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生存状况研究综述.docx
- 文档编号:6326589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36KB
大学生社团生存状况研究综述.docx
《大学生社团生存状况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社团生存状况研究综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社团生存状况研究综述
大学生社团生存状况研究综述
摘要:
为了研究大学生社团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情况,我查阅了相关的十篇文献,总结如下:
大学生社团生存状况研究,主要包括大学生社团的性质、分类、作用,发展的新趋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而关于大学生文艺社团的生存状况跟整个大学生社团的生存状况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的情况和问题。
并提出了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新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生存状况;文艺社团。
一、大学生社团的生存状况
(一)大学生社团的性质、作用
大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主发起,召集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并经过学校一定时期考核,最终批准认可并注册的学生组织。
大学生社团是一个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依据自己需要而自主拓展、自主调节的天地,是学生们表现自我和影响自我的一个独特的“文化圈”,他们在其中扮演着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并对自己的角色负责。
在一些高校,社团由校学生会统一管理,而有些高校,社团则独立于学生会,由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与校学生会成为高校共青团的两翼。
大学生社团的宗旨意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会员,同时也是学生们发展自身兴趣、拓宽爱好、广交朋友的地方。
大学生社团涉及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1)思想政治型;
(2)学术科技型;(3)文体娱乐型;(4)志愿服务型;(5)创业型。
大学生社团的作用:
(1)大学生社团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
(2)维持学校生活、教学环境的稳定;
(3)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利培养复合型人才;(4)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成熟,提高社会竞争力;(5)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6)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我”的形成。
(二)、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趋势、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趋势
(1)主流类型由理论学习型转向娱乐休闲型。
近年来,新成立的娱乐休闲型社团大受学生的欢迎,它们以缤纷多彩的娱乐文化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相反,许多理论学习类的社团则遭遇了无人问津的尴尬,一些学生认为这类社团往往需要专业知识、枯燥无味。
(2)网络化。
大学生为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把网络技术运用到社团的建设中,利用网络建立起社团内外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对社团进行宣传。
另外,还建立了专门网络社团,把大学生社团的成员向更大范围上扩展,把社团的活动地点转移到了虚拟的网络空间。
(3)社会化。
近些年来,从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来看,越来越多的社团活动正由社团内部或校内转为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实践证明,走出校园既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社团生命力的有效手段。
(4)规模化。
大学生社团规模化表现为社团组织出现联合,许多高校都成立了社团联合会,甚至建立了跨校、跨地区的社团联盟,形成了跨校、跨地区的社团组织,一些社团在多个学校或地区招募成员。
(5)市场化。
大学生社团市场化,一是指大学生参与社团动机的市场功利性,他们大多希望通过社团经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择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如加入职业发展协会、科技创业协会、公共关系协会、资本市场协会、青年成才促进会、电子商务同盟等。
二是指社团活动与企业合作较多。
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80后”一代市场意识明显增强,策划社团活动、跑企业、拉赞助、与企业合作较多,71%的社团有企业资助,经常得到资助的有30%。
2、大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1)社团种类和数量剧增,且比例失衡。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加入社团的热情高涨,必然会催生更多种类和数量的社团组织。
学生社团由最初单一的兴趣爱好型,转变成融兴趣、学习、科研、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多样化类型。
