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情绪技巧.docx
- 文档编号:6249948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8.35KB
管理情绪技巧.docx
《管理情绪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情绪技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情绪技巧
管理情绪的技巧(new)
一、情商与智商跟工作与未来的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智商与情商并重的社会,一个人的情商和智商是无法速成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升和修炼。
图1 智商与情商
在图1中,纵坐标表示智商,横坐标表示情商。
1、2、3、4四个数字区域的具体意义如下:
区域1代表一个人的情商高,智商也高,属于春风得意的状态。
处于这一状态的人一般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这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状态,真正达到这一状态十分艰难。
区域2代表一个人的智商很高,情商较低,属于怀才不遇的状态。
处于这一状态的人就如同80后,觉得自己很有才华,但是怀才不遇,主要是因为阅历不够,没有经过太多的社会磨砺。
面临这种状态时,人们要学会反思,因为人类生存的社会不是一个完全讲道理的社会,很多时候还要讲感觉。
区域3代表一个人的情商很高,智商较低,属于贵人相助的状态。
处于这一状态的人一般注重情商的沟通、人脉的积累与培养,即使没有太强的能力,也会有很多人用同理心的方式提供帮助。
区域4代表一个人的情商不高,智商也不高,属于一事无成的状态。
处于这一状态的人一辈子很难做出一件有成就的事情。
二、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具有传染性,能量强的人容易影响别人的情绪,掌握更强的情绪自主权,这就是所谓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总是以“有理走遍天下”为依托,反而更多时候是个人魅力在发挥作用,而个人魅力的发挥就是依靠个人情感的影响和传播。
要想成为情绪的主人,就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不做负面情绪源,如挑起负面情绪的战争;第二,不做负面情绪的转发者,复制、转发负面情绪会使得所有人都变得不愉快;第三,勇于做负面情绪的终结者,例如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在回家前先调整好情绪,不与家人发生矛盾、冲突。
1.处理情绪的误区
在情绪的处理中,人们经常容易踏入情绪处理的误区。
忍
管理情绪绝不意味着压抑情绪,而是要主动地疏泄情绪。
中国人一般都善于忍,但是忍容易“助纣为虐”,让情绪的毒素在体内繁殖,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忍一忍,但这种忍只是暂时的,需要稍后立刻寻找途径将其释放,否则一样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发泄
与宣泄不同,发泄的最大特点在于是被动的、不受控制的。
研究表明,40%左右的犯罪行为都是由小摩擦、小事件升级而来的。
一旦人们能够稍微理智一点,最终学会主动宣泄,发泄就可以由被动变为主动,回避伤害彼此的风险。
逃避
很多人在失恋时,想要将自己催眠,忘记痛苦的经历。
其实,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当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又会往事重现。
因此,人们最想逃避的事情就是自己最大的症结,应该尽快想办法将问题解决,而不是主观逃避。
2.处理情绪的正确方法
接受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面对不同的情绪,人们应首先接受,避免逃避。
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应直面自己的情绪。
宣泄
人们要在接受情绪和现状的同时进行宣泄。
宣泄是指主动地、有条理地将负面情绪释放出去,如运动、唱歌等。
处理事情
人们要避免带着情绪做决定和处理事情,因为这时做出的决定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往往是偏离正常轨道的,做出错误的决定或错误的处理的概率会增加。
改变自己
如果事情无法处理,就要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需要从两方面做起:
第一,预防。
例如,社会在不断进步,却仍然无法禁止小偷的出现,这个问题人们无法处理,就需要准备一些应急物品,而不是等到丢东西后气愤地抱怨。
第二,接受。
例如,预防做得再好也难免有丢东西的时候,这就需要将信用卡和身份证分开放置,接受这个事实。
三、心灵重塑
心灵重塑主要有三个层次:
一是删除或修改,二是接纳,三是沟通。
1.删除或修改
删除或修改是心灵重塑的最低级层次,是指人们看不惯或不适应周边的环境或事物时,想办法将其进行处理或改变。
