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家庭教育文章集锦六篇.docx
- 文档编号:6312343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30KB
精选家庭教育文章集锦六篇.docx
《精选家庭教育文章集锦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家庭教育文章集锦六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家庭教育文章集锦六篇
家庭教育文章集锦(六篇)
第一篇: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
母蟹对小蟹说:
“孩子,你怎么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能直着走呢?
”小蟹委屈地答道:
“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子走的呀。
”这是说,母亲必须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一起,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
”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
与这份遗嘱一起留给后世的,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尖酸刻薄、谩骂诅咒的语言。
例如:
“吃——让蛆虫把你吃掉!
”“叫——让你牙疼得叫起来!
”“缝——让缝衣针扎死你!
”……
原来,肖洛姆幼年失去了母亲,父亲给他娶了个心肠毒、脾气坏的继母。
继母经常用恶毒的语言谩骂他。
肖洛姆从不顶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继母嘴巴里“吐”出的词语,记录在笔记本上。
后来,他成了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许多咒骂和尖酸刻薄的词语,都是从继母那里“借”来的。
事实证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镜子”,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
第二篇:
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
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
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
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
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
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第三篇:
做个“三心”父母
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
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
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
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
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
“狠心”——让孩子经历磨难
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
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精心”——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
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最后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所以,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父母要精心描绘着自己言行举止的一笔一画。
第四篇:
保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灵
我的世界你懂吗
这是一个美国孩子写给父母的信:
我的手很小,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
我的脚很短,请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
家务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些时间给我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不要只把我当成取乐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敏感些,不要整天责骂不休。
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己一样。
我需要您不断鼓励,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威吓我。
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我本人。
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允许我不成功,以便我从不成功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请让我和您一起娱乐。
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得到欢乐一样。
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儿园园长蔡蕾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也都有一颗隐藏着的童心,种种生活让大人们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开启孩子童心的钥匙。
父母要跟上孩子的发展变化,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的变化,理解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这是保持童心,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心灵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础。
家长的忽视 会使孩子“感情阻滞”
3岁男孩楠楠从幼儿园回到家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
当时,恰恰碰上妈妈为工作的事烦心。
“去、去、去,一边玩去。
烦人!
”妈妈大声训斥楠楠,楠楠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吓得躲在一边不吭声。
乐乐的妈妈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厉,5岁的乐乐变得十分内向,说话很少,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胆怯。
在妈妈面前,乐乐不敢哭,笑的时候也显得勉强,其实乐乐心里有许多想法,但他很少对妈妈说。
因为,妈妈个性强,乐乐没有机会和妈妈谈心。
金水区新建幼儿园园长阴凤云说,好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
孩子的气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兴奋、得意统统藏在自己心里,不愿坦率表达出来。
孩子若是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感情阻滞”状态中,会认为无人同情他,无人理解他,渐渐对亲人失去信任,等父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已经无法与孩子沟通。
孩子执拗 家长不妨冷处理
妈妈:
“宝宝,今天的天气太冷,你要穿裤子,不然会感冒的。
”
宝宝:
“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
”
妈妈:
“不行,等天气好了再穿。
”
宝宝:
“不,我不穿裤子。
”
……
3岁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么了,经常和妈妈顶牛。
一向听话的佳佳突然变得固执、认死理、软硬不吃,你让她干吗,她就偏不,跟你对着干,要么就大哭大闹。
郑州市金拇指幼儿园孙园园老师分析,两岁以后的孩子,突然变得任性、固执、不听话、爱发脾气,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表现。
因为两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明确,“我”的概念逐渐清晰,如果成人的语言或行为妨碍了孩子独立的发展需要,孩子就会哭闹、焦虑、反抗,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执拗期”。
孙园园提醒家长,对待“执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为图清静一味地顺从、迁就孩子,或是不耐烦、压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协听话。
相反,家长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变化,理解孩子;对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调教、善于等待,因为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有自我反省的能力。
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家长不要和孩子对着干或是用武力,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和孩子沟通。
多倾听孩子心声
怎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让他陷入感情阻滞状态中呢?
阴凤云园长介绍这样一些方法:
一是要区分孩子的行动与感觉。
孩子在马路上乱跑,动不动打人,乱扔东西,这属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告诉他这样不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孩子兴奋、苦恼,或喜或怒,或恐惧或害羞,这属于孩子的感觉,父母不要压抑或控制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即使是咿呀学语的孩子,也想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愿望。
孩子长大了,有时多嘴多舌,问这问那。
对此父母不可厌烦,绝对不要把他们的话当作取乐的笑料。
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倾听孩子。
第五篇:
怎样做个出色的现代妈妈
主持:
作为母亲,最大的成就在哪里?
