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上科学期中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6236732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64.51KB
浙教版九上科学期中复习提纲.docx
《浙教版九上科学期中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上科学期中复习提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九上科学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
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的实质:
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
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
二.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电离及其表示方式:
电离:
某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电离的表示方法:
电离方程式。
NaCl===Na++Cl-
H2SO4===2H++SO42-
NaOH===Na++OH-
注意:
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二.酸的涵义: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强酸:
盐酸(HCl)、硫酸(H2SO4)、
硝酸(HNO3)
弱酸:
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注意:
(1)酸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H+
(2)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酸:
胃酸(盐酸)食醋(醋酸)、
汽水(碳酸、柠檬酸)水果(有机酸)
1.酸的鉴别
(1)pH试纸
pH<7,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中性
pH>7,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2)常见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
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无色酚酞试液:
遇酸无色;遇碱变红
三.酸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③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⑤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四.盐酸
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1、无色,
2、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溶液,混合物),
3、浓盐酸易挥发,瓶口冒白雾。
(白雾: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盐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和指示剂反应: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与某些金属(H前金属)反应
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uO+2HCl=CuCl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4、与碱反应
NaOH+HCl=NaCl+H2O
5、与某些盐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五.硫酸
浓硫酸的性质
1、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挥发。
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过程中放出大量热,
常用的浓硫酸质量分数是98%。
2、浓硫酸具有三大性质:
a、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b、脱水性(腐蚀性)
c、强氧化性
硫酸的化学性质
1、稀硫酸和金属反应
Zn+H2SO4===ZnSO4+H2↑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
2、稀硫酸和金属氧化铁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
3、稀硫酸和碱反应
Cu(OH)2+H2SO4===CuSO4+2H2O
4、稀硫酸和盐反应
BaCl2+H2SO4==BaSO4↓+2HCl
第三节探索碱的性质
一.碱的涵义:
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的一类化合物。
强碱:
KOH、NaOH、Ba(OH)2、Ca(OH)2
弱碱:
氨水、氢氧化铝等
注意:
(1)碱溶液中阴离子全部是OH-
(2)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碱:
火碱NaOH、熟石灰Ca(OH)2氨水NH3.H2O
二.碱的共性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碱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
3、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氢氧化钠的性质
俗名:
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物理性质:
1、白色固体、能吸收水分而潮解。
(可作干燥剂)
2、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性质:
a、碱的水溶液有碱性,有涩味,有滑腻感。
b、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安全提示:
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皮肤、衣服被它腐蚀,更应防止溅到眼睛里。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碱+酸=盐+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
结合成中性的水。
H++OH-=H2O
2、氢氧化钠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3、氢氧化钠与某些盐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氢氧化钙Ca(OH)2
物理性质:
1、白色粉末状固体
2、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3、具有腐蚀性
1、氢氧化钙和酸反应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H2SO4=CaSO4+2H2O
2、氢氧化钙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Ca(OH)2=CaCO3↓+H2O
这一反应常被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3、氢氧化钙和盐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本章小结: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
氟、氯、溴、碘;
负二价:
氧和硫。
(可变正价):
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
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
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
磷酸根(PO4);
正一价:
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
锌跟稀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3、
铁跟稀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溶液变成黄色
7、
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O+H2SO4=CuSO4+H2O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
2NaOH+SO2=Na2SO3+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
2NaOH+SO3=Na2SO4+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
Ca(OH)2+CO2=CaCO3↓+H2O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7、生石灰跟水反应:
CaO+H2O=Ca(OH)2
(三)几种重要的盐
盐的性质:
(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另一种金属。
(2)盐+某些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盐+某些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盐+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
CuSO4+Fe=FeSO4+Cu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
AgNO3+HCl=AgCl↓+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
Ca(OH)2+Na2CO3=2NaOH+CaCO3↓有白色沉淀产生
8、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gNO3+NaCl=AgCl↓+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
BaCl2+Na2SO4=2NaCl+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五、溶解性表:
(1)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
(2)碱的溶解性:
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全不溶。
(3)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全溶。
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MgCO3微外,其余全不溶。
六、反应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2)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3)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3、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4、盐跟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5、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七、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CaO熟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
赤铁矿——Fe3O4金刚石、石墨——C
干冰——CO2冰——H2O
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八、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九、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2、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3、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4、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补充下列反应方程式:
1、
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Cu(OH)2+2HCl=CuCl2+2H2O蓝色沉淀消失
