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交叉渡线现浇梁桥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6287814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368.01KB
跨交叉渡线现浇梁桥施工方案.docx
《跨交叉渡线现浇梁桥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交叉渡线现浇梁桥施工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跨交叉渡线现浇梁桥施工方案
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东延伸线)
土建1标段(交叉渡线跨线桥)
现浇箱梁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地铁项目部
二○一二年八月
跨交叉渡线现浇现浇梁桥施工方案
(29.605+40+40+29.605m)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编制依据
1.1、《成都地铁二号线二期工程(东延伸线)施图02181-S-QJ-02-13》
1.2、《成都地铁二号线二期工程(东延伸线)施图02181-S-QJ-02-14》即:
(29.605+40+40+29.605)m连续梁上部结构设计图)
1.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1.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B210-2005)
1.6、投标书及相关文件
1.7、现场施工调查资料
1.8《成都地铁二号线二期工程土建1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9、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政策
2.编制范围
跨交叉渡线连续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梁段:
浇段中心里程YDK48+454.395m,全长139.21m,交角91.40。
连续梁范围为B33#-B37#墩,桥址平面位于直线上,立面位于平坡和-22.7‰的坡度上,竖曲线半径R=3000m。
上,起止里程为YDK48+384.790m-YDK48+524.000m。
3、设计情况、工程概况、主要工程数量及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
3.1、设计情况
3.1.1、材料
3.1.1.1、混凝土:
箱梁采用C50高性能混凝土,fc=33.5Mpa,fct=3.1Mpa,Ec=3.55×104Mpa,防护墙采用C40混凝土,管道压浆所用水泥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45并添加阻锈剂,封端采用C50无收缩混凝土。
3.1.1.2、预应力体系
箱梁纵向预应力体系: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为Ep=1.95×105Mpa,直径为Φj15.2mm,公称截面积139mm2,主要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低松弛高强钢绞线。
主梁采用单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钢束采用12-Φj15.2、15-Φj15.2钢绞线,分为底板、顶板和腹板三种钢束类型,均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锚具采用M15-12、M15-15型群锚,张拉机具采用YC250B型千斤顶;锚具及相关张拉设备采用符合国际预应力协会(FIP)《后账预应力体系验收建议》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的各项技术要求。
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主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的规定。
3.1.1.3、主筋采用HRB335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要求;其他采用HPB235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要求。
同时应满足《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TB10002.3-2005)对碳含量的要求。
HRB335钢筋的化学成分C+Mn/6应小于或等于0.5%。
3.1.1.4、在结构两侧腹板上设置直径为100mm的通风孔,通风孔距顶板顶面90cm,纵向间距3.5m。
3.1.1.5、主梁采用TJGZ-LX系列球型钢支座。
每个支点设两个支座,中支座为6000KN级和7000KN级,端支座为3000KN级,固定支座设于B12号墩上。
支座顺桥向系指支座中心处的切线方向,横桥向系指支座中心处的法线方向。
3.1.1.6、为保证箱内排水的需要,在中隔墙两侧较低处设置直径100mm的泄水孔,在灌注梁底板混凝土时,应在底板上表面根据泄水孔位置设置一定的汇水坡,避免箱内积水。
泄水孔处注意防水处理。
3.1.2、构造及其他
3.1.2.1、梁体构造
箱梁采用斜腹板的单箱单室结构,箱梁顶板(桥面)宽度为9.5m,底板宽度由跨中的4.7m变化到中支点的4.357m,端支座处及边跨直线段和跨中处为1.8m,中支点处梁高2.4m,梁高按圆曲线变化;底板厚由跨中的25㎝按圆曲线变化至中支点梁根部的65㎝,顶板厚度全桥等厚为25cm。
箱梁中跨及边跨跨中腹板厚度50cm,中墩加厚至65cm,边墩加厚至80cm。
