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4.docx
- 文档编号:6268183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506.53KB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4.docx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4.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专题卷适用全国4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一、单选题
1.将健康的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按下表情况破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甲
乙
丙
被破坏的器官
胸腺
骨髓
骨髓和胸腺
A.乙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
B.甲、丙两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C.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甲组仍不能恢复细胞免疫功能
D.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体液免疫功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乙组骨髓被破坏了,则不能生成B淋巴细胞,没有体液免疫,A正确;家族胸腺被破坏了不能产生T细胞,所以没有细胞免疫,但是骨髓没有被破坏,仍然有部分体液免疫,B错误;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甲组没有T细胞成熟的场所,所以仍不能恢复细胞免疫功能,C正确;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没有B细胞成熟的场所,所以也不能恢复体液免疫功能,D错误。
考点:
特异性免疫
【名师点睛】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有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淋巴细胞有关,细胞免疫主要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有关。
2.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气短等。
MERS病毒首次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B.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与该病毒结合
C.吞噬细胞对该病毒进行识别、吞噬和处理
D.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答案】C
【解析】病毒首次进入体内时,体内并没有记忆细胞,再次免疫中,受同种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A错误;浆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B错误;MERS病毒首次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对该病毒进行识别、吞噬和处理,C正确;淋巴因子的功能是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D错误。
【考点定位】特异性免疫
【名师点睛】1.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两大类,其中浆细胞是唯一不具备识别抗原又唯一能分泌抗体能力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是唯一能识别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力的免疫细胞。
2.免疫细胞中,T细胞、B细胞及记忆细胞均具有增殖分化能力,但其中只有记忆细胞只能在二次免疫中发挥作用。
3.浆细胞通过分泌抗体发挥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则直接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
3.下列现象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B.处于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加快
C.饮水不足或饮食过咸时,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某病菌再次入侵人体时,诱发记忆细胞增殖和分化
【答案】A
【解析】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机体组织水肿,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处于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加快,以增加散热量,从而维持体温恒定,B错误;饮水不足或饮食过咸时,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维持体内水平衡,C错误;某病菌再次入侵人体时,诱发记忆细胞增殖和分化,这样通过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原体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器官和系统活动随之改变
D.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病原体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组织液中,故A正确。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B正确。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器官和系统活动的改变,故C正确。
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5.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答案】B
【解析】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
B、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正确;
C、抗体只能和特定的抗原结合,结合后形成的叫做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吞掉,所以不能说抗体直接消灭病菌,C错误;
D、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浆细胞,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C.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
D.B细胞和浆细胞(效应B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答案】D
【解析】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扩散,然后再通过细胞免疫对侵入细胞的病毒予以彻底消灭,因此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B正确;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释放出抗原,C正确;在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中,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D错误。
7.2011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了布鲁斯.巴特勒、朱尔斯.霍夫曼和拉尔夫.斯坦曼这三位科学家。
布鲁斯.巴特勒和、朱尔斯.霍夫的获奖理由是“先天性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拉尔夫.斯坦曼的获奖理由是“发现树枝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请你应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先天性免疫指的是第一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人体获得性免疫指的是第二、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
B.树枝状细胞能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启动特异性免疫,该免疫就是体液免疫
C.以他们所获研究成果为基础,人们可能开发出能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发起“攻击”的新型疫苗——“治疗性疫苗”
D.利用他们所发现的这些机理和原理,人们可能开发出治疗艾滋病的新药,但不可能开发出治疗癌症的的新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免疫调节。
人体先天性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获得性免疫即特异性免疫指的是第三道防线,A错误。
树枝状细胞能激活T淋巴细胞所启动的特异性免疫为细胞免疫,B错误。
由于清除癌细胞的方式主要为细胞免疫,因此C正确,D错误。
。
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体液中的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第二道防线,A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淋巴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B错误;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胸腺、骨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和淋巴因子)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C正确;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
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
B.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
C.细胞X与Y的RNA不完全相同
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
【答案】C
【解析】由图所知,下丘脑分泌生物激素释放激素,具有分泌功能,A错误;细胞X的增殖能力大于细胞Y,B错误;细胞Y是细胞X增殖分化而来的,故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但mRNA不同,翻译出来的产物不同,C正确;淋巴因子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物质甲是由垂体分泌的,D错误;答案是C。
