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6314948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78KB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按题号涂卡。
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
(48分)
1、课内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瞋目(chēn) 戍守(xù) 长歌当哭(dàng) 街头巷尾(hàng)
B、青荇(xìng) 解剖(pǒu) 激昂高亢(kàng) 短小精悍(gàn)
C、谒见(yè) 颓圮(pǐ) 切齿拊心(fǔ) 扼腕长叹(wàn)
D、绯红(fěi) 河畔(pàn) 开门揖盗(jī) 叱咤风云(zhà)
2.下列词语解释不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范增数目项王(屡次以目示意)戮力攻秦(合力)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B.故遣将守关者(特意)而听细说(指小人的谗言)
坐须臾(一会儿,形容时间很短)
C.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带领)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D.臣死且不避(尚且)沛公居山东时(指现在的山东省)
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义词连用,保护,掩护)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A.秦王必说见臣日以尽矣
B.今日往而不反者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图穷而匕首见卒惶急无以击轲
D.秦兵旦暮渡易水持千金之资币物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因人之力而敝之
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时人莫之许也
C.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停数日,辞去
D.又欲肆其西封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A.失期,法皆斩B.夜缒而出
C.其一犬坐于前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文学类文版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11分)
废墟之美
“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
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语词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内涵。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
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
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
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
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
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
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
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
“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有位外国作家在观赏希腊卫城废墟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惊叹:
“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我国有作家旅欧时也兴发类似的惊叹:
“看到一座古堡废墟耸立在多瑙河畔,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智慧和力量。
”美学家朱光潜说:
“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
”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
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
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
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
“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哦!
”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
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
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
“长城在这里呢!
”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
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却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
联系近年来重修圆明园的呼声,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数大拆大建事件,不难看出,关于废墟美的意识在有些人那里还是“○”!
(取材于叶廷芳《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6.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
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遗址不应重修。
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
说明你的理由。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
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也。
历郡纲纪,举孝廉。
遭世大乱,时渔阳王松据其土,放往依之。
太祖克冀州,放说松曰:
“往者董卓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
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速至者渐福,后服者先亡,此乃不俟终日驰骛之时也。
昔黥布弃南面之尊,仗剑归汉,诚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也。
将军宜投身委命,厚自结纳。
”松然之。
会太祖讨衰潭于南皮,以书招松,松举雍奴、泉州、安次以附之。
放为松答太祖书,其文甚丽。
太祖既善之,又闻其说,由是遂辟放。
建安十年,与松俱至。
太祖大悦,谓放曰:
“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今一何相似也!
”乃以放参司空军事,历主簿记室,出为郃阳、诩、赞令。
魏国既建,与太原孙资俱为秘书郎。
明帝即位,尤见宠任,同加散骑常侍;进放爵西乡侯,资乐阳亭侯。
太和末,吴遣将周贺浮海诣辽东,招诱公孙渊。
帝欲邀讨之,朝议多以为不可。
惟资决行策,果大破之。
近爵左乡侯。
放善为书檄,三祖诏命有所招喻,多放所为。
青龙初,孙权与诸葛亮连和,欲惧出为寇。
边候得权书,放乃改易其辞,往往换其本文而傅合之,与征东将军满宠,若欲归化,封以示亮。
亮腾与吴大将步止骘等,骘等以见权。
权惧亮自疑,深自解说。
是岁,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景初二年,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近爵,封本县,放方城侯,资中都侯。
其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
宇性恭良,陈诚固辞。
帝引见放,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放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因赞成之。
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
帝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
放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使来。
寻更见放曰:
“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几败吾事!
