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真实感受美国超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什么样的.docx
- 文档编号:6344800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65KB
学生真实感受美国超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什么样的.docx
《学生真实感受美国超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什么样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真实感受美国超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什么样的.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真实感受美国超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什么样的
集团文件发布号:
(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学生真实感受美国超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什么样的?
中国学生真实感受——美国超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什么样的?
2015-04-04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基本使命,我也很愿意从这个话题谈起。
恰好我所在的大学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常青藤高校之一,本科教育更是在美国独领风骚,其课堂教学经验有很好的借鉴启发意义。
日记一:
开学初印象
注册了一门本科生课程《Howtheearthworks》,课时不多(授课65分钟/次×3次/周,加一个Xhour,即看教学进度随时加课;实验是每周一个下午3学时),但很精干(一学期3门课,上一次课才一小时就不给你教太多,少量多次更能保持学生注意力)。
每周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10周课程就是8次10~15分钟测验+2次各一小时期中考试+1次三小时期末考试共计大小11次考试,每周一测是从65分钟里抽出10~15分钟),平时还会留一些作业帮助预习,单出题目就够教师花时间的了。
课前预习一章内容是必须的,要不然很难跟不上课堂节奏。
PPT是我见过的最精美一份,图片动画视频很丰富,文字很简练,教室有四五种灯光组合供教师选择,营造了在博物馆听课或是在拍科教片的课堂氛围。
时效性强,比如两周前的科学新发现(含视频)就能入选课堂作业和讨论,但学生们被事先要求就阐述一自然现象提出假说和验证。
一小时的课就能提问三四十次,身旁的几个学生在频繁举手回答之时,方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60个学生有一半多带电脑去上课,但都是用来记笔记的,Wifi信号好但没有一个人上网,嗒嗒的打字声犹如身处GRE考场,更没有一个人摆弄手机,不分男女都是在忙着记笔记。
整堂课的节奏除了听课就是记笔记、思考、小组讨论和问答。
一学期三门课就够他们忙活的了,可是这些人还很喜欢运动和club活动,只能感叹其时间效率之高。
研究生课堂稍显轻松,会偏重科学发展、思考和批判而非知识讲授,但阅读量很大。
此外,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实现了对课堂的无缝对接,服务资源先进丰富,比如教材很贵,图书馆会在前台书架提供4本书供预约和阅览,也可以在复印机上复印,或是扫描课本后输入邮箱地址就直接传送到了自己邮箱(直到上完课都没见过U盘)。
顶级的课堂,一流的服务,着实厉害。
日记二:
课外阅读材料
课前阅读材料有数十页介绍了页岩气,明天花一堂课专门讨论它,再次惊叹于课堂的时效性,不止有科学进展,还关注工业产业创新,相比国内课堂的内容陈旧和照本宣科,这里的学生真幸福!
从阅读中我也看到了地学专业的别样前景,原来毕业不止是可以做研究,到工业界就职的机会也不少。
而等到一些资料翻译成中文被检索到,时光又过去好几年了,美国又跑到更前边去了,所以“出国学习首选美国”不无道理。
日记三:
实验课开始了
上了第一门本科生的实验课程,跟以前的经受的地学训练完全不同。
题量巨大,先通过观察各种地图,然后出来的一大堆为什么问得人头都大了,很考验观察、对比、想象能力,还有小组讨论,但答题又相互独立。
计算量也大,虽然都不难,把谷歌地球引进课堂。
完不成还有一周时间自己查资料解答,地图和计算机实验室也是全天候开放供学生使用。
巧妙的问题设置将科学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设计这些问题得多费功夫啊),直到最后解释了板块运动,仿佛自己得到了一个重要发现。
国内的课堂喜欢教授和记住facts(事实),在这里更注重自己推导和发现,甚至是一堂实验课都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索性研究。
又因为每次课堂的作业量很大,将课堂成绩分散到了平时近三十次训练任务当中(教学系统每周都有几封邮件提示完成进度和打分,压力时时有,半夜的图书馆依旧济济一堂学习讨论),想用功一两周抱抱佛脚,取得好分数,完全不可能。
据说这样的课堂训练从小就开始了,所以也不难理解很多年后中美学生和科学水平的差异了。
对地质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后续选修一门为期2个半月的全野外stretch课,飞到加拿大之后开始一路驱车环绕美国主要地质区考察地理,单教学器材就装了两卡车拉过去。
费用都是学校出,系里的十多位老师和研究生助教也会先后飞往会合,各带一两周不等的课。
回来之后看他们还活蹦乱跳的,怎么就不觉得累呢?
