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检讨.docx
- 文档编号:6259831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8.79KB
核心期刊检讨.docx
《核心期刊检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期刊检讨.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心期刊检讨
“核心期刊”检讨
【内容提要】核心期刊被作为学术评价的重要工具,目前已成为广大学术界中人人无法回避的话题或问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核心期刊进行全面的检讨,同时认为图书情报界对此应进行深刻地反思。
【摘 要 题】理论探索
【关 键 词】核心期刊/图书情报学/学术批评
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1992年出版以来,“核心期刊”开始由图书情报界部分人员的研究兴趣慢慢演变为学术界中一个人人无法回避的共同话题或问题。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一些重要大学将核心期刊作为学术评价的重要工具,在职称评聘、培养硕博、申报课题、评奖晋级等广泛使用“核心期刊”,一时间“核心期刊”占尽学界风光,举凡媒体上有关各类高校、学科、学者的介绍无一不提及。
与此同时,图书情报学以外的学术界对核心期刊的质疑和对核心期刊作为学术评价工具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对学术发展的危害的批评也开始出现,近几年来,这些声音越来越大,几成声讨控诉之势。
作为始作俑者的图书情报界,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来自学术界的各种声音,从维护学术尊严、促进学术发展的角度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1 “核心期刊”目前所处的境地
图书情报界:
乐此不疲
自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出版以来,图书情报界的专业期刊上出现了大量研究核心期刊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是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研究得出某一学科的期刊,其中尤以研究本学科(图书情报学)的居多。
这些研究不能说都没有价值,但其中确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只是某种文献计量方法的简单推用,或者得出的结论都是些人所共知的东西。
特别是有些作者用完全同样的研究方法为好几种期刊作个案研究,或过几年又来一次,这种文章基本上只是为了迎合被研究期刊的需要或满足作者的发表欲。
近几年,学术界对核心期刊多有质疑(其中也包括对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的质疑),而图书情报界对此好像无动于衷,甚至有人提出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核心期刊。
科研、人事管理部门:
广泛采用
目前在学界有影响的几种核心期刊目录都是图书情报学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最初的目的是为图书馆选择期刊作参考依据,同时也反映出图书情报界积极为用户做好学术服务的主观意愿和努力。
在这个阶段,核心期刊对图书情报部门的期刊建设和学术服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凭借某一图书情报机构或图情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根本无法把握对各种学科学术期刊的取舍,而来自科研人员的需求信息又往往容易偏科以致影响学术期刊建设的整体性,核心期刊目录为图书情报部门提供了一份学科完整系统的参考资料,有较好的参考作用或适用性。
从最初的研究目的来看,核心期刊的研究者并没有过多地强调它的评价作用。
但是“核心期刊”的研制第一次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将期刊划分出等级,无意之中成了对以往以主办单位级别定期刊等级方式的一个反动,这很快地被一些入选期刊的主办者注意到,他们开始在刊物封面醒目处标上全国或国家级“核心期刊”字样。
从此,“核心期刊”成了期刊界的一块金字招牌,除一些传统的权威期刊外,绝大部分入选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都在封面上作了标记。
核心期刊无意之中在期刊界搅动了“一池春水”,但令核心期刊研究者没想到的是,最早对核心期刊提出激烈批评的就有来自核心期刊的编辑。
[1]
核心期刊被广泛引入期刊界后,影响急速扩大,并迅速蔓延至学术界和管理层。
近5年来,很多高校在制定科研奖励、职称评聘、培养硕博、人才引进等政策规定时,都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一个重要的甚至必要的条件。
以致发生了武汉大学某博导因学校不授予其弟子博士学位(理由是该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未达到学校要求)愤而辞去博导的事件。
笔者所在的省人事厅20XX年的职称文件对要求晋升职称者明确提出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如今,核心期刊差不多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或制度。
学术界:
猛烈抨击
核心期刊的概念进入期刊界后,就有期刊编辑者对划定核心期刊的做法提出尖锐的批评,但并未在期刊界和学界引起太大反响。
及至进入学术界和管理层后,引起一系列事关学术评价和人事管理的纷争,于是参与批评的学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学术权威,而为核心期刊叫好的几乎没有。