多数人第一个答案是“孩子”。
不过现代妈妈在顾家、顾孩子的同时,还渴望自己保有传统角色的美好,并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希望自己是妈妈、妻子、职员,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本期,来自宁波的妈妈们,向我们展现对妈妈角色的省思。
观点一:
现代妈妈要做有效率的生活规划
作为年轻的职业女性,既希望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能有所发展,又希望自己是个好妈妈、好妻子。
兼顾事业与家庭确实不易,因此,如何妥善分配时间、工作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
生活中,我总是先列出所有工作项目,然后判断哪些是必须自己做的,哪些可请人代劳,如一些需要跑腿的杂事、打扫家庭卫生等,可请家政公司代劳,自己可挤出时间和儿子玩。
因为幼儿期的孩子,每天都要有和父母相处的时间。
我的体会是忙禄的上班妈妈,一定要做个有效率的规划,否则会陷入无头苍蝇般的瞎忙,最后落得事倍功半。
我还有个经验要和妈妈们分享,我随身携带一个印有日、周、月计划的笔记本,及时提醒自己,每天有条不紊地生活。
这样做,使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妈妈若在工作上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就感,就会让自己有更愉悦的心情和孩子相处,连带着亲子之间互动的质量都会更高。
观点二:
要更重视与孩子相处的质量
记得我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总能看到在厨房忙碌的妈妈,桌上还有妈妈凉好了的茶水。
现代社会,职业妈妈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肯定比传统妈妈大,相对地,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少了许多。
可即使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我也不愿把女儿扔给祖辈了事。
我的做法是,没办法增加陪伴女儿的时间,就关注和女儿相处时的质量。
比如,我会预先调整好情绪,安排好内容,以便能专心地在特定时段与女儿谈心、沟通、玩耍,这样做,远胜于时间虽多却漫不经心的亲子互动。
我看到过一个研究结果,说是幼儿阶段的亲子互动质量越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影响也越大。
当然,我这样重视和女儿相处的质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如果现在我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女儿相处,女儿长大后也许会说:
“我的人生刚开始,而你开始享受人生。
我很忙,没法管你。
”这不是危言耸听,将来你要孩子陪的渴望,就是孩子现在要你陪的渴望。
观点三:
努力寻找生活的平衡点
现代妈妈压力大是公认的,我想,妈妈们要懂得在生活中找平衡点,只有让自己获得足够的满意度,才有力量去付出。
当好妈妈是需要智慧的,这种智慧是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和找出适合的家庭教育方法。
我的体验是,除了把儿子照料好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着手行动。
现代女性不应该心里除了孩子什么都没有,至少要跟得上社会的节奏,随时保持一颗爱学习、能进取的心,这样才不致于日子过得太松散。
事实上,家庭琐事永远忙不完,而且我也希望能过自己想要的有规律、优雅的生活,所以,我总在寻找生活的平衡点。
比如某段时间工作特别忙,我就临时请家政人员代劳家务,请祖辈帮忙照料儿子。
忙过这阵后,我就“回归”家庭,多花时间和儿子玩,亲自动手为全家做美食。
总之,我不愿意使自己永远陷在忙碌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之中而蜡烛两头烧,让生活变得没有品质,自己也变成怨妇。
观点四:
现代妈妈应扩大生活圈
我是我们公司第三个在有了孩子后辞职当全职妈妈的。
在陪伴儿子成长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有很多感想:
我不只是“在家带小孩”的,而是“和孩子一起走进社会”的妈妈。
“在家带小孩”的传统的全职妈妈,已不适用现代社会,现代全职妈妈应懂得走出去,增进人际互动,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脚步。
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孩子,妈妈在成长,孩子才会有成长。
现在,我会留意并参与报纸、网络上的一些可供妈妈参与的教养讲座、亲子读书会、社区学校、自愿者行动等活动。
这些实践让我明白,现代妈妈应发展自己兴趣,有兴趣才会投入,投入才能获得更大的喜悦。
我最近参与了妈妈读书会,这是个自愿者活动,这个活动除可帮助自己成长,同时还能结交到一些志向相同、可互相交流教子方式的妈妈朋友。
其实,不管妈妈们有没有上班,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只要融入社会,必定会有收获。
观点五:
善用临托服务缓解压力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妈妈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出现孩子没人带的困境。
比如,我的职业是护士,而家中老人都在外地,虽然很想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工作家庭两不误,但要做到却不容易。
谁都知道护士工作辛苦,拖着走了一整天的脚跨进家门,看到的是上顿没洗的碗和乱糟糟的家,要是碰到女儿“发飙”,真的有种生活在地狱的感觉。
哪还有心情当个好妈妈。
面对这一切,自己不调整,没人能救我。
最近,我发现社区有个临时托儿中心,最长能管孩子3个小时,收费也合理。
我把女儿送去后,抽空办自己的事,洗个头、逛逛街、看场电影、游次泳、跳场有氧舞蹈,或听听演讲、和朋友喝个下午茶,就当是犒赏自己,从整天被工作和孩子“绑住”的状态中解脱一会。
然后,再以快乐的心情面对孩子。
同时,女儿也有机会认识其他朋友。
只是选择临时托幼时,要选固定、可靠的机构。
比如,我还会给女儿报困难班(幼儿园附设的服务),可比平时晚接一两个小时,这样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觉得自己被送来送去。
我觉得临时托人照料一下孩子,对我们这样的家庭,可说是两全其美。
孩子玩得开心,妈妈也能轻松一会儿。
这在现今紧张忙碌、压力重重的社会中,不但是生活上的必需,也是心情上的必需。
观点六:
从孩子的世界看人生
我觉得,当妈妈最大的喜悦是,孩子能让自己童心复苏,接触到和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面。
我常为自己因儿子而感受到新世界、能重回童年而感动。
如,有一次带儿子去兜风,他把车窗户打开用力地吸了一口气,说:
“我在吃风。
”儿子喜欢坐在阳台上,问他做什么,他说:
“我在和风爷爷讲话。
”孩子的想象力真丰富。
我觉得现代妈妈,要用心和孩子相处、细细欣赏与品味,就会发现童心童语,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总让人惊喜不断,学习不完。
主持/无论如何,当妈妈虽有其辛苦的一面,也总有其快乐的一面。
相信只要有能坚持不断学习的心,积极而有自信,并懂得欣赏与享受亲子相处的过程,您也会是一个优秀而快乐的现代妈妈。
第六篇:
10招引导孩子成快乐的人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一个孩子的快乐之源,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中学习最有效。
那么,你知道如何才能使家庭为孩子增添快乐的力量呢?