【考点定位】体液免疫过程
10.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B.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C.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
D.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后人体产生的抗体较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会使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故A正确。
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不一定越多,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故B错误。
预防接种往往需要注射抗原2至3次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故C正确。
第二次因为体内有记忆细胞会在短时间内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更多,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1.下列对酶、ATP、激素、神经递质、载体、抗体等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控制酶合成的直接模板是信使RNA
②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③激素具有微量、高效、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电位会逆转
⑤细胞膜上的载体与基因工程的载体的本质相同
⑥抗体对侵入人体细胞的抗原可“追踪”消灭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答案】A
【解析】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信使RNA,而控制RNA合成的直接模板是DNA,①错误;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②正确;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但是可重复使用,③错误;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其中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电位会逆转,抑制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突触后膜电位不会逆转,④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与基因工程的载体的本质不相同,前者是蛋白质,后者是DNA,⑤错误;抗体只能和细胞外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对侵入人体细胞的抗原需通过效应T细胞核靶细胞结合,裂解靶细胞,⑥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酶、ATP、激素、神经递质、载体、抗体
12.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B.寒冷时出现寒颤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血浆蛋白是血浆成分,血浆为内环境组成成分,A正确。
寒冷时出现寒颤现象增加加热出入,维持体温正常,为正常条件现象,B正确。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外界或内部干扰超过自身调节能力,稳态会失调,C正确。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错。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3.在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期间,许多运动员为了延缓乳酸产生,采取肌肉按摩措施,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后的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过程中,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B.剧烈运动后,组织液的含量会有所减少
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由于血浆中含有Na2CO3等成分,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导致血浆中乳酸上升;为维持血浆的酸碱度,乳酸和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反应,其含量下降,A正确;运动后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量等方式,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使得细胞外液的含量基本维持不变,B错误;血浆中存在大量酸碱对,运动后并不会引起血浆pH的明显变化,C错误;糖的消耗并不会影响血浆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变化主要由蛋白质的变化所引起,D错误。
14.比较小鼠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同的是()
A.线粒体功能
B.DNA复制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D.细胞寿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线粒体在不同的细胞中均是提供能量,A正确;效应T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没有DNA复制,而T细胞可以分裂,能发生DNA复制,B错误;不同功能的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C错误;效应T细胞作用完会失活,寿命更短,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正确的选项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B.②代表细胞b的增殖分化,该过程不是在骨髓中进行的
C.细胞b为细胞毒性T细胞,与细胞c一样,分化源自淋巴干细胞,分化场所不同
D.⑤是体液免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吞噬细胞、b为B细胞、c为T细胞、d浆细胞、e记忆B细胞、f效应T细胞、g记忆T细胞、h为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①抗原刺激B细胞、②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③为效应T细胞识别裂解靶细胞、④为体液免疫、⑤为细胞免疫。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细胞、T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在骨髓中进行的是造血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而②代表B细胞的增殖分化;B正确。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场所:
前者在骨髓,后者在胸腺;C错误。
⑤是细胞免疫;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并用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6.下列有关稳态及生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不变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一定会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答案】A
【解析】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而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物质与条件,如温度,酸碱度等,所以说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A正确,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使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B错误;当血浆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会发生疾病,如遗传病,D错误。
17.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和破损细胞的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
B.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
C.浆细胞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而T细胞不能
D.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
【答案】C
【解析】衰老和破损细胞的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A项正确;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如癌细胞,B项正确;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和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项错误;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还有吞噬细胞的参与,D项正确。
18.下列关于人体稳态和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细胞中的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大量流汗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无法正常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减弱,进而抗寒能力减弱等,A正确;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促进细胞中的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错误;大量流汗损失的不仅是水,还有大量的无机盐,所以既需补充水分,还要补充无机盐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D错误。
考点: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19.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B.血糖浓度较高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C.考生参加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时,参与的高级中枢有S区、V区
