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给于凤至书信.docx
- 文档编号:633948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4.45KB
张学良给于凤至书信.docx
《张学良给于凤至书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学良给于凤至书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学良给于凤至书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张学良给于凤至书信
篇一:
张学良与于凤至
《张学良的人际世界》系列之
——张学良与他的红颜知己
缘定终生情未了
——张学良与于凤至
如皋蒋文祥
在张学良的红颜知己中,首先不能不说到他的结发之妻于凤至。
她是一位善良而坚毅的非凡女性,是一位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美女、才女、淑女和烈女。
于凤至,字翔舟,1897年农历五月初八生于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
因其父于文斗在郑家屯开粮店,从小便在郑家屯上学长大。
于凤至自幼天资聪颖。
七岁随母来到郑家屯,父亲为她请了家庭教师,始读《百家姓》、《孟子》、《中庸》、《老子》等书。
到九岁,不但能读《论语》,而且还能捧读唐诗宋词。
她机敏聪慧,过目成诵。
及至十岁,不但能读四书五经,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皆通,成了郑家屯有名的才女。
至十三岁,元宵佳节全镇文人雅士都猜不出的一条谜语,竟然被她一举猜中而名噪一时。
于凤至温柔端庄。
爱新觉罗·溥杰就曾盛赞她“长得很美”,“生就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
”
1916年于凤至与张学良在奉天结婚,1940年因患乳腺癌赴美就医,1990年1月30日与张学良聚少离多的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溘然长逝。
她的墓碑上写着:
张于凤至,1897—1990。
她的墓旁至今还空留一穴,那是她痴情的等待——等待她永远的丈夫张学良。
张学良觉得,这个世界上他最对不起的女人就是于凤至。
一、张学良与于凤至的婚姻,确实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是谁也没想到,奉命相亲的张学良却对心高气傲的于凤至顿生爱慕和敬意,他们很快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1915年正月,在奉天大帅府里,张作霖吩咐张学良说:
“明天你就到郑家屯相亲去。
那姑娘的名字好吉利,于凤至。
凤凰的凤,凤命千金。
与你这将门虎子正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
原来,张作霖奉命前往松辽及漠北一带剿匪时,曾经率前路、中路巡防营进驻郑家屯,其总部设在西街“丰聚长”粮店老板于文斗的后宅。
于文斗原本好客,加之在张与蒙匪决战处于困境时,于说服后路巡防营吴俊升助张,使张转败为胜。
张感恩于此,即与于歃血为盟,成为拜把子兄弟。
张发迹后与于叙旧,偶见于的女儿于凤至丰采,且对其人品才学早有所闻,便起联姻之意。
即向于索要凤至的生辰八字,得知乃凤命千金、富贵吉祥之命,便请吴俊升从中作伐玉成。
张学良对父亲的包办婚姻并不满意。
可毕竟父命难违,不得不前往郑家屯相亲。
张学良来到这陌生的古镇,住进吴俊升的公馆。
郑家屯这个地方和于凤至这个人,对他来说,俨如一张白纸,他豪无兴趣。
张学良迟迟不肯到“丰聚长”相亲,不但急坏了从中作伐的吴俊升,更是急坏了张作霖的磕头把兄弟于文斗和于凤至的母亲于八奶奶。
于凤至对桩这包办婚姻也不如意。
她虽生在辽河边的商埠之家,但才学过人,心性高洁,并无攀富结贵之心。
起初她听说张学良是文韬武略的将门之子,怀春少女也曾萌发过想见张学良一面的心思。
后来于凤至发现张学良迟迟不肯上门,多次找借口频频爽约,便察觉到张的爽约背后必有因由。
于凤至感到张学良是在有意冷落她。
就在于凤至内心发誓从此不与张学良见面时,家人通报,媒人吴俊升送来一张礼单。
他声称张学良因偶感风寒无法上门,只好委托他先把礼单送上。
聘礼确很丰厚,大到奉天的两家商号,小到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几乎可让她后半生
无忧无虑。
可是,于凤至面对礼单却报以冷笑。
她认为张用一纸礼单代替他本人前来相亲,是对她和于家的轻慢。
一气之下,于凤至挥笔在礼单上写下四句诗:
“古来秦晋事,门第头一桩。
礼重价连城,难动民女心。
”
吴俊升带回于凤至拒收的礼单,让傲气十足的张学良大出意外。
在他的想象中,于凤至不过是个乡间民女而已,在张家厚重的彩礼面前肯定欣喜若狂。
他万没想到,大帅府的彩礼竟会被这小女子无情拒绝!
