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校本课程开发.docx
- 文档编号:6304633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90KB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docx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校本课程开发.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地理校本选修开设
一校本选修课开设的背景
1、新世纪的教育需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2、基础教育的诸多弊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的表现出来。
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评价偏重于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等,致使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不能有效达成。
课程改革的必要和急迫充分显示出来。
3、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
校本课程既然是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那么,它的开发重点更应充分考虑所在学校特定的环境因素,更应突出学校的特色。
随着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的加快,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
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的重点就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好奇心和勇于创新的欲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形成现代社会生存所必备的创新素质。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定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和重要原则。
二、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既有利于学校课程管理和决策民主化、课程资源优置化;又有利于教师专业精进,学生素质发展和学校特色化。
由此,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是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
1、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价值;转变观念,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提高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在我校建立一个具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资源能力的教师队伍。
2、形成学校地理教育特色。
要使地理课程适应我们地区和学校的特点,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发展的提供更多的选择性,那么就必须让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个性的地理教育。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当前,我国一再倡导要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传统的地理教学局限于教室内,新课程中,如果我们能开发出更多的校本课程资源,那么我们的地理教学场所就可以从教室延伸到校园和校外,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从而了解我们的家乡,积极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树立服务家乡的思想。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发展中的“第三势力”。
它依托于学校,立足于实践,有自己独立的课程开发理念、途径与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又是国家课程发展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搞“独立王国”,相反,它需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和参照点。
通常,国家课程开发实行“研究一开发一推广”模式,使用从“中央”到“外围”策略,表现出基础性、统一基础性、稳定性特点。
缺点是课程单一。
而校本课程实行“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表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差异性和直接的实践性等优势,这是对国家课程有益而必要的补充。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地和主体。
一方面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
国家课程因其基础性和统一性,难以顾及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又因其规定性,使这种课程对教师而言成为一种“接受性”课程,教师变成了简单的“传递”知识的“工具”。
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它也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一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倡导民主原则。
以此积聚各方意见和力量,形成开发合力与和谐气氛,激发开发潜力。
第四,校本课程开发属“解决问题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
它本质上要求不断地开拓和创新,以适合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变化的情景,增强学校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四、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
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同时,由于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
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
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
地理基础性课程由地理学科知识课程和地理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地理学科知识课程开发主要是对地理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
它包括:
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将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C层次科目(国家地理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B层次科目(参照国家必修与选修的综合要求,适当增加和补充内容),A层次科目(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对原教材进行改编和新编)。
这种分层将科目分层和内容难度分层结合起来从而使课程体现出难度梯级,使每一层级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学习。
其次是地理学习策略课程开发。
地理学科学习策略指与地理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
如地理读图策略、地理实验策略、地理记忆策略、地理考察策略、地理听课策略等。
地理学科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地理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2.丰富性课程。
地理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
它主要包括博知、励志、广行三类。
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
如唐诗宋词中的地理知识、地理游记欣赏、怎样游山玩水(旅游地理)等。
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
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电视或新闻品评等。
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
“如著名地理学家成功案例分析等。
“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如小区域地质考察、地图制作、地理网页制作、地理教具制作等课程。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
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
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地理学科知识竞赛辅导课程、地理之谜探究、人与环境)天文学基础、区域与城市规划、天气与灾害、城市环境等。
二、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地理科技制作、地理小论文写作、地理思维能力训练、小流域治理。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热点地区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
此类课程在地理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合作开发,指“外部开发者”和“用户开发者”联合起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一种是教学情景互动开发,也称课程运行的自开发。
即在教学中,由师生与课程的互动关系而不断地补充、突破、创新而开发出来的课程。
目前在实践中多采用教学情景互动开发模式,根据这种模式,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是:
1.教师从本校办学理念、需求分析(学生需求。
社区需求和社会需求)、资源评估(信息资源、能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方面考虑,进行初次课程设置。
2.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提供反馈和建议,使课程设置更合理。
之所以关心学生在课程决策上的参与有两个原因。
一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有兴趣,其学习主动性会得到增强。
二是如果学生能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科目,将大大推进学校生活的民主化进程。
3.校本课程试运行,进一步搜集信息。
4.通过反馈信息获取经验和进行再调整。
5,校本课程相对稳定。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专业能力,不能因循守;要时时关注学生需求和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要有主体性意识,勇于表达对课程的希望和建议。
这样才能真正促使课程不断良性运行,并在运行中达到课程开发完善之目的。
六、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困难。
首先是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到位。
据我们对部分学校的地理教师调查,知道校本课程含义的仅有52%,有意自编教材并愿担负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仅有13%。
有47%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是学校强加的负担。
其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欠缺。
长期以来,学校和地理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地理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也缺少应有的课程知识和培训。
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承担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勉强开发也只能在现行学科上“打转转”,只能是学科类课程在“应试”上的深化,无法体现学校特色、学生特长。
第三,多数学校现有设施场地无法满足校本课程开设的需要,经费投入、硬件不到位。
多数学校缺少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校外地理实习基地。
此外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思想对地理校本课程开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开设地理校本选修应注意的:
我们确立了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1.基础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4.多元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层次性原则;8.实践性原则;9.科学性原则。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改变过去过于注重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选修课内容的现代化。
选修课内容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强调内容与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的紧密结合,强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3、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鼓励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前提下的个性张扬。
选修课在内容上不仅是学科课程内容上的补充、延伸和整合,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4、通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教师。
5、保持和发展学校颇具优势和特色的传统选修课程,即学科竞赛类选修课程,并对其教育功能作深入研究。
七、评价管理
(一)对教师的评价管理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或方案;搜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的数据和证据;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
(二)对学生的评价
从操作上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促进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对学生学科性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同时进行,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对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
1、科学性,选修课的内容、方法是与当今最新科学理论紧密结合,对学科知识的整合的方法和手段要符合科学原理,而不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照搬或抄袭。
2、可行性,选修课开设要能得到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认同。
3、灵活性,选修课的内容、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业的管理和评价方式要多样灵活,注重教学实效。
4、创造性,在选修课的课程开发、教学管理、评价等系列活动中有创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校本 课程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