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浅探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毕业论文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334214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43.74KB
强烈推荐浅探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毕业论文设计.docx
《强烈推荐浅探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毕业论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浅探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毕业论文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烈推荐浅探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毕业论文设计
北京邮电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浅探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学部(系):
_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___
指导教师:
xxx职称或学位:
讲师
2013年11月11日
第一章绪论3
1.1摘要3
1.2前言3
第二章中部地区的相关情况4
2.1中部地区的界定和战略条件4
2.2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4
第三章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的解析6
3.1融资的定义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6
3.2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10
3.3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剖析12
第四章比较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15
4.1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特点15
4.2比较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15
第五章解决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17
5.1传统的解决方案17
5.2解决问题的新方向18
参考文献20
致谢21
浅探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第一章:
绪论
1.1摘要
中部将是中国经济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级,面对当前中部崛起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发展的主流。
然而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这各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筹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正因如此,本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部地区特殊经济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其融资难发生的症结所在。
后又解析了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结合国外的经验优势与中部地区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解决此难题的方案。
尤其是本文提出了借鉴电子商务模式,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引入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1.2前言
资金始终是一种稀缺资源,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尤其是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对资金的欲望更为显著,有80%的私企认为税收政策和融资政策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他们最希望加以改变的两个方面。
在资金的供与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诸多中小企业和学者的共同目标。
尽管多数企业具有稳定的融资渠道,但总体看来目前企业融资渠道还是比较窄,融资上与国有企业相比差距显著。
武汉光谷精工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典型的中小型企业。
在采访该公司的L小姐后,发现该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资金问题。
该公司在购进原材料等货物时,采用的是现款交易,而在销售成品时采用的是赊销方式,但该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销货后收到的货款。
且该公司未进行其它方式(长短期借款、抵押贷款等)的融资。
再加上该公司未在回款上做过多的管理,所以遇到资金紧缺时只得自己想办法筹钱,对于赊购的货款只能采取“拖”字诀,后次的采购就遇到了供货商的阻碍。
是典型中小企业资金链不畅通的一种表现。
可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中部地区的相关情况
中部地区处于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是著名的“粮仓”或“鱼米之乡”。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东部优先的发展战略,承接了世界高梯度地区(如日本、亚洲四小龙等)转移过来的产业与技术,经济率先实现起飞。
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投入的增加,使西部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了中部。
这样,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则缩小,使得中部地区在全国的相对地位下降。
2.1中部地区的界定和战略条件
研究中部地区的区域问题,首先要明确中部地区的范围。
“七五”计划把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其中中部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9省区。
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划入西部地区;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东北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区域。
至此,中国目前形成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四大区域格局。
这样,“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所指的亦即本文所讨论的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个省,面积102.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0.7%;2008年人口3.6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1%;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5%[1]。
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也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
2.2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
2.2.1.区域投资环境
区域投资环境是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区域市场化程度以及制度、文化等内容。
有学者认为中部地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而资本缺乏。