”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惧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
太尉亦至,登床受诏,然后帝崩,齐王即位。
以放决定大谋,增邑三百,放并前千一百。
嘉平二年,放薨,谥曰敬侯,予正嗣。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曰燕王/正尔为放/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因赞成之
B.问曰/燕王正尔为/放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因赞成之
C.问曰/燕王正尔为放/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因赞成之
D.问曰燕王/正尔为/放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因赞成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攻克冀州后刘放劝说王松审时度势,并学习黥布放下虚荣,趁早制造曹操以免最后被消灭。
B.刘放擅长起草书信檄文,皇帝诏书中有关招抚的谕旨,大多是刘放所写,刘放因此得到皇帝信任而不断被加官进爵,直至被封为方城侯。
C.刘放曾经篡改孙权的书信,并设计把书信传给了诸葛亮,以致孙权担心诸葛亮怀疑自己,因而不得不反复加以解释。
D.魏明帝卧病不起,刘放极力推荐太尉司马宣王来维护皇室,最终得到明帝许可。
明帝死后,刘放因此功劳而被再次加封。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放为松答太祖书,其文甚丽。
太祖既善之,又闻其说,由是遂辟放。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1.结合全词,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诗是:
,。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荆轲刺秦王》)。
(3)《出师表》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
,;
(4)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中赏”的是:
。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Ⅱ卷表达题
(5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句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议论。
②随着微博等各种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许多人认为报纸等纸质传媒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
③在航空博物馆里,来歼敌机前参观的人不绝如缕,孩子们非常兴奋,很多白发老人也与孩子们一样惊奇,纷纷用相机拍下这难忘的画面。
④两个“阿尔法狗”的较量,或许将穷尽人类迄今的棋理智慧,娴熟了亿万的招数变化,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⑤医生告诉他一定要坚持运动,不要抽烟喝酒、暴饮暴食,长此以往,身体状况就会慢慢有所改善。
⑥相传四风闸村是“一代词宗”辛弃疾的故乡,村里有位八十几岁的退休教师叫任志明,他痴迷辛学,苦心孤诣,毕五十余年之精力著成《幼安忠义录》。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B.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其不但拙于理性表达,更可能失掉创新的能力。
C.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大学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的系统改革。
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D.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6分)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
说破读书本质,“心灵”而已。
“万般皆下品,__①__。
”所以读书一向被称为雅事乐事。
但是__②__。
试看今天的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或为做老爷;或为求爵禄……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
__③__,可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16.作文题目:
“有一种叫”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
初中生活即将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
回首走过的时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著,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0分)
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C2.D3.D(A说,通“悦”,yuè,高兴。
以,通“已”,已经。
B反,通“返”。
振,通“震”,震慑。
C见,通“现”。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4.D
5.D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例句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用箕畚”。
A“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B“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C“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
6.[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
(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首先审题,答案核心是“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明确要求答出三个重要历史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阅读区间为文章第二段至第四段,作者很明显地将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考生只要从这三段中分别提取有关“审美感悟”的信息即可。
7.[答案]同意。
圆明园凝聚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残缺的圆明园能引起人们的痛惜,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它带着岁月的沧桑,能唤起人们“悟性的陶醉”,重修圆明园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和评价的能力,重在评价。
考生可同意,也可不同意;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答“同意”好说,但答出自己的见解不易,因为同意就难脱作者的窠臼,对考生信息筛选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是一个考验,考生可从文中抽取有关语句,如“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等等,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即可。
若答“不同意”,虽没有现成的信息,却可以显示考生独特的思考,独立的见解,或许更能打动阅卷老师。
8.B9.B10.
(1)刘放替王松给曹操回信,文词华美,曹操认为他写得好,又听说他劝过王松归顺,于是征辟他为官。
(“善”“由是”“辟”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
刘放是汉广阳顺王的儿子西乡侯刘宏的后代,曾在郡中担任纲纪官员,被举为孝廉。
时值汉末大乱,渔阳王松割据本土,刘放前去依附他。
曹操平定冀州,刘放劝说王松说:
“以前董卓作乱,英雄一起起事,屯兵抗命,各自割据,只有曹操能拔除危难拯救乱世,希望拥戴天子,奉皇命讨伐罪人,攻无不克。
袁绍袁术的强大,曹操防守就灭了袁术,打仗就在官渡大败袁绍;乘胜追击,即将平定河朔地区了,整顿法纪,大的趋势已经出现。
先去投靠的人逐渐受到重用,后来臣服的人先灭亡,这才是不等天黑就放走骛的时候啊。
当初黥布放弃楚国的尊贵地位,拿着剑归顺汉朝,实在是知道衰落兴盛的道理,审视离开和留下的区别啊。
将军应该以身相投接受任命,宽厚的和他结识接纳。
”,王松赞同他的建议。
正赶上曹操在南皮征讨袁谭,以书信招王松来降,于是王松以雍奴、泉州、安次等地来依附曹操。
刘放替王松给曹操回信,文词华美,曹操很欣赏,又听说他劝过王松归顺,于是征辟他为官。
建安十年,刘放和王松一起到达曹操处。
曹操十分高兴,对刘放说:
“当初班彪依附窦融而有劝河西归汉的功劳,现在是多么的相似啊!