如何才能成为更快乐的父母呢?
也许,以下的文字会给你一些灵感和启发。
专家研究发现,快乐的人们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
乐观的世界观,亲密的家庭关系,善解人意,众多好友,坚信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等等。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最关键的问题产生了:
“我如何做才能让宝宝拥有快乐的这些特质呢?
”有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完全接受宝宝的个性,不要试图按照父母的希望改造宝宝,比如说他是个文静的宝宝,爸爸妈妈就不要试图把他变成一个活泼的宝宝。
父母应该关心宝宝的需求,重视宝宝的胆怯,用心倾听宝宝对你说的话。
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宝宝从小就知道,父母是无条件地爱他。
以下列举的10个具体建议,可帮助父母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宝宝将来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建议1——小动物带来的快乐
父母经常犹豫是否该让孩子饲养小动物,例如兔子、金鱼、小猫或小狗,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精力。
即使孩子保证自己会全力照料小动物,通常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
不过,专家研究发现,花工夫饲养小动物是值得的。
因为当孩子感到担忧或害怕时,小动物的陪伴会让他们更觉安心。
孩子从饲养的小动物身上可以学到忠诚、共鸣、依恋等情感。
专家还认为,通过饲养小动物,孩子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感觉自己有价值,有成就感。
建议2——温馨的家是快乐的田园
建议把家变得更温馨,看来是个小问题,但对孩子而言,这却是很重要的。
如果家里乱七八糟,孩子会不希望小朋友来家里玩。
另外,井井有条的家会给孩子带来平和与满足。
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干净过头,因为舒适才是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干净过头只会给孩子带来束缚。
建议3——吃得开心可以更健康
作为成年人,父母会注意饮食健康和饮食习惯,但孩子通常没有这些概念。
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及早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包括全家坐下一起用餐,选择健康营养的食物等等。
建议4——运动的感觉真棒
无数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健康强壮、体力充沛会带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让孩子快乐。
另外,对孩子来说,跑、跳、游泳、骑车等等体育运动本身就十分有趣,而这不恰恰就是快乐的源泉吗?
建议5——家庭传统意味着快乐“长久”
无论是每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
过春节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蛋糕、蜡烛,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教给孩子“长久”的含义。
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建议6——歌唱的鸟儿最快乐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点儿也不错。
在古代,西方人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
而在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可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
成年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听一首好歌有时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展。
而对孩子来说,每当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爱的儿童歌曲,他都会很快乐。
建议7——快乐也可以放大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至少教给孩子两件事情。
例如父母积极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或者积极参与孩子的社区汇演,孩子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这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
同时,父母的参与也教给孩子“社会”的基本含义。
它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这个大社会的一部分,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对别人作出贡献。
专家研究还表明,奉献和快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让孩子参加社区大扫除,或是探视社区孤老,即使是幼儿也会从中发掘付出的快乐。
建议8——再见吧!
负面评论
成人们时常对各种人与事进行评论,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
例如,父母评论孩子幼儿园的园长很无能,或者儿童医院医生很马虎等等。
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评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但事实上,它们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从而失去安全感,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
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们本质上都是好人。
建议9——兴趣爱好是永远的快乐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
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
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
而兴趣爱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种技能,例如集邮、拼图等,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建议10——花开叶落是快乐
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
对孩子来说,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可以从中发掘到很多快乐。
亲近自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
声明:
以上六篇文章摘自网上,并非本人所写,推荐给父母们,但愿对教养子女有帮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家庭教育 文章 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