其实中部不是缺乏资本,中部每年有大量资金净流出,中部缺乏的是良好的投资环境。
正是因为投资环境不如东部地区,才使得中部的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大量流向东部。
只有投资环境好了,投资能获得较高的回报,才能吸引大量的资本、人才等要素的流入。
发展要素的缺乏,可以看作是诱导机制的缺乏。
中部六省的基础设施尽管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东部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
中部六省的铁路、公路里程不到全国的25%,邮电业务量只占全国的16.5%,而东部地区则在60%以上[2]。
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不足,加之思想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高,冒险精神缺乏,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
2.2.2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既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同时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中部六省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辐射能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及城市群。
目前特大城市只有湖北的武汉市,还没有一个中心城市进入全国城市竞争力的前10位。
中部六省的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可以统领区域经济发展的超大城市,城镇体系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间接导致了资本的缺乏和流失。
2.2.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资本、技术、知识、信息和产品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性加强。
区域是全球的一个部分,开放是其基本的特性。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其开放程度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
根据刘卫东等学者的分析,目前中部六省的经济全球化系数(全球化系数是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相对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
经济全球化程度通过外资和外贸的总量水平指标加权综合)在0.5~1.0[3],经济全球化程度处于全国的第三层次,即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中部六省的经济开放度不高,经济的封闭性突出,外贸依存度过低,吸引外资的数量有限,进一步制约中部地区的发展,影响资本的流入。
2.2.4政府的经济政策执行程度
为了摆脱“中部塌陷”的尴尬境地,中部六省各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培养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
从降低税收标准,鼓励进行小额信贷,抵押贷款,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政策优惠等方面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然而这些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因种种客观及人为的因素,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反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步履维艰。
第三章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的解析
中小企业因为其在国民经济中“稳定器”的巨大作用而受到政府的关注。
但是,融资渠道的不畅通为其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
因此,要缓解甚至是消除这个难题就势必要了解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源。
3.1 融资的定义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资金的融入,还包括资金的融出,即既包括资金的来源,又包括资金的运用。
狭义的融资主要是指资金的融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金的来源,具体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策略与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
它既包括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也包括某一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自身体内进行的资金融通,即企业自我组织与自我调剂资金的活动。
[4]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前一种方式称为外源性融资,后一种方式称为内源性融资。
本文着重从资金来源角度,即从狭义融资的角度来考察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
以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6~2008年财务报表数据探查融资结构
该企业于2007年12月7日上市,是典型的中小企业。
主要经营通讯、电子、计算机软件开发、研制、技术服务;通信设备制造;线路安装;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计算机零售兼批发,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等业务。
主要产品为各种类型的射频子系统、双工器、滤波器等。
该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详见下表:
项目
总体结构百分比
06年
07年
08年
货币资金
23.08%
59.16%
40.16%
应收票据
0.02%
0.71%
9.75%
应收账款
15.70%
13.48%
18.13%
其他应收款
0.24%
0.11%
0.11%
应收利息
0.00%
0.00%
0.81%
存货
20.33%
7.22%
5.47%
流动资产合计
63.83%
82.58%
76.84%
投资性房地产
0.00%
0.18%
0.23%
固定资产
27.28%
11.77%
13.00%
在建工程
0.57%
0.52%
4.71%
无形资产
7.41%
4.40%
4.53%
递延所得税资产
0.85%
0.47%
0.67%
非流动资产合计
36.17%
17.42%
23.16%
资产总计
100.00%
100.00%
100.00%
短期借款
8.70%
0.00%
2.21%
应付票据
3.64%
2.41%
2.39%
应付账款
14.03%
8.23%
7.25%
预收款项
0.00%
0.00%
0.03%
应付职工薪酬
7.00%
2.44%
2.98%
应交税费
6.67%
1.81%
0.53%
其他应付款
7.80%
0.72%
0.52%
流动负债合计
47.84%
15.60%
15.91%
长期借款
0.00%
2.84%
0.00%
应付债券
0.00%
0.00%
0.00%
长期应付款
0.00%
0.00%
0.00%
专项应付款
0.00%
0.00%
0.00%
预计负债
0.00%
0.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0.55%
0.19%
0.30%
其他非流动负债
0.00%
0.00%
0.00%
非流动负债合计
0.55%
3.03%
0.30%
负债合计
48.39%
18.63%
16.20%
实收资本(或股本)
10.84%
10.28%
18.93%
资本公积
0.37%
49.84%
36.41%
盈余公积
7.61%
3.78%
4.90%
未分配利润
32.06%
17.47%
23.55%
少数股东权益
0.72%
0.00%
0.00%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50.89%
81.37%
83.80%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
51.61%
81.37%
83.80%
负债和所有者(或股东权益)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融资活动见表: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由上表分析得出:
1.内部融资为主体
中小企业的资本构成以业主自有资金和内部融资为主;外部融资所占比重较小,融资结构比较单一。
从内部融资看,开办期各股东的投入和盈利再投入占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大部分。
从债券融资看,中小企业所能得到的信贷资金种类单一,且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据调查,中小企业贷款申请失败的概率远高于大企业;从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看,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也显得尤为困难。
比较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各融资方式的资金可获得性对融资效率隶属高低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资金可获得性对融资效率隶属度的影响
资金可获得性的影响
中小企业
大企业
高
低
高
低
内部融资
1
0
0.6
0.4
债权融资
0.6
0.4
0.8
0.2
外部股权融资
0.8
0.2
0.4
0.6
2.外部融资依赖银行贷款
中小企业资本构成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在外部融资中,主要偏重于债务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
在被有关部门调查的企业中,有27.9%的企业的贷款要求基本得到满足,6.3%不能满足,65.8%基本得不到满足。
当企业面临流动资金紧张时,有90.4%的企业选择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当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有79.4%的企业选择信贷的融资方式[3]。
商业信贷、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资金源的重要补充。
商业信贷指卖方给与买方在商品交易中的延期支付。
它作为一种短期外部融资方式,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据《中国金融年鉴》(2007)对河南省新乡市的调查显示,在除贷款外的其他资金来源中,2005年企业应付款(拖欠)占比为20.1%;2005年民间借贷占比为13%,2006年为10.9%[2]。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是以权益资本为主,信贷资本为辅。
3.2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4年《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总报告》显示:
2000~2004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呈现七大特点:
一是对中小企业融资总额虽有较多增加,但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和新增票据融资所占比重均有所下降。
二是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型企业主要采取担保、抵押方式,票据质押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小型企业主要以质押方式为主;金融机构一般不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
三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
四是中小企业的总融资成本一般高出法定贷款利率的40%以上。
五是中小企业效益对其融资可得性起决定作用。
六是一年内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一般不能从银行贷款。
七是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以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为例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湖北省中小企业因受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经营业绩以及自身弱点的限制,难以上市直接获得资金,至目前为止仅有22家公司上市,民间融资渠道又不十分畅通,因此当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时,企业主要采取内源融资和向银行借款的方式缓解资金的困难。
该地区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呈现以下特点:
1.内源融资占比较高,但规模小
以恩施州为例,其中小企业内源融资高达61.5%[5]。
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由于湖北省地处中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企业留存盈余较小,内源融资能力严重不足,内源融资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2.银行贷款成为外源性融资的主渠道,但贷款困难
据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约一半以上来自银行贷款(含票据融资),2002年至2005年6月,银行贷款占企业资金来源的比例不断提高,2005年6月,这一比例达到了63.74%,因而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但由于政策性的因素加上其他种种原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出现了收缩的趋势。
根据省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反映的情况,2006年6月,省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余额及贷款累放额同比均有下降,下降幅度超过对集团及大型企业贷款的下降幅度。
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45.81亿元,超过集团及大型企业贷款余额下降幅度的88.6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累放额同比减少184.8亿元,超过大型企业贷款累放额下降幅度44.44亿元。
因此,贷款融资依然困难。
3.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但依然有困难
2002年以来,湖北省中小企业抵押和质押贷款占比稳步增长,在2005年6月,担保贷款占比跃升到25.51%[5],超过信用贷款成为第二大贷款方式,而信用贷款由于银行规避风险的原因占比出现颓势退居为第三位的贷款方式。
中小企业以担保贷款形式取得资金比例的上升与省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的初步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2004年末,省、市、县三级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初步形成,10个市、30个县都已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据统计,全省共有担保机构90家,注册资本14亿元,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50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1]。
但我们还应注意到,中小企业大多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大、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因而可用作抵押的资产很少,对于一些采取租赁经营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无房屋、土地作抵押以获取贷款,因此,银行贷款方式的多样化并不能说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压力得到了解决。
4.中小企业规模扩张时期的融资受宏观政策影响明显
在企业初创时期的融资方式中内源融资和银行贷款比例相当,由于启动资金数额不大,中小企业主可以向亲友、民间借贷或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的方式获得启动的资金;而当企业步入成长和成熟时期后,特别是企业在发展了3-5年后内源融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规模扩张所需的巨额资金需求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则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资金补充渠道。
