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1011.docx
- 文档编号:6332158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65KB
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1011.docx
《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10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101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1011
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指导(10-11)
一、新材料作文的分类
1.依据材料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2.依据内容,可分为时事评论类材料和寓意类(比喻类、故事类、名言诗歌类)
时事评论类材料又可分为现象类和事件类。
二、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写作理论
课标再现高考导向
新课标指出: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了解并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
高考导向:
高考作文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质” 。
以往高考作文比较关注考生的“个人品质” ,注重考生的人品人格,个人的内心情感,而后的“新课标卷”高考作文则越来越要求考生在注重自己的“个人品质”的同时,更应该开阔眼界,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关注我们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
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近3年全国卷以及其它很多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中。
对策:
①关心大事,多读评论。
②学会社会热点评论的写作。
正名释义
1、什么是时评?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议论性文章。
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即对“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评论的文章。
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2、时评的特点
第一、观点鲜明。
由于文体特征的限制,时评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鲜明。
一般观点放在开头,而且论点一定要明确、有力。
第二、说服力强。
时评的说服力是非常重要的,选取的论据一定要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论点,有力地支持论点,具有典型性、客观性。
第三、语言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
写时评没有激情,温吞水是不行的。
吞吞吐吐、半推半就也不行。
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因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
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而“分析说理”是时评的灵魂所在。
第四、脉络清晰。
时评要有观点、有论据,有概括、有阐述,只有脉络清晰,才能说清楚、讲明白。
(1)引用材料。
有针对性地概述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1~2自然段,150字)
(2)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亮出观点)
(3)分析材料。
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评析,可以是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影响、危害。
(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就事说理,是全文的重点)(2~3自然段,400~500字)
(4)联系实际论证观点,或解决问题(即揭示出造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后,探求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200字)
(5)结论(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强化自己的观点。
100字)(亮出观点)
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注意事项
①行文叙事要简洁,不蔓不枝。
举例新颖且叙述简洁,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
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
要做到论点明确,一般有两种方式:
a、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b、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只有做到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
要关注身边最新的时事要闻,热点的科技动态等等,这样论据就新颖,就能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时代精神)和历史性(有新因素的历史素材)相结合,点(详写事例)和面(略写事例)相结合,叙议相结合,论据就能更好地为论点服务。
④论证方面。
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即结合事例进行分析。
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
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⑤语言方面。
语言要有一种青春的气势,褒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⑥行文要规范。
行文的规范指的是一篇文章大体上应该是第一部分是引证,也就是提出问题的部分,最好在引证部分把观点亮出来,不要再等到结尾再提。
本论部分里面,应该把握几点。
第一,用正面的事例来支撑观点。
第二用反面的事例,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除了正反事例以外,要联系现在生活的实际。
第四是深。
我们用正例、反例,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要注意时评是说理文,我们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是深层的要求,拿正例、反例和生活实际不断和中心论点挂连起来。
⑦文体要明。
文体为议论文,但又有别于一般的议论文,特别注意“套作文”“三段论”式的议论文。
⑧开口要小。
写好“时评”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写作基本思路
1、概括出现象(是什么?
)
2、分析现象(为什么?
)反映了什么?
(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3、如何解决?
(怎么办?
)
4、小角度切入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时评类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
就事论事缘事发挥
就事选例谈古论今
就事说理并列对照
时评类写作六法:
1析材料2论危害3挖根源4联现实5提办法6作结论(作呼告)
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的写作实践
1.事件类2.现象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事件类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
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
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1.为顾校长辩护: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顾校长虽是清华校长,但他是物理学专家,有不认识的字在所难免,我们要有包容之心,而不能求全责备。
2.批评顾校长:
“未雨绸缪”、“做事有责任心”“重视人文”。
清华是历史文化悠久的高等学府,作为一名校长,理应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却在“侉”字上卡了壳,顾校长为何不未雨绸缪,提前作好准备,防止尴尬事件的发生,这本身就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也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忽视。
例文1.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古语有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
纵使有一些缺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
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
(感慨)——启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
(概引)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
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
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
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欠缺,当然在所难免。
而且顾校长在物理、材料应用方面为我国贡献良多,怎能因此小失就要引咎辞职?