但是,处理和改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即使付出很多都不能保证得到想要的结果。
2.接纳
接纳是心灵重塑的第二个层次,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讨厌的、不耻的、不愿去做的事情,抱着求同存异的观念,允许它的存在。
例如,接纳有一天自己会被偷,接纳人们都有自私的一面,接纳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公平,这样当自己真正遇到这些情况时,情绪起伏就不会太大,不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太大的创伤。
3.沟通
沟通是心灵重塑的最高层次。
当一个人能够和敌人进行沟通时,就意味着敌人可能会转换为自己的朋友。
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时,经常说“懒得和你说”“懒得理你”,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沟通渠道被截断,任何信息都无法传递给对方,彼此无法相互了解,问题也就无法得到解决。
其实,只要矛盾、冲突的双方愿意尝试沟通,很多问题都可能得到解决。
【小游戏】
心灵观想
这是一个帮助人们定期修复心灵创伤的小游戏。
请大家保持比较舒服的姿势坐好,轻轻地闭上眼睛,按照下列指导语进行体会:
1.做三个深呼吸,让自己整个身体放松下来。
2.想象自己的身体非常轻松,想象自己走出了房间,走到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小路上。
远方可以看见一栋房子,自己正在慢慢地走近房子。
3.已经可以看见房子的窗户、门和形状,打开房门,进入房间,观察这栋房子,主要看房子里有哪些物品,是否干净。
4.把整个屋子打扫干净,可以重新调整屋内的摆设,直至让自己觉得非常满意。
5.走出这栋房子,轻轻把门关上,踏上归来的路。
6.回到原来的房间。
7.慢慢睁开眼睛。
在这个小游戏中,房子象征着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如果进入房子时感觉比较脏,对很多地方不满意,说明自己现在的心态不是特别好,需要定期调整。
因此,每次觉得心态不是特别好的时候,可以通过这种冥想的方式,配上比较轻缓的音乐,让自己观想这栋房子,帮助自己定期调整自己的状态。
四、追求快乐
1.快乐的来源
人生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快乐和幸福。
人们对于快乐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是对于快乐的来源却有比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每个人的内心。
【案例】
快乐的出处
上帝希望人类能够得到快乐和幸福,但又不愿意让他们轻易得到,于是召集了一些天使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到底应该把快乐和幸福安放在何处。
天使们畅所欲言,有的天使说把幸福和快乐放在大海深处,人们必须潜入水中,经过重重障碍,才能把幸福拿到手里;有的天使说把快乐藏在山顶,人们必须通过攀登,跨越重重阻隔才能得到……
天使们说了很多种方式,但是上帝都不太满意。
最后,上帝决定把幸福和快乐放在每个人的心里。
现在,很多人都在为幸福和快乐不断地努力,甚至付出了终生的努力,却发现并没有像自己期望的那样幸福和快乐。
这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有一个规律——总是看外界的事物太多,看自己的内心太少。
常常一掷千金,到名胜古迹游玩,藉由外界刺激让自己变得快乐,其实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幸福和快乐。
【案例】
心灵的洗礼
我有一位朋友今年49岁,是一位血液病患者。
今年年初的时候,治疗结果已经转阴了,医生说他再活三五年是没有问题的。
我近期去看过他两次,每次他都会给我做几个喜欢吃的菜,然后坐在一起聊聊天。
看到他的康复状态,我心里也特别开心。
但是,几天后,我突然接到朋友爱人的电话,说他病情复发,现在正在抢救,医院病床紧张,可否帮忙找到病床帮他进行治疗。
当我赶到医院的时候,发现朋友的生命已经接近尾声,如果有呼吸机的帮助,可以继续维持几天;如果没有呼吸机的帮助,可能也就只能维持几个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他是很痛苦的,因为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但他不断地试图拔掉自己的输液器、呼吸机。
我想,他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不想受罪了,活着太痛苦;二是不想再花钱了,每天一万元的抢救费,他的家庭已经很难再支付。
最终,医生、我和家属讨论决定放弃治疗,减少朋友的痛苦,让他活得有尊严。
在朋友即将逝去的几个小时内,我们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一开始,我有点接受不了,但慢慢的也有所感悟:
其实人活着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刚一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在给自己穿衣服;离去的时候,亲人在给自己穿衣服。
只不过出生的时候,家人都在笑;离去的时候,家人都在哭。
我从医院出来之后,一直背着包在外面走了好几个小时,要把这份情绪、能量释放出去。
这对我来讲也是一份心灵的洗礼。
每个人走过自己的一生都会有很多感悟。
其实,只要今天还活着,还能和家人一起吃晚饭,就是一种幸福;知道自己明天还能干些什么,也是一种幸福;“我”的朋友最后放弃治疗,有尊严地离开人世,或许也是一种幸福。
如果人生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些事情的话,总会觉得快乐在很遥远的地方,看不见、抓不到。
只要把握当下,快乐和幸福就在眼前。
2.快乐三层次
竞争式快乐
竞争式快乐,是指人们经常做对比,赢了就快乐,输了就沮丧。
【案例】
残酷的竞争式快乐
有两个商人,他们的年龄、性别及所做的生意都完全一样,而且是面对面地做生意。
他们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比对方多拉几个客户,比对方的营业额多几块钱。
他们两个人整天比来比去,最后干脆生意都不做了,专门斗气。
有一天,天使巡回人间发现了这一现象,便对其中一个商人说:
“我现在满足你一个愿望,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我满足你愿望的同时,你的对手会得到双倍。
如果你想要10美金,对方会得到20美金。
如果你想得到100个客户,对方会得到200个客户。
”这个商人听后非常纠结,因为他自己想得到,但是又不愿意让对方得到。
最终他很高兴地对天使说:
“你挖掉我一只眼睛吧,这样对方就会失去两只眼睛。
”
竞争式快乐是残酷的,这类人认为只有赢才能快乐。
其实,社会不是完全靠输赢检验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如果人们认为只有赢才能快乐,就会活得非常辛苦,最终可能赢了对手,却输了心情。
条件式快乐
所谓条件式快乐,是指一个人拥有了某种条件就会快乐。
例如,有人认为自己有钱了就能快乐;有人认为自己有房子了就能快乐;还有人认为坐地铁时,前半小时站着,突然有人下车,自己可以坐着就是快乐。
条件式快乐也存在一种对比,这种幸福可能很简单,但也是有条件的。
无条件式快乐
人生快乐的最高境界是无条件式快乐。
无条件式快乐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外界环境对自己的干预不大,快乐与否完全由自己的内心做主。
一般人很难做到无条件式快乐,但是在快乐的三个层次中,每个人都有一定比例。
人们应当少一点竞争式快乐,拥有一部分条件式快乐,争取多拥有无条件式快乐。
无条件式快乐是人们和外界没有任何关系的快乐,能够自娱自乐的快乐,也是最好的快乐。
例如,小孩子玩耍的时候,可能有一个小玩具,也可能什么都没有,但就是玩点泥巴都能玩得很快乐。
3.幸福的人做的事
经过统计,发现最容易快乐的人分别是孩子、能人、蠢人和历经苦难者。
这四类人之所以容易快乐,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不一样。
孩子做快乐的事
孩子很简单,他们没有太多的自我约束,也不愿意被别人约束,只是有选择性地做快乐的事。
能人做擅长做的事
能人即有能力的人,他们总是做自己擅长的事,而不是一直去弥补缺点。
【小故事】
吃草的狮子
有一个狮子,一出生就非常追求完美。
它为了能够成为森林之王,曾经努力地弥补自己的缺点。
它看到羚羊跑得比它快,就分析羚羊跑得快的原因,结论是羚羊吃草。
于是,它也开始每天吃草,最后却发觉身体慢慢变得削弱,甚至没有能力养活自己。
后来,狮子的妈妈告诉它:
“孩子,你虽然没有羚羊跑得快,但是你的爆发力比它强。
你与其一味地想比它跑得快,不如把你的爆发力发挥出来,一样可以成为森林之王。
”
狮子听取了妈妈的建议,改掉了吃草的毛病,重新吃肉,最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成为森林之王。
追求完美的人总是看到缺点,总在想不完美的地方。
其实,人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人活着无外乎是要做两件事:
一是快乐地活着,二是完成人生的使命。
能人做自己擅长的事,就是在完成人生使命的同时快乐地活着。
蠢人执着地做事
蠢人的另一层含义是傻人有傻福。
对于任何一件事,只要认为值得,蠢人就会去做,从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就像愚公移山,即使有再多的人反对,为了村里的人,为了子孙后代,愚公就要坚持去做,并且感觉很幸福。
历经苦难者做有意义的事
历经苦难者因为自己有一定的社会经历,知道哪些事情是有意义的,他们会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4.评价标准的差异
他人评价习惯
一个人在评价他人的时候,往往更加注重对其态度的评价。
例如,顾客与服务人员发生冲突时,往往开始时谈论事件,慢慢就变成了争论态度。
每个人的情绪并不仅仅代表个人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要传递给对方的信息。
情绪不仅仅是做给自己的,也是做给别人的。
即使事情做得很漂亮,如果态度没有到位,别人也可能会给予自己负面的评价。
自己评价习惯
自己评价自己的习惯是行为多于态度。
【案例】
怎么办?