之后20人一组的实验课就是经常外出,老师和助教开着两辆汽车(学校准备有数十辆汽车供教学之用,任课教师可借来开到各个地方去,费用汽油学校出),把学生拉到附近的两个州考察地质和资源。
根本不需要等到暑假才集中实习那么几天,当周讲解的内容当周就实习完了。
日记四:
助教角色
一道Takehome考试题把我给难住了,冥思苦想遍查资料而不得其解,遂用只言片语应付过去,好赶着deadline交上去。
担任助教的同学问起感觉如何,我也不怕如实道出。
她在纸上给我画图解释了一遍,理解顿时清晰,果真要有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才能抓住要旨。
她问我是否愿意拿回去接着完成,迟几天也没关系,或是就这么交了,还能说什么呢,哈哈。
她说做助教如果不能让我学好课程,将是她的失职(这话要是老师说出来就足矣,连助教都这么认真负责,佩服)。
跟她探讨起中美课堂,才发觉有着理念上的不同。
我们习惯于老师和学生两种角色,布置的题目都是学生各自完成,做题过程中不能问老师,要问也只能等到证明你做错了之后,而且是在课上统一讲解。
在这里,还有第三种角色——助教(这门60人含实验的本科生课程有7位助教,4位研究生助教,3位地质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助教,被分成3组每组20人的实验课上,对助教的知识也是个很大考验),完成作业题时可以找助教或老师讨论,研究生助教每周还要有跟堂、答疑和改作业试卷的时间,加起来一周就得占去一天(研究生在学义务之一是担任几个课程的助教)。
师生间喜欢提问讨论,还有同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idea不是抄作业),也不太涉及竞争个谁高分谁低分(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做),改完的作业和考试题从来不会在课堂上讲解,因为改卷子时我们都会在每个错题边写上答案的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有不懂的再来答疑,真的是把个性化教育贯彻到底。
作业做得好时,同学会写些鼓励的话语,或画上一些有趣的图画,有一次校园野外考察作业答错了很多,得到的反馈就是“××,如果你想再去考察一次岩石,我很高兴陪同你去”。
不仅如此,有不会的地方找实验室同学问时,即便他们自己也压着大量的作业任务,也会爽快地抽出时间来给你讲解。
这里的课堂氛围很好,找不到玩手机或睡觉聊天等等的人,电脑也就是用来查资料和做笔记的。
讲师提问的频率很高,学生也很积极回应,最多的一次得有十五六个人同时举手回答(占全班1/4)。
每周的考试、作业和繁重的阅读量,加起来得有三十多次任务,在最后的100分当中都有体现,教学系统每周都有几封邮件提醒进度和得分情况,足以保证“临时抱佛脚”绝无可能,而是每周都在用功,甚至凌晨一两点的图书馆仍然有数百人在学习。
日记五:
实验课结课了
实验课要做结课project了,随机跟两位安静的美国人组了队,题目是“在班上展示课上学到的5个地质学概念,并以至少5种矿物5种岩石作为例子”。
这个题目拿到国内,学生十有八九就是拿几块石头简单说几句,证明自己熟记了岩石的特征,具备了识别能力。
但在美国同学这,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些家伙自己设计了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自问自答。
然后据此写出了一个剧本,讲述的是在一个周五晚上的酒吧里发生的故事,以岩石名称命名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以讨论自己怎么诞生的为起点,说到两种岩石怎样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现在的岩石,就比喻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比如说父亲在赶集或登山的时候摔下来成了碎片,在重力作用下一直滚下山崖,后来遇到了妈妈),就像美剧里展示的那样。
对话中涉及了这10种矿物和岩石,但只有个别有涉及岩石特征细节的描述,其它的则一笔带过。
等我看到两人接连写好的前两部分,真是叫绝啊,充满了想象力,叙事又很有趣,关键还把科学知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还这么自然!
这些家伙真可以当个科普作家,或是编剧了(这两位队友平时在班上并不算突出)。
等到我来续写故事的第三部分时,感觉有点hold不住了。
再花两小时讨论和排练,就等明后天几十个小组在班上轮番上台演出各自的故事了,人人都是主角。
这样的自然科学课堂,可以预见是生机勃勃、趣味无穷的。
还是那个再普通不过的实验课题目,身边的本科生最后展示的效果果然是不出所料的想象力丰富和有趣。
岩石与乐队的类比,一组自主创作的手绘漫画配上文字解说成的寓言故事,家庭话剧,自制的岩石相亲系列电影,有奖问答,酒吧午夜惊魂剧……各有千秋,趣味盎然。
很欣赏美国同学的幽默感,我也被他们影响着。
日记六:
期中期末考试
尼泊尔同学担任助教的另一门课程刚进行了期中考试,就是把卷子发下去,教授和她都回各自办公室干自己的事情,至多在中间会去一趟解释一些题目的意思(大题的题目都很长,给出背景,然后根据已有知识给出见解,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对判卷子的人也是一种考验,关键是这种考试还很频繁,研究生经常会帮助改卷子)。
没有人监督,更不需要强调什么考试纪律,结果就是没有作弊,没有借助手机电脑,都专注地在答题。
有不会答的题目可以空着,考试时间到了先交上来。
明天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地点继续答题(多数人会当堂完成,并非所有课程都有额外答题时间)。
同学和我讨论了在各自国家会是什么结果之后意识到,在这里有些道理不言自明:
规则与信用(本科生作弊或欺诈就自动停学一年,研究生直接退学;教授信任学生,学生的表现也要跟上)。
就像上课不玩手机调成静音一样,该干嘛的时候就干嘛,心里都有一把尺子。
你让他们不这么认真,只会招来疑惑:
whynot
一天二考,学期结束!