在管理层,核心期刊正大行其道;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却差不多成了过街老鼠。
代表性的观点或批评有以下几种。
不能仅以是否刊载“核心期刊”定论文的优劣
龚书铎教授认为,以所谓核心期刊衡量论文质量的评估办法需要改进。
实际上,任何一种刊物所发表的文章都有好坏优劣之分,现在却统一以刊论奖,很不合理,也不科学。
有些师院、师专的学报也刊发了不少好文章,而所谓核心期刊的文章并不见得篇篇都是佳作。
核心期刊之说,原是北大图书馆为收藏图书资料定的,是否科学本身即成问题;从现在的情况看,问题大得很。
[2]
核心期刊是否具有权威性值得怀疑
任东来教授认为,在核心期刊的筛选和确定工程中,虽然大都利用了定性的专家评价法,但正如核心期刊的倡导者自己所承认的那样,“问题是参与评价的专家数量较少、专家评价方式单一”。
在一个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似乎可以明确地讲,没有比专家的判断更为有效和直接的确定方法。
其他的筛选方法如引文分析、文摘法实际上仍然是间接地反映着专家的意见。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离开了核心作者,就不可能有核心期刊,核心作者是谁,当然是各个领域中最活跃的专家。
缺少专家的直接和积极的参与,光凭期刊情报界和社科管理部门的参与,很可能是缘木求鱼,水中捞月,很难建立真正权威和有价值的核心期刊体系。
学界、特别是拥有权力的人文社科研究的管理部门,忽视了核心期刊在论文评估方面的重大缺陷,过分热衷于确定各自的核心期刊,可以说是患上了一种“核心期刊幼稚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等机构,依靠国家各个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巨额资助,积极争夺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评定的“话语权”,分割这块令人羡慕的“大蛋糕”时,最早利用核心期刊以及引文索引进行所谓“学术榜”排名的科技情报界,已经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不仅不再迷信核心期刊,甚至对与核心期刊互为表里的引文索引评估法,也提出质疑。
一般认为,由于人为因素较少,在论文评估方面,引文索引评估法比核心期刊略胜不止一筹。
即使这样,它也存在着种种无法克服的局限。
为此,20XX年夏,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合理利用科学引文索引(SCI)在科研评价方面的作用,强调科研评价要严格区分政府评价与学术界自我评价,取消政府导向的SCI排名,突出学术界的评价。
[3]
对核心期刊研制者的水平和资格提出质疑
淮茗先生著文怀疑制订核心刊物者是否是学界中人,是否有制订核心刊物的资格。
他认为,有些核心刊物名单上所列的学术刊物早已停刊,这足以说明那些制
订核心刊物名录者根本不了解学术动态,滥竽充数,此外,学校有关管理部门也难逃官僚作风之咎。
近些年各类学术期刊变动较大,不光是存在刊物创刊、停刊的问题,就是学术水准的高下,各家期刊因各种情况的促进或限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核心刊物自然也需要不时地进行调整。
对于那些制订核心刊物者来讲,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学术刊物的状况应该说是最起码的要求。
一些已经停刊数年的学术刊物竟然数年来一直在高等学府被用来评估教师们的科研水平,数年来没有人指出,也没人进行及时更正,这近乎黑色幽默,但却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更为荒唐的是,有些学校核心刊物名单上所列的一些刊物根本不是学术性刊物,只是一般的文化生活类刊物,从不刊载学术论文。
大略翻翻这些杂志甚至是仅仅看一眼其花哨的封面都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份学术刊物,但有些学校却竟然将其作为级别很高的核心刊物来对待。
核心刊物的制订者们竟至于连刊物的存在与否都不知道,连学术刊物和非学术刊物都分不出,闹出天大的笑话后也没有人指出并进行改正,这也实在是太离谱了。
[4]
核心期刊助生学术霸权
核心期刊人为性的优越地位,为学术霸权的滋生培育了温床,正是源自核心期刊的人为性等级排列,确立了某些期刊在相应学科的霸主地位,同时也形成了话语控制权乃至话语霸权。
也正是具有学科霸主地位的核心期刊控制了该学科的话语评价权,使各种非主流的话语形式都难以获得展示的机会,更不用说基本的认可。
显然,这对学术研究的自由氛围是一种破坏,对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严重的阻碍。
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惯性大、发展严重迟缓的学科,核心期刊是一大保护伞,使这些学科原有的迟滞性、惰性不但继续保持下去,而且还具有学术管理制度所认可的正统地位。
[5]
核心期刊不适宜用来评价科研成果
许多单位将“核心期刊”概念引进评价体系。
这种作法对提高我国学术期刊质量,促进更多国内期刊进入《SCI》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即“核心期刊”概念来自于图书馆系统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是依据学术期刊的载文量、文摘量和引文量编制而成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如何在大量期刊中选择富有价值的期刊这一问题,而并非为出于科研成果评价的需要。
因而将其引入成果评价和职[1] [2] [3] [4] 下一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心期刊 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