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的治疗发展历史.docx
- 文档编号:6239769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3.75KB
高度近视的治疗发展历史.docx
《高度近视的治疗发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度近视的治疗发展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度近视的治疗发展历史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姓名
分数
备注
郑思施
阮钰婷
程嵩淋
高度近视的治疗发展历史
2016140829郑思施
2016140812阮钰婷
2016140806程嵩淋
**********
完成日期:
2017年11月27日
《文献检索》课专题综述选题申报表
专题综述题目
高度近视的治疗发展历史
题目属性
□教师指定√自选
课题组成员
及分工情况
(课题组成员
不得超过3人)
姓名
性别
学号
课题内分工
郑思施
女
2016140829
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
阮钰婷
女
2016140812
检索文献,资料分析
程嵩淋
女
2016140806
纸笔写作,课题报告
目 录
1.课题分析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儿童>400度)伴有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性等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屈光不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渐渐入侵了我们的生活,这对于我们眼睛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渐渐的使我们从近视变为高度近视。
据《保健医苑》2016年第2期期刊统计,我国有4亿近视人口,其中高度近视患者占30%,并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如何治疗高度近视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只有了解高度近视治疗的发展历史,才能了解高度近视,并获得更好的治疗。
2检索策略
2.1选择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名称
访问方式
检索年代
文献类型
万方数据
∙
2000-2017
学术论文、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2000-2017
期刊论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2000-2017
期刊、文章
超星数字图书馆
1996-2017
图书
中国知网
1978-2017
文献、期刊
2.2选择检索词
从课题字面选
从课题内涵选(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位词)
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上位词)、屈光不正(近义词)、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性、近视度数大于600度、黄斑裂孔性视网膜(下位词)
治疗
治疗现状、普及范围(同义词)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同义词)
3.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序号
检索策略
检索结果
检索评价
1
高度近视眼OR高度近视AND发展趋势
1746条
相关性好
2
高度近视眼AND发展趋势
4条
相关性差
3
屈光不正AND发展现状
18条
相关性好
4
高度近视眼AND普及范围
21条
相关性差
5
高度近视眼AND发展前景
1条
相关性差
从序号1中选出
单层内界膜翻转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作者:
徐昶中、吴建华、何俊文、冯超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出处:
《中华眼科杂志》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8-343,共6页Chi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
摘要:
目的比较单层内界膜翻转与内界膜剥除对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或单层内界膜翻转治疗的适度高度眼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35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28例(28只眼);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83±8.59)岁.其中内界膜剥除组17只眼,内界膜翻转组18只眼.所有患者于手术前及手术后行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OCT检查.术后均保持头低位休息3~4周,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患眼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及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术后两组间视力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网膜复位率比较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内界膜剥除组与内界膜翻转组所有患者的视网膜均成功复位.内界膜剥除组17只眼中8只眼黄斑裂孔闭合(8/17),内界膜翻转组18只眼中1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16/18),两组黄斑裂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末次随访时,内界膜剥除组最佳矫正视力为1.57±0.24,内界膜翻转组为1.52±0.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3,P=0.457).术后内界膜剥除组患者视力提高的幅度为0.20±0.34,内界膜翻转组为0.34±0.4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4,P=0.265).结论单层内界膜翻转术是治疗适度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能提高黄斑裂孔的闭合率,有利于黄斑中心凹结构的恢复。
关键词:
近视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外膜
分类号:
R473.77[医药卫生—护理学;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从序号一中选出
扫频相干光断层成像术在高度近视眼研究中的新发现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作者:
刘玉燕 韩泉洪
机构地区: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研究所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300020
出 处:
《中华眼科杂志》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7-550,共4页Chi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
摘 要:
高度近视眼的眼底病变是导致视觉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不同类型的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改变,尤其黄斑及视乳头周围的病变。
由于技术的限制,以往对于人类巩膜及脉络膜特点的活体观察和研究相对困难。
扫频OCT以长波长扫描激光作为光源,随着扫描深度的增加,其灵敏度的衰减不断减少,使其对脉络膜甚至巩膜的检查成为可能。
本文就近期使用扫频OCT对人类高度近视眼脉络膜、巩膜的特点及巩膜后蛛网膜下腔和血管系统进行研究的结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
近视 视觉障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分类号:
R778.11[医药卫生—眼科;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3.2中国知网
序号
检索策略
检索结果
检索评价
1
高度近视眼
702条
相关性好
2
高度近视眼AND发展趋势
11条
相关性差
3
高度近视眼AND发展现状
2条
相关性差
4
屈光不正AND发展现状
27条
相关性好
5
屈光不正AND治疗现状
32条
相关性好
从序号一中选出
巩膜细胞外基质在高度近视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
侯静梅、亢泽峰
摘要:
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视网膜能够独立识别眼球的屈光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是眼球生长控制系统的感觉运动器。
视觉传导的信号分子从视网膜传递到巩膜,最后引起巩膜的重塑。
由于巩膜决定眼球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巩膜的变化是近视眼研究的焦点。
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眼球伸长的过程伴随着巩膜的广泛重塑。
局部视网膜信号转化为调控巩膜重塑的信号后,可诱导细胞外基质的异常表达,并引起巩膜胶原纤维的改变,最终引起巩膜重塑。
本文笔者就巩膜细胞外基质在高度近视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发病机制; 巩膜; 细胞外基质;
分类号:
R778.11
从序号四中选出
我国屈光不正矫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
瞿佳
摘要:
现代社会对视觉的要求不仅是看见,还必须看得清楚、舒服,人们读书和工作时需要长时间阅读或使用电脑,闲暇时需要看电视等,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使人们对“好视力”的要求。
.