早上的考场有惊人的事情发生,考了一会突然冲进来三个年轻学生,一女二男,全身裸体,一边喊着“Happyfinal!
”,一边向教室各个角落抛洒糖果,大家纷纷俯身捡糖果,好欢乐的期末考试啊!
不到一分钟之后,一位刚去上洗手间回来、错过了精彩的男生推门而入,全场60学生齐刷刷看着他,发出哄堂大笑(哎呀,还以为他们会杀个回马枪呢),不知道后来那男生闹明白是怎么回事没。
听说这是学校的传统,呀,这些学生真敢脱啊!
要换在保守的国度,面临的结果可能是警告开除,或者是一脱成名,但貌似身边的同学已经多见不怪了。
下午做的结课报告讲海报也蛮轻松,系主任买来一箱啤酒,师母做了可口的零食,大家就或坐或站在黑板前,一边喝酒一边交流,据说就是采用美国地理学会年会介绍海报的形式,看似很休闲其实真专业。
考试题也不都是很考察创新力的,还是有1/3考的基础题,如判断对错和术语解释。
但不同于国内的是,考察名词解释时是跟国内考研考博反过来的,国内是题目中给出一个名词,让学生去解释,抠细节,答得是否完满,这里是给你一两句话解释,让学生写出那个词即可。
大题的题目一般都比较长,甚至实验课和考察见闻,都可以成为期末考试题,但落点于分析推理能力(暗含观察和读图解释能力,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科研素质),答出大概意思(鼓励画图)就可以得满分,不像国内那样强调记忆要点,如果按国内的标准,同一专业最好的学生估计也就能答到80%的分数。
日记七:
成绩vs奖学金
说到本科课程考核方式,中美的差别也是极大的。
美国学生要想在课程上拿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我所在的课程看,不仅考察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还有书本之外的宽泛知识,有些还是很新的科学发现。
而最后得分来自二三十次不同量级和考察目的的任务中,虽然少有难题怪题,但因为涉及面广想要都做对,连资深教授都未必能做到。
而最后显示的成绩是根据得分划到ABCDE五个等级,比如说90分到100分的同学成绩单上都显示的是A等,在课程教师的眼光里都已经达到了课程的最高要求,学生则有很大的空间去自由发挥和合作讨论,没有达到盯着GPA不放,锱铢必较,非要争个分数高低的地步。
成绩是完全保密的,也不会有各什么班级年级排名,教学系统会根据每次作业考试的分数情况随时加权算出最新得分,非常客观和实事求是,每周就会有邮件发给学生。
期末成绩可以拿去竞争奖学金吗?
我的了解中是没有机会的。
因为学校的奖学金设计里就没有这一环,本科生主要是两种奖学金,一种是招募或奖励运动员的(奖励运动员也是奖励一支队伍,不是个人),更普遍的是Need-BasedScholarship,学校有一套计算标准,考虑了学生的家庭年收入、人口数和生活必要支出,算出应得的奖学金数额,一些人便因此得到了每年6万多美元的全奖(比如熟知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拿到全奖并不是因为比其他没拿到奖的学生优秀,而是因为其家庭有经济困难),有一半多学生得到数额不等的奖金。
这样的制度设计,可以保证网罗到全球最具培养潜力的年轻人(一位拿到全奖大一的新朋友就跟我谈起在思考要担负的全球责任与个人价值,而在跟她一般大时我却在思考怎么打工养活自己,境界真不一样),还多元化了学生构成,保证了每个人有尊严又平等地上学锻炼自己(eg.非德语专业但选修了德语课程就可以公费派到德国去上课学习,选了贫困与发展课程就去非洲),避免了在课程中引入功利心和竞争,而专注于学习新知、锻炼思维与合作,还有课业之外的能力。
我的理解是,学校信任招来的学生会在这样的环境发展好自己(没被培养好的,则学校自认有过失),像国内大学那样通过各种奖学金来树立先进典型,就完全是多余的了。
然而,在美国只有少数私立大学能实施类似的奖学金制度,贯彻着最先进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日记八:
校训所教会学生的
来美三月整,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在此刻特别分享的话,就是(个人和自然的)世界意识的觉醒。
从小接受的教育,包括各种大学的培养目标里,都是强调培养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现在来到的学校虽然地处小镇,校训是很宽泛的“广漠大地上(对真理)的呼唤”(哈佛的更简单到两个字“真理”,国内大学普遍优先“爱国”),但是却志在培养为自己负责的终生学习者和未来世界的领导者(没限制在美国范围内),这种意识渗透在课程设计、研究课题当中,让学生不仅在想,而且在做。
即便最后不能人人成为最高层次的世界精英领袖,但做到“为自己负责的终生学习者”也是很不错的,我以为这种培养目标操作性更强,也更尊重个性。
忘掉国籍、出身和起点,也不用考虑太实际的东西比如什么就业收入(实际上学校也很不注重就业工作,政府更没有资格考核就业率,但去向都很好),不带负担,在这个多元、平等又有活力的环境中提高自己,去实现梦想着的那种可能性(有可能是童年时就开始憧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真实 感受 美国 超一流 大学 本科 教育 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