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
- 文档编号:6240708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136.81KB
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
《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2分,单选)
1.反应CO+H2O(g)⇌CO2+H2在1000K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K值发生变化的是( )
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B.添加催化剂
C.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200K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2.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A.常温条件下,在空气中铝不容易被腐蚀
B.镀锌铁片比镀锡铁片更耐腐蚀
C.用锌与硫酸制氢气时,往硫酸中滴少量硫酸铜
D.远洋海轮的尾部装上一定数量的锌板
3.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铜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锌电极
B.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H2↑
4.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C+H2O═CO+H2△H═+131.3KJ•mol﹣1
B.C(s)+H2O(g)═CO(g)+H2(g)△H=+10.94KJ•mol﹣1
C.C(s)+H2O(l)═CO(g)+H2(g)△H=+131.3KJ•mol﹣1
D.C(s)+H2O(g)═CO(g)+H2(g)△H=+131.3KJ•mol﹣
5.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可将地下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C.“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D.电解MgCl2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6.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
A(g)+2B(g)⇌2C(g),反应达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
A.40%B.50%C.60%D.70%
7.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HCl(g)═
H2(g)+
Cl2(g)的△H为( )
A.+184.6kJ•mol﹣1B.﹣92.3kJ•mol﹣1
C.﹣69.2kJ•mol﹣1D.+92.3kJ•mol﹣1
8.对一个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下列能加快反应速率且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A.定容容器中通入ArB.增大压强
C.升温D.加入催化剂
9.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B)=0.4mol•L﹣1•s﹣1B.v(C)=0.5mol•L﹣1•s﹣1
C.v(D)=0.6mol•L﹣1•s﹣1D.v(A)=1.5mol•L﹣1•s﹣1
10.下列反应中,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CO(g)═2C(s)+O2(g)B.NH4Cl(s)=NH3(g)+HCl(g)
C.(NH4)2CO3(s)═NH4HCO3(s)+NH3(g)D.MgCO3(s)═MgO(s)+CO2(g)
11.反应Fe(s)+CO2(g)⇌FeO(s)+CO(g),700℃时平衡常数为1.47,900℃时平衡常数为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增大CO2浓度,平衡常数增大
12.在可逆反应2NO2(g)⇌N2O4(g)中,下列可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NO2和N2O4浓度相等B.NO2和N2O4分子数之比为2:
1
C.体系颜色不再发生变化D.N2O4不再分解
1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可以通过出现浑浊的快慢来判断反应的快慢程度,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V/mL
c/(mol•L﹣1)
V/mL
c/(mol•L﹣1)
A
25
5
0.1
10
0.1
B
25
5
0.2
5
0.2
C
35
5
0.1
10
0.1
D
35
5
0.2
5
0.2
A.AB.BC.CD.D
14.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2NO2(g)⇌N2O4(g)△H<0B.C(s)+CO2(g)⇌2CO(g)△H>0
C.N2(g)+3H2(g)⇌2NH3(g)△H<0D.H2S(g)⇌H2(g)+S(s)△H>0
15.反应2A(g)⇌2B(g)+C(g);△H>0,达平衡后,要使v(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降温B.加催化剂C.升温D.加压
16.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
A.CuSO4B.Na2SO4C.CuCl2D.NaCl
二、选择题(共6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7.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
2C(s)+O2(g)═2CO(g)△H=﹣220kJ•mol﹣1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
A.﹣332B.﹣118C.+350D.+130
1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红棕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压缩H2与I2(g)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19.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20.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X(g)+bY(g)⇌cZ(g)+dW(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压缩到原来的
体积,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b>c+d
C.Z的体积分数减小D.X的转化率增大
21.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B.a极是铁,b极是铜时,b极逐渐溶解,a极上有铜析出
C.a极是粗铜,b极是纯铜时,a极逐渐溶解,b极上有铜析出
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相等
22.将一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用玻璃片分别压在一张用食盐水、碘化钾淀粉溶液和石蕊试液浸透的滤纸上,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附近滤纸的颜色分别是( )
A
B
C
D
阳极
蓝
白
红
蓝
阴极
白
蓝
蓝
蓝
A.AB.BC.CD.D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3.已知1molSO2(g)生成1molSO3(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 、 .