全桥共设5道横隔梁,分别设于中支点、端支点及中跨跨中截面,厚度分别为1.2、1.5、1.5、1.5、1.2m。
3.2、工程概况
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线起于2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经干院站,区间沿老成渝公路北侧向东行一段后穿过绕城高速,至老成渝公路北侧的龙工北路向东至怡和新城,穿过怡和新城拐向龙西路,最后到达龙泉东终点站。
该段线路长10.75km,其中地上线长6.49km,地下线长4.26km,共设车站6座,其中高架站3座、地下站3座,平均站间距1.476km,东延伸线位于成都市东部发展轴上,将龙泉驿区与市区连接起来。
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东延线)土建工程TJ1标段起终点里程为YDK44+350~YDK50+840,标段总长6490m,在YDK45+212.600~YDK50+569.400段设置高架桥,包括三站四区间,线路长度为5356.8m。
其中YDK47+419.000~YDK48+524.000段为林家大堰站~龙泉西站区间桥梁范围。
本高架区间桥梁上部结构为简支箱梁、连续箱梁,其中连续梁形式为(29.605+40+40+29.605)m,截面形式为双线单箱单室、斜腹板;简支梁有25m和30m两种类型,截面形式为双线单箱双室、斜腹板。
高架区间桥梁下部结构采用花瓣形板式桥墩,钢筋混凝土承台、钻孔灌注桩。
3.3、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
3.3.1、该现浇段采取全断面满铺满堂支架浇筑混凝土。
3.3.2、该箱梁砼需连续灌筑,一次灌筑数量大,灌筑梁体长度长、面积大,对砼的拌合、运输、养护要求高。
同时,梁体钢筋较密集,对砼振捣要求高,既要保证波纹管的定位,又要确保砼密实度。
3.3.3、C50高标号砼对粗细骨料、水泥等材料质量要求较高。
3.3.4、根据施工设计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该现浇处桥墩均较低,所处部位基础经处理后条件较好,具备满堂支架施工条件。
由于受前期征地拆迁的影响,连续梁地段基础至今仍未施工,为实现工期目标,连续梁施工成为控制工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项目也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工程来控制。
又由于本线在质量及外观均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在模板及混凝土灌注方面要多下功夫,模板要求采用大块定型钢模,表面要光滑,刚度、错缝均要满足相关要求。
在混凝土方面,要加强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以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纹。
在选配合比时采用掺外加剂的方法,减少相关成分用量,并缓凝使砼初凝时间增长,以解决大体积砼散热难的问题(V≥150m3)。
并将梁部混凝土及模板工程列为项目施工的重点控制项目。
并成立了连续梁施工技术攻关小组,为创造精品工程储备技术力量。
3.4、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箱梁主要材料数量表
工程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现浇混凝土
C50混凝土
m3
831.4
管道压浆
M45水泥浆
m3
15.7
预应力钢绞线
12-φ15.2
t
1.6
15-φ15.2
t
39.6
锚具
M15-12
套
28
M15-15
套
48
金属波纹管
内径φ90
m
2466.2
模板
m2
3206.3
普通钢筋
HRB335
t
179.9
球型钢支座
TJGZ-LX-Q3000
套
4
TJGZ-LX-Q6000
4
TJGZ-LX-Q7000
套
2
脚手架
满堂支架
m3
20550
C10混凝土垫层
m3
630
夯填土
m3
630
防落梁措施
Q235钢板
t
1.4
HRB335钢筋
t
0.3
45号钢套筒(调质)
个
80
40Cr螺栓(调质)
个
80
伸缩缝
伸缩缝
m/道
19/2
3.5、地形地貌
林家大堰站~龙泉西站区间位于老成渝公路北侧约1公里,途径大面镇蒲草村1组、七组及六组。
区间范围内多为1~2F砖混结构的民房、苗圃、农田及鱼塘。
该区间地形起伏较大,总趋势为中间高,两端端低,地面高程(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512.76m~528.96m,相对高差16.20m。
该区间地处成都平原区与龙泉山低山丘陵区过渡地带的成都东部台地区,地貌单元属于川西平原岷江水系III级阶地。
3.6、地层岩性
经勘察,铁路沿线场地40-5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第四系较为发育,由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堆积物组成,以中上更新统分布最广,其余为零星分布。
地势起伏较大,总趋势为西端高,东端低,导致地层厚度变化大,从西北向东南厚度变薄,由40多米变为几米,为河相冲——洪积、冰水堆积成因。
根据钻探揭示,本区间按岩土层层序,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种植土层(Q4pd)
种植土:
灰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构成,含较多植物根茎,车站均有分布,厚度0.50m。
(2)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2fgl)
(③-1)粘土:
黄褐色、褐黄色,局部为灰褐色。
硬塑~坚硬。
含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局部夹少量钙质结核。