但社团各类型数量不够均衡。
数据显示,文娱体育类大学生社团的平均比例达到了社团总数的5
(2)60%,而其他类社团的比例只占总数的(6)49%~18.18%,个别学校文娱体育类大学生社团的比例甚至更高。
可见,当前大学生社团数量较多,但类别相对集中,精品社团相对较少,存在多而不精及比例失衡的问题。
甚至,大学生社团呈现出品位偏低,缺乏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等特点。
(2)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社团干部得不到很好培养。
很多社团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社团内部管理松散,缺乏民主机制,导致社团干部频繁更换,组织不成熟,管理经验不足。
其次,会员在社团中的自主潜能没有被激发。
很多社团不注重会员活动,在活动策划阶段脱离会员实际,仅考虑怎样将活动做大,做出影响,而没有考虑到“服务精细”上。
(3)大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单一、泛娱乐化。
首先,社团活动形式单一,脱离实际,缺乏时事性。
很多社团总以讲座、征文等形式开展活动,换汤不换药,形式单一,枯燥无味而且缺乏创新,缺乏实事求是性。
其次,社团活动过多。
目前,在部分高校存在这样一种境况,学生社团活动占据了相当部分时间,以至于正常的教学活动都被挤占。
这种境况所致的结果是学生社团所组织的各类活动的参与率远大于教学活动的参与率,甚至出现教学单位无法正常调动学生的局面。
(3)最后,社团活动内容的泛娱乐化倾向。
部分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并未能真正地将社团活动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仅仅热衷于搞一些校园拉OK歌手大赛、时装表演、模特大赛、青春派对等社会气息较浓的流行性活动,而缺乏体现独特校园文化内涵及大学精神“雕塑”等自身特色的标志性活动,也较少有结合大学自身的区域文化、地区特色、专业特征等来开展的具有较强文化内涵、能反映大学精神及自身追的活动。
(4)大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不足,场地缺乏保证。
首先,社团活动经费不足,制约社团发展。
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会员会费、学校支持、社会赞助。
但是学校财政的支持力度有限,会员会费的收取则是在新生入会时一次性收取的,不是长久的收入来源,因此很多社团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寻求赞助,虽然能起到一定效果,获得活动经费,但有时候为了得到几百元的赞助费,社团便和赞助公司签订长期广告协议,组织社团成员在校园内为公司发传单,一有机会就在同学中替公司宣传产品,俨然成为公司在学校的“代言人”。
其次,社团场地缺乏保证。
一般大学提供给学生社团的活动场地非常有限,更不用说社团办公场所,以至于学生的活动像是在打游击战争,打一枪要换一个地方。
(5)社团活动效果瞬时性,影响小。
但正因部分社团活动目的的单一性和活动内容的泛纯娱乐性及单调、重复性的活动设置,使得社团活动效果也更多地停留于瞬间的表演性及短期的宣传、示范性,开展的活动层次不高以及校园和社会影响不大,其作为第一课堂有益补充的“两翼”之一的功能发挥也就大受限制。
(6)社团的外部管理不规范,缺乏正确的监督领导,建设缺乏创新。
首先,社团缺乏正确的监督领导。
目前社团的主要管理部门是社团管理联合会和校团委,而校团委对社团的指导只能是宏观管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及具体运行主要依靠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
而社团骨干一般由低年级学生担任,往往在组织上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识;社团配备的指导老师基本上由学校团委或者辅导员老师兼任,存在对社团指导投入精力不足和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
其次,社团管理存在官僚化倾向,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社团管理中的官僚化倾向主要表现为:
社团活动内容和任务由团委直接指定,在活动组织上事必躬亲,不放手给学生操作,管理条例的约束性强以及活动评价上以管制为主,强调纪律性。
官僚化的倾向势必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大大降低,以至于一些学生社团缺乏自由度和灵活性,学生的个性遭到抹杀,活动的吸引力不够。
最后,社团建设缺乏创新意识。
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人和团队,而现在部分社团发展停滞不前,难以形成自身社团文化特色,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意识。
成立社团时只关注到学生当前的兴趣,而忽视了学生高层次的需求,即知识和能力。
此外,一些社团只是看到活动的商业价值,却忽略了个体价值观自我实现。
3、大学生文艺社团的发展新趋势和问题
(1)大学生文艺社团的发展新趋势
①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社会化趋势:
活动范围及方式出现社会化趋势;价值取向出现社会化趋势。
②大学生艺术社团的联合化趋势:
高校对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出现联合化趋势;大学生艺术社团的活动方式出现联合化趋势。
③大学生艺术社团的专业化趋势:
活动内容的专业趋势;运作方式的专业化趋势。
(2)大学生文艺社团的问题。
①社团组建的自主性与复杂性。
②社团定位的艺术性与娱乐性。
③社团管理的随意性与松散性。
④社团资源的开放性与有限性。
⑤社团活动的多样性与间歇性。
(三)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对美国大学生社团经验借鉴
1、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要引导学生社团在构建社团文化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帮助社团成员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其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2)大力扶持理论学习类社团,正确引导娱乐休闲类社团。
