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docx
- 文档编号:6257294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51.96KB
地球的运动.docx
《地球的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运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如方向、周期、速度等)、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2、理解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的产生、理解晨昏线及特点、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学会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常见光照图的判读、学会地方时及其时区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会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让学生会常见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情感与方法】
激发学生对地理运动规律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4、光照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光照图的判读。
【课时安排】
三课时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直射点的移动。
2、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
【教学知识点梳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
方向
周期
速度
2.地球的公转
方向
周期
公转轨道
二、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3.名词
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
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
5.回归年的定义
6.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昼夜交替与时差
1.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
地球的自转
2.晨昏线(圈)
垂直于太阳光或黄道面
晨线和昏线
昼弧和夜弧
3.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差15地方时差1小时经度差1地方时差4分钟东家西减.
0:
00经线
6:
00经线
12:
00经线
18:
00经线
4.分区计时
全球分24个时区
5.日界线
6.北京时间
东8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中国统一的时间
四、沿地表水平物体的运动
1.地转偏向力
2.影响
水流
气流
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产生的原因
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名词
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极昼极夜现象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状况
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4.昼(夜)长短计算
昼长计算
夜长计算
5.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从直射点向两极递减
6.应用
房屋的朝向
影长问题
热水器倾角问题
7.二分日二至日的日照图
六、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分异。
(2)
(3)五带的划分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及范围
在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
→
→
2.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五带范围、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的范围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个温度带。
如下图所示:
[深度探究]
1.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
提示:
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2.黄赤交角变为0°,对气候和四季五带有什么影响?
提示:
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和季风气候。
地球上将不会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
(1)地轴与赤道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主要抓住四看:
1.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该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4.日出日落方位——看昼长(或季节)
(1)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深度探究]
1.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某一点(如北纬40°),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变化过程中,日出方位如何变化?
提示:
从东南方向向正东方向变化,东偏南的角度越来越小;然后从正东方向向东北方向变化,东偏北的角度越来越大;秋分日前后相同的时间,偏角相同。
2.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某一点(如北纬40°),某一天(如夏至日)太阳方位有何变化?
提示:
东北(日出)——东(6时)——东南——南(12时)——西南——西(18时)——西南(日落)。
12时前后相同的时刻,与正南方向的偏角相同。
3.某地(如北纬40°)在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日期昼夜长短状况如何?
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日期昼夜长短状况如何?
提示:
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日期昼夜长短相反,昼长等于另一日期的夜长;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日期,昼夜状况相同。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春秋二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赤道地区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值(夏至、冬至)
递变规律
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热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大,从23°26′增大到46°52′;温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均为46°52′;寒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从46°52′减小到23°26′。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L=hcotH。
(如下图)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1.运用直观图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2.运用直观图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
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差(Δφ)
法则:
求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法则
3.运用规律来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1)对称规律:
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近大远小规律:
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深度探究]
1.某地(如北纬40°)朝南的房屋,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正午室内采光面积有何变化?
提示:
正午室内采光面积逐渐减少,夏至日达到最小,然后逐渐增大。
2.如何根据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分析数据推断不同地点的纬度?
提示:
(1)如果出现太阳高度为90°的现象,说明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如果在二至日前后出现90°,说明距离回归线较近;如果在二分日前后出现90°,说明离赤道较近;90°出现在春分日后,说明位于北半球,90°出现在秋分日后,说明位于南半球。
(2)如果出现太阳高度为0°的现象,说明位于极圈以内的高纬度地区。
时间越长,纬度越高,半年时间的位于极点。
(3)如果没有出现90°和0°,说明位于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如果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12月22日),说明位于北半球,否则位于南半球。
同一时间,太阳高度越小,纬度越高。
局部光照图和抽象光照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局部光照图实质上是半球光照图或全球光照图的一部分,有的为半球或全球光照图的1/2、1/4,甚至1/12。
抽象光照图一般给出简单的晨昏线和纬线。
有的时候无图考图,需要把文字转换成图形。
常见典图如下:
1.局部图
2.抽象图
(图4中n为晨昏线,m为纬线,图5中斜线为晨昏线)
3.无图考图
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信息获取]
从图1中可以看出极地附近出现极夜现象;从图2中可以看出越往北白昼越长;从图3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从图4中可以看出晨昏线与纬线相交,且切点在纬线的北侧,故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从图5中可以看出,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相交,不是二分日。
从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晨昏线上有一点为12时,即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为0°,说明该点为极夜现象。
判读方法►————————————————————
该类图判读关键是树立“全局”观念,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
需要获取光照图的隐含信息,按照图中信息,转换成常规图。
获取的隐含信息一般包括:
1.获取南北半球信息
主要是局部俯视图。
根据图中的自转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如图1中如果逆时针旋转,则为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则为南半球。
2.获取晨昏线信息
一般先推断出晨昏线上点的时间,然后确定属于晨线还是昏线。
如图5中,如果甲的时间在6时前后,则为晨线;如果时间在18时前后,则为昏线。
3.获取昼夜长短信息
一般根据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判断。
如图2中根据晨昏线倾斜方向可以判断出北半球昼长夜短。
4.获取极昼极夜范围信息
一般根据晨昏线的弯曲判断切点所在的半球。
向北凸起,切点在北半球;向南凸起,切点在南半球。
然后根据相切的纬度判断极昼夜范围。
相切纬线及其高纬度地区出现极昼夜现象。
如图4中切点在北半球,所在纬线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5.获取直射点信息
一般找出图中的12点或0点。
12点所在的经线为直射的经线;0点所在的经线相对的经线为直射经线。
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的纬线为直射的纬线。
根据获取的以上信息,转换成常规图,标注出直射点,画出晨昏线及其昼夜以及相切的纬线,然后再进行判断。
如图4和无图考图可以转化成下列常规图。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D.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3.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
读图,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地理事物的数据中,与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相同的是( )
①寒带的纬度范围 ②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时,相切纬线的最低度数 ③晨昏线与经线圈之间的最大夹角 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
A.①B.①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5.假如地轴与黄道平面相交的角度为90°,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相等
B.沿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向现象
C.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
D.地球上自转线速度相等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6~7题。
6.当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7.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
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
下图是局部经纬网图。
M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当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昼长较长
B.乙地昼长较长
C.甲地昼长6小时
D.乙地昼长18小时
9.这一天( )
A.北京日出东北
B.济南白昼渐长
C.广州正午日影渐长
D.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
A.20° B.23°26′
C.30°D.66°34′
11.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北京时间2012年9月22日22时49分迎来了116年来最早的秋分节气。
据此回答12~13题。
12.这次秋分时,直射点经纬度为( )
A.0°,42°15′WB.23°26′N,42°15′E
C.0°,77°45′WD.23°26′S,77°45′E
13.该日某地地方时为11时,其太阳高度为75°,则该地经纬度为( )
A.15°N,57°15′WB.0°,92°45′W
C.15°S,92°45′WD.0°,57°15′W
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回答14~15题。
14.此日,我国的节气是( )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15.图中表示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的箭头,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6~17题。
16.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17.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综合题
18.下图为不同地点昼长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两地的地理纬度是:
A________;C________。
(2)由图可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121.5°E,31.5°N)东方明珠塔的影长一天中最短的时刻是________(北京时间)。
(4)若要在A、B、C三地建一卫星发射中心,从节省燃料考虑,宜选________地,理由主要是____________。
(5)C、D两地自转角速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