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6321955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21.10KB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碳酸氢钠药片(抗酸药)
易燃类物质
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可腐蚀金属或严重灼伤皮肤
可回收物
A.AB.BC.CD.D
2.下列关于分类或说法合理的是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C.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D.纯水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3.高温下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可以用来焊接钢轨,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置换出的铁呈熔融态,从而达到焊接目的。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被还原的物质是氧化铁
C.该反应的还原剂是铝粉
D.该反应可以用来冶炼某些熔点高的金属
4.金属和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B.镧镍(La-Ni)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
D.常温下,铁粉可以和水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氢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2C+SiO2Si+2CO↑,说明Si的非金属性比C强
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一定越大
C.碱金属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物
D.单质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7.8gNa2O2溶于1L水可以配成0.2mol·L-1的NaOH溶液
B.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C.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0NA
D.将FeCl3的饱和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可制得Fe(OH)3胶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在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第ⅡA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
D.碱金属元素指第ⅠA族所有元素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过量的铁粉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D.“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共同使用,可达到既消毒又洁厕的双重效果
9.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稀有气体除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D.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减小
10.下列离子检验操作、结论均合理的是
A.用AgNO3溶液检验Cl-时,先加入适量稀盐酸以排除CO32-干扰
B.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
C.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含有Fe3+
D.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溶液呈棕色,再滴加淀粉溶液显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
11.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和W同主族。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X>Y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C.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D.Z单质在W中燃烧生成ZW3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Al(OH)3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
Al(OH)3+OH-=AlO2-+2H2O
B.Na2O2与H2O反应:
Na2O2+H2O=2Na++2OH-+O2↑
C.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H2O=2H++Cl-+ClO-
D.盐酸中滴加氨水:
H++OH-=H2O
13.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或表示错误的是
A.CH4分子呈正四面体形
B.78g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3NA
C.3.4g氨气中含有N-H键的数目为0.3NA
D.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模型为
14.已知反应:
KClO3+6HCl=KCl+3Cl2↑+3H2O。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氧化性:
Cl2>KClO3
B.HCl作还原剂,全部被氧化
C.KClO3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D.生成3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15.元素X的单质及X与Y形成的化合物能按下图所示的关系发生转化(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一定是多价态金属元素
B.X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XYm与XYn的相互转化属于可逆反应
D.X、Y均为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实现上述转化
二、填空题
1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FeSO4溶液变质,应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_(元素符号表示)。
(2)人体血液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H2CO3b.葡萄糖(C6H12O6)
c.NaHCO3d.NaCl
(3)区分Na2CO3和NaHCO3溶液可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是_________。
a.CaCl2溶液b.焰色试验
c.Ca(OH)2溶液d.NaOH溶液
(4)下列变化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
a.金属的冶炼b.钢铁的锈蚀
c.钟乳石的形成d.食物的变质
(5)下列过程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_________。
a.Cl2→ClO-b.NH3→NH4+
c.KMnO4→MnO2d.Fe2+→Fe3+
(6)质量相同的两份铝粉,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放出的H2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7)明矾〔硫酸铝钾的结晶水合物:
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添加剂,明矾在水中能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写出硫酸铝钾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有机推断题
17.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3)z的简单氢化物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原子符号为___________。
(5)元素g与元素h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常温下g的单质和h的单质状态不同
b.h的氢化物比g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g和h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g、h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前者弱于后者
(6)x、e反应可生成离子化合物ex。
①写出化合物ex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少量ex投入水中,剧烈反应,得到x单质。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采用如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饱和氯水,并进行氯水的性质实验。
(1)在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丁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制得的饱和氯水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①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说明氯水中发生反应的粒子是___________;
