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教师版.docx
- 文档编号:6281721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98KB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教师版.docx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教师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教师版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教师版)
(共100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
答题时间80分钟)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1.答案:
B,爱惜,吝惜。
A喜欢,爱好。
C爱慕,欣赏。
D,隐蔽,躲藏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千古英雄,而今安在哉
2.答案:
D哪里。
A安稳;安全。
B安逸;安抚,抚慰。
C养生;使……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3.答案:
C,通“披”。
A蒙受,遭受。
B表被动。
D覆盖
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4.答案:
A,“倍”通“背”,违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人穷则反本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 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 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5.答案:
A,根本,基础。
B版本,文本;奏章。
C本来,原来;根本,主要。
D推究,考查;课本,教材。
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6.答案:
B,见识短浅。
A边界。
C轻视。
D自谦之词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亦盛设兵以待,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7.答案:
C,兵器。
A军队。
B名作动,杀。
D用兵策略
8.与“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8.答案:
D,担心,忧虑。
A毛病,缺点。
B困窘。
C责备,羞辱
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9.答案:
B。
①朝见,朝拜;②朝廷;③竟然;④竟然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答案:
B。
①考虑;②精明;③趁着;④趁着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 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1.答案:
A。
①确实;②确实;③如果,果真;④如果,果真
1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 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2.答案:
D。
①台阶;②拜官,授职;③几乎;④大概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 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从事 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13.答案:
B,向……学习。
A跟随;听从,采纳。
C依傍;参与。
D官名;办事
14.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木兰当户织 有大石当中流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犯法当死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
14.答案:
D应当;应当。
A对着;阻挡。
B适合;必定。
C应当;判罪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
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
15.答案:
C,均为“道理,规律”。
A义“主”,B义“道义”,D义“意向,主”
16.“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
16.答案:
A,“得”通“德”,感激。
B“得无”,文言固定结构,译为“莫非”“岂不是”“恐怕是”。
C“得”,融洽。
D“得”,应该。
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试使之国与涉度长契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度义而后动 审时度势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弛有度,文武之道
17.答案:
C,前“度”考虑,后“度”估计。
A“度”均为度量,计算;B“度”均为估计;D“度”均为限度
18.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
18.答案:
C,责怪。
A不是。
B除了。
D不对,错误
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
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19.答案:
D,通“覆”,覆盖。
A再,又。
B重复。
C回答。
20.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B.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D.决负约不偿城
20.答案:
C,辜负,对不起。
A使担负,使承受。
B依仗,凭借。
D违背
21.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1.答案:
D,副词,大概。
A连词,表原因。
B发语词,不译。
C表判断,原来是
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无缘无故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D.暮去朝来颜色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22.答案:
A,均为“旧”。
B,事故;缘故。
C,故意,特意;所以。
D,衰老;旧交。
23.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数败军,军固壁不战
23.答案:
B,本来。
A坚持,坚决。
C,固然,诚然。
D,坚守
24.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4.答案:
B,看。
A拜访。
C顾惜,顾念。
D副词,反而,却。
25.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25.答案:
B,国都,京城。
A国家。
C国事。
D国家
26.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26.答案:
D,超过。
A过错。
B责备。
C拜访
27.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7.答案:
B,担心,忧虑。
A祸患。
C忌讳。
D危害
28.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
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8.答案:
D有的人。
A有时。
B或许。
C如果。
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
29.答案:
C,快,急速。
A嫉妒。
B锐利。
D憎恨。
30.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仪,不及。
B.卒不去,故及于难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30.答案:
C,比得上,赶得上。
A追上,赶上。
B遭受。
D涉及,牵连