出版源;《中华眼科杂志》 , 2000 , 36 (3) :
205-207
从序号五中选出
儿童屈光不正和弱视的现状
作者:
倪昊刘微
摘要:
屈光不正和弱视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病,并且是引起儿童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的关键。
为了让广大从事儿童保健的医护人员及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能够关注儿童屈光不正问题的严重性,达到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本文就屈光不正的现状、病因及预防治疗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
屈光不正; 弱视; 预防;
分类号:
R777.44;R778
3.3万方数据库
序号
检索策略
检索结果
检索评价
1
高度近视眼
2条
相关性好
2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
30条
相关性好
3
屈光不正AND普及范围
1条
相关性好
4
眼轴延长
1条
相关性差
从序号一中选出
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OCT测量
摘要: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方法将高度近视眼47例(47眼)和正常对照者42例(42眼)分为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和边界的神经上皮层厚度以及视网膜地形图各地区域平均厚度,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的中心凹中心和边界和神经上皮层变薄非常显著,旁中心凹鼻侧和下方区域以及周边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非常显著;旁中心凹颞侧和上方区域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显著;但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低于正常眼.OCT测量神经上皮层厚度时,应综合分析某一点厚度和该点所在区域平均厚度.
作者:
李世迎、 王一、 阴正勤、孟晓红
刊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ISTICPK
分类号:
R322.91R778.11R814.42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从序号三中选出
眼科门诊50岁以上部分人群屈光矫正前后视力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眼科门诊50岁以上部分人群屈光状态及视力矫正前后状况,探讨视力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组人群149例298眼,使用电脑验光联合视网膜检影进行屈光矫正,并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及居住地.结果:
该组人群149例298眼中,屈光不正281眼(98.6%).其中近视性屈光不正有119眼(42.3%),远视性屈光不正有94眼(33.5%),混合性散光有68眼(24.2%).验光矫正前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42±0.21和0.63±0.32,可矫正的视力损害为186眼(65.3%).低教育程度、低收入、居住在农村是视力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是视力损害的重要因素,通过矫正可使大部分人脱离视力损害的范围.应加强老年人群特别是贫困地区、低教育程度及低收入人群的视力保健和相关知识的普及.
作者:
税丹、郝更 生、李玉茹、江海鹰
刊名:
国际眼科杂志
关键词:
屈光不正、屈光矫正、视力损害、老年人
机标分类号:
R19R77
从序号四中选出
十年光学离焦近视研究
WHO指出视觉障碍是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三大类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患,而视觉障碍就包括众多的尚未矫治的近视眼患者。
本研究从以下三方面对该科学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一、中央远视性光学离焦可以加速幼猴眼轴延长,促进近视眼的发生;二、长时间视近活动(自主性/强制性)可通过持续性离焦刺激诱导灵长类自然近视眼动物模型;三、周边视网膜与中央视网膜同样参与灵长类正视化的过程,通过矫正近视眼周边的远视性离焦可有效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加深。
综上所述,光学离焦是近视眼发病的核心机制,离焦矫正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近视眼临床矫治手段。
作者:
葛坚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2012年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
中国医师协会2012年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光学离焦、近视、离焦矫正技术、眼轴延长、视近活动
3.4超星发现
序号
检索策略
检索结果
检索评价
1
高度近视眼AND发展过程
0条
无相关内容
2
屈光不正AND发展趋势
18条
相关性好
3
屈光不正AND普及范围
1条
相关性差
从序号二中选出
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趋势
杜之渝
摘要:
角膜屈光手术的主要发展历程以前对于屈光不正除了配眼镜(无论是框架眼镜或是隐形眼镜),似乎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为解决屈光不正问题,虽然人们已进行了多种不懈的努力,如针灸、眼液、耳贴、磁疗等,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在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佐滕教授已尝试从角膜内表面与外表面联合作放射状切开治疗近视,虽然初见成效,但随之而来的大泡性角膜炎、角膜内皮失代偿
关键字:
角膜屈光手术屈光不正隐形眼镜框架眼镜配眼镜
分类号
R779.63
分类导航:
医药、卫生->眼科学->眼外科手术学->视网膜光凝术及激光在眼外科的应用
3.5实体图书馆
序号
检索策略
检索结果
检索评价
1
中华服科杂志2005年6月第41卷 第6期
1条
相关性好
2
华眼槐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年4月第19卷第4期