②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久置的氯水漂白效果明显不足或消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5)将制得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一定量时,红色突然褪去。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者②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
(6)科学家提出,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水里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现已开始使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_________________(举两例,写化学式)。
五、工业流程题
19.铁是人类比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完成下列问题:
Ⅰ.电子工业中用30%的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如图所示。
(1)FeCl3溶液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试剂也可以替代氯气完成转化,最好选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酸性KMnO4溶液b.溴水c.H2O2溶液
Ⅱ.某氯化铁样品中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4)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5)写出②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7)若沉淀灼烧不充分,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图标为易燃类物质的标志,A选项正确;
B.NaHCO3可以和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反应,从而起到抗酸的作用,如果服用时喝些醋,反而因为醋能消耗NaHCO3而降低药效,B选项错误;
C.图标为能腐蚀金属或者皮肤的腐蚀性物质,所以C选项正确;
D.图标为可回收物的标志,D选项正确;
答案选B。
2.C
【详解】
A.酸归类为几元酸的根据是一个酸分子最多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而不是一个酸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个数。
例如:
醋酸分子含四个氢原子,但只能电离出一个氢原子,所以醋酸是一元酸,而非四元酸,A选项错误。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类的依据,不仅仅要看最外层电子数,还会看原子半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氢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但因为氢原子半径很小,这个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力比较大,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也只有一个电子,但钠原子的半径大,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力小,易失去,钠属于金属元素,所以B选项错误。
C.同一类的物质往往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所以应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进而可以根据物质所属的类别来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C选项正确。
D.纯水不是胶体,所以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3.A
【分析】
铝热反应的发生是因为铝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Fe2O3Al2O3+2Fe,反应中铝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三价,铁元素从正三价降低到零价,所以铝是还原剂,氧化铁是氧化剂,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Fe2O3Al2O3+2Fe,反应中铝元素化合价升高,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选项错误;
B.被还原的物质是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被还原的物质是氧化铁,B选项正确;
C.还原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C选项正确;
D.铝单质的还原性强,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来冶炼某些熔点高的金属,比如锰、钨等,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4.B
【详解】
A.不锈钢中含碳元素,所以A选项错误;
B.镧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将这些金属氢化物加热,它们又会分解,将储存在其中的氢释放出来,可作储氢材料,B选项正确;
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铁,C选项错误;
D.铁粉和水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氢气,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5.D
【详解】
A.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表现还原性,而比较非金属性利用的是单质的氧化性,所以该反应不能说明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强,A选项错误;
B.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核外电子多,相应的核内质子数也多,静电作用力增强影响原子的半径,电子层数多少只是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之一,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对应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如K比I少一电子层,但半径K比I大,B选项错误;
C.Li与氧气反应生成Li2O,不能生成过氧化物,C选项错误;
D.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只存在于化合物中,单质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电子层数是影响粒子半径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有些电子层数少的原子可能比某些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大,如前面所提到的Li和Cl。
6.B
【详解】
A.过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所以如果用1L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进行计算,将得出错误的结果,A选项错误;
B.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所得溶液实际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B选项正确;
C.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C选项错误;
D.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过程是: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红褐色,而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7.A
【详解】
A.主族元素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正确;
B.在多电子原子中,在离原子核近的区域能量较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B错误;
C.因为是同一周期的IIA族,即同一横行往右一个主族,在第二、三周期原子序数增加一,因而可以x+1;又因为IIA族与IIIA族元素在第四周期起有过渡元素,因而又可以x+11;在第六、七周期的过渡元素中又出现镧系和锕系,因而又可以x+25,故C错误;
D.第IA族元素除了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D错误;
答案选A。
8.B
【详解】
A.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不是最高价,也不是最低价,所以氯气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能作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A选项错误;
B.海带中的I不是零价,而碘单质的I元素为零价,所以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选项正确;
C.铁粉在氯气中燃烧只能生成氯化铁,与铁的用量无关,C选项错误;
D.次氯酸钠与盐酸混合,能发生归中反应:
NaClO+2HCl=NaCl+Cl2↑+H2O,生成有毒的氯气使人中毒,所以“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共同使用,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9.B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可知:
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简单阳离子半径(电子数相同)逐渐减小,简单阴离子(电子数相同)半径也逐渐减小,但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据此判断。