(2)2SO2(g)+O2(g)═2SO3(g)△H= (用含“E1”、“E2”或“E3”的代数式表示).
(3)已知:
在一定条件下,64gSO2气体氧化为SO3气体时放出99kJ的热量,请写出SO2氧化为SO3的热化学方程式 .
24.对于可逆反应:
mA(g)+nB(g)⇌xC(g);△H=?
,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1,p2)条件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如图所示,判断△H 0,m+n x(填序号)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确定.
25.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 0(填“大于”或“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 mol•L﹣1•s﹣1
(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T 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26.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700
800
90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4)900℃时,在1L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1molH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CO的浓度为0.5mol/L,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此时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
(5)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同样也适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已知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NH3+H2O⇌NH3•H2O⇌NH4++OH﹣
①向氨水中加入MgCl2固体时,平衡向 移动(填“左”或“右”),溶液中OH﹣的浓度 (填序号,下同),NH4+离子的浓度 .
A.变大B.变小C.不变
②向浓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上述平衡向 移动(填“左”或“右”),溶液中OH﹣的浓度 (填序号,下同),NH4+离子的浓度 .
A.变大B.变小C.不变.
27.23.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O3(g)=IO﹣(aq)+O2(g)△H1
②IO﹣(aq)+H+(aq)⇌HOI(aq)△H2
③HOI(aq)+I﹣(aq)+H+(aq)⇌I2(aq)+H2O(l)△H3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H=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
I2(aq)+I﹣(aq)⇌I3﹣(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8.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下列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①2FeCl3+Fe═3FeCl2
②AlCl3+3NH3•H2O═Al(OH)3↓+3NH4Cl
③NaOH+HCl═NaCl+H2O
(2)根据
(1)中所选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如图1,请在图中完成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的标注.
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电池工作的时候,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 (填“负极”,“正极”或“不移动”).
(3)①欲完成2HCl+2Ag=2AgCl↓+H2↑,设计了图2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 .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写出阳极(或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化是 (填序号).
A.变大B.变小C.不变
③若有1.08gAg被消耗,该原电池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2分,单选)
1.反应CO+H2O(g)⇌CO2+H2在1000K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K值发生变化的是( )
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B.添加催化剂
C.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200K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不随其他条件改变.
【解答】解:
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压强变化,平衡常数不变,故A不符合;
B、加入催化剂,对平衡常数无影响,故B不符合;
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变化,故C符合;
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常数不变,故D不符合;
故选C.
2.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A.常温条件下,在空气中铝不容易被腐蚀
B.镀锌铁片比镀锡铁片更耐腐蚀
C.用锌与硫酸制氢气时,往硫酸中滴少量硫酸铜
D.远洋海轮的尾部装上一定数量的锌板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铝被氧化生成氧化铝,为化学反应;
B.金属活泼性Zn>Fe>Sn,原电池中活泼金属易被腐蚀;
C.滴少量硫酸铜,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
D.加锌后,金属性Zn>Fe,Zn易被腐蚀.
【解答】解:
A.铝被氧化生成氧化铝,为化学反应,与电化学无关,故A选;
B.金属活泼性Zn>Fe>Sn,原电池中活泼金属易被腐蚀,则镀锌铁片比镀锡铁片更耐腐蚀,故B不选;
C.滴少量硫酸铜,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C不选;
D.加锌后,金属性Zn>Fe,构成原电池,Zn易被腐蚀,故D不选;
故选A.
3.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铜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锌电极
B.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H2↑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图为铜锌原电池,原电池工作时,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2e﹣=Cu,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解答】解:
A.原电池工作时,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子从锌电极通过检流计流向铜电极,故A错误;
B.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铜电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B正确;
C.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2e﹣=Cu,故D错误.
故选B.
4.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C+H2O═CO+H2△H═+131.3KJ•mol﹣1
B.C(s)+H2O(g)═CO(g)+H2(g)△H=+10.94KJ•mol﹣1
C.C(s)+H2O(l)═CO(g)+H2(g)△H=+131.3KJ•mol﹣1
D.C(s)+H2O(g)═CO(g)+H2(g)△H=+131.3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则1mol碳与水蒸气反应,吸收10.94kJ×12=131.28kJ,并注意物质的状态来解答.
