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锡等地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docx
- 文档编号:6240878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5.35KB
关于无锡等地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docx
《关于无锡等地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无锡等地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无锡等地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
关于无锡等地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市委常委、副市长马广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子明带领市委宣传部和旅游、文化、建设、广电等部门以及新华、先锋、青年办事处的负责同志一行人于8月31日至9月6日赴无锡、桐乡、杭州、婺源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认真学习了当地在古镇规划、保护开发和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就我市如何更好地推进古城保护开发、加快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领导参考。
一、南方四地基本情况及保护开发现状
XX市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即以京杭大运河支脉龙头河为中心、以惠山横、直街为轴线的历史文化街区,隶属于XX市XX区,因地临惠泉山麓而得名,是XX市文物古迹最密集、文化特色最鲜明、古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汇集了代表中国古典山水园林杰作的寄畅园、惠山寺,以及以水旱街为基本格局的传统民居街坊和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祠堂建筑群,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处个点,时跨唐宋元明清,集中荟萃和展示了祠堂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茶泉文化、园林文化等多种文化,特别是118处古祠堂群以数量多、品类全、年代跨度大、密集度高而在国内独树一帜,被称作“中国祠堂建筑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民间泥塑艺术—惠山泥人也诞生于此。
惠山古镇被认为是XX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古街区。
惠山古镇保护开发规划编制工作于2002年启动,至2007年全部编制完成。
按照规划,惠山古镇划分为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和平方公里的风貌协调区。
核心保护区的功能定位是游览、历史文化展示、展演,而风貌协调区的功能则定位为与古镇主体风貌相协调、环境优雅、高档次、高品位的旅游商务配套区和休闲度假居住区。
在此基础上,XX市成立了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惠山古街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按照“及时抢救、全面保护、积极利用、确保水平”的原则,于2007年11月启动了惠山古镇保护开发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一期工程于去年9月份竣工,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整个工程计划到2010年完工。
目前,古镇牌坊、祠堂等重要景点的保护性修复以及清淤理水、加砌驳岸、路面改造、管线地埋等工程基本完工,一条以龙头河、惠山横街为轴线的古街旧貌风光带已经初具规模。
XX市乌镇。
乌镇地处XX市北端,总人口6万人,是一个有着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十字形的京杭大运河支流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乌镇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风貌和格局。
在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明、清和民国时期遗留的约1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镶嵌其中、保存完好。
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
民居宅屋傍河而筑,河埠廊坊,过街骑楼,古色古香,处处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
乌镇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
茅盾故居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XX市立足于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秉承“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投入、力求精品建设”的原则,扎实推进乌镇保护开发。
1998年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乌镇古镇保护规划》。
2001年乌镇保护开发一期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定位为民风民俗展示区,占地平方公里;2006年投资7亿多元开发建设的二期工程西栅景区投入运营,主要定位为休闲商务度假区,占地3平方公里。
2007年XX市政府与北京中青旅合作,由中青旅集团控股经营。
乌镇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级景区,现正在创建5a级景区,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8年接待游客万人次,门票收入亿元,总收入亿元,其中境外游客万人次,是浙江省首个年接待境外游客超10万人次的景点,入选“欧洲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景区”。
XX市XX区小河直街。
XX区是XX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京杭大运河在区内蜿蜒公里穿境而过,在两岸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小河直街位于XX区运河河西地块,由于水路交通便利,从唐宋年间开始,就有民间交易集市,元末逐渐形成古代杭州城外的一个交通枢纽。
到清末民国时期,小河直街一带商贾云集,物流通畅,经济发展达到鼎盛。
小河直街现存的建筑多为清末民初的江南民居,街道两侧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茶叶行、米店、布庄、酱园、茶楼、客栈等店铺。
小河直街是XX市历史文化街区中传统风貌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的街区之一。