也许正因为于凤至的怒退彩礼,才挽救了这桩即将夭折的婚姻。
张学良辗转一夜,决定亲自拜访于凤至。
吴俊升见张于婚姻有了转机,急忙派人到于家通报。
可是,张学良等来的却是于凤至无情的谢绝。
张学良受此冷落,心里反而对于凤至生出几分爱慕和敬意。
张作霖获悉张学良去古镇相亲的经过,大为震怒。
这年端午节,张作霖在家正为儿子相亲之事心烦意躁。
吴俊升急匆匆从古镇来到大帅府,向张作霖通报了一个消息,顿使张作霖眉开眼笑,转忧为喜。
原来吴告诉张,他的拜把子兄弟于文斗来到奉天,于凤至也随父同来。
吴认为这是张学良和于凤至见面的极好机会。
可是不管他怎么摇唇鼓舌,力劝于凤至到大帅府与张学良见面,都被于凤至一口回绝。
张作霖一听,决定让张学良立即到“天益堂”去见于凤至。
他对张学良说:
“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
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指继室卢夫人)好了。
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
”
张学良只得依允,但他向吴俊升提出不公开身份。
吴想起于凤至托他代买古画真迹的事,遂决定让张学良以画店掌柜的身份与于凤至见面。
吴俊升领着于凤至来到画店。
张学良一见于凤至,不由暗吃一惊。
出现在他面前的,竟是位袅娜窈窕俏丽无比的妙龄女子。
奉天城里的名门闺秀,张学良见过无数,却从来不曾见过这样端庄秀丽的女子。
她那流盼的眼波好似一汪春水,莞尔一笑百媚顿生,越发使张学良心慌意乱。
于凤至凭她的眼力,觉得这画店的掌柜有几分蹊跷。
看他那打扮,实在不像个生意人。
仔细察看神态举止,故作矜持中又显露出几分慌乱。
况且这样年轻,如何当得了画店掌柜?
聪颖过人的于凤至,心生疑惑:
莫非眼前这位画店的掌柜,就是古镇冷落于家的那个薄情郎?
吴俊升连忙打圆场:
“凤至,张掌柜这里可都是古代真迹呀,倒要看看你的眼力如何了!
”
吴俊升一句话提醒了张学良。
他动作麻利地展开古画,一幅清淡幽雅的《竹兰图》,映得满室生辉。
经过细心裱糊的宣纸画面上,一丛墨竹,生机盎然;和那浓墨泼撒的翠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几叶幽兰间杂其中,显得既浓淡相宜又互映成趣,印章尾部还有几处后人的题字。
这幅画顿使吴俊升看得啧啧叫绝,张学良心里升起一股不易被人察觉的喜悦和自负。
他斜睨了于凤至一眼,显得十分内行地说:
“这是地地道道的珍品,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竹兰图》。
”于凤至娴静地凝视着《竹兰图》沉默良久,这才抬头:
“请问,这画多少钱?
”
早在张作霖提出给张学良订亲时,帅府里的几个姨妈就传说于凤至聪明过人,才学出众。
所以当吴俊升提议让张学良以画店掌柜身份和于凤至见面时,张学良心里就打了主意,非要当面考考于凤至不可。
有真才实学倒也罢了,若是个绣花枕头,定叫她当众出丑,以便回绝父帅也有个借口。
出于这种用心,他特地把帅府珍藏的古字画拿来,准备认认真真演场戏。
听到于凤至问价,张学良轻轻一笑,伸出三个指头。
于问:
“三百?
”张答:
“三千!
”于凤至听罢格格笑了,张学良被笑懵了。
她说:
“依我看真画三千不多,假画三十不值!
”
张学良暗叫:
“厉害!
”但他不相信这乡野村姑是个行家里手,忙说:
“价钱事小,你可千万不能贬低珍品的价值!
”
“珍品?
”于凤至冷冷一笑,“板桥画竹,挥挥洒洒,意趣横生,初看轻俗,实则暗藏风骨。
可是这张画,空有架子却无神韵。
显然是后人伪造的赝品,你说怎值三千?
”
张学良有些沉不住气:
“请问,何以见得它是赝品?
况且画是绢本,又有后代名人题字,你怎能信口说它是伪作?
”
“这有什么奇怪!
”于凤至嫣然一笑,“古往今来,临摹名人字画的高手比比皆是,上乘的几可乱真。
不过那只能糊弄外行而已。
”
“可是,我这画的确是真迹啊!
不信你看这纸色,再闻闻这画的气味,怎能凭空说它是赝品呢?
”
于凤至不卑不亢:
“你既开画店,自然比我精通画道。
天下能人有的是,不但可使一幅画变得古色古香,还能让人闻到一股久藏书斋的霉味。
掌柜的,其实,这本是开画店的一般常识哟!
