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 文档编号:623951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72KB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众望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
《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
姓名:
班级:
课型:
复习课授课时间:
2013.01主备人:
李成华审核:
【课时安排】4课时(总第174--177课时)
陈涉世家
(一)
(甲)陈胜者。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
“吾欲见涉。
”官门今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伙颐①!
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
①伙颐:
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
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
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比至陈()
(2)被坚执锐()(3)刑其长吏()
(4)皆来会计事()(5)客出入愈益发舒()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复立楚国之社稷B、或说陈王曰或以为亡
C、故天下传之扶苏以数谏故D.、杀之以应陈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二)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徐(安徽县名)令(县官)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口才)而涉猎(广泛地阅读)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班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雇佣)书(写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保卫边境的英雄)、张骞(西汉元帝时通西域的大探险家)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砚台)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后汉书·班超传》)
1.甲、乙文都选自史书。
甲文选自《------------》,作者------------;乙文选自《---------》,作者范晔。
2.下列有关这两本史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书是编年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B.甲书是纪传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C.甲、乙二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D.甲、乙二书均为编年体断代史。
3.下面两句中“而”的用法是:
()
(1)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2)佣者笑而应曰
A.承接承接B.并列承接
C.并列修饰D.承接修饰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若为佣耕(若)------------②苟富贵,无相忘(苟)-------------
③尝辍业投笔叹曰(辍)---------④不耻劳辱(耻)----------------------
5.翻译句子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
②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
6.比较两文的详略安排,甲文写得------------,仅介绍陈涉的出身与抱负;乙文则写得--------------,还介绍了班超的经历、思想性格、才学。
两文除了直接描写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外还都运用了-----------------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宏大志向。
7.比较两文,你能看出传记作品首先应介绍什么吗?
----------------------------------------------------------------------------------------
8.阅读两个语段,说说陈涉与斑超有哪些共同之处?
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三)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
“吾
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
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先生奚用相济⑤?
”冀曰:
“愚不及。
”援曰: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冀曰:
“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
(注释)①马援:
东汉名将。
②反同众人邪:
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
③开置七郡:
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
④猥:
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
⑤奚用相济:
用什么来帮助(我)?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A.会天大雨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援谓之曰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11.【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2.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
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
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13.【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
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3分)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四)
【甲】吴广素爱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日: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日: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3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日:
“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
“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
[注]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
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
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
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素:
②比至陈比:
.
③使公即恒楚将将:
④是时恒楚亡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胜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隆中对》
(一)
【甲】亮躬耕陇亩……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注释:
①扶风:
汉朝郡名②平陵:
汉朝县名③徐:
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
汉明帝年号⑤固:
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
官名.⑦傅介子:
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
(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不耻劳辱(4)尝辍业投笔叹曰
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译文:
(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
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
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
(二)
[甲]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4分)
A.自董卓已来()B.利尽南海()
C.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D.益州既定()
16.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3分)
A.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B.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17.乙文中写隆中对策过程的句子是:
18.阅读甲文,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是:
(3分)
A.
B.
C.
19.①甲文中,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②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1分)
出师表
(一)
【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
‘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
‘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
”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
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
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
指很多,虚数④致:
招来⑤见事:
被任用⑥凑:
聚集,奔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激()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遂许先帝以驱驰()(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况贤于隗者乎B.受任于败军之际/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二)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
①御:
马夫。
②驷马:
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
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
担任国相。
⑤志念: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
谦虚。
⑦自损抑: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
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
(三)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
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①
②
③
(四)
(一)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选文
(二)具体说明了选文
(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
并简要概括选文
(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夙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庶竭驽钝驽钝: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以后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若嗣子可辅辅: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
(五)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③,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④曰: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
先生之以此寡人也。
”腹黄享对曰:
“墨者之法曰: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
①墨者:
指墨家。
②钜子:
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③腹黄享(tún):
人名。
④秦惠王:
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词
(1)以光先帝遗德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2.译句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
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
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不少于30字)
(六)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
“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
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
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③问晋鼎:
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④梁、岐:
地名。
⑤淮阴:
地名。
⑥桓宣武:
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
⑦履屐之间:
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3)郗超与谢玄不善(4)既已狼噬梁、岐
2.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
(只断两处)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
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七)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16、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8.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
举出一例即可。
(八)
(甲)亲贤臣,远小人,……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2分)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
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陈涉世家
(一)1.略2.B3.
(1)陈胜长叹一声说: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
(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4.(甲)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5.
(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
(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如:
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二)1.《史记》司马迁《后汉书》2.C3.C4.你如果停止以……为耻
陈涉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略详比喻7.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
8.幼时都有远大抱负。
儿时就应该有远大理想为将来做打算
(三)8.(2分)A.会:
适逢,恰巧遇到。
B.唱:
同“倡”,倡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上学 语文期末 复习 文言文 对比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