(析)顾校长虽然一时读错了文字,但瑕不掩瑜,他的才能人格并不会因此而被抹杀被贬低。
顾校长,依然是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清华大学的校长。
(结论)——承
(转1)韩愈在其名著《师说》中反复提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表明每个人学识才能各有高低,技巧手艺各有不同。
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值得学习,绝对不因某方面某科目的不足便可以耻笑。
而且天下间每门技艺,每个学科都有极其深奥的原理,不少人穷其一生之力尚且未能钻研透彻,何况要样样皆精,科科都晓呢?
由此可见,在某科有缺失不必可笑可耻,反而是那些只会大发批评,高谈阔论的人才是不学无术之人。
【转2(递进)】其实不仅由于对不擅长的科目会出错,就是那些长年研究本门学科的专家学者也难免会马失前蹄,在最熟悉的地方摔一跤。
清代著名学者朱起凤,饱读诗书,自命不凡。
但他在学堂教书期间,却有一事令他无地自容。
有一天,朱起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盘施两端”,以为是“首鼠两端”之误,遂作更正。
殊不知这词语出自古典,与“首鼠两端”的含义完全不同。
于是乎全院扔书毁册,指桑骂槐地指摘朱老先生学识短浅。
朱起凤虽闹此笑话,遭此大辱,却并不代表他一无所成。
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籍《辞通》便是这位朱老先生所作。
难道后世会因为他的一点的疏忽,一丝的纰漏,就抹杀了他在文字学上的贡献吗?
诚然,我们能包容朱子的过失,当然也应该理解顾校长的出错,因为,那毕竟是美璧微瑕。
——转
(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优劣。
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只一味地攻击别人的缺点,全不顾别人其他方面的优点和贡献。
为山九仞,依然有棱有角;为海万丈,仍旧有深有浅。
我们只会惊叹于山之高大,海之壮阔,却不会责山之棱角,骂海之有浅。
山水亦然,何况世人!
——合
点评:
本文就事论事,就顾校长“卡壳”之失而遭指责一事,为顾校长辩护。
辩护的理由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顾校长虽然有失,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以一眚而掩大德”。
本文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用了以下论据:
(1)引用名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顾校长的“卡壳”是小失(一眚),顾校长的建树和贡献是“大德”,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
(3)引用韩愈名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朱起凤批改的失误与编撰《辞通》的贡献
(5)人们对山海的评价。
一字千斤
清华大学校长在宋楚瑜先生的欢迎仪式上出了一次糗:
在念一首诗中的某个字时卡了壳。
这一卡壳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顾校长及清华大学。
(概引)顾校长大概也为此背负了很大压力,真可谓是“一字千斤”。
——启
有人说:
顾某人是物理学家,不会念古文也在情理之中。
有人说:
清华大学的校长竟然不会念古文,反映了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
这两种意见我都不以为然。
文理之别当然不可以成为卡壳的借口,但由此得出“人文精神欠缺”也未免太过片面。
(分析)我认为,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的问题。
(确定)——承
(转1)平日里的家人、朋友间读错一个字,不懂一个字当然没有问题,也没有人会追究。
但顾校长不是正在家里吃饭,也不是正在与朋友聊天,而是以一个特殊的
身份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
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他代表了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的教育水平;作为主持,他掌握着欢迎仪式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将在全世界的媒体中出现的公众人物,他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中国;作为大陆同胞,他是与台湾同胞互通友谊的信使。
有着这多重身份的顾校长,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讲话更加谨慎些呢?
再者,古文在现在并不常用,不会读也在情理之中,骂得响亮的人也不见得有多少个能读出那个字来。
但是,连小学生也知道,不会读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这种很简单就可以避免卡壳的办法,为什么身为清华大学校长却没有采用?
