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30368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61.17KB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高2016级2018年秋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
1.“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三纲五常”等名词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即( )
A.家国同构B.中央集权C.儒表法里D.君主专制
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
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
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3.《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
A.尊华鄙夷的思想B.天朝上国的气度
C.对外开放的程度与信心D.农耕文明的包容
4.《大明会典》载:
“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还规定:
“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
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叛籍者,罪同。
”明朝此规定意在( )
A.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C.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D.严格限制人身自由
5.《左传·昭公》记载: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凡是士以上的等级都是世袭的,并规定“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
当时,这一举措( )
A.促进了国家统一B.提高了劳动效率
C.有利于巩固统治D.强化了中央集权
6.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
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
”“锦城在益州南榨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丝织品收人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
B.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
C.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
D.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
7.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登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官府专门管理价格的部门备案。
这表明当时( )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C.官府操纵商品价格D.政府重视市场的监管
8.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
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
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9.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
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10.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
这说明( )
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B.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
C.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
11.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
“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
每于驿边起居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
家有绫机五百张。
远年老,惑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
”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唐代( )
A.私营纺织作坊兴起B.工商业经营获利巨大
C.官员从事商业经营D.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
12.蓝鼎元《鹿洲初集》:
“(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
……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材料中的“禁”()
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B.利于扩大官方贸易防止海盗
C.推动了民间走私贸易的猖獗D.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13.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
这些现象反映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城市规模的扩大D.长途运输的便利
14.西周时期,教民敬神事君的传统思想中,民生来就是神和君的从属物。
春秋时期,有人认为民是神之主,先民而后神。
这一变化()
A.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B.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C.体现早期唯物思想的萌发D.表明君主集权思想的弱化
15.梁启超说:
“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人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16.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17.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
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本质上反映( )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不了解世界形势
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不懂得国际公法
18.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
“西报有论者曰:
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
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
即有之,亦空言而已。
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
各国闻者,莫不笑之。
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也。
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
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
”材料中梁启超( )
A.客观公允地评价了失败主要原因是政治的腐朽
B.认为清朝的现代化运动必须进行新的范式转换
C.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提供事实依据
D.认为李鸿章的思想已经具有了民族民主色彩
19.下侧为民国十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小学《三民主义课本》插图。
图中上方自左向右文字为“垄断事业”“政治捣乱”和“侵占利益”,下方船头有“中华”两字。
为消除这三大障碍,使“中华”这艘航船顺利航行,革命志士()
A.领导辛亥革命B.掀起五四运动C.发动国民革命D.开展土地革命
20.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
“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
”这说明( )
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
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
21.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英文译稿节选:
我党纲领如下:
(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22.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 )
A.国民大革命B.社会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3.著名史学家蒋廷黻说:
“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
”太平天国运动中不能反映该论断的是( )
A.天京事变中自相残杀B.大量聚敛金银财富
C.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D.颁行《资政新篇》
24.1833年之前,普鲁士人郭士立三次进入中国沿海搜集情报,并于当年创办中国第一份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表示要为“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而工作。
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多处引用了此报刊中的资料。
下列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的是( )
A.郭士立搜集情报为发动鸦片战争做准备B.外国人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
C.中国近代创办报刊是东西方交流的结果D.近代报刊间接对中国人起到了启蒙作用
25.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史观影响史学结论B.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
C.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结论D.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
26.“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 )
A.洋务官员思思的落后性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27.据统计,1820年至1952年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3降到了1/20,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平的1/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内部动荡与列强侵略B.西学东渐与经济衰退
C.生产停滞与民族危机D.政局混乱与工业落后
28.1921年《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中说:
“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它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等。
”导致上述思想主张产生的因素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近代国家建立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9.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
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3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另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31.“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
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32.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历史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