【详解】
A.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而电子层数不变,总的结果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选项错误;
B.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选项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即本选项中“氧化物”应改为“最高价氧化物”,C选项错误;
D.离子半径的大小与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关:
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第三周期的简单阳离子电子数相同(均为10),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阴离子电子数也相同(均为18),所以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但第三周期的简单阳离子只有两个电子层,而简单阴离子有三个电子层,所以阴离子的半径比阳离子大,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比较离子半径大小时要注意:
①既要看核电荷数,又要看电子数;②同周期简单离子对金属而言是阳离子,对非金属而言是阴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数不相同,电子层数也不相同,同周期的简单阴离子半径大于简单阳离子半径。
10.D
【分析】
A中加入的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B中的硫氰化钾不能检验亚铁离子;C中滴加的氯水导致不能排除亚铁离子的干扰;D的设计合理。
【详解】
A.加入的盐酸带入了氯离子,干扰了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A选项错误;
B.亚铁离子不能使硫氰化钾溶液显红色,所以不能用硫氰化钾检验亚铁离子。
正确的检验方法是:
在样品中先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如果不显红色,再加入氯水后显红色,则含有亚铁离子,仍不显红色则不含亚铁离子,B选项错误;
C.加入的氯水能使可能存在的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从而干扰硫氰化钾对铁离子的检验。
正确做法是:
在样品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则说明含铁离子,即不能加氯水,C选项错误;
D.溶液中的碘离子无色,碘水呈棕色,碘单质遇淀粉溶液显蓝色,所以在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溶液呈棕色,再滴加淀粉溶液呈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碘离子,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进行离子检验时,所选试剂要合适,不能带入干扰粒子;操作的顺序要合理,只有排除了干扰粒子的干扰检验的结果才准确。
11.D
【分析】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三倍的原子只有O,所以W是O,Z与W同主族,则Z为S;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铝,所以Y是Al;短周期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有三种元素:
H、Be、Mg,由于X的原子序数在W(O)和Y(Al)之间,所以X只能是Mg,据此做出判断。
【详解】
A.根据分析,X是Mg,Y是Al,金属性Mg>Al,所以A选项正确;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B选项正确;
C.W是O,Z是S,氧气的非金属性比硫强,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O2+2H2S=S↓+2H2O,C选项正确;
D.硫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12.A
【详解】
A.氢氧化铝有两性能溶于NaOH溶液,反应为:
Al(OH)3+OH-=AlO2-+2H2O,A选项正确;
B.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方程式应为:
2Na2O2+2H2O4NaOH+O2↑,B选项错误;
C.次氯酸为弱酸,不能拆开,保留化学式形式,C选项错误;
D.一水合氨为弱碱,不能拆开,保留化学式形式,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
要遵守电荷守恒;物质的拆分要正确:
可溶的强电解质在水中按完全电离的方式拆开,不能完全电离的部分不能拆开;难溶、难电离的物质及氧化物不能拆开。
13.C
【详解】
A.CH4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形,A选项正确;
B.过氧化钠是由Na+和
构成,78gNa2O2晶体中所含离子总数为:
×3×NAmol-1=3NA,B选项正确;
C.一分子NH3含3个N-H键,3.4g氨气中含有N-H键的数目为:
×3×NAmol-1=0.6NA,C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为直线型分子,中心原子C分别和两个O共用两对电子,形成两个碳氧双键,且原子半径C比O的大,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14.C
【分析】
根据反应可知,该反应为归中反应,反应中氯酸钾所含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化氢所含氯元素有
化合价升高而表现还原性,另有
生成氯化钾表现酸性,所以氯酸钾是氧化剂,HCl只有一部分是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Cl2,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氯酸钾,还原产物是氯气,根据氧化还原的基本规律:
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所以有:
氧化性KClO3>Cl2,A选项错误;
B.HCl有
被氧化,另有
表现酸性,所以B选项错误;
C.氯酸钾在反应中所含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C选项正确;
D.每生成3mol氯气被还原的氯酸钾为1mol,所以得电子总数为:
1mol×5=5mol,转移的电子数等于得电子总数也为5mol,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强弱规律:
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2.酸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行为可根据酸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生成的产物进行判断,特别是有些酸在反应中除表现氧化性或还原性外,还生成了相应的盐,从而又表现出酸性,在分析此类物质的作用时一定要精准到位。
15.D
【分析】
根据图示可判断,X元素有多种常见价态,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可从金属和非金属中各找一例来解此题:
金属可选铁元素,非金属可选碳元素,不难分析出这两种元素都可以,在此基础上便可解此题。
【详解】
A.如果X是C,C和CuO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CO2,CO2可与C化合生成CO,CO又可与O2化合生成CO2,所以非金属C元素符合图示关系,A选项错误;
B.也可选Fe元素:
Fe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Cl2,FeCl2与Cl2化合生成FeCl3,FeCl3又能与FeCl3化合生成FeCl3,所以金属元素Fe也符合图示关系,B选项错误;
C.CO2和CO之间的转化,以及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之间的转化,是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并不是互换反应物与产物,且反应条件也不相同,所以不属于可逆反应,C选项错误;
D.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知,X、Y可分别为碳和氧,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对于元素及其化物的推导,如果可能性比较多,可根据选项通过例举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物质解题,本题中选项主要针对的是X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的可能性讨论,所以可以从金属和非金属中各找一例来此题。
16.Febacd1:
1KAl(SO4)2=K++Al3++2SO42-
【分析】
(1)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3+,而Fe能将其还原:
2Fe3++Fe=3Fe2+。
(2)电解质是自身能电离的化合物,可根据物质的种类和能否电离判断该物质是否为电解质。
(3)碳酸钙难溶,碳酸氢钙可溶;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与其存在状态无关;Ca(OH)2溶液与NaHCO3反应比较复杂:
Ca(OH)2+NaHCO3(少)CaCO3↓+H2O+NaOH,Ca(OH)2+2NaHCO3(多)CaCO3↓+2H2O+Na2CO3,但不论量相对多少,都能产生CaCO3沉淀。
(4)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所含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
(5)与氧化剂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b.NH3→
和c.KMnO4→MnO2均不符合;所含元素化合价只升不降的物质,必须加氧化剂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氯气可发生歧化反应,而Fe2+不能发生歧化反应;根据以上分析可对本小题做出判断。
(6)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部分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