该层层厚9.40m。
据车站钻孔揭示的粘土层来看:
①该层上部网状裂隙发育,裂隙短小而密集,上宽下窄,较陡直而方向无规律性,将粘土切割成短柱状或碎块,隙面光滑,充填灰白色粘土薄层。
②该层下部,网状裂隙较发育,局部分布有水平状(波浪状)裂隙,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网状裂隙交叉部位,灰白色粘土厚度较大。
③局部地段底部混不等量的紫红色泥岩岩屑。
(③-2)粘土:
黄褐色,局部为褐灰色,可塑。
含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局部夹少量钙质结核。
裂隙较为发育,具网纹状结构,充填有条带状灰白色粘土,切面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土质结构致密。
该层层厚2.60~3.10m。
(③-3)粘土:
黄褐色,局部为灰褐色,软塑,局部为流塑。
含铁、锰质氧化物结核。
该层层厚3.00~3.20m。
(⑦)含卵石粘土:
黄、黄褐色,硬塑。
含铁、锰质氧化物结核,含15~30%的弱~强风化卵石及岩屑,卵石粒径20~50mm,最大70mm左右。
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粘土层下部。
该层层厚2.00m。
(3)白垩系上统夹关组地层(K2j)
(⑩-1-1)全风化砂岩:
红褐、紫红色。
回旋钻进极易。
岩体结构已全部破坏,全风化呈砂状。
岩质很软,残存有少量1~2cm的碎岩块,用手易捏碎。
(⑩-1-2)强风化砂岩:
红褐、紫红色,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夹泥质团块。
岩芯多呈碎块状,手可折断。
岩体基本完整。
(⑩-1-3)中等风化砂岩:
红褐、紫红色,巨厚层桩构造,细粒结构,岩质较硬,锤击声半哑~较脆。
节理裂隙较发育。
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及碎块状,岩体完整。
(⑩-2-2)强风化泥岩:
红褐、紫红色。
岩质软,粉砂质、泥质结构,块状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含较多粘土质矿物,少量石膏、钙芒硝和灰绿色物质,局部裂隙面可见黑色氧化物膜。
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岩芯手可折断。
(⑩-2-3)中等风化泥岩:
红褐、紫红色。
粉砂质、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质较硬,锤击声半哑~较脆。
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矿物风化成土状,局部裂隙面可见黑色氧化物膜。
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及碎块状。
(⑩-3-1)全风化含砾泥岩:
灰紫色、暗紫红色。
块状。
铁泥质、钙质胶结。
砾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
卵、砾石成分为主要为石英岩、脉石英、灰岩,其次为砂岩。
砾石多呈亚圆形,一般粒径为1~5cm。
岩体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局部风化程度偏高。
(⑩-3-2)中等风化含砾泥岩:
灰紫色、暗紫红色。
块状。
铁泥质、钙质胶结。
砾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
卵、砾石成分为主要为石英岩、脉石英、灰岩,其次为砂岩。
砾石多呈亚圆形,一般粒径为1~5cm。
岩体结构较完整。
第二章:
箱梁施工方案
2.1、箱梁支架法施工工艺
支架法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工艺框图
2.1.1地基处理
现浇桥梁所处地段主要为粉质粘土、砂质黄土,施工前首先由试验室做地基承载力试验,当试验数据满足地基承载力需求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在支架施工前应对地基面层及局部进行换填和加固处理,增加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变形。
地基处理范围宽度按照支架宽两侧各加宽1.5m。
长度按照箱梁施工所需的范围一起进行处理。
先用挖掘机将表层松散覆土、有机土挖除外运,再用推土机推平并压实;对下部地基进行换填,先换填一层25cm厚的道渣,碾压密实,面层再铺一层20cm厚的C20混凝土。
在桥梁横桥向做2%的横向坡排水。
如果发现弹簧土须及时清除,并回填合格的碎石类土或石料进行整平压实,用振动压路机进行辗压。
为避免地基受水浸泡,造成地基下沉,导致梁体上部开裂,在两侧开挖40×30cm的排水沟,排水沟分段开挖形成坡度,低点开挖集水坑。
泥浆池处理,将泥浆挖除至原土层,采用素土或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采用压实机具压实,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承台基坑与地下障碍物深坑的处理:
坑内有渗水时应先抽干积水,然后用素土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应使用小型打夯机分层夯实。
注:
单位cm;
外侧排水沟用水泥沙浆抹面。
地基处理示意图
2.1.2支架施工(计算见支架设计方案)
2.1.2.1、支架布置
交叉渡线跨线桥路径组成:
30+40+40+30=140m。
梁体采用单箱单室结构,梁高按圆曲线从主墩根部2.4m变化到跨中1.8m,梁顶宽9.5m,梁底宽由主墩根部4.357m变化到跨中4.7m。
拟采用WDJ满堂碗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