如果在讲话之前认真地看一遍诗句,发现有难读的字马上想办法解决,那么还会出现卡壳的“事故”吗?
当然不会!
所以,归结原因,只能说顾校长的责任心不强,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
【转2(递进)】在某些人看来,一字不识也许是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字值千斤重啊!
这种不负责的现象当然不仅仅发生在顾校长一个人的身上。
在我们的身边,在电视里,在报刊上,随处可见类似的错误。
顾校长只是“一字不识”,没有查字典;媒体们却把那些错别字铺天盖地地堆到读者的面前。
从前,人们见到这些错别字还会提出纠正,现在却大都麻木了,面对错别字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错别字越来越多,到最后,会不会错的反倒成了对呢?
人们看错别字,用错别字,教育水平又如何能得到提高呢?
——转
(合)各位肩负重任的文化工作者,在下笔之前,在开口之前,请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责任吧。
因为在你的笔下,在你的口中,对你对我,都是一字千斤啊!
点评:
本文与上一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既就事论事,又有所拓展。
首先,是就事论事,评论顾校长“卡壳”之失。
在“就事论事”上,与上一篇相同;但在观点的提炼上,不同于上一篇。
本文的观点是“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问题”。
本文与上一篇的最大不同,是不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是在评论顾校长之失后,再作拓展,联系现实,针砭当前文化工作者的不负责任的问题,使文章更具现实针对性,从而使文章高出上文一筹。
(总分:
56分)
教师下水文:
术业有专攻
流水一曲哀愁,说不尽的圆滑与变通,何求高山般的巍峨与坦诚;大地坚实而广阔,何求天际的无边浩渺与遐想;李白与山水结亲,书写天地山川,何求他日战场驰骋。
(感慨)
顾秉林,清华之校长,纵使“侉”字卡壳,但本不专攻文学,何必刻意求之?
(概引+观点)——启+承
(转1)钱钟书,谱《围城》,写《管锥篇》,说尽人生,笑傲苍穹。
但彼时,文学之才阜盛,理学之能孱弱。
包容的清华容纳了他,让他的文学得以绽放异样的光彩。
倘若那时,清华的殿堂不容纳一个理学孱弱的学士,那今日清华的风采恐怕要逊色不少。
文理相合,相得益彰,固然可贵,但一己长已有,刻意去追求另一处,则不免落得杂学无成。
【转2(递进)】《师说》云:
术业有专攻。
悠悠繁华的唐代,文学之豪韩愈尚诫弟子,我们又何伤?
文于博,理于专,二者不可混杂。
不可否认,当世学贯中西的学者颇众,但我们亦不可抛却原有的累积,否则得不偿失。
【转3(递进)】诸葛孔明,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饱读兵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学贯古今,达兵法之变,但,终究是一文士。
不过他的才气超越当时众人,纵无将帅体魄,无万军阵中取上将之首的骁勇,而只需瞬思便可相当,这便是一种术攻。
他用他的谋略为他的人生弹奏出一曲哀而不伤、绕梁三日的历史悲歌。
(明古知今)当我们痛批顾秉林校长之时,我们是否应该冷静一下自己的心。
物理学家偏偏的硬要读出字正腔圆的古汉字,这也是一种难为。
也许我们会被清华这座丰碑刺伤眼睛,但事实就是如此——,须知,顾秉林校长专攻理学。
【转4(递进)】米芾专攻书法,忽于为官,成就一代翰墨大家;袁隆平醉心杂交育种,疏于名利,终成现代农业之父;梁思成苦研古建筑,谱写《中国建筑史》,无愧一代伟人。
——转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不要在乎自己的不明他处,每一处美丽都是精彩。
(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事件类
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
父亲为让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卖肾;07年3月25日杨丽娟如愿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07年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并在遗书中指责刘德华冷血。
病态粉丝成为社会病
疯狂追星女杨丽娟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刘德华,付出了自己13年的青春岁月,更搭上了父亲的一条命,真是可悲可叹!
