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211900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18KB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docx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5第1课)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通过记述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的联合反抗,再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深刻的主题,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
选入教材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这一章,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宠臣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英雄的转化过程。
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以及“风雪”环境的描写上,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因而应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通过前几册中小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我们就要通过对文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挖掘,探究一下原本生活在社会上层的林冲的性格变化历程。
探究时,提供几个可供深入挖掘的点,分层阅读,以激起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林冲发配”等等。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同学们对林冲的故事耳熟能详,这对上好这节课辅助很大。
只要教师设计问题恰当,就能激发起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准确的从文中提炼有关信息,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性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设计理念:
要真正把教室变成学堂,把讲台变成灯塔,就决不能把课改停留在口头上。
需要痛定思痛,进行切肤的改革。
首先理念要改,课堂是学生的,老师无权包办,学生是有思想的,老师无权压抑甚至抹杀学生的天性!
学生有了自主权,也就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求知欲,学习知识也就不攻自破了!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水浒传》。
2、探究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以及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阅读:
获取表现人物性格的文本材料
2、赏析:
鉴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以及关键细节安排,领会其对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3、教法:
探究 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林冲性格发展是统治阶级(层)腐朽、没落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必然性。
2、难点:
认识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
教学流程与教学策略
一、温故知新,诱发兴趣本环节预计用时4分钟左右。
1、让学生谈一谈他对《水浒》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以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侧重训练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2、教师导入: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通过记述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的联合反抗,再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深刻的主题,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而林冲正是其中的一个。
本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对文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影视片段等资源的挖掘,探究一下原本生活在社会上层的林冲的性格变化历程。
(设计意图:
学生的发言是导入的主体,教师不是急于打断订正,而是专心聆听,上面这段导语设计视作课前预设,根据学生的发言而有所取舍和变通,达到突出本课探究林冲的性格极其质变原因这一主要教学目标的目的即可。
没有安排同步播放《好汉歌》,是考虑到其高亢的旋律可能会影响学生发言的效果以及学生整体的注意力。
)
3、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课件展示
①.本文的情节是怎样徐徐展开的?
②.人物的性格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③.环境(风雪火)是如何推动情节的?
(设想:
预设①为次重点,②为重点,③略。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调整,但②为重点不能变。
)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本环节预计用时10分钟左右。
1、给学生展示6幅图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图片快速浏览文本。
2、学生自主发言,给图片即故事情节拟小标题,并简述故事梗概。
(设计意图:
其一,图片的选择是很切合文本中各个情节片段的,同时连环画般的图片还能引发学生兴趣,图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其二,这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的理解文本并概述故事情节的能力,也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关键步骤,所以设计为自主探究多人次发言,为后面分析人物性格做铺垫。
)
3、出示情节发展的脉络图结束这一步教学。
课件展示
沧州遇旧——酒店密谋——买刀寻敌——草场交接——酒店沽酒——奋起杀敌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小结”环节,相对简略,教师简单的归纳一下关于小说文体情节归纳的形式和术语即可结束此环节。
)
三、自主探究,研讨总结本环节预计用时30分钟左右。
学生紧密结合文本,探究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
此环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学生自主合作,教师适当评点,主要给予他们探究的方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探究林冲性格
设计两个问题:
课件展示
1、通过阅读课文你能说说林冲具有怎样的性格吗?
依据是什么?
2、随着情节的推进你认为林冲的性格有无变化?
为什么?
(设计意图:
这两个问题是“纲”,意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研究文本,抓关键语句,让学生明白,这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实施教学中,可具体化为以下四个小活动。
)
课堂活动一:
读第一段
思考:
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我们从言语中能够看出林冲具备犯上作乱的性格吗?
人物性格:
(预设如下,学生说到的板书)
善良侠义 扶危济困同情百姓
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 软弱天真
课堂活动二:
读第四、五段(P4-5)
思考:
林冲性格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人物性格:
(预设如下,学生说到的板书)
耿直磊落有血性反抗
语言描写——休要撞见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行动描写——买 寻、寻、寻(寻了三五日)
课堂活动三:
读第八、九段(P5-6)
结合文本品味林冲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
(预设如下,学生说到的板书)
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忍气吞声播放视频“酒店沽酒”
课堂活动四:
学生结合文本,特别是第三、第十一段,讨论发言
思考回答:
远离东京,刺配沧州,林冲一心想服满刑期与家人团聚,却为何发生了杀人报仇上梁山的变化?