据调查显示,65.7%样本企业有过资金紧张的情况。
其中53%的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的时间在2003年,27%的企业出现在2002年,12%的企业出现在2001年,8%的企业出现在2000年以前[3]。
这些企业之所以有一半以上在2003年出现资金紧张局面,微观层面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投资扩张与企业外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货款被拖欠等因素所致,而从宏观层面来看,在2003年中央银行加大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力度,防止银行信贷规模过度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企业的资金链条尤为吃紧。
3.3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剖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多方面造成的,但在中部地区又有其特殊的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的“喜大厌小”纵容了其放贷惰性,造成了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
商业银行出于集约经营和防范风险等因素考虑,进一步上收信贷审批权限,形成授权授信的信贷过度集中,信贷配置基本锁定在“双大”(大城市、大企业)、“四重”(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重点区域),出现盲目“垒大户”的信贷倾向,带来新的结构性风险。
对于那种贷款数额大、期限长,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甚至数十亿元,有国家支持,短期内没有风险可言的,银行主动营销,千方百计追“大”风,久而久之,金融贷款产生了对国有大型企业贷款和大项目贷款的依赖性,对中小企业贷款和小笔贷款失去了兴趣。
国有商业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的几万甚或几十万元贷款既有风险又无大利可图,而国有大型企业贷款表面上无风险又“一劳永逸”,加之商业银行实行严厉的贷款责任终身制,信贷人员为了规避风险和责任,对中小企业贷款也十分谨慎。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银行主观上宁愿资金流动性过剩也不愿贷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以湖南益阳市为例。
益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中小企业大市,大企业、大集团凤毛麟角,但国有银行仍习惯于追大户,垒大户。
据调查统计,2007年上半年,益阳市国有商业银行单家机构5000万元贷款(授信)以上的大客户,新增贷款8.96亿元,新增个人贷款2.21亿元,两项贷款合计是国有商行上半年新增贷款的135.39%,而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4.97亿元(一季度)[12]。
2.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沿袭大型企业的标准,导致“机制旧瓶”难装“贷款新酒”
目前,商业银行没有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则是参照大型企业的标准。
由于这样的评级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小企业信用状况,限制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而传统的产生于对大企业评级授信的制度安排,难以切实衡量中小企业,针对性不强,致使部分优秀小企业感到大银行的融资“门槛”太高。
3.“所有制偏好”掣肘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过去,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同属“国有”一个产权主体,从内在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重点支持,而对所有制成分复杂的小企业金融扶持往往很不情愿同时,商业银行贷款呈现也不符合小企业资金周转“时间急、金额小、频率高”的特点。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手续繁多,门槛高,工作量大,中介部门收费高,办理时间长,使企业失去了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4.中小企业融资单位成本较高,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体制转换裂缝硬化了对小企业的政策歧视、操作歧视和道德风险
首先,近几年来,硬化业实行主办银行制度,建立呆账准备金制度,核销不良贷款,实施银行债权转股权等政策措施,其政策标的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适用并对小企业有益的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时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
其次,小企业贷款经营成本高,“急、小、高”的资金需求特点使融资的单位成本增加。
据工商银行益阳市分行综合测算反映,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适宜对大中型企业搞贷款“批发”,而小企业适合搞贷款“零售”。
“零售”业务管理成本是“批发”业务管理成本的5倍左右,即使贷款利率上浮30%,综合融资成本依然很高,况且银行对小企业贷款还要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从而在信贷操作上也对小企业产生了歧视。
再次,中小企业申请贷款,县级支行没有审批权,要报市分行甚至省分行审批,关卡多,手续繁,耗时长。
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三增”:
一是增加了融资时间,致使企业错失发展机遇;二是增加了投机行为,省、市分行并不了解县域经济的情况,多数情况是看报表,这就给了某些投机分子可乘之机;三是增加了银行的官僚主义,审批头绪越多,就越没有具体人员负责,惜贷和乱贷都容易出现。
5.中小企业自身隐含的诸多缺陷,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在寻求贷款支持时往往做出“逆向选择”
一是信息不对称,财务管理制定薄弱,透明度较差。
部分小企业内部观念淡薄,往往是有几套账簿,分别应付工商、税务、银行等各部门,千方百计隐瞒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不能向银行提供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情况,造成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就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并存降低了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意愿,也使银行信贷资金更倾向于支持风险相对较小、现金流相对稳定的大企业。
二是中小企业生产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和经营风险大,银行不敢轻易对中小企业放贷。
中小企业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和完善的销售网络,资产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没有完整的经营管理机制,竞争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因此,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
三是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有的小企业属于“家族式经营、家长式管理”,有的属于承包型经营,有的试图引入现代企业制定下的经营机制,但形似而神非。
小企业在制度上的先天缺陷,助长了小企业产品趋同、结构趋同、低水平的过度集中等问题。
四是自我约束力差,经营方式粗放,重规模扩张,轻风险控制。
不少中小企业个人作用过分突出,经营随意性大,经常会不断追求经济热点,业务稳定性较弱,投机性和经营风险较高。
有的企业迷信所谓的资本运作,不发展自身的主业,而忙于购并或上市,或把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烈推荐 中部 地区 中小企业 融资 状况 毕业论文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