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docx
- 文档编号:6261229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7.61KB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
授课时间:
86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设计时间:
2013年8月
【背景】
《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为了实施这一教育目标,《标准》对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作了重大调整,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领域确定下来,成为每个学生必学的内容。
我们注意到,在小学1~5年级的数学教材中,虽然每一册中都安排了“实践活动”或“综合应用”这一内容,但作为新知识初学阶段,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都限于某个新学知识范围,这些活动都是在以新授知识内容为主线下安排的,主要还是知识技能的学习。
运用的知识比较单一,而且这类问题的数量较少,只是让学生初步尝试和经历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缺乏在知识应用上的选择性和综合性,是一种初级水平意义上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如果教材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的内容安排是难以落实《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一要求的。
因此,从教材编写上来看,需要有高一级水平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为进一步打好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提高技能,六年级上册安排了“总复习”单元。
围绕上册综合应用各单元中的知识技能安排了必要训练,增加了一些有思维难度的问题。
应该说,这是本册教材的一个特色。
对于教材安排这样长时间集中学习和解决“实践与综合应用”问题,而又未学新的数学知识,学生会不会不感兴趣?
对此我们在北京等地曾经做过教学实验。
从实验情况来看,实验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兴趣比较高,效果良好。
因此,我们认为,有了前期教学实验提供的实践基础,如果老师们能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那么学生就会以持续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中来,完成好本册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1.自主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充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利用相关计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
2.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在给定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经验。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课程纲要
1
分享本课程纲要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
位置
1
1.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
2.主要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抓住学习的关键,组织针对性练习,开放课堂。
4.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增有关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小数倒数的练习,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的比较练习,解分数乘除法的方程等,以加强综合知识的运用。
5.加强分数乘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教师编制的口算试卷3份.
6.郑州市教育信息网优教通中的学习资源
1.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算法。
2.运用旧知迁移,利用转化的方法,总结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
3.在练习中,通过反馈、纠错,最后能比较熟练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运算。
4.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5.读法与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写法与分数不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分数乘整数、分数
5
解决问题
4
倒数的认识
1
整理复习
2
分数除以整数、分数
5
解决问题
3
比和比的应用
4
整理与复习
3
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
2
百分数和分数、
小数的互化
2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9
整理复习
2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
圆的认识
3
必要的教具和学具,如圆规、圆形图片、圆形实物图等
1.通过观察实物,能化曲为直,化圆为方。
2.积极有序参加数学活动。
圆的周长
2
圆的面积
2
整理复习
1
统计与概率
统计
合理存款
1
1.准备银行存款单、存折
2.存款设计方案
通过亲自设计存款等活动,在试验中直观体验。
整理与复习
1
综合与实践
确定起跑线
1
1.准备卷尺
2.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学习资源
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能选择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与复习
1
数学广角
4
准备几个鸡、兔图片
上网查阅有关“鸡兔同笼“问题
总复习
4
期末测试
2
补充: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数学情景,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2.合作学习。
本期完成教师布置的一次实践操作作业,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指定的某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示:
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
3.精练深析,讲练结合。
主要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
【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权重:
3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10%)
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作业评价(10%)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单元检测(10%)
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生生评价
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
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第一单元位置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
教学课时:
2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设计时间:
2013年8月
【背景】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
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生活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
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
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课程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课程纲要
1
分享本课程纲要
位置
位置
2
1.教材
2.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学习资源
1.在具体的情景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检测
1
教师编制的试卷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补充: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数学情境,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2.合作学习。
写一篇数学日记《跳绳比赛》介绍自己和好朋友在队列中的位置。
3.精练深析,讲练结合。
【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权重:
3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10%)
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作业评价(10%)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单元检测(10%)
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生生评价
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
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
教学课时:
13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设计时间:
2013年8月
【背景】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学习分数乘法打下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分数加法,容易与分数乘法计算混淆,教学中要提供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区分。
【课程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课程纲要
1
分享本课程纲要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5
1.教材
2.教师编制试卷3份
3.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学习资源
1.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算法。
2.运用旧知迁移,利用转化的方法,总结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3.在练习中,通过反馈、纠错,最后能比较熟练进行分数乘法的运算。
解决问题
4
倒数的认识
1
整理与复习
2
补充: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数学情境,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2.合作学习。
本单元完成教师布置的一次实践操作作业,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指定的某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示:
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
3.精练深析,讲练结合。
主要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
【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权重:
3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10%)
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作业评价(10%)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单元检测(10%)
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生生评价
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
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
教学课时:
16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设计时间:
2013年9月
【背景】
分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和前面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
如分数除法,除了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有联系外,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解方程的技能有关。
而比的初步知识,则要用到分数和除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
【课程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课程纲要
1
分享本课程纲要
分数除法
分数除以整数
一课时
1.教材
2.教师编制的试卷
3.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学习资源
1.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算法。
2.运用旧知迁移,利用转化的方法,总结分数除法计算方法。
3.在练习中,通过反馈、纠错,最后能比较熟练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
分数除以分数
两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两课时
解决问题--求单位“1”的问题
两课时
解决问题—复杂的求单位“1”的问题
两课时
比的应用
五课时
整理与复习
两课时
补充: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数学情境,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2.合作学习。
本单元完成教师布置的一次实践操作作业,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指定的某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示:
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
3.精练深析,讲练结合。
主要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
【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权重:
3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10%)
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作业评价(10%)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单元检测(10%)
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生生评价
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
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第四单元圆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
授课时间:
10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设计时间:
2013年8月
【背景】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能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课程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3、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5、提高观察、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的实施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
课程纲要
1
分享本课程纲要
圆
圆的认识
三课时
1.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
2.主要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抓住学习的关键,组织针对性练习,开放课堂。
4.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增有关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已知半径、直径求周长、面积练习,已知周长会求直径、半径,会根据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算法。
2.运用旧知迁移,利用转化的方法,总结圆面积计算公式。
3.在练习中,通过反馈、纠错,最后能比较熟练进行应用的运算
圆的周长
两课时
圆的面积
两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一课时
确定起跑线
一课时
讲评单元测试题
一课时
补充: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数学情境,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2.合作学习。
本期完成教师布置的一次实践操作作业,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指定的某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示:
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
3.精练深析,讲练结合。
主要用于练习课和复习课。
【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权重:
3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10%)
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作业评价(10%)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单元检测(10%)
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生生评价
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教师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
若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第五单元百分数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
教学课时:
15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设计时间:
2013年9月
【背景】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同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
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它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教材把它单独编为一章。
【课程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上册 数学课程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