同时,改造前的小河直街也是XX市老百姓生活最苦、居住环境最差、生活品质最低的区域之一。
2007年,XX市委、市政府按照“保存历史真实性、凸现风貌完整性、体现生活延续性、显现人文自然融合性”的理念,正式启动了小河直街保护开发项目,把街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两个区块,小河直街的东面为核心保护区,西面为风貌协调区,规模将近8公顷。
经过修复,小河直街已成为杭州运河边一处极具特色的旅游生活区。
目前,小河直街原地回迁基本完成,部分原居民住进了内部现代化设施齐备的“老”房子,重新过上了“逐水而居”的生活。
临街店铺的招商工作也已基本完成,9月中旬正式开街营业,小河直街再焕生机。
这是XX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街区保护项目,也是当地老百姓第一个因运河综保工程而受益的项目。
原居民的顺利回迁,居住生活品质的显著提高,为历史街区保护提供了良好模板。
XX县古村落。
XX县于唐朝建立县制,古隶徽州,现隶属江西省XX市,面积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是朱熹和詹天佑的故里,素有“书乡”之誉。
婺源地质构造稳固,历史上未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也很少受到战争的破坏,再加上婺源人懂得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
明清时代的徽式建筑几乎遍布全县各乡村,达数千处之多。
XX县是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特别是婺源民居中的“三雕”更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典范。
婺源古村落被称作“徽文化”的活化石。
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布局紧凑而典雅,形成了村落整体轮廓与地形、山水的和谐统一,被国内外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江湾、汪口、李坑是XX县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
江湾系名人故里,曾孕育了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经学家江永等名人贤士,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
汪口村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有千年古街、古屋、长河漂流可供游览,特别是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俞氏宗祠”气势宏伟、布局严谨、风格独特,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各种图案达100多组,被古建筑学家誉为“艺术殿堂”。
李坑村系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风格的江南水乡古村。
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明清古建筑遍布,青石板街道纵横交错,数十座石、木、砖溪桥沟通两岸。
民居宅院依山傍水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构成一幅天然画卷。
近年来,XX县对古村落实施了抢救性保护,使古村落道路水系、山水人文格局更加完整。
目前,全县有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3处古建筑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民间艺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大力保护的同时,XX县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古村落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短短几年时间,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的热点和亮点,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2005-2008年度全国最具人气旅游景点”等称号,声名鹊起的婺源被专家学者称为婺源现象和婺源模式。
二、南方四地古镇保护开发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思想解放、认识统一。
四地党委、政府几大班子对古城镇保护开发的认识都高度统一,都把古城镇保护开发作为一项关乎民生、关乎发展的重点工程来谋划定位,摆在了战略位置。
XX市把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程确定为“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完善城市休闲功能、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打造宜人宜居宜游山水名城”的重点工程。
1999年XX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以保护乌镇古遗产为契机、“以保护带旅游、以旅游促保护”的决策,并迅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2003年又将乌镇保护开发二期工程作为该市从文化观光旅游向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升级、打造“沪杭都市后花园”的龙头项目。
小河直街保护开发项目被XX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文化工程、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工程和提高生活品质的民心工程。
XX县则将古村落保护开发定位为“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程。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项目实施的速度。
统一、到位的思想认识是考察地将古镇保护开发项目由设想变为实际行动的前提。
科学规划、精心准备。
四地在古镇保护开发工作中,都严格遵守了“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把编制高水平的规划作为古镇保护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规划一步到位。
XX市组织200多位文化工作者对惠山古镇展开了详尽的历史文化研究,形成了完备的文字资料和勘测图纸;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完成了《惠山古镇保护概念性规划》;2003年至2007年又委托云南昆明大学策划丽江古城保护规划的原班人马会同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XX市园林局、昆明理工大学联合编制完成了《惠山古镇保护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惠山古镇保护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最终形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长达5年的规划编制工作为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8年,XX市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乌镇古镇保护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