D.赤霉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疫苗是减毒或无毒的抗原,可以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从而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在再次免疫过程中能迅速的消灭抗原,A准确;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因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B错误;考生参加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时,需要听、读、写,因此参与的高级中枢有H区、V区和W区,C错误;赤霉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考点:
本题着重考查了生命活动调节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给健康的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摄入抗原,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受刺激的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但淋巴因子不能与甲型H1N1病毒特异性结合
C.受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能与甲型H1N1病毒特异性地结合
D.产生记忆细胞留存于体内,记忆细胞通过吞噬、消化甲型H1N1病毒而保护机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给健康的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吞噬细胞会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入抗原,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错误;受刺激的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力,但淋巴因子不能与甲型H1N1病毒特异性结合,B正确;受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与甲型H1N1病毒特异性地结合,C错误;吞噬细胞通过吞噬、消化甲型H1N1病毒而保护机体,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发挥作用,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侵入人体后专门寄生在肝脏细胞中。
乙肝疫苗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肝疫苗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B.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诱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过程
C.生产乙肝疫苗需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并使之表达
D.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大量增殖乙肝病毒并提取其表面抗原蛋白制成疫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故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A正确。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专门寄生在肝脏细胞中,可诱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过程,产生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使之失去寄生场所而被清除,B正确。
生产乙肝疫苗就是生产大量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蛋白,需要将其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并使之表达即可,C正确。
乙肝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培养液进行培养,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抗原特性、特异性免疫及基因工程生成疫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2.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以下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④为效应T细胞,它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B.细胞③产生的“某物质”是淋巴因子
C.细胞①③分别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⑤会迅速增殖、分化
【答案】D
【解析】细胞④为浆细胞,A错误;通过过程Ⅴ产生的“某物质”是抗体,B错误;细胞①③分别为吞噬细胞和B细胞,其中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①也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C错误;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细胞⑤)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并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3.淋巴液的成分类似于血浆的成分。
选择正确的描述:
( )
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B.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淋巴液中缺少蛋白质
D.差别在于钠离子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化学成分十分相似,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社会中,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之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
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a是胰岛素,肝细胞上的受体与a结合后,可引起糖元的合成速率加快
B.乙图中的b是细胞表面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丙图中的抗体是由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运输,高尔基体再加工后经外排方式分泌的,该过程只能说明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D.发生丙图中生理过程的e细胞至少接受过两次过敏原刺激,它释放的d物质为组织胺
【答案】C
【解析】略
2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的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都能与抗原结合并发挥作用
B.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C.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
D.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
【答案】D
【解析】溶菌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不能与抗原结合,A错误;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进入组织液,与突触后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C错误;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则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会增加,D正确。
26.如图可表示多种生物学现象或过程,对此描述不准确的是
A.若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d可发生于线粒体中
B.若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C.若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能量转换,则c可代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若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c表示抗体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
若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的过程,a是DNA,b是mRNA,c是蛋白质,d是转录过程,e是翻译过程,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故A正确;若该图表示反射弧,a、b、c是不同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离不开化学信号的形式,故B错误;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a是光能,b是储存在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c是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故C正确;浆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若该图表示细胞免疫,a可以表示吞噬细胞,b表示T细胞,c可以表示效应T细胞,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神经调节、光合作用和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7.用一定方法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其他结构完好),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排尿量增加B.细胞代谢速率变慢
C.体温维持恒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4 二轮 人体 稳态 免疫 专题 适用 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