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docx
- 文档编号:6315587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94KB
《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docx
《《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
《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秦小萍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路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理想中的“生命课堂”应该是,师生把课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生命的一段重要的构成部分,师生在课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既学习与生成知识,又获得与提高智能,最根本的还是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感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
于是我校确定了“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从2007年5月正式申请、开题,预期2010年结题。
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而当今的课堂还是存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的现象。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
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育理念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着想。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反对把教育看作是为将来社会生活做准备,主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
但未提及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何意义。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但也没有谈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有何重要意义。
许多现在在第一线的老师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他们认为也很有必要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他们也在摸索。
他们中一些人认为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要灵活开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手段要多样化。
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教学对他们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还是不很清晰。
因此,我们研究的目的是,确立“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的理念,使师生得到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二、前阶段研究工作概况
“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首先被批准为江苏省教育学会的“十一五”课题,2007年5月参加了我校举行的四个“十一五”课题的开题仪式,开题论证会后,我们又对课题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重新确定了子课题内容,并对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在校内进行了遴选,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然后按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做好课题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分析等工作,每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课题研究资料。
1、研究目标
(1)学生课堂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通过实践和研究,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师生在共同协作中获得知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堂上学生生命价值得到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
通过实验和研究,让教师更新观念,拥有新的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创新,大胆实践,变知识的灌输者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合作者,在实践中教学相长,也使教师专业得到发展。
(3)通过实践和研究,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民主、宽松、和谐,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从而形成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新的课堂教学观。
(4)切实开展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校本研究,建立“课题进课堂”的课题研究模式,以课题组成员为纽带,带动其他教师密切结合本校本班的教学实际,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实验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共同分析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和问题,总结实验成果。
2、课题研究内容
(1)理论学习阶段首先学习“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教师如何做研究”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再进入本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课题意识,做到课题进课堂。
(2)注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使本课题研究在备课和教案编写过程得到落实,保证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真正实施。
(3)做好课题研究课、课题汇报课和示范课等活动,经常性开设教学沙龙和论坛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课题经验,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
3、课题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
通过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教育刊物,查找理论依据;听取专家讲座指导,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合专题研究课例,在普遍实验的基础上还专门尝试开设实验班,进行集中实验,开展课堂行动研究,认真总结反思,撰写案例,并及时交流与提升。
4、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在课题分解、交流研讨、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基本达到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
为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多次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近年来,江苏省教科院杨九俊、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成平、教育专家李镇西博士、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金开诚、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华师大朱益民、南师大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赵凯、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刘电芝、扬州大学教授吴星等几十位专家学者,都是我校专家讲坛的座上宾。
在与名家零距离的接触中,教师的视野得以拓宽,观念得到了更新,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阅读和自主阅读,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交流有收获。
学校师训处每月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考核。
通过学习,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2)、规范制度,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第一:
抓研究机构的完善。
我校建立了以分管校长---教科室---课题组---教师的四级管理网络体系,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二:
抓各环节的管理。
首先抓计划的制定。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根据上级课题工作的安排,结合学校工作,认真制定好阶段研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其次,落实各实施环节,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实施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课题研究重在过程。
接着,抓课题研究的检查工作。
坚持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通报检查情况,总结每月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个月的工作。
最后,抓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
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针对一学期的研究工作作好认真总结。
开好期末总结会,了解研究中的得失,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第三:
抓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工作。
认真完成业务笔记,常摘录,经常写些研究中的心得体会,把成熟的课堂教学案例写成教学设计,一些经验和尝试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论文,为课题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3)课题进入课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为扩大本课题研究的参与面、力求子课题的研究有深度、有实效。
本课题研究启动后,课题组随即在全校范围内对参与课题的人员进行遴选,以使课题研究覆盖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和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师,同时学校还把部分班级确定为实验班。
我校组织领导、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实验班的全体教师分批到山东杜郎口中学交流学习,进行研讨后,结合我校实际,在部分班级开展了“兵教兵”合作学习探索:
课堂上座位排列变传统的“秧田式”为“茶馆式”,采用学生自由组合和班主任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划分学习小组,实施“兵教兵”“合作学习”策略,展开小组间良性竞争,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最后在高考和平时的考试中,实验班比其他班级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我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课堂”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例如开展“一人多课”、“多人一课”进行研讨,组织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录像课进行微格研究,组织区级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组织新教师进行汇报课比赛等等,学校还定期组织大规模的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教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点评与反思,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引领,给教师以启发,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同时加强了研究课的评课管理,改变以往评课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提出“321”评课,即提出“三点优点,两点不足,一个建议”,促使教师实事求是评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相互观摩、反思、研讨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师学生自觉追求自主、合作、个性、开放、创造的课堂,打造新的课堂时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校每年均面向全市及部分市外兄弟学校开展大型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例如2007年11月就开展了以“对话与共享”为主题的公开教学研讨活动,邀请部分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与我校教师同上一堂课,在对话与共享中使我校教师得到提高。
2008年4月要邀请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来校上名师示范课,通过学习和名师的点评,使全校教师对生命课堂有了更新的理解,更明确了他们对课题研究的方向。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学生方面
(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
课堂上,学生不必正襟危坐,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了良好思维品质。
从课题组教师对典型学生的跟踪记载来看,学生对所学科目更加喜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对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互相启发,优化学习效果。
从课题组教师推出的各级各类公开课来看,听课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独立性,展示出来的群体意识、交往意识很欣赏,认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经过课题实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近两年的高考成绩令人瞩目,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比例均超过90%,特别是2008年高考,学校和学生接受了江苏省新高考模式的考验,我校本二以上进线人数207人,进线率近40%,本科进线人数460人,进线率超80%,实现了“超历史”、“超周边”和“超同类学校”的三超。
“洛中现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7、2008年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我校4A人数领先于同类学校在2007年江苏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了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2007年江苏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了2个二等奖,2名个三等奖;在2007年全国器乐比赛中,我校1名学生获全国金奖。
2008年我校又有3名学生在全国计算机竞赛中获奖。
多名学生的作文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在每年的科技竞赛中我校都有狠多学生获得江苏省一、二、三等奖。
2.教师方面:
(1)、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注重“教”,更加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
教师十分注重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课题组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频频获奖。
各个学科都有教师在区级、市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2)、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明显提高
课题运行以来,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教科研由被动转为主动,课题组教师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上发表和在各种评选中获奖,2007年我校教师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80多篇,获奖126篇,其中省级以上获奖61篇,创历史新高,同时2007年我校还被评为“无锡市‘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学校”,2008年由我校教师孙建军编著的《语文对话教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截止2008年10月我校又有79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还有61篇文章获奖,另外,还有部分教学设计在区级以上的竞赛中获奖。
附:
教师出版了专著和发表了本课题有关的论文:
专著出版《语文对话教学》孙建军2008年5月复旦大学出版社。
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
作者
篇名
发表日期
刊物名
刊号
孙建军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距”
2007.3
中学语文教学
CN11-1277/H
薛萍
构建化学生命课堂的若干思考
2007.3
少年素质教育报
CN13-0065
刘丹
语文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
2007.4
无锡教育
彭建生
谈对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
2007.4
方法
CN11-3856/N
孙建军
语文课堂用“生命”开启
2007.5
江苏教育周刊
CN32-0002
孙建军
从课堂里走出来
2007.5
初中生世界
CN32-1411/G4
孙建军
语文教学: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
2007.5
现代语文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
顾丽萍
浅论情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007.6
考试报
秦小萍
让高中政治课堂更精彩
2007.7
江苏教育研究
CN32-1777/G4
孙建军
从一组教学手记看课堂教学思想的发展
2007.7
语文学习
ISSN1001-8468
孙建军
让语文教学在“对话”中转型
2007.7
无锡教育
陈琳琳
谈英语课堂有效提问
2007.8
英语周报
CN14-0705/(F)
张春艳
让学生动起来
2007.8
英语周报
CN14-0705/(F)
孙建军
从一组教学手记看课堂教学思想的发展
2007.9
语文教学通讯
杨雄仪
让语文课在动态生成中透射生命的活力
2007.10
素质教育论坛
CN42-1078/G4
杨军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化学实验教学
2007.10
考试报教师版
CN46-0008
秦小萍
让高中政治课堂更精彩
2007.11
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CN11-4307/G4
肖文革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
2007.11
高考
CN22-1372/G4
张明
高中女生体育课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2007.11
实践新课程
顾梅
角色扮演法在生物教学中的组织策略
2007.11
中学生物学
CN32-1232/Q
强陆新
洗尽浮华抓实效—浅谈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2007.11
考试报
CN46-0008
吴永娇
例谈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景的创设
2007.12
数学专页
CN13-0022
许丽君
以人为本,实施历史课堂教学新理念
2008.1
教学交流
CN14-1025/
刘丹
流转语文的灵性
2008.2
中学语文
CN42-1021/G4
张丽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把“根”留住
2008.2
素质教育报
CN22-0040
强孝英
思想政治课问题情景探究中的细节之误
及其矫正
2008.2
江苏教育研究
CN32-1777/G4
杨雄仪
让新教材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2008.4
考试报
CN46-0008
卫宇兰
语文阅读教学任何消解师生文本对话的差异性
2008.4
中学课程资源
CN21-1526/G4
作者
篇名
获奖日期
获奖级别
陈亮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有感
2007.12
2007年度无锡市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三等奖
计佳欣
结合07高考浅谈高三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2007.12
2007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吕锋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学习观
2007.12
2007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杨燕莉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
2007.12
2007年无锡市生物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
刘晓燕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意识的培养
2007.12
2007年无锡市生物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
张颖
谈档案袋评价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007.12
2007年无锡市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王晓华
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听说读写
2007.12
2007年无锡市中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徐荣新