内模采用2440*1220*18mm竹胶合板,外配50*100mm@200mm纵向小方楞及100*100mm@600mm(900mm)竖向大方楞;腹板采用M14@600*600mm对拉螺栓:
截面积A=105mm2,允许拉力σ=17.8KN;
主墩左右各9.0m范围以内:
外侧模采用2440*1220*18mm竹胶合板,外配50*100mm@200mm纵向小方楞及150*150mm@600mm竖向大方楞;底模采用2440*1220*18mm竹胶合板,外配100*100mm@250mm纵向小方楞及150*150mm@600mm横向大方楞。
主墩左右各9.0m范围以外:
外侧模采用2440*1220*18mm竹胶合板,外配50*100mm@150mm纵向小方楞及150*150mm@900mm竖向大方楞;底模采用2440*1220*18mm竹胶合板,外配100*100mm@200mm纵向小方楞及150*150mm@900mm横向大方楞。
腹板与底板处R=0.1m、腹板与翼板处R=0.5m倒圆角拟采用20#即d=1.0mm的镀锌铁板弯制成型,确保拐角处弧度顺直。
交叉渡线跨线桥支架纵向布置为:
27*0.9+29*0.6+25*0.9+29*0.6+25*0.9+29*0.6+27*0.9;横向布置均为:
2*0.9+13*0.6+2*0.9=11.4m;腹板下加密为0.3m;步距1.2m;之字形人行梯道位置加宽2*1.2=2.4m。
2.1.2.3、支架预压
①支架预压目的
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毕,箱梁底模衬板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
预压的目的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②支架预压方法
在安装好底模后,可对支架进行预压。
预压重量为设计荷载(箱梁混凝土自重、内外模板框架重量及施工荷载之和)的120%。
加载时按照30%、60%、100%、120%预压重量分四级加载,预压荷载有现场技术员在支架搭设完毕后对施工队进行交底,并在预压时,现场指导,加载时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待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达到一定固结度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必须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
在预压前对底模的标高观测一次,在每加载一级后预压的过程中平均每2小时观测一次,将预压荷载按加载级别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预压过程中进行精确的测量,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
同时在支架外侧2米处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防止地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测出各测点加载前后的高程。
加载用编织袋装土过磅后均匀堆码,用吊车分码吊至支架顶,由人工配合摆放。
分层堆码,堆积高度为不易过高,小于3米为宜。
加载中由技术人员现场控制加载重量和加载位置,避免出现过大误差而影响观测结果。
③测量方法
基础顶面、支架顶面和底模顶面设置测点,测出加载前各测点的高程值,然后在每次加载、卸载时测量各测点的高程,根据测得数据进行列表,分出各对应情况下的数值,重新浇注对沉降量的的点,认真分析原因,仔细检查地基,看地基处理时候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要对地基沉降量大的点,进行凿除,重新夯实浇注地基。
④预设反拱
梁体在自重和预加应力荷载作用下产生竖向位移,根据设计说明,本梁不需设置反拱。
但在施工中需考虑支架的弹性变形,利用支架(底模)调整标高。
⑤支架调整
架体预压前,支架(底模)按照计算标高调整,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
预压后架体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变形和支架竖向各杆件的间隙即非弹性变形,并通过预压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
根据以上实测的支架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确定和调整梁底标高。
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
⑥预压重量计算(以中跨40m梁为例)
1、全跨混凝土共计286.73m3。
(286.73m3包含翼板砼方量,预压时一般不计翼板方量,本工程考虑预压质量,计算翼板砼方量,预压时只预压底板及腹板位置,翼板不预压)
2、折算混凝土重量是286.73×2500kg/m3=716825kg=716.825t。
3、钢模板、支架及钢筋重量:
1.2×(260.68t+66.4t)=392.496t。
4、施工人员标准值按均布荷载取2.5kg/m2,一跨64m面积为380m2,重量为:
2.5kg/m2×380m2=950kg=0.95t。
5、以上合计重量:
716.825t+392.496t+0.95t=1110.271t。
6、预压重量按照重量的30%预压,预压重量是1110.271t×30%=333.081t。
7、预压重量按照重量的60%预压,预压重量是1110.271×60%=666.163t。
8、预压重量按照重量的100%预压,预压重量是1110.271t×100%=1110.271t。
9、预压重量按照重量的120%预压,预压重量是1110.271t×120%=1332.325t。
预压示意图
2.1.3模板工程施工
为保证现浇箱梁的外观质量光洁度、表面平整度和线形,箱梁外模板统一采用刚模板,内膜可采用竹胶板和刚模板两种形式,钢模由厂家统一制做。
施工时模板必须清理干净,避免钢筋焊接时烧坏模板影响外观质量。