1条
相关性好
3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3年2月第15卷第2期
1条
相关性好
4
天津医药2017年6月第45卷第6期
1条
相关性好
从序号一中选出
中华服科杂志2005年6月第41卷第6期ChinJOphalmol,Jume2005.Vol4Na.572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近视眼
林振德、俞阿勇
【摘要】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在保留晶状体的基础上植入人工晶状体,具有可逆、保留调节及损伤小等优点,在矫治高度近视、远视、散光等方面已初步体现其优越性,是矫治屈光不正的一种新方法。
本文就其矫治中、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
572-576)
关键词晶体,人工;手术; 近视
从序号二中选出
华眼槐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年4月第19卷第4期225
高度近视行SMILE与FS-LASIK 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魏然、郑琼芹、邱乐梅、张小兰、孙成淑、王顺清、邓应平
【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徽光原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照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中心行近视矫正术的高度近视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21例41眼)和FS-LASIK组19例(38眼) 常规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娇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玉、对比敏感度(CS) 角膜高阶像差和屈光矫正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问卷(QIRC)评分,于术后Id 1周、1个月.3 个月和6 个月随访复在。
采用独立样本1检验或Mann-Whitmey U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S-LASIK 组和SMILE 组的安全指数分別为100-0.23 和1.00-0.12.术前SMILE 组12.0 cpd 的LogCS
值高于FS-LASIK组(=2 137,P-0.035),SMILE组3.0 cpd的LogCS值术后6个月与术前变化量高FFS-LASIK 组(=2.843,P-0.008),其余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LASIK组的总高阶像差、三阶替差和四阶球差术后6个月与术前的变化最高于SMI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87,P<0.001;t=4.127.P<0.001t=10.068P<0.001 2组之间术后3、6个月2个时间点QIRC量表评分与术面的变化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SMILE 和FSLASIK 均能安全地新正高度近视。
SMILE 术后低频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恢复情况优于FSLASIK.SMLE 与FSLASIK均使角眼的高阶像增加,后者引人了更多的彗差和球差。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镇术; 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从序号三中选出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3年2月第15卷第2期,116
传导性角膜热成形术治疗衔射型多焦点有效人工晶状体植人后的正性屈光不正
郭海科、曾锦、张洪洋、障超、
[摘要] 目的评价传导性角膜热成形术(CK)治疗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后正性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侧研究。
6例(7眼)植人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发生正性屈光不正的患者接受CK手术,手术采用CK View Point Rrfractec(RCS-200,Refractec,Inc.)系统。
随访1年观察患者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脱镜率、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等指标.CK手术前和术后1年远、近视想者力变化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CK 手术前患者中位数远视力为0.4,中位数近视力为0.25,平均等效球镜+ 1.10±0.29 D(+0.75-±1.50.D) CK手术后1年,患者的中位数远视力为0.8,中位数近视力为0.25,平均等效球镜为-0.39±0.38 D(+0.25--1.0 D),CK手术后1年,患者远、近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26,-2.375,P<0.05) 结论,CK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手术后轻度正性屈光不正,并且能提高衔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人后的脱镜率。
【关键词】传导性角膜热成形术;衍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从序号四中选出
天津医药2017年6月第45卷第6期
高度近视的组织学改变研究进展
李文博,胡博杰,李被荣
摘要:
高度近视的患防人群日益增加越来越受关注。
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如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和视网膜的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神经的损伤、黄斑劈裂和黄斑裂孔等,均可使视功能丧失。
高度近视的组织学变化是这些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生物影像技术的进展。
如频城光学断层扫描和深度增强成像技术的引入,使得在活体下可以获得更加详尽的高度近视组织学数据,并发现一些新的组织学特征,从而更新了发病机制的部分观点。