31.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项伯即入见沛公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1.答案:
B,接近,靠近。
A如果。
C当时。
D立即,马上
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得其尸于井B.既来之,则安之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32.答案:
B,已经,……之后。
A既而:
不久。
C全,都。
D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33.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3.答案:
D,宽容。
ABC均为“借助”
34.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4.答案:
C,间或。
A悄悄。
B从小路。
D参与
35.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即入见沛公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见笑大方 冀君实或见恕也
35.答案:
B,被。
A拜见;召见,接见。
C看见;通“现”。
D被;我
36.与“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百思不得其解
36.答案:
A,解开,解除。
B解释,解答。
C理解,懂得。
D解释,解答
37.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连辟公府不就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C.金就利则利D.轲自知事不就
37.答案:
D,完成,达到目的。
A赴任,就职。
B成就。
C接近
38.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叔敖举于海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C.杀人如不能举 主人不问,客不能举
D.戍卒叫,函谷举 兔起凫举
38.答案:
A,举荐。
B发动;全。
C尽;动问。
D攻占;飞
39.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抢呼欲绝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9.答案:
C,绝命,绝断。
A横渡。
B隔绝,阻绝。
D一定
40.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千载谁堪伯仲间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郞君D.老者不堪其老而休也
40.答案:
B,能够,可以。
A承受,经受。
C胜任。
D承受
41.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B.然操遂能克绍C.克己奉公D.与克期俱至
41.答案:
A,能够。
B战胜,攻破。
C克制。
D限定,约定
42.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中绘殿阁,类兰若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D.举类迩而见义远
42.答案:
B,种类。
A像。
C条例。
D事例
43.“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身上衣正单B.自名罗敷,可怜体无比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百花高楼更可怜
43.答案:
A,怜悯,同情。
B可爱。
C可惜。
D可爱
44.与“弥天大谎”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
44.答案:
C,满。
A更。
B病危将死。
D更
45.与“大命将泛,莫之或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莫夜月明B.其事体莫须有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非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5.答案:
D,没有什么,没有谁。
A通“暮”。
B或许。
C没有,无
46.与“乃不知有汉,无论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祭勿忘告乃翁B.骑乃得过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46.答案:
C,竟然。
A你。
B才。
D是
47.与“距关,勿诸侯”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B.外无期工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
C.百姓粟千石,拜爵一级D.狼于囊
47.答案:
C,通“纳”,接纳,交纳。
A朝廷部。
B心。
D放进
48.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失期,法当斩B.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C.期年之后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48.答案:
D,约定。
A期限。
B希望。
C周年
49.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D.奇货可居
49.答案:
C,意动用法,以……为奇。
A零头。
B适宜,适合。
D珍贵
50.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战、守、迁皆不及施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50.答案:
D,放逐。
A迁移。
B改变。
C升官
51.与“请奉盆缶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B.事急矣,臣请奉命求救于将军
C.乃置酒请之D.乃请宾客,约车百余乘,,欲以客往赴军
51.答案:
B,请让我。
A请求。
C邀请,宴请。
D邀请,约请
52.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D.人穷则反本
52.答案:
C,竭尽。
A不得志。
B穷冬,严冬。
D困窘,处境困难
53.“去”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呼良与俱去B.西蜀之去南海C.公然抱茅入竹去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53.答案:
C,前往,到。
A离开。
B距离。
D除去,减掉
答案:
A,渡过。
B进入,到。
C经历,经过。
D阅览
54.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C.劝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
54.答案:
A,奖励,鼓励。
B受到鼓励。
C劝说。
D劝说
55.“却”同今义表转折的一项是
A.相如因持璧却立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D.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55.答案:
D,但是,可是。
A退。
B还,再。
C回头
56.与“权将如吴”(《三国志》)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C.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6.答案:
B,到,往。
A如果。
C像。
D把……怎么办
57.与“若入前为寿”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天若有情天亦老
C.失法离令,若死,我死D.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57.答案:
C,你。
A像,如。
B如果。
D若夫,句首语气词,至于说到……
58.与“汝先行,吾善后”的“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良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善刀而藏之D.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
58.答案:
B,做好,处理好。
A友好,亲善。
C通“缮”,修治,揩拭。
D喜欢,羡慕