1999年乌镇东栅区块保护开发工程经过周密调查,制订了《乌镇古镇首期整治保护总体规划》和详细的修复与整治方案,开始实施乌镇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一期工程。
尽管乌镇西栅二期工程未再编制新的规划,但原则上是参照了一期工程。
小河直街是《XX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历史地段之一。
2006年,由XX市规划部门编制的《XX市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经过规划公示、市民提建议、专家评审等程序,最终完成编制,并通过了XX市政府的审批。
XX县从建设局、文物局等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古建筑普查组,深入全县自然村进行摸底、登记,建立了规范的保护管理档案,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对全县古村落做出了详细的《保护规划》。
正是准备工作充分、规划编制科学,保障了古镇保护开发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领导有力、体制健全。
XX市成立了由XX市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XX区委书记担任,区长担任常务副主任,并明确XX区人民政府、XX市园林局为项目责任主体。
XX市为确保乌镇保护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明确由原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市长助理、市旅游局局长、乌镇管委会主任、乌镇党委书记、保护开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做到了权力高度集中、目标责任明确、运转顺畅高效,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项目融资,顺利开发建设了东栅和西栅景区。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四地古镇保护开发的实践表明,单靠政府投入运作还不够,必须进行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走“政府强势主导与市场有效运作相结合”的路子。
XX市,一是由政府先期投入亿元对惠山古镇保护开发核心区实施启动。
二是由XX区人民政府设立了国有全资单位—惠山古街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工程实施主体,拿出908亩经营性土地,评估作价后协议出让给公司作为注册资本,并以此和项目建成后的经营性收入为抵押,由区政府财政担保,与建设银行等4家银行签定了贷款期限6年、总额20亿元的银团贷款。
今年5月份,10亿元贷款已经到位,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对惠山古镇保护开发风貌协调区进行大力招商,以该区块的收益平衡核心区建设资金缺口。
目前正与香港铜锣湾和重庆的2家企业进行洽谈。
XX市,先期由政府投入亿元完成了乌镇一期东栅景区的建设,后又通过银行贷款建成了二期西栅景区,2007年又与中青旅合作,出让乌镇景区51%的股份,由中青旅注资亿元,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市政府的债务压力,更进一步创新了乌镇景区的体制和机制。
依法实施、有情操作。
从四地的实际情况看,依法推进和人性化操作相结合是古镇保护开发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XX市在制定拆迁安置补偿办法时,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拆迁”,对属于集体土地的住房统一按“拆一补一”原则进行安置,超出限制面积部分翻倍作价补偿;对属于国有土地的住房,采用住房安置和货币补偿两种方式;同时,对证件齐全的院落按土地作价进行补偿;对建设10年以上、高度米以上的历史性违章建筑按2500元/平方米进行补偿;另外,还设立了推进奖,对按期拆迁的住户按照补偿金总额的10%给予奖励,对家庭确实困难的住户最多给予2万元补助。
经测算,拆迁货币补偿平均价格达到了8500元/平方米,高出新楼盘市场平均价格600元/平方米。
优惠的政策保障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实施,目前已完成拆迁1141户,拆迁面积达万平方米。
XX市针对小河直街居民多为生活困难的城市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在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拆迁办法时,按照“安置方式多样化、安置政策差异化、过渡补助人性化”的原则,创造性地制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惠民拆迁政策,推出了原地段安置、外迁安置和货币安置三种安置方式,由住户自行选择;对两代以上同堂的住户,推出不同的扩面价,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选择余地;对按期拆迁、安置过渡期的住户实行人性化的补助政策,除按标准发放住房补贴外,每证每月增发500元的补助;对春节、夏季拆迁的住户每证再分别给予3000元的过节奖励和5000元的高温补助费,处处体现了人文关怀。
XX市为了尽量减轻搬迁户负担,对同意期房安置的住户,给予7折优惠。
XX县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在每一个古村落的就近范围规划出一块土地,专门用于农民新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住房需求。
保护开发的合法化、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实际运作的人情化有效地保障了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
突出特色,丰富内涵。
四地从项目策划、规划编制到项目实施都特别注重丰富内涵、彰显特色,力求与众不同,较好地避免了雷同,防止了过度商业化的肤浅开发。
XX市将惠山古镇定位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体验区、高品质文化休闲的城市客厅和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对古祠、古园、古桥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复保护,同时在不同的街区,引进特色各异的非遗项目,对原住户中的特殊人文素质和保持街区活力的因素,如一些“活地图”“活字典”型的“老惠山”、老字号以及具有泥人制作、油酥加工等当地传统民俗技艺的匠人,也将安排在未来统一的业态规划中,从而实现“形似”到“神似”的提升。
在古镇保护开发过程中,乌镇坚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理念,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持“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古镇的共性的基础上,着力于体现自身以文化性和民俗性见长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乌镇个性,先后保护开发了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等重要景点。