所以,我要说,非理性的追星只能使生活更加偏离正常轨道。
(引述材料,亮出观点)——启+承
(转1:
析本事)拥有粉丝,对明星来说,本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我相信,哪个明星拥有了杨丽娟这样的“疯狂”粉丝,更多的肯定是恐惧而不是幸福。
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刘德华,她不仅付出了自己13年的青春岁月,耗尽了家里所有的财产,透支了年迈父母安定的晚年生活,更搭上了父亲的一条命。
虽然,溺爱女儿的杨父在遗书中控诉刘德华“很自私”,声称以死抗议,可是,把杨父的死怪在刘德华头上,真是很冤枉。
刘德华错了吗?
我看没错。
作为明星,只是被动地被粉丝喜爱,在娱乐商业化的今天,虽然明星的名气跟粉丝的追逐有关,但善待粉丝并不意味着要无条件地满足粉丝的一切要求。
刘德华曾经在香港的歌迷会上见了杨丽娟,并跟她单独合影,可是杨父自杀的理由却是,刘德华没给自己的女儿私下交谈的时间。
假如刘德华当初真的满足了私下交谈的愿望,不知道杨又会提出什么样的过分要求。
逼死杨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对女儿的溺爱和纵容。
为了支持虽已28岁但仍沉浸于追星梦中的杨丽娟,已年过古稀的他不仅卖掉房子,倾家荡产,而且还曾经想通过卖肾一圆女儿的追星梦。
这样的家长能说是理性的吗?
是真正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吗?
可悲的是,他对女儿的溺爱却没能换回女儿的觉醒,他自杀以后,杨丽娟甚至不愿意去看父亲的尸体,心里想的仍然是要见到刘德华。
正是杨丽娟的疯狂和执迷不悟逼死了自己的老父亲。
(从原因、实质、影响、危害上分析材料)
(转2:
举同类)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不免会喜欢舞台上光彩夺目的明星,追星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如果失去理性,走向极端,就会很危险,甚至酿成惨案。
杨丽娟的悲剧并非孤例。
2000年2月,因追星破产,一个26岁的女子被发现在寓所中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2003年4月1日晚,张国荣跳楼自杀。
成都一少女为偶像自闭三年;2005年12月17日,20岁的谢锋在广州的周杰伦演唱会上当场服下了30颗安眠药自杀……。
(联系实际,强化观点)
追星追到这个份上,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这些粉丝的疯狂行为不仅会让明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更会给自己和家庭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可是,他们虽是追星梦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娱乐造星运动的受害者。
——转
只追逐眼球的商业化娱乐,将明星塑造得光芒万丈,而大多数的粉丝年龄普通偏小,还没有真正成熟,
容易将一切都理想化,以为明星无所不能,陷入对其的盲目崇拜中无法自拔。
再加上自我卑微的心理暗示,为引起偶像的注意,往往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在周杰伦演唱会上自杀的谢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而精神文化的弱化和教育的缺失,又加剧了追星行为。
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动,使得人们的道德价值体系发生改观,一些人产生了迷茫,追星成为他们的一剂生活麻醉剂。
但显然,非理性的追星只会让人麻木,并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使生活更加偏离正常轨道。
也许,杨丽娟的家庭惨剧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因为,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一种亟待治疗的社会病。
——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被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定为假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对此,你也许会有所联想、有所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
1、提观点:
弘扬民族文化
2、摆事实:
青少年对外国文化高度认同,过洋节、吃洋快餐、看好莱坞大片和韩剧,用日本电器,看日本动画片,山寨文化盛行。
3、析危害:
忘记民族文化,失去发展可能
4、挖根源:
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
5、联现实:
百家讲坛、国学热、鉴宝(正)
6、提办法:
【范文示例】
由“法定”节日引发的思考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被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定为假日。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政府对社会大众的一种引导,使人们在清明、端午过假日时能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但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一定要明文规定,才能促使国民尊重本民族传统呢?