2.1.3.1、底模
箱梁底模采用竹胶板,模板存放时板面不得与地面接触,要下垫方木,边角对齐堆放,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日晒雨淋,并定期检查。
当砼浇筑好后,等强度达到90%后且龄期不小于10天,方可张拉、压浆,压浆完成后可将底模板下的可调顶托下降,拆除底模。
2.1.3.2、内模:
箱梁内模采用10*10方木加肋木胶板,内模安装完毕后要检查内模是否加固牢固。
为便于施工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箱梁顶板上预留工作窗,同时也可以作为浇筑底板混凝土的入口。
每一跨箱梁底板钢束张拉、压浆及封锚完成后,将人孔浇筑砼封闭。
浇筑砼之后,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拆除内模。
如果拆模时间过早,容易造成箱梁顶板砼下沉、开裂,甚至倒坍;如果拆模时间过晚,将增大了拆模难度,造成拆模时间长且容易损坏模板。
箱梁底板顶面由于为敞开式布局,为避免浇筑腹板时挤压底板混凝土造成上浮,在两侧底角口外侧临时加设50cm宽顶面板,箱梁混凝土整体浇筑完毕后即可拆除。
2.1.3.3、端头模板
端头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施工接缝处缝头模板采用6mm厚钢板制作。
端头模预应力锚垫板的位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张拉力能否准确建立,为控制端头模的变形,端头模采用型钢框架上焊6mm钢板的设计方法。
端头处的内外模安装完成后、固定前,再将端头模与端头处的内外模一起固定,以便调整相互之间的位置,使彼此之间互相密贴。
端头模与内外模之间由螺栓进行连接。
安装端头模前,先将预应力锚板安装在端头模上,检查连接牢固后才能吊装。
2.1.3.4、外侧模板和翼缘模板
为确保混凝土梁外观质量,箱梁外侧模板和翼缘模板采用定制钢模板。
当钢绞线张拉完毕后,方可脱离外侧模板和翼缘模板。
侧模及内模设置对拉杆连接确保模板的稳定性。
2.1.3.5内外模连接机制及防爆模措施
箱梁两侧腹板为钢模,由专门定做的型钢支架做支撑,设有抗剪力的斜撑,下部支撑点设木制档块防止滑动。
为增强模板的稳定性,内模与侧模之间由φ16的连接杆做拉杆,间距为1米。
如图下图所示:
模板加固示意图
表1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侧、底模板全长
±10
尺量检查各不少于3处
2
底模板宽
+5,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3
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2
拉线量测
4
桥面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5
5
腹板中心位置偏差
10
尺量检查
6
隔板中心位置偏差
5
7
模板垂直度
每米高度3
吊线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8
侧、底模板平整度
每米长度3
1m靠尺和塞尺检查各不少于5处
9
桥面板宽度
+10,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10
腹板厚度
+10,0
11
底板厚度
+10,0
12
顶板厚度
+10,0
13
隔板厚度
+10,0
14
模板预留预应力孔道偏离设计位置
3
尺量检查
2.1.4钢筋制作安装
2.1.4.1一般钢筋进场,存放
(1)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和天气情况,物资部门合理安排组织钢筋进场的时间和数量,避免存货太多,下雨生锈。
(2)钢筋的进场运输应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应避免加工后的钢筋长时间放置,尽量做到钢筋加工和使用的有机循环。
(3)露天放置的钢筋在阴雨天必须进行覆盖。
防止钢筋雨淋、锈蚀。
(4)各种钢筋加工、电锯等机械要雨季来临前做好防风、防雨措施。
(5)现场钢筋堆放应用方木垫高,对于地势相对比较低的存放处下部应该铺上碎石,以防钢筋泡水,粘上泥土锈蚀,铺上碎石可以防止钢筋在下雨时下部直接和泥土接触。
有条件的应将钢筋堆放在钢筋骨架上。
2.1.4.2钢筋加工
1)钢筋原材料的加工
钢筋原材在检验合格进场后,堆放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
加工好的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至现场进行安装绑扎。
2)钢筋加工的技术要求
(1)钢筋必须顺直后进行加工和安装。
(2)严格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
对含碳量较高的脆性钢筋不使用碰焊、点焊。
(3)钢筋的类别和直径如需调换、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4)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确保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不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
(5)钢筋必须平直,无局部曲折。
调直钢筋时按下列规定执行:
①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I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l%。
(6)钢筋的弯钩或弯折按下列规定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叉 渡线现浇梁桥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