”
张学良本想奚落于凤至一番,不想反被她弄得如此难堪,一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正无法下台,吴俊升急忙解围:
“这个不卖了。
掌柜的,再拿一幅给姑娘看看。
”一句话提醒了张学良,他急忙从画卷里又拣出一轴。
这是一幅草书,上面龙飞凤舞写着一首七绝:
“规摹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
于凤至立刻看出这是大书法家苏轼的真迹,心里不觉万分高兴。
她万没想到,此行奉天,居然有幸一睹苏东坡暮年被贬琼州时的遗墨。
她决意买下这幅字,却故作不屑之色,问道:
“请问这幅字?
?
?
张学良见她无意买画,便随口应她:
“八百。
”“八百?
”于凤至微微一笑,抛出一千块钱往柜上一放,“买了!
”
张学良一见于凤至果真要买,想改口为时已晚,心里又悔又急,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没法说”,急忙将其它字画收了起来。
于凤至心中暗笑,她早已从吴俊升和画店老板的神态中,窥测出这个掌柜决非一般人物。
想到吴俊升几次来天益堂,为她和张学良的婚事说项,心里便有几分明白。
想到张学良在郑家屯不肯上门,于凤至就克制不住满腔怨怒:
这个狂妄的帅府少爷,也太目中无人。
来而不往非礼也。
今天是他挑起事端,我何不考他一考,看他这帅府少爷肚里到底有多少货色!
想到这里,上前说:
“掌柜的,你的画我看的看了,买的买了。
我昨天刚刚买了两幅画,请您帮我鉴定鉴定,不会不给面子吧?
”
张学良防不胜防,没想到姑娘会来考自己,只好硬着头皮看于凤至打开的一轴画,原来是一张《钟馗捉鬼图》。
此画他早有耳闻,未曾目睹。
今见真迹,连声叫绝:
“好画!
好画!
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真迹。
”
“不!
”于凤至语气肯定地说,“它是出自吴道子的门生黄筌之手。
”
张学良犟劲上来了:
“何以见得?
”于凤至揶揄地说:
“亏你还是画店掌柜,真伪都分不清!
”张学良当众出丑,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正在张学良进退两难之时,吴俊升忽然喝住了于凤至:
“姑娘不得无礼!
他本来就不是画店的掌柜,他是帅府的公子张学良。
”
张学良自从在画店和于凤至见了一面,数日忧思重重不思茶饭,脑际不断浮现出于凤至温文尔雅的神态和娇矜持重的举止。
在于凤至渊博的学识面前,张学良自愧不如。
为了追忆和于凤至的初识,他在灯下草成《临江仙》一首:
古镇相亲结奇缘,秋波一转消魂。
千花百卉不是春,厌倦粉黛群,无意觅佳人。
芳幽兰挺独一枝,见面方知是真。
平生难得一知音,愿从今日始,与姐结秦晋。
《临江仙》传到于凤至手里,她见到字里行间流露着张学良对她的仰慕、爱戴和羞悔交集的复杂心情。
于凤至那颗有些冰冷的芳心,竟被张学良的一笺小词重新点燃爱情之火!
张学良在那次相见之后,曾经两次到天益堂造访。
然而,于凤至却托故不见。
但有一首
《临江仙》的答词相赠:
古镇亲赴为联姻,难怪满腹惊魂。
千枝百朵处处春,卑亢怎成群,目中无丽人。
山盟海誓心轻许,谁知此言伪真?
门第悬殊难知音,劝君休孟浪,三思订秦晋。
张学良读罢诗笺,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他在奉天见过多少名媛闺秀、艳丽女子,但他现在却被于凤至这个小家碧玉的风姿与才智深深地吸引,他从心底爱上了她!
经过各方说合,于凤至终于答应了张学良的求婚。
1916年春,于凤至与张学良在奉天大南门结婚。
是年张学良15岁,于凤至19岁。
二、于凤至与张学良婚后琴瑟和谐。
他们陆续有了爱情的结晶——张闾瑛、张闾珣、张闾玗、张闾琪。
于凤至像一棵开满繁花的果树,完成作为一个女人的升华和超越。
张学良与于凤至,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可是新婚燕尔的两个人还是如影随形,如胶似漆,夫唱妇随,琴瑟和谐。
婚姻的和谐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双方的个人修养和成熟程度。
于凤至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不会轻易爱上一个人,一旦爱上就不会轻易离开。
她始终坚持缘定终生,生死不渝。
张学良是她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更是唯一一个男人。
她的良好家教和个人涵养,使她总能识大体,顾大局,总是一往情深地培植、浇灌着她们的婚姻之树。
因此,在外人的感觉中,他们夫妻俩是和谐幸福的。
自从于凤至嫁到张家,张家的日子便芝麻开花节节高。
张作霖深信,这个凤命吉祥的儿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学良 书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