让新课程之花更芳香`
2007.12
2007年无锡市中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戎钢
合作学习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尝试
2007.12
2007年无锡市中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谢建新
“兵教兵”——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2007.12
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丁明圻
初探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07.12
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强陆新
洗尽浮华抓实效——浅谈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2007.12
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尚静
谈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2007.12
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黄峰
浅谈课堂提问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
2007.12
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王奇新
写有诗意的记叙文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一等奖
刘丹
流转语文的灵性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一等奖
叶建华
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一等奖
申小敏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二等奖
李思齐
新课程下文科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分析与对策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翟荣俊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张琳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张颖
刍议“近体原则”在英语新教材中的运用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孙莲
探讨初高中英语学习方法的转化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计佳欣
漫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负面体验”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肖文革
有“度”方为“善问”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张艳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主体性教学与教师角色的更新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沙进步
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探索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孙芳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吕锋
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自主性学习
2008.5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三等奖
陈燕
浅谈课程背景下语文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2008.10
江苏省师陶杯二等奖
沈润民
浅谈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生命课堂”
2008.10
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3)许多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实现了自身价值。
课程改革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我校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
目前我校有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教学能手共7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共28人,学校还评选产生了一批校级骨干教师。
刘丹老师荣获全国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观摩比赛课一等奖;翟荣俊老师荣获江苏省数学评优课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王诗峰、彭建生老师分别获得江苏省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称号和许多教师获得省级教练员称号。
还有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市、区、校评优课中脱颖而出。
3.学校方面:
(1)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生命课堂”的模式已初见雏形
改进课堂教学评议方式,对教学的目的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师基本素养、师生互动情况、教学即时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科学地评价教学结果。
我们结合研究课评议,要求听课教师填写评议表和评议记录,将定性、定量评价的意见反馈给上课教师,并采用“321”的评课方式,上课教师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的面貌,“生命课堂”的模式已初见雏形。
四、课题研究阶段的反思
反思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
1、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题组成员包括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对本课题的研究,特别是学校开设的研究课把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教师”“教”的角度,而对学生“学生”“学”方面的研究还要加大力度,即对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形成过程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3、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4、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应是积极的,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口头讨论交流层面,未能形成案例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5、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化,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但经验不足,骨干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引领,教师研究的质量有待提高。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
1、“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内涵过于宽泛,涵盖的内容较多,使课题研究抓不住要领,重点突出不够。
2、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45分钟的课堂怎样合理分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怎样处理来自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信息,做好反馈?
怎样充分调动学优生的智慧来辅助学困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获得发展。
3.当今的课堂乃至整个学校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评价机制,既重结果效益,又重过程投入,既符合高考的要求,又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师生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引领自己的教与学的行为。
这种发展性、整体性、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摸索还需要一个过程。
六、对后阶段研究工作的几点设想
下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具体落实研究任务,进行相关具体研究。
继续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分析工作,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形成和发展有关“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操作模式结合实践研究”的需要,科学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构建更多形式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学习、校本培训、校本研究,充分利用学校这一独特教育资源,开展一系列的校级研究活动,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1、加强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要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进一步明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明确每阶段的研究工作重点。
课题组教师要认真实施课题计划,积极参与课题研讨活动,并勤于反思,撰写教案、案例、论文和经验总结。
教科室要进一步重视课题研究的全程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强课题的主体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价管理,确保课题实施质量,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2、再次展开“生命课堂”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3、每年以“生命课堂”为主题,开展较大规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不同年龄层不同风格的教师上“多人一课”,也可以进行“一人多课”教学研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数学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继续开展典型引路,共同促进的课题研究之路,即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的教研强势群体的示范作用,做到以强促弱,以强促强,共同发展。
4、结合“生命课堂的实践”课题研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创设有利时机,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 构建 生命 课堂 实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