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手做
(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古代的一种数学图形游戏“七巧板”的认识、拼摆,巩固练习已知图形的特点,并利用已知图形创造出更美更好的图形。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动手拼”是学生们喜爱的活动,因而他们会对本课的活动十分感兴趣。
但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学生的学前知识和学习习惯有很大差异,而且学生又多为独生子女,性格普遍任性、自私、不懂谦让与关心他人,这对新教材的实施,尤其是对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增加了难度。
教学设想
根据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观念大不相同的现状,教师先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利用图形从大到小、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多到少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直观感受“七巧板”的奇妙。
在认识了“七巧板”之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一步,先让学生拼一个大正方形,再让学生拼一个较大的三角形,有不会的学生再由教师、同桌协作帮助完成。
第二步,出示简单的“七巧板”拼出的造型图,采取同桌合作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的精神。
第三步,在学生稍显疲惫时,给学生听一段故事(书中的“练一练”第3题),稍做放松,让他们听并且看老师拼摆,拼完后让学生先说听到了什么故事?
看出老师拼的是什么?
你觉得老师拼得怎样?
最后,让4人小组合作拼图,突出学生合作、协调的能力。
第四步,采取8人大组先讨论分配任务和拼摆主题后,合作创造出学生最满意的作品来。
在拼摆过程中,着重保护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采取教师帮助或同学帮助进行协作性学习,努力不使一个学生落下。
在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严格的课堂规矩,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初步培养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
(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
这证明咱班同学都认识了平面图形。
那么,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
七巧板。
师:
(出示课题:
七巧板。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一种图形游戏,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啦。
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些有趣的图形游戏。
在拼之前,大家先回答几个小小的问题,为什么叫七巧板?
生1:
因为它有7块。
生2:
因为它有7种颜色。
师:
谁能说得更好?
生3:
因为它是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颜色不同的七块。
师:
哦!
是吗?
那我们大家一起看看这七块分别是什么图形?
(教师随手撕下一块并贴到黑板上,学生说出它的名称。
着重讲述3号图形叫什么。
)
有可能的答案:
梯形、四边形、平形四边形,对不准确的答案先给予肯定,再稍做比较,找出3号图形的特点,即有四条边,两边互相平行,所以应叫“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再跟读一遍。
练习:
七巧板中有________个□________个△。
哪些图形较大,哪些图形较小?
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若学生说出了3号图形与7号图形一样大,要予以肯定。
)
二、拼一拼。
1.请小组长分发七巧板。
2.拼一拼:
拼正方形、拼三角形,对独立完成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锻炼学生对七巧板各个图形的认识能力】
三、练一练。
1.教师出示鱼、蜡烛、帆船三幅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分别说出像什么?
再同桌合作,选出喜欢的图形迅速地拼出来。
(对拼得又对又快、合作好的同桌给予表扬)
再出示猫、台灯、鸭子比较复杂的三幅图,让学生先认再拼,操作方式同上。
【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及合作精神。
】
2.师:
现在请大家休息一下,老师请你们听一个小故事,(放录音,“守株待兔”题目不出现。
)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拼什么?
和故事有什么关系?
大家会不会拼呢?
哪个同学拼得好?
请大家伴着音乐,4人小组拼一拼,看哪组拼得好,表扬优秀小组。
四、拓展练习。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8人小组讨论,拼出学生认为最美的图案。
【目的发挥学生互助的思想,培养创新思维。
】
五、鼓励性地评价学生的作品。
动手做(三)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安排的让学生欣赏一些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组合成的有趣、美丽的图案。
这些图案不但有趣,而且还反映了一定的主题。
每个图案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动手设计,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给生活创造的美,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会在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中,加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感知。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探索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给生活创造的美,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想像力的空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彩色纸若干张以及磁性黑板、视频展示台。
学生收集一些由图形组成的图案材料。
教学流程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像,激发兴趣。
1.课件导入: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由平面图形拼成的美丽图案,你们看看它们都像什么?
(课件演示:
由若干平面图形逐渐拼成一幅幅图案的过程。
)
2.请同学们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
先自己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在展示作品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充分说“像什么”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
4.谁来说一说每一幅图案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图形,培养观察力。
】
5.看一看。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组成的图案?
把你课前收集的材料展示给大家看。
【通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
二、看一看、涂一涂、做一做。
1.完成教材第45页第1题。
(1)先仔细观察给出的图形是怎样涂色的,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同学间进行作品展示。
【通过涂一涂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图形的能力。
在涂的过程中,学生的涂法会很多,教师要组织同学倾听,只要有合理的解释,就应给予肯定。
】
2.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45页第2题。
(2)数学游戏。
九根火柴棒摆成三个三角形,只许移动其中三根,你能把它变成五个三角形吗?
【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图形 标志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