对于理论学习类社团,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加大投入,设立专项奖金或走项目化和社会化的道路,鼓励那些宣扬主旋律的社团可持续发展。
对于娱乐休闲类社团则应该辩证地对待。
一方面,这类社团满足了学生对于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娱乐休闲类社团,令其在娱乐之余,不走向低俗化、商业化。
(3)培育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社团文化观。
建设社团文化,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培养跨文化交往能力加强传统与新型社团的交流,以新带旧,以旧制新,用新型社团的娱乐吸引学生,同时以传统社团的核心价值观、思想理论满足学生高层次的需要。
(4)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规范社团运行机制。
学校应在学生社团的审批、年度注册、活动报批、经费管理、干部选拔与产生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积极保障社团的有序运转;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对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活动要大力表彰和扶持,对工作运转和活动不力、偏离章程、组织涣散的社团要及时整改乃至解散;将学生社团干部纳入全校学生干部管理与培训体系。
(5)老师深入研究社团良性运作机制,分类指导,加大投入,提升活动层次。
可将社团分类,每一类安排一位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主要是在价值观的领域进行引导,以避免其趋向商业化、低俗化。
学校还要加大投入,改善现有条件,主动帮助学生社团聘任校内外相关专业人士或名师、名家做指导,在活动主题、内容、形式上精心设计,引导社团的活动从趣味型向知识型转变,从娱乐型向思想型、理论型转变,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7.加强社团干部队伍的建设。
首先,对社团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有针对性邀请专家、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优秀的社团干部为他们进行系统地活动策划组织、管理理念、工作经验等多方面的讲授或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的选拔培养,建立科学的社团负责人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对社团要干部的建档工作,对其任职期间的活动以及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作为学校秀干部评选的依据。
8.支持和引导社团之间的竞争,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品牌社团。
针对学生社团规模不一的现象,一方面,学校要鼓励社团追求高层次、高格调,同时要讲求实效,并且制定奖优罚劣制度。
另一方面,学校要重点扶持有价值和前景的社团,学生社团建设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增强同学们的认同感,获得大量无形资源。
这些拥有特色资源的社团或强强联合,或以立意新、品味高、策划精大力打造品牌社团,提高其在校内和校外的竞争力。
(二)对美国大学生社团与文体活动的经验借鉴
(1)美国大学生社团与文体活动管理及特点
(1)管理形式多样化;
(2)管理过程自主性;
(3)管理方式彰显教化性;
(4)管理办法实行制度化;
(5)管理队伍实现专家化。
(2)我国大学生生社团与文体活动管理与美国相比,不同之处:
(1)经费来源较单一;
(2)自治程度较低;
(3)规章制度不完善;
(4)社会化程度普遍偏低。
(3)经验借鉴
(1)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确保社团和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2)坚持以党委领导为核心,不断建立健全社团和文体活动领导体制。
(3)坚持政治领导为前提,确保大学生社团和文体活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德刚.大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06)
[2]周艳华.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12)
[3]姚玉峰.高校学生社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0(44)
[4]徐正兴.论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J]常熟理工学院报,2009(06)
[5]赵薇.浅谈大学生社团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0(11)
[6]叶国清.浅谈大学生社团建设[J]科教文汇报(下旬刊),2007(07)
[7]彭皞.浅议大学生艺术社团发展新趋势[J]美术大观,2008(12)
[8]蔡东霞、金云亮.中美大学生文体类社团及文体类活动管理之比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9]姚洪章.谈大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
[10]朱坤倩.论大学生社团发展及其建设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3)
2010级思政三班周佳
2010051017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社团 生存 状况 研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