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之行程问题推理原理.docx
- 文档编号:6343436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62.02KB
数学问题之行程问题推理原理.docx
《数学问题之行程问题推理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问题之行程问题推理原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问题之行程问题推理原理
行程问题
两个速度不同的人或车,慢的先行(领先)一段,然后快的去追,经过一段时间快的追上慢的。
这样的问题一般称为追及问题。
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满足
速度差×时间=追及(或领先的)路程
对于有三个以上人或车同时参与运动的行程问题,在分析其中某两个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还要弄清此时此刻另外的人或车处于什么位置,他(它)与前两者有什么关系。
分析复杂的行程问题时,最好画线段图帮助思考
理解并熟记下面的结论,对分析、解答复杂的行程问题是有好处的。
(3)甲的速度是a,乙的速度是b,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一共行的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如果两人都按原定速度行进,那么4小时相遇;现在两人都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千米,那么5小时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可以想象,如果甲、乙两人以现在的速度(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千米)仍然走4小时,那么他们不能相遇,而是相隔一段路。
这段路的长度是多少呢?
就是两人4小时一共比原来少行的路。
由于以现在的速度行走,他们5小时相遇,换句话说,再行1小时,他们恰好共同行完这段相隔的路。
这样,就能求出他们现在的速度和了。
【解】1×4×2÷(5-4)×5=40(千米)
这道题属于相遇问题,它的基本关系式是:
速度和×时间=(相隔的)路程。
但只有符合“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相同时间相遇”这样的特点才能运用上面的关系式。
不过,当出现“不同时出发”或“没有相遇(而是还相隔一段路)”的情况时,应该通过转化条件,然后应用上面的关系式。
【例2】小王、小张步行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4.8千米和5.4千米。
小李骑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0.8千米。
小王、小张从甲地到乙地,小李从乙地到甲地,他们三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5分钟后,小王又与小李相遇。
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多长时间?
【分析】为便于分析,画出线段图36-1:
图中C点表示小张与小李相遇地点,D点表示他们相遇时小王所在地点。
根据题意,小王从D点、小李从C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分钟相遇。
因此,DC的长为
这段长度也是相同时间内,小张比小王多行的路程。
这里的“相同时间”指从三人同时出发到小张与小李相遇所经过的时间。
这段时间为
1.3÷(5.4-4.8)×60=130(分)
这就是说,小张行完AC这段路(也就是小李行完CB这段路)用了130分钟,而小李的速度是小张速度的2(=10.8÷5.4)倍,所以小李行完AC这段路只需小张的一半时间(65分)。
【解】(留给读者完成,答案是195分钟。
)
【例3】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小明。
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
问这时是几点几分?
【分析】先画出示意图图37-1如下(图37-1中A点表示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的地方,B点表示他第二次追上小明的地方)。
从图37-1上看出,在相同时间(从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上)内,小明从A点到B点,行完(8-4=)4千米;爸爸先从A点到家,再从家到B点,行完(8+4=)12千米。
可见,爸爸的速度是小明的(12÷4=)3倍。
从而,行完同样多的路程(比如从家到A点),小明所用的时间就是爸爸的3倍。
由于小明从家出发8分钟后爸爸去追他,并且在A点追上,所以,小明从家到A点比爸爸多用8分钟。
这样可以算出,小明从家到A所用的时间为
8÷(3-1)×3=12(分)
【解】8÷(3-1)×3×X2=24(分)
【例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6干米。
相遇以后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这样不断地往返行驶。
已知途中第二次相遇地点与第三次相遇地点相距4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远?
【分析】我们同样还是画出示意图37-2(图37-2中P、M、N分别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相遇地点):
设AB两地的距离为“1”。
由甲、乙两车的速度可以推知:
在相同时
通过演示我们还可以知道,第二次相遇时,甲、乙两车一共行完了3个全程(AB+BM+BA+AM);第三次相遇时,它们一共行完了5个全程(AB+BA+AN+BA+AB+BN)。
下面,我们只要找出与“40千米”相对应的分率(也就是MN占全程的几分之几)。
【解】
注意:
为了保证计算正确,应当在示意图中标上三次相遇时甲、乙两车行的方向。
我们来讨论封闭线路的行程问题。
解决封闭路线中的行程问题,仍要抓住“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基本关系式,搞清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封闭路线中的行程问题,可以转化为非封闭路线中的行程问题来解决。
在求两个沿封闭路线相向运动的人或物体相遇次数时,还可以借助图示直观地解决。
直线上的来回运动、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夹角问题,实质上也是封闭路线中的行程问题。
【例5】甲、乙两名同学在周长为300米圆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3.5米,乙每秒钟跑4米,问:
他们第十次相遇时,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分析】要知道甲还需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实质上只要知道甲最后一次离开出发点又跑出了多少米。
我们先来看看甲从一开始到与乙第十次相遇时共跑了多远。
不难知道,这段时间内甲、乙两人共跑的路程是操场周长的10倍(300×10=3000米)。
因为甲的速度为每秒钟跑3.5米,乙的速度为每秒钟跑4米,由上一讲我们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内甲共行1400
知道甲还需行100(=300-200)米。
1400÷300=4(圈)……200(米)
300-200=100(米)
【例6】如图38-1,A、B是圆的一条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逆时针而行,第一周内,他们在C点第一次相遇,在D点第二次相遇。
已知C点离A点80米,D点离B点60米。
求这个圆的周长。
【分析】这是一个圆周上的追及问题。
从一开始运动到第一次相遇,小张行了80米,小王行了“半个圆周长+80”米,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王比小张多行了半个圆周长,然后,小张、小王又从C点同时开始前进,因为小王的速度比小张快,要第二次再相遇,只能是小王沿圆周比小张多跑一圈。
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小王比小张多走的路程(一个圆周长)是从开始到第一次相遇小王比小张多走的路程(半个圆周长)的2倍。
也就是,前者所花的时间是后者的2倍。
对于小张来说,从一开始到第一次相遇行了80米,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就应该行160米,一共行了240米。
这样就可以知道半个圆周长是180(=240-60)米。
【解】(80+80×2-60)×2=360(米)
【例3】2点整以后,经过多长时间时针与分钟第一次垂直、第三次垂直?