(首段:
析材料+提观点)
且看,当今社会,真正风靡的是2月14日的情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可见,西方文化侵入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力着实不小。
2月14日,街上到处都有手捧红玫瑰的男子,他们匆匆赶赴约会,讨得心仪女子的欢心;12月25日,街上的店铺的窗子上贴满了圣诞老人、麋鹿等形象,门口还会立起一棵圣诞树,挂满小饰物吸引顾客。
而前一晚的平安夜更是有多少人互送短信,传递问候。
相比之下,七夕的时候,牛郎织女相会的一天,又有哪对情侣相互依傍、望向银河,又有哪个女子会嗔怪男子的不解风情。
所以,是我们自己渐渐地将传统文化忘却,而执迷不悟地一味追求着所谓的西方先进文化。
(二段联现实(摆反面论据)
结果如何呢?
韩国抢先将我国传统节日据为己有,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的恶劣行径的确是应加指责的,但同时,我们是否应驻足思考一下我们的过失呢?
对于“抢先”一词是否该修正呢?
韩国人不是抢先,而是在国人对传统文化漠视的态度下,名正言顺申请的。
倘若,国人早一些珍视中国传统文化,珍视从古代延续下来的传统节日,有史书为证,有千千万万颗中华民族之心为证,又何愁不能申请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三段论危害)
了解了这些,不得不承认,将传统节日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定为假日的必要性,它起到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不仅是为了让人们认识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更是希图在此的带动下,使更多的人能够注重对中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学习,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法定传统节日确实有着客观实在性。
但是,难道一定要在政府的导引下,才能认知民族文化吗?
所以,人人应做的是持一颗民族之心,自觉地探寻诗书礼仪的精髓、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五段联现实+做结论(作呼告)
【助读链接】 新华时评:
莫让传统节日沦为消费狂欢
又到一年月明时。
中秋节成为法定节假日后,众多商家蜂拥而上,成为促销各类商品的一个“黄金节点”。
超市里月饼成山,电视里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月饼似乎成为我们与中秋节的唯一联系,成为节日仅存的符号狂欢。
作为传统节日,中秋节以象征团圆、和谐、吉祥寓意的独特文化内涵,给人以恬美的心灵感受。
历史上的中秋节一直充溢着浪漫格调和诗意抒情,不仅有饮酒、赏月、赋诗等小规模的欢庆方式,还有在公共场合举行的大型游艺活动。
正是在这些充满温情的细节中,人们才得以与自然相亲、与他人相近,那些体现民族优雅、雍容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遗憾的是,如今的中秋节却正在变得单调,成为抽象的概念,且被商业文化大肆炒作,其中丰富的民俗内涵被忽略。
其实不只是中秋节,不少传统节日于今似乎只剩下吃喝。
元宵节除了元宵,端午节除了粽子,难以给人留下什么念想。
传统节日成了商家打造节日经济的跳板,消费主义时代的浮夸节日形态和商品形式使人们往往被“虚假的消费需求”所误导。
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
传统节日能否延续,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情感共鸣。
传统节日的形式支撑不能只沦为“吃”,应该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相契合。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整治不正之风,月饼正在逐步回归本义。
如果让中秋节从程式化和形式化中走出来,使民俗活动和礼仪进一步得到恢复,则更为可喜。
让中秋节真正回归传统,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
也唯有真正的认知和认同,才能破解消费至上的节日迷途。
传统节日:
我们离得很远吗?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的层层渗透,以及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处境,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丢失更是传统文化日益消失的证据,中国传统节日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拿中国的春节来说,就在近几年,人们过年的气氛明显没往年那么足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上新知识、新思想不断涌现,特别是外来节日的浪漫温馨把我们慢慢地从传统节日中拉了出来,让我们越发认为传统节日无聊。
很多人也是过传统节日的,但这大多是人们为休息而找的美丽借口。
人们借助过节放假这一机会,寻找欢乐。
比如利用节日的假期去旅游,而在这种方式中人们早已忘了为何而放假,他们的头脑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事评论 材料 作文 写作 指导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