即将下班时,老板给小王安排了一些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可能需要小王加班到深夜两点。
同时,小王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心情不好,来找他诉苦。
小王两者都想做好,于是选择一边干活一边安慰朋友。
小王:
“你怎么了?
等会儿啊!
”
朋友:
“我今天是心情不好来找你倾诉的,结果你只顾工作,你看看你那态度,根本就没把我当朋友!
”
小王:
“冤枉啊,你看我这儿活不见得干得完,干完估计得到凌晨两点了。
我一边干活,一边安慰你。
我做了这么多事,你竟然还不理解我!
”
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别人的评价是存在差异的,对他人的评价是态度多于行为,对自己的评价是行为多于态度。
5.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摆正态度,然后再做对事情。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无法帮助对方做事,更要保持好的态度。
即使能够帮助对方做事,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
一旦事情做不成,就要小心翼翼地把态度摆正。
五、远离失眠
人们有情绪时容易失眠,因为情绪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为了远离失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先睡心,再睡身
睡觉本身是需要放松的,只要足够放松,就可以安然入睡。
人们之所以睡不着,主要是因为紧张、想事情。
例如,很多人说自己躺在床上的时候睡不着,但是在沙发上、地铁里、课堂上,甚至嘈杂的环境中反而睡得更甜。
这是因为人们在这些环境中比较放松,没有想到睡觉的事情;而躺在床上的时候就想着睡觉,越想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想,造成交感神经系统水平逐渐上升,副交感神经系统水平逐渐下降,更是无法入睡。
2.不太过专注睡眠
睡眠是一种很放松的事情,越是把它当回事,越专注于它,交感神经系统水平越容易上升,从而使得自己失眠。
不把睡眠当回事,睡眠就不会惹事。
3.规律睡眠
大多数人失眠是由于生活不规律或者有压力造成的。
规律睡眠要求人们23点之前入睡,如果不能控制入睡时间,则要做到准时起床。
即使凌晨两三点才睡,也要按照规律准时起床。
容易失眠的人大多只是睡眠紊乱,治疗方法是白天不能睡午觉,也不能补觉,否则容易出现夜晚又睡不着的现象。
4.30分钟定律
如果躺在床上睡不着,可以30分钟之后起来重睡。
所谓重睡,是指等到重新有困意的时候再上床入睡。
如果30分钟之后还是睡不着的话,则要再重睡,反复做一些枯燥的事,直到有困意为止。
另外,容易失眠的人周末也要规律睡眠,避免睡懒觉。
5.不要算时间
很多失眠的人会在床头放一只表,起床后计算自己前一天夜晚的睡眠时间,实际上这种做法没有任何意义。
尤其是白天还有补觉的人,白天补觉和夜晚睡觉是不一样的,白天进入的一般是高品质的深度睡眠,而夜晚睡眠则有深度的、有浅度的,白天睡眠15分钟的效果可能相当于夜晚睡眠一两个小时的作用。
因此,计算睡眠时间的现实意义不是很大,只要第二天白天工作状态良好即可。
六、重塑积极心态
1.心态的力量
图2 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不同的人看图2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人认为图中的人物是在顺时针旋转,有人认为图中的人物是在逆时针旋转。
这是因为人们的思维不同,有人用左脑,有人用右脑。
其实,世界也是这样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而已。
心态影响能力
【案例】
九个人过桥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做了一个实验,让九个学生听他的指挥过一座桥。
第一次过桥时,教授说:
“你们听我指挥,走过这个弯弯曲曲的小桥。
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有关系,桥下就一点点水。
”学生们顺利过关。
这时教授打开一盏黄灯,透过这盏黄灯,学生们看到桥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还有几条蠕动的鳄鱼,都被吓了一大跳。
教授这时询问有没有人敢再走回去,九个人全部摇头。
教授接着说:
“你们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
”最终只有三个人愿意尝试。
第一个人颤颤巍巍地走了回来,花费的时间是第一次走过去的2倍;第二个人哆哆嗦嗦走了一半就吓得不敢再前进;第三个人只走了三步就放弃了前行。
最后,教授打开了所有的灯。
大家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灯之下看不清楚。
现在大家纷纷表示不怕了,如果知道有网,自己早就走过去了。
就这样,八个人很快走了回去,还有一个人不敢走。
教授问他原因时,他说:
“我怕网不够结实。
”
这个实验揭示的原理是心态影响能力。
心态影响生理
【案例】
死囚实验
一个心理学教授把一个死囚关在一个屋子里,蒙上死囚的眼睛,对死囚说:
“我们准备换一种方式让你死——把你的血管割开,让你的血滴尽而死。
”
然后教授用冰在死囚的手腕上划了一下,并打开一个水龙头,让死囚听到滴水声,教授说:
“这就是你的血在滴。
”
第二天早上,教授再次打开房门时发现死囚已经死了,脸色惨白,一副血滴尽的模样。
其实他的血一滴也没有滴出来,他被吓死了。
这个实验说明心态影响生理。
2.重塑积极观念
如果一个人大声喊10次“郁闷”这个词,即使没有任何事发生,这个人也会感觉自己很郁闷,这是因为“口乃心之门户”:
一个人心里怎么想,嘴上就会怎么说;一个人说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此时的心理感受。
此外,一个人的注意力就等于他得到的结果。
例如,被人询问一个房间内哪些地方是红色、哪些地方是绿色时,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这两种颜色占据,很难再关注其他颜色的事物。
这就导致如果一个人总是说消极的话,就会让自己更消极。
因此,人们想重塑积极观念,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好,就要少说消极的话。
在企业和团队中,总有一部分人或是因为能力有问题,或是因为道德有问题,总会时不时地给企业和团队制造很多问题。
其实,基本上每个职场人士都会抱怨,但有能力的人不应该只是抱怨,还应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甚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抱怨者变成企业和团队的贡献者。
如果一个人在提出解决方案的同时能够说服他人接受自己方案,说明这个人的能力很强;如果还可以亲自或协助实施,并且调整方案达到效果,意味着这个人能力超强。
3.可以丢弃的观念
每个人的思想都有潜意识和意识之分,潜意识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核心部分。
如果一个人经常说消极的话,受伤害最多的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别人。
人在困境中时,经常会说或想的一句话是“我解决不了了”。
如果自己认为已经解决不了了,就不会再为之付出努力,不会再找解决方案,将其固化为“无法解决”。
如果换一种方式来思考,想“我要找出一个解决方法”,很可能正是因为没有下定论,最终将问题解决,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输在结果上,更不是输在行为上,而是输在态度上,过早地下结论,不再尝试任何办法解决问题。
一个人说的话,无论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自己都可以听得见。
在不断地说的同时,自己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努力将这些想法变成事实。
如果一开始的方向是偏的,未来没有成功;如果把消极话语转成开放式的、突破式的、可能性的话语,就会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七、做幸福的人
1.幸福的误区
拥有财富就是幸福
财富和幸福关系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在于:
适应或习惯的心理影响幸福的感觉。
例如,当一个人没有100万元的时候,想去赚100万元,赚到100万元的时候就会感觉非常幸福,但是当他适应了拥有100万元之后,100万元就不再足以刺激他感到幸福。
由此可见,适应和习惯会影响一个人对幸福的判断。
物质生活水平与心理需求是同步增长的。
人的欲望是不断升级的,而且永远高于物质生活水平,这也是一个人能够活下去的动力。
时代的发展总会带来新的烦恼。
如今人们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同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堵车等。