【分析】分针的速度比时针快,2点整时,分针在时针后面2格,要使分针与时针第一次垂直,分针应在时针前面3(=12÷4)格。
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内分针应比时针多走5格。
而分针每小时走12格,时针每小时走1格。
后,时针才能与分针第一次垂直。
每个小时内时针与分针重合一次垂直两次。
时针与分针第三次垂直,分针应比时针多跑(5+12=)17格。
所以要经
推理原理
解数学题,从已知条件到未知的结论,除了计算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推理。
通常,我们把主要依靠推理来解的数学题称为推理问题。
【例1】有一座四层楼(图25-1),每层楼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有4块玻璃,分别是白色和蓝色,每个窗户代表一个数字,从左到右表示一个三位数,四个楼层所表示的三位数分别是791,275,362,612。
那么,第二层楼代表哪个三位数?
【分析】仔细观察图25-1和组成四个三位数的12个数字,“2”出现3次,两次在个位,一次在百位。
容易看出图2(a)代表“2”,再从“6”、“7”都出现两次,并根据它们所在的数位以及与“2”的关系,可推知:
图25-2中(b)、(c)分别代表“6”和“7”。
【解】第二层楼代表612。
【例2】有8个球编号是①至⑧,其中有6个球一样重,另外两个球都轻1克。
为了找出这两个轻球,用天平称了3次。
结果如下:
第一次①+②比③+④重
第二次⑤+⑥比⑦+⑧轻
第三次①+③+⑤与②+④+⑧一样重,那么,两个轻球的编号是__和__。
【分析】从第一次称的结果看,③、④两球中有一个轻;从第二次称的结果看,⑤、⑥两球中有一个轻;从第三次称的结果看,①、③、⑤三球中有一个轻,②、④、⑧三个球中也有一个轻。
综合上面推出的结果,可找出两个轻球。
【解】两个轻球的编号是④和⑤。
说明:
在上面的推理中,我们省去了一步,也就是:
排除了①、③、⑤与②、④、⑧中都没有轻球的那种可能。
因为容易用反证法导出“⑥、⑦”都是轻球”这一结论与第二次称的结果相矛盾。
【例3】如图25-3,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6这六个数字,并且任意两个相对的面上所写的两个数字之和都等于7。
把这样的五个正方体一个挨着一个连接起来后,紧挨着的两个面上两个数字之和都等于8。
图3中打“?
”的这个面上所写的数字是__。
【分析】根据题意,容易推知拐弯处的那个正方体的右侧面上写的数字可能是“2”,也可能是“5”。
但用反证法可把第1种情况排除。
怎样排除?
(留给读者完成)
【解】打“?
”的这面上写着“3”。
【例4】德国队、意大利队、荷兰队进行一次足球比赛,每队与另两支队各赛一场。
已知:
(1)意大利队总进球数是0,并且有一场打了平局;
(2)荷兰队总进球数是1,总失球数是2,并且该队恰好胜了一场。
按规则:
胜一场得2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问德国队得了__分。
【分析】由条件
(2)知,荷兰队胜了一场,而不进球是不可能胜的,但它的总进球数只有1,说明这场比赛它以1∶0取胜。
又因为它总失球数2,所以另一场比赛以0∶2输了。
再由条件
(1)知:
以2∶0赢荷兰队的不可能是意大利队(因为意大利队没有进球),只可能是德国队(记2分)。
既然荷兰队输给德国队,那么它胜的一场一定是对意大利队,而且比分为1∶0。
德、意两队以0∶0踢平(各记1分)。
【解】德国队得了3分。
【例5】某楼住着4个女孩和两个男孩,他们的年龄各不相同,最大的10岁,最小的4岁。
最大的男孩比最小的女孩大4岁,最大的女孩比最小的男孩也大4岁。
最大的男孩多少岁?