2、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OH)2+H2SO4=CuSO4+2H2O变成蓝色溶液
3、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CuSO4=Na2SO4+Cu(OH)2↓有蓝色沉淀产生
4、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
3NaOH+FeCl3=Fe(OH)3↓+3NaCl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pH<7为酸性显红色显无色
pH=7为中性显紫色显红色
pH>7为碱性显蓝色显红色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
酸性气体(如:
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
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
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
碱性气体(如:
NH3)
中性气体(如:
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
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物质分类的标准很多,所以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如可先观察物质不同的颜色、状态、颗粒的大小(形状)、气味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再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特性进行分类。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
由同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3.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结晶水合物因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属于纯净物)。
4.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5.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碳的化合物(CO、CO2、H2CO3和碳酸盐除外)。
第二节物质的转化的规律
一、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
1、写出金属到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Ca+O2==2CaO
2、写出碱性氧化物到碱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3、写出碱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4、写出非金属到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C+O2
CO2
5、写出酸性氧化物到酸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6、写出酸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H2CO3+Ca(OH)2==CaCO3+2H2O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金属
金属氧化物
碱
盐
2.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
物质转化10条主要规律:
①金属单质+氧气
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单质+氧气
非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单质+酸
氢气+盐
④金属单质+盐
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⑤金属氧化物+酸
盐+水
⑥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水
⑦酸+碱
盐+水
⑧酸+盐
新酸+新盐
⑨碱+盐
新碱+新盐
⑩盐+盐
新盐+新盐
⑾非金属氧化物+H2O=酸(除二氧化硅,一氧化碳除外)
⑿某些金属氧化物+水→碱(可溶)
三.金属的冶炼
(1)还原法:
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如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C+2CuO高温2Cu+CO2↑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加热Cu+H2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加热Cu+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2O3高温2Fe+3CO2
(2)置换法:
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比盐中金属活泼的金属,可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如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置换法比还原法优越,置换法操作简便、安全、节约原料。
四.有关纯度的计算(书本p50页例题必须掌握)
1.纯度=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100%
2.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组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100%
二.金属的锈蚀和防护
金属锈蚀的原因有周围介质的作用(如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和金属的内部结构两方面。
针对金属锈蚀的原因,金属的防护方法有保护膜法(油漆、搪瓷、金属镀层等)和改变金属内部法(如不锈钢),前者由于成本低,简单、方便,应用较广。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
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水泥、玻璃和陶瓷。
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废弃的有机合成材料性质稳定,不容易被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引起白色污染。
第四节材料的发展
1.材料的反展史
原始人用石头制作石斧、石刀;古代人随着火的使用开始使用瓷器;春秋晚期,我国开始炼铁;西汉时掌握湿法炼铜技术;新型材料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新型材料的出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2.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材料,如纳米材料等。
以纳米为单位的超级微小颗粒,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在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3.环境保护
对环境保护主要有以下措施:
1燃料:
煤、石油制品脱硫处理,减少SO2的污染。
2原料: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3“三废”:
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4生产工艺:
采用“绿色工艺”进行生产。
“绿色工艺”是无污染或低排放的材料制造过程。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一、能量的相互转化
1.各种形式的能量有:
电能、热能、化学能、生物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光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原子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能量的相互转化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包括“消耗能量”、“利用能量”和“获得能量”。
能量的转化普遍存在,如动能转化为势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生物能转化为势能,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等。
二、能量转化的量度
(1)
1.做功是表示能量转化的多少。
2.做功的两个必要出素:
一是: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3.功的定义: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4.功的公式:
W=F·S(功=力×距离),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物体在F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5.功的单位:
焦耳,简称为“焦”,符号为“J”,1焦耳=1牛·米
重要提示:
1.物体做功的多少,只与F和S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具体的运动状态(是而匀速、变速)无关,与是否受摩擦(即物体表面是否粗糙)等因素也无关。
2.F和S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时间内所作用的力和移动的距离)。
3.讨论:
塔式起重机下挂重物,当重物静止不动,匀速向上运动、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三种情形中,钢索的拉力是否做功。
说明:
做功时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三、能量转化的量度
(2)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量。
(能量转化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W
t
3.功率的公式:
P=,P=Fν。
4.功率的单位:
瓦特,简称“瓦”,符号“W”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
重要提示:
1.功率大小是由W与t共同决定的,做功多的物体不一定功率大。
利用其变形公式P=Fν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汽车上坡时要减速而加大油门,其解释为:
当P一定时,F与ν成反比,汽车上坡时,由于发动机的功率一定,司机采用降低速度的方法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的缘故。
四、认识简单的机械
(1)
1.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
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个要素:
(1)支点:
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
表示)。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
表示)。
重要提示:
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3.作力臂的步骤:
(1)找支点;
(2)作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4)标出力臂。
实验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1.器材检查:
杠杆和它的支架,钩码、尺、线。
2.实验操作步骤。
(1)如图3-13,将杠杆的支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思考:
为什么杠杆要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思考并回答:
杠杆两边受到的力等于钩码受到的重力。
把左边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叫动力Fl,右边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叫阻力F2,填人表格。
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即动力×动力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九上 科学 期中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