同时,乌镇还推出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统节日“香市”,请来年久失传的皮影戏老艺人,将早已停唱的乡土花鼓加以发扬,重新恢复三跳、高杆船表演,把蓝印花布、酒作坊、糕点作坊等有机组合成传统作坊区,把完成搬迁的旧民居改造成民俗馆、婚俗厅、百床厅等等,让古镇充满了生命力。
特别是西栅景区在保留江南水乡古镇风格基调的同时,更多地融入了休闲风情,建设了水上戏台、民俗茶楼、咖啡座、室外泳池、特色民居等各类休闲设施,还有各类会议中心和商务会馆,满足了休闲、商务、度假活动的消费需求,塑造了文化观光体验与休闲度假功能相交融的精品旅游景区,以打造“凭栏眺望、依窗听水”的田园诗情画意和创造“远离繁杂世界、求得一方清静圣土”的超脱生活,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真正成为“休闲圣地、度假天堂”。
XX市以“延续历史文脉、保持古迹风貌、彰显运河文化”为理念,在小河直街保护开发中,注重保护发掘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原模原样型、原汁原味型和似曾相识型”三种模式,对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对米行、布庄、酱园等店铺进行了还原;把解放后修建的砖混结构的房屋全部拆除,恢复了清末民初风格;保留了沿岸码头、驳岸、吊机等设施。
XX县则通过把传统民居改造为古色古香的药铺、茶馆、手工艺店铺等,再现了当地民族生活情趣,不仅开拓了旅游观光新局面,繁荣了经济,恢复古村落的活力,还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防止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
积极探索、完善政策。
XX市乌镇和XX县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古城镇保护开发要想保持持久的生机和活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进行大胆探索,在不断探索中完善政策,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周边县市竞相发展同质古镇游的态势,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XX市政府大胆创新、果断决策,于2007年与北京中青旅合作,引进了中青旅的经营理念、市场、技术和资金,创新了经营体制机制,使景区迈上了现代股份制公司的经营轨道。
特别是双方合作三年不分红的协议,更是保障了乌镇景区每年都有上千万的资金用于景区保护和建设。
乌中合作,使乌镇超脱了传统的经营、低级竞争的怪圈,以更大的眼光,更大的魄力,更快的速度向前健康发展。
同时,XX市委、市政府则以更加规范的姿态,在2008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对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给予1‰—3‰的补助,对景区、酒店、旅行社创新升级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为彻底改变乡村旅游分散经营、无序竞争、形不成规模效应的状况,XX县政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的思路,于2007年11月,通过股份合作、股份收购等方式,将县内10个精品景区资源进行了整合,组建了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股份公司总资产近2亿元,成立以来,在对外营销和景区深度开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增强了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对县财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
2008年上缴税金990万元,2009年预计可上缴1800万元。
宣传促销、塑造品牌。
在全方位的宣传战略上,桐乡乌镇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上海、杭州、苏州三地,在电视、平面及网络等各种媒介上频频推出“原汁原味”及“深厚文化底蕴”的乌镇。
2001年,XX市在乌镇东栅景区投入运行后与上海东方电视台合作营销,有效地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吸引了大批XX市民来乌镇旅游。
特别是接待了apec嘉宾后,乌镇更是吸引了来自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从而使乌镇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国际市场,快速扬名,快速发展,一枝独秀。
在与中青旅合作后,乌镇景区终生买断了每年国家旅游局承办的国内旅交会、国际旅交会入场券的广告权,并参与国家旅游局有关对内外宣传画册的广告,宣传营销的力度更大,空间更广阔,影响更深远。
在品牌塑造上,XX县一方面通过节庆塑造品牌,2003年9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婺源国际文化旅游节,如今每年举办一次的“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节庆活动,有力宣传推介了“中国最美的乡村”这一旅游品牌。
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营销力度,2008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营销推介,在央视《朝闻天下》、《请您欣赏》等栏目展示婺源形象,并赴全国15个主要城市进行推介;2009年继续投入1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等高端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强力打造品牌。
如今,婺源已成为“中国最浪漫的七个城市”之一、“中国十大踏青好去处”之一、“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品牌已经在全国打响。
更多相关文章[考察报告]湖南常德诗墙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纪委监察局等人广东东莞中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市机关党建工作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关于“数字东胜”建设的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市委委员宣传部长等赴云南大理州烤烟生产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市政府赴日韩经贸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市政府考察团赴成都重庆西安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市政府网及天府软件园考察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无锡 古镇 保护 开发 工作 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