【分析】最大的孩子(10岁的)不是男孩,就是女孩。
如果10岁的孩子是男孩,那么,根据题意,最小的女孩是6岁(6=10-4),从而,最小的男孩是4岁,再根据题意,最大的女孩是8岁(8=4+4)。
这就是说,4个女孩最小的6岁,最大的8岁,其中必有两个女孩同岁,但这与已知条件“他们的年龄各不相同”矛盾。
所以10岁的孩子不是男孩,而是女孩。
最小(4岁)的孩子也是女孩。
【解】最大的男孩是4+4=8(岁)。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用了这样的性质:
如果4个自然数只能取三种不同的值,那么其中必定有两个数相等。
【例6】一次象棋比赛共有10名选手参加,他们分别来自甲、乙、丙三个队,每个选手都与其余9名选手各赛1盘,每盘棋的胜者得1分,负者得0分,平局双方各得0.5分。
结果,甲队选手平均得4.5分,乙队选手平均得3.6分,丙队选手平均得9分。
那么,甲、乙、丙三队参加比赛的选手人数各多少?
【分析】这次比赛共需比9+8+7+……+2+1=45(盘)。
因为每盘比赛双方得分的和都是1分(1+0=1或0.5×2=1),所以10名选手的总得分为1×45=45(分)。
每个队的得分不是整数,就是“a.5”这样的小数。
由于乙队选手平均得3.6分,3.6的整数倍不可能是“a.5”这样的小数。
所以,乙队的总得分是18或36。
但36÷3.6=10,而三个队一共才10名选手(矛盾)。
所以,乙队的总分是18分,有选手18÷3.6=5(名)。
甲、丙两队共有5名选手。
由于丙队的平均分是9分,这个队总分只可能是9分、18分(不可能是27分。
因为27+18=45,甲队选手总得分为0分),丙队选手人数相应为1名、2名,甲队选手人数相应为4名、3名,经试验,甲队4名选手,丙队1名选手。
【例7】将1~8这8个自然数分成两组,每组四个数,并使两组数之和相等。
从A组拿一个数到B组后,B组的数之和将是A组剩下三个数之和的2倍;从B组拿一个数到A组后,B组剩下的三个数之和是A组五个数之
【分析】1~8这8个数之和为36,分成的两组每组4个数之和为36÷2=18。
第一次拿数后,A组剩下三数的和为36÷(1+2)=12,拿出
接下去推就容易了,只要把剩下的1、2、4、5、7、8分成两组,其中A组另三个数之和为18-6=12。
【解】A组:
1,4,6,7;B组:
2,3,5,8。
教练员提示语
在运用试验法(排除法)时,应想办法使试验的次数尽可能少些,这就需要用足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并有意识地寻找别的限制条件。
如例2中“0.5的整数倍不是整数,就是小数部分为0.5的带小数”,“3.6的整数倍不可能是a.5这种形式”等。
另外,像例2、例3中“总分45分”、“共10名选手”、“A组剩下三数之和为12”等,都是推理的重要根据。
逻辑推理问题。
解这类题通常要借助于表格。
【例8】五封信,信封完全相同,里面分别夹着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卡片。
现在把它们按顺序排成一行,让A、B、C、D、E五人猜每只信封内所装卡片的颜色。
A猜:
第2封内是紫色,第3封是黄色;
B猜:
第2封内是蓝色,第4封是红色;
C猜:
第1封内是红色,第5封是白色;
D猜:
第3封内是蓝色,第4封是白色;
E猜:
第2封内是黄色,第5封是紫色。
然后,拆开信封一看,每人都猜对一种颜色,而且每封都有一人猜中。
请你根据这些条件,再猜猜,每封信中夹什么颜色的卡片?
【分析】把已知条件简明地记录在表格中(如图27-1)。
选择其中一只信封作为“突破口”。
比如第3封,A猜的是黄色,D猜的却是蓝色。
由已知条件,这只信封内的卡片不是蓝色,就是黄色。
假如第3封是蓝色,那么逐步推理可导出矛盾:
白色卡片没人猜对,见图27-1,“白”这栏下面5(×)、4(×)。
这说明假设不正确,第3封内应是黄色。
由此推出其它各封内的颜色(见图27-2中的“√”)。
【例9】赵、钱、孙、李四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售货员,一个是工人,一个是机关干部。
试根据以下条件,判断这四人的职业。
(1)赵和钱是邻居,每天一起骑车上班;
(2)钱比孙年龄大;
(3)赵在教李打太极拳;
(4)教师每天步行去上班;
(5)售货员的邻居不是机关干部;
(6)机关干部和工人互不相识;
(7)机关干部比售货员和工人年龄都大。
【分析】由条件(4)和条件
(1)可知赵、钱都不是教师。
由条件
(2)和条件(7),可推知孙不是干部。
如果是的话,钱不是工人或售货员,钱又不是教师。
于是,钱也是干部,矛盾。
这样我们得到下表。
下面几步推理也用表格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问题 行程 推理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