”,于是任命刘放参司空军事,历任主簿记室以及郃阳、祋祤、赞县三处县令。
魏国政权初建,刘放与太原的孙资一起担任秘书郎。
明帝继位,刘放、孙资二人更加被宠信,一起加封散骑常侍;加封刘放爵位西乡侯,孙资乐阳亭侯。
太和末年,吴国派遣将军周贺渡海传旨辽东,招降引诱公孙渊。
皇帝想要让人征讨他,朝廷议论大多认为不可以。
只有孙资坚决执行策略,果然打败了公孙渊。
孙资加封为左乡侯。
刘放擅长写书信和檄文,三位皇帝的诏命文书,很多都是刘放写的。
青龙初年,孙权与诸葛亮联合,打算一起进攻魏国。
魏国的边境侦察兵缴获孙权的书信,刘放于是改写信中言词,往往能够更换本文却仍与上下文相衔接,将信改作写给征东将军满宠的,表现出欲归顺魏国的意思,将信封好送给诸葛亮。
诸葛亮将信抄给吴国将军步骘等人,步骘等人拿信给孙权看,孙权怕诸葛亮怀疑他,详细地做出解释。
这一年,刘放、孙资二人一起加封为侍中、光禄大夫。
景初二年,辽东平定,刘放、孙资二人凭借参谋的功劳,各自加封爵位,封地为本县,刘放为方城侯,孙资为中都侯。
这一年,明帝卧病不起,打算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佐朝政。
曹宇性情恭谨善良,诚恳表示坚决推辞。
明帝召见刘放,要他们进入卧室内,问道:
“燕王为什么偏偏这样?
”刘放回答说:
“燕王确实是因为知道自己不能承担这样的重任。
”明帝说:
“曹爽可不可以代替曹宇呢?
”刘放于是赞成这样做。
又极力表示应该迅速召见太尉司马宣王,让他来维护皇室。
明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立即拿黄纸交给刘放写诏书。
刘放出宫以后,明帝的意思又改变了,下诏阻止司马宣王不要让他来。
不久又召见刘放说:
“我自己要召见太尉,可是曹肇等人反倒要我阻止他来,差点坏了我的大事!
”命令再写诏书。
明帝单独召见曹爽和刘放接受诏命,于是罢免了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的官职。
太尉也到了,上明帝床前接受诏命,此后明帝去世,齐王继承帝位。
因刘放决定了选择辅政大臣的大策,每人增加食邑三百户,刘放加上以前封的一共一千一百户。
嘉平二年,刘放去世,谥号称敬候。
儿子刘正继承爵位。
11.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2分);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2分)。
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1分)。
12.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为变徵之声(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上书谏寡人者
13.D [解析]“不敢苟同”指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以上成语使用正确。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谦辞,用于自己,不用于他人。
“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合语境,此处应换用“络绎不绝”。
“长此以往”指老是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情况。
14.A [解析]B项,语序不当,“倘若”应放在“学生”之前。
C项,搭配不当,“高考改革……出台”,应在“高考改革”后加“方案”。
D项,主客颠倒,应该为“‘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是苏轼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15.[答案]①唯有读书高 ②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现在的读书背离心灵活动的本真了/现在的读书不再是雅事乐事了,2分;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1分) ③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取名利之心中(读书功利化)
[解析]第一个空比较容易填写,是根据古语来填的;第二个空主要根据前面的¡°雅事乐事¡±和后面的如今读书现状来填,可填出¡°雅事不雅乐事不乐¡±等内容;第三个空是总结当今的读书目的,是将读书功利化了。
16.【试题点评】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语文 上学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