本文对包括巩膜、脉络膜(Bnch's股)、视神经、玻璃体和视网膜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新对高度近视组织学改变的认识。
关键词:
近视;巩膜:
脉络膜:
视盘;玻璃体;视网膜:
综述:
高度近视;Bruch's膜
中图分类号:
R778 1文献标志码A 001:
01198207041
4.文献综述
高度近视的治疗发展历史
郑思施阮钰婷程嵩淋
摘要:
眼睛更是我们感知和观察外在世界的重要器官。
据统计,有百分之八十的外界信息,我们是通过眼睛来获取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近视转化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也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1玻璃体病变由于眼轴延长,玻璃体腔增大,促使玻璃体进行性变性,从而相继发生液化、浑浊及后脱离。
2黄斑病变常见黄斑出血、黄斑变性、黄斑裂孔。
3视网膜脱落是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八倍或十倍于其他人群。
原发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中,近视眼所占比例可高达70%以上。
4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scleralspaphylomn)变性近视眼由于眼球自赤道部向后过度延伸,后极部巩膜明显变薄,发生局限性扩张,在眼内压在作用下,巩膜膨出,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后巩膜葡萄肿。
5弱视。
6斜视据统计,我国有4亿近视人口,其中高度近视患者占30%,并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了解高度近视的治疗历史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治疗和研究。
关键词:
高度近视治疗发展历史屈光手术眼睛
一、眼睛的构造
我们常把眼睛比做“照相机”。
光线经过眼球的透明部分(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进入眼内,睫状肌通过活动来适当地调节晶状体的厚度和弯曲度,使光线发生折射并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当眼球在无调节状态下时,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准确聚焦于眼底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我们就称为屈光不正,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就是近视眼。
很明显,要解决近视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有两条思路:
第一,就是在平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之前,先让平行光适当地发散,以对眼球屈光不正提前做出补偿,正负抵消,最后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
佩戴近视眼睛(凹透镜)正是这样一个思路。
第二种方法,就是直接在眼球上做文章,敲敲打打修修补补,通过改变眼球的屈光系统的折射率将焦点位置偏移以求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
屈光手术的发展正是对这一思路的实践历程,其间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
二、透明晶体摘除术(clear lens extraction, CLE)
如果把现代屈光手术看作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树,那播下第一颗种子的人就是赫尔曼. 博尔哈弗(Herman Boerhaav 1668.12.31–1738.9.23)。
博尔哈弗是荷兰著名的医学家、解剖学家、植物学家、化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临床教学和现代医院的奠基人。
博尔哈弗继承和发扬了希波克拉底临床指导的教学方式,强调通过解剖来了解和调查病因。
在随后的岁月里,彼特大帝本人也曾于1715授业于他。
博尔哈弗的两部著作《Institutiones Medicinae》(1708) 和《Elementa Chemiae》(1732) 被作为标准教科书有数十年之久。
在教学和行医的过程中,凭借其深厚的解剖学知识和医学实践的积累,博尔哈弗针对治疗高度近视,在1708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将晶状体摘除以改变眼球屈光的想法,即透明晶体摘除术(clear lens extraction, CLE),这始为屈光手术的一个分支——晶状体屈光手术的滥觞。
但真正实际施行这种手术则又要追踪至哈勒、弗卡拉和瓦彻。
(注1)。
三、老树新花——晶状体屈光手术
阿尔布莱克·冯·哈勒(Albrecht von Haller 1708.10.16-1777.12.7),瑞士生理学家、解剖学家、诗人,曾师从于博尔哈弗。
有资料表明,正是哈勒在1746年将老师的想法付诸于实践,此时搏尔哈弗辞世已有八年。
在进入十九世纪后,透明晶体摘除术作为治疗高度近视的一种手段已经被广为知晓和认可, 但是由于感染的危险,在无菌手术时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这种手术只是偶尔被应用。
世人公认的CLE首例报告要等到英国医生里斯特(Joseph Lister 1827.4.5~1912.2.10)在1865年发明消毒术之后。
四、“弗氏手术(Fukala's operation)”
1889年,奥地利外科医生弗卡拉(Vincenz Fukala 1847-1911)和法国的瓦彻(Vacher)首次发表了透明晶体摘除术的临床报告,由于弗卡拉的开创性工作,人们将这类手术命名为“弗氏手术(Fukala's operation)”,而历史已经在搏尔哈弗最初提出透明晶体摘除术的方案之后翻过了近两个世纪的篇章。
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手术条件的限制,在其后的十年中,通过对手术前后的追溯比较却显示出让人沮丧的结果:
因为高度近视眼晶状体后囊薄而缺乏弹性,极易在手术过程发生破裂;而且透明晶状体的皮质不易清除干净,手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高。
另一方面,高度近视眼眼轴长,球壁薄,摘出晶状体后眼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这也是该手术最主要的并发症。
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度 近视 治疗 发展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