金钱只是一个工具。
金钱可以让人幸福,也可以让人不幸福。
金钱是物质的东西,当一个人很穷的时候,每增加一点收入,他的幸福指数就会增高;当金钱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人就很难获取更大的幸福。
【案例】
财富≠幸福
一个家庭主妇离婚后,日子过得很不好,带着两个孩子,非常辛苦,终日以泪洗面,甚至患了抑郁症,要靠吃抗抑郁药来维持生活。
她有一个买彩票的习惯,终于有一天她中了大奖——2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个多亿元。
她很高兴,买了一座别墅,让两个孩子上最好的私立学校,车、旅游都不再成为担心的问题。
令人奇怪的事,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后,这个家庭主妇又重新捡回抗抑郁药,唯一不同的是她不用担心买抗抑郁药的费用问题。
由此可见,财富和幸福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存在绝对的、固定的关系。
人的幸福有以下三个层次:
一是物质幸福,二是人际幸福,三是精神幸福。
物质幸福是处于最底层的。
人们不能完全排斥钱的存在,但也不能把钱看得太重要。
研究显示,富人比穷人的幸福指数高,但并不比一般普通人数高。
因此,如果把幸福完全寄托在金钱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
要点提示
幸福三层次:
①物质幸福;
②人际幸福;
③精神幸福。
实现目标就是幸福
人们经常放大未来,认为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未来有一天可以实现愿景,这样能够让自己更努力地工作,目标实现可以带来幸福快乐。
这种说法是合理的,但是站在人生顶峰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只有站在顶峰的一刹那是幸福的,之后就会由于失去新的目标而低落。
【案例】
目标的实现≠幸福快乐
一位父亲在女儿被罪犯强奸并且残忍杀害之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工作,不断地寻找凶手。
不管多么辛苦,他都觉得不算什么,他认为很值,这是他的使命。
每发现一个新的线索,他都会非常开心,因为他感觉自己离为女儿洗冤又近了一步。
终于有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协助下,警察将罪犯绳之以法。
但是不久之后,传来了一个噩耗——这位父亲自杀了。
原因在于他的使命完成了,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于是终日以酒为乐,最后自杀。
幸福不仅仅是目的地,还是出发地,所以不要把幸福快乐寄托于未来,活在当下就是幸福。
成熟的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让自己的情绪处于均衡状态。
例如,很多人说要奋斗到一定年龄后就去周游世界,但相关数据显示,最后真正实现目标的只有2.5%,而且实现目标之后是否快乐同样是未知数。
人的快乐有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享乐。
享乐是指一种高兴的体验,及时行乐就是很好的体现。
人们在做自己爱好的事情时,体内会分泌快乐激素,让自己兴奋,有愉快和幸福的感觉。
爱好越多,分泌快乐激素、幸福的指数越高,但是要注意平衡。
第二,参与。
参与是指对家庭、工作、爱情、友情的投入度。
如果人们只注重一个方面,例如只注重家庭而不注重事业,则很难融入社会。
第三,意义。
意义是指发挥个人长处,达到目的。
每个人都有缺点,只要不让这个缺点占据人生的主流地位即可,可以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做自己擅长的事、认为有意义的事。
聪明人更幸福
截至目前,没有相关研究或数据表明智商高的人比一般人更幸福。
实际上,聪明的人有时候欲望更多,他们更注重智商方面的因素,习惯用自己擅长的思考方式进行交流,往往容易忽略事情背后的情感因素。
但是,决定经济和社会地位更重要的因素是情商。
2.自己把握幸福
幸福的钥匙应该把握在自己手里。
自己制造幸福
不成熟的人总是抱怨别人无法给予自己幸福和快乐,这种把幸福和快乐交给别人的行为是对自己不责任的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情绪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