【解答】解:
由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则1mol碳与水蒸气反应,吸收10.94kJ×12=131.28kJ,
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1.28kJ•mol﹣1,
故选D.
5.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可将地下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C.“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D.电解MgCl2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分析】A.利用胶体具有大的表面积,有吸附作用分析;
B.作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
C.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减少了空气污染物;
D.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
【解答】解: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故A正确;
B.可将地下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所以能保护它不受腐蚀,故B正确;
C.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减少了空气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故C正确;
D.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电解MgCl2溶液得到氢氧化镁,不能制得金属镁,故D错误.
故选D.
6.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
A(g)+2B(g)⇌2C(g),反应达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
A.40%B.50%C.60%D.70%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假定A和B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根据平衡时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反应方程式,利用三段式解题法,列方程,求出参加反应A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的定义计算其转化率.
【解答】解:
设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A(气)+2B(气)⇌2C(气)
开始(mol)110
变化(mol)x2x2x
平衡(mol)(1﹣x)(1﹣2x)2x
所以,(1﹣x)mol+(1﹣2x)mol=2xmol;
解得:
x=0.4
A的转化率为
×100%=40%,
故选A
7.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HCl(g)═
H2(g)+
Cl2(g)的△H为( )
A.+184.6kJ•mol﹣1B.﹣92.3kJ•mol﹣1
C.﹣69.2kJ•mol﹣1D.+92.3kJ•mol﹣1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式,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
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相互对应.若反应式的书写形式不同,则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不同,故反应热亦不同;反应方向改变,焓变数值符号改变.
【解答】解: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Cl2(g)=2HCl(g)△H=﹣184.6kJ•mol﹣1,
改变方向,焓变变为正值,系数除以2,焓变也除以2,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
HCl(g)=
H2(g)+
Cl2(g)△H=+92.3kJ•mol﹣1,
故选D.
8.对一个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下列能加快反应速率且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A.定容容器中通入ArB.增大压强
C.升温D.加入催化剂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浓度、增大压强时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
A、定容容器中通入Ar,活化分子数目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
B、增大压强时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故D错误;
故选B.
9.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B)=0.4mol•L﹣1•s﹣1B.v(C)=0.5mol•L﹣1•s﹣1
C.v(D)=0.6mol•L﹣1•s﹣1D.v(A)=1.5mol•L﹣1•s﹣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解答】解:
A.v(B)=0.4mol•L﹣1•s﹣1;
B.v(C):
v(B)=2:
1,故v(B)=0.5v(C)=0.5×0.5mol•L﹣1•s﹣1=0.25mol•L﹣1•s﹣1;
C.v(D):
v(B)=2:
1,故v(B)=0.5v(D)=0.5×0.6mol•L﹣1•s﹣1=0.3mol•L﹣1•s﹣1;
D.v(A):
v(B)=3:
1,故v(B)=
v(A)=
×1.5mol•L﹣1•s﹣1=0.5mol•L﹣1•s﹣1;
故D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D.
10.下列反应中,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CO(g)═2C(s)+O2(g)B.NH4Cl(s)=NH3(g)+HCl(g)
C.(NH4)2CO3(s)═NH4HCO3(s)+NH3(g)D.MgCO3(s)═MgO(s)+CO2(g)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选项中均为吸热反应,△H>0,△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则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中△S<0,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B、C、D中△H>0、△S>0,由△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可知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只有A中△H>0、△S<0,由△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可知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故选A.
11.反应Fe(s)+CO2(g)⇌FeO(s)+CO(g),700℃时平衡常数为1.47,900℃时平衡常数为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增大CO2浓度,平衡常数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B.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C.根据温度变化,平衡常数的变化情况,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D.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判断.
【解答】解:
A.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A错误;
B.固体浓度视为常数,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故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故B错误;
C.升温,平衡常数增大,表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正确;
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故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2.在可逆反应2NO2(g)⇌N2O4(g)中,下列可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NO2和N2O4浓度相等B.NO2和N2O4分子数之比为2:
1
C.体系颜色不再发生变化D.N2O4不再分解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当NO2和N2O4浓度相等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物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A错误;
B.当NO2和N2O4分子数之比为2:
1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物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
C.体系颜色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二氧化氮浓度一定,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四氧化二氮都在分解,只是在平衡状态其分解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故D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福州市 屏东 中学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