59.与“王左右素习知,皆少之”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B.太后之色少解
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D.少不更事
59.答案:
C,轻视。
A渐渐。
B稍微。
D年轻
60.与“跋山涉水”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有涉江者B.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
C.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D.涉猎广泛,学贯中西
60.答案:
A,渡过。
B进入,到。
C经历,经过。
D阅览
61.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B.刑人如恐不胜
C.予观乎巴陵胜状D.喜不自胜
61.答案:
B,尽。
A能承受,经得起。
C优美的,好的。
D能承受,经得起
62.与“博闻强识”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逢何必曾相识B.鄙夫寡识C.款识清楚,标价明白D.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
62.答案:
D,记。
A认识,懂得。
B知识,见识。
C标记
63.与“实事”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B.是又在六国下矣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唯予马首是瞻
63.答案:
A,正确。
B这。
C与“故”连用,译为“因此”。
D宾语前置标志,无实义
6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适得其反C.适为虞人逐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64.答案:
D,到,往。
A出嫁。
B刚好,恰好。
C刚才
65.与“罄竹难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乃丹书帛曰“升王”
C.王右军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65.答案:
B,写。
A书籍。
C书法。
D文字
66.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孰能无惑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
66.答案:
C,谁。
A通“熟”,仔细。
B与……相比,谁更……。
D通“熟”,成熟
67.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7.答案:
D,类。
A连缀。
B通“嘱”,嘱咐。
C掌管。
68.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B.增数目项王
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8.答案:
B,多次,屡次。
A命运。
C法则,规律。
D列举
69.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说尽心中无限事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王大说,犒赏三军D.增说项羽曰
69.答案:
C,通“悦”,高兴,愉悦。
A讲述。
B言论,说法,主。
D劝说
70.与“金城汤池”的“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B.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D.臣请就汤镬
70.答案:
D,沸水。
A通“烫”,用热水焐。
B大水急流之态。
C汤药
71.与“窃窃私语”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乃私见良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丹不忍以己之私
71.答案:
B,暗地里,秘密地。
A偏爱。
C私自。
D私利,私事
72.与“素不相能”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B.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D.素善留侯良
72.答案:
D,一向。
A白色生绢。
B白色。
C白白地
73.与“涕泗横流”的“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氏大戚,汪然出涕曰B.士皆垂泪涕泣
C.临表涕零,不知所言D.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73.答案:
A,眼泪。
B哭泣;C流泪;D鼻涕
74.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74.答案:
C,白白地。
A同伙,一类人;B只是,仅仅;D空
75.与“亡命天涯”的“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D.今沛公有急,亡去不义
75.答案:
D,逃跑。
A丢失。
B灭亡。
C通“无”
76.与“大楚兴,胜王”的“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破入者王之B.沛公欲王关中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八方归附,四夷来王
76.答案:
B,名动用法,称王,做王。
A意动用法,以之为王。
C,帝王。
D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
77.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查公子,公子颜色愈和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C.微服私访D.雁荡山具体而微者
77.答案:
B,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A偷偷地,悄悄地。
C不显露。
D微小
78.与“悉心照料”的“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丞相亮其悉朕意B.古之治天下,至悉也
C.书不能悉意,略固陋D.王悉召群臣议
78.答案:
D,全,都。
A详知。
B周全,详尽。
C详叙
79.与“相夫教子”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B.伯乐学相马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79.答案:
D,辅助。
A称代“他”。
B观察,审查。
C互相
80.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王恐其破璧,乃辞B.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D.使君罗敷:
“宁可共载否?
”
80.答案:
A,道歉,认错。
B告诉。
C辞别。
D请问
81.与“信口开河”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B.言必信,行必果
C.低眉信手续续弹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81.答案:
C,随便。
A确实。
B守信用。
D真诚的。
82.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B.行将就木
C.王畏,欲勿行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82.答案:
A,行为。
B将要。
C前往。
D实行,做
83.与“潜心进修,卓然有成”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恐修名之不立D.邹忌修八尺有余
83.答案:
B,研究,学习。
A修订,修改。
C美好。
D长
84.与“许为佳作”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高可二黍许B.先生何许人也C.时人莫之许也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
84.答案:
C,赞许,赞同。
A左右。
B处所。
D答应
85.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我送舅氏,日至渭阳
C.则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 实词 经典 试题 100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