(1)酒店密谋陷害
(2)山神庙听实情播放视频“亲闻阴谋怒而杀敌”
(设计意图:
四个小活动其实是细化了两个大问题,让学生能更有针对性的读文本,探究文本,把握人物性格变化的过程。
每一个小活动都重在训练学生把握文本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第三和第四个小活动后,分别播放一段视频,学生观后联系文本,结合演员的形象的表演再做简要的评析,不仅调动了更多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赏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训练,而且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对人物性格的研讨也更深了一层。
)
课堂活动五:
展示课件“坐标”
(设计意图:
其实这是对本环节做小结的一种直观的形式,师生根据“坐标”,联系文本对探究人物性格这个环节做小结,以强化学生对文本及人物形象的把握,训练表达能力,并且引出对林冲性格质变的原因和意义的探讨。
)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林冲醒悟了,高俅给他的“家破”还不够,必须“人亡”。
他只剩一条路——死路。
至此他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性格意义揭示:
(1)林冲性格质变是“逼”出来的。
说透了就是官逼民反。
(2)认清楚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林冲这种有一定地位、家庭美满、性格软弱之人都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队阶级残害人民的残酷狠毒。
我们认清楚了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必然性。
(指导学生从人物与环境、情节的关系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及典型意义。
环境是人物性格发生的土壤,而小说中的环境包括时代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林冲性格的变化发展正是通过故事的情节体现出来的。
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来把握人物的性格。
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的套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
)
(二)探究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语言描写(前面的环节已经涉及,此处忽略)
2、动作描写(前面的环节已经涉及,此处忽略)
3、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试做探究并小结。
课前预设以下几处,学生答问时,教师不必考虑面面俱到:
①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做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第2-3段)
②林冲要去沽酒出门的一系列动作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第8段)
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第10段)
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第7段)、到市井买酒时(第9段)、奔山神庙安身时(第10段),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
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第6段),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第7段),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第9段)。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
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设计意图: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是什么,在作品中有什么效果。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
4、环境描写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学生讨论发言: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设想:
学生结合对文本的把握情况,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是教师课前的预设,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发言做适当补充。
学生训练表达能力,教师预设课件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内容不再展示。
点拨:
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第7段)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第8段)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第9段)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第8段) “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
(第10段)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例如:
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第8段)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第10段)
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主要有两个作用:
学生答问后,师生小结
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
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
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设计意图:
在课前预设的三个学习任务中,这个任务是做简略处理的。
中国古代小说极少孤立、静止地描写环境,结合人物动作描写环境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
因为它是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之一,所以将它和细节描写都安排在人物性格分析之后,预估到这时,课堂时间所剩无几,而前一个任务即关于林冲性格的探究这一教学重点已经完成,把环境描写放在这里就有了两个意图,一是进一步了解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二是以此对本课教学做一总结,以结束本节课。
)
四、作业本环节预计用时1分钟左右。
课外练笔课件展示
人物分类点评:
自己确定标准,将小说的人物分成若干类别,撰文点评,以文解文。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促发学生自读《水浒传》原著,开展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训练,以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情节人物环境手法
沧州遇旧侠义心肠委曲求全
买刀寻敌耿直有血性反抗风语言描写
酒店沽酒随遇而安雪动作描写
刺杀仇敌奋起反抗火细节描写
教学后的反思:
笔者试就以下几点,谈一谈我教学这节语文课所形成的体会和认识:
1、必须转变传统的守旧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思想使语文老师养成了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思路:
老师课前认真备课,依据《教师教学用书》设计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教案;在执教时“循循善诱”,步步引导学生使之进入自己在备课时所设制的教学构想中,“不折不扣”地完成备课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碰上学生提出与自己所设计的教学内容相悖的意见时,就“粗暴”进行否定,唯我独尊;不敢越过备课笔记,另起炉灶,进行全新的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学尝试,而是拘泥于预先备课时所设定的循规蹈矩式的教学模式。
如果我在教《林》时,面对学生的提问,直接授之以“鱼”(即答案),按原思路当然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但未必如我临战变阵更能吸引学生、更能让学生把握和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活动的目标可锁定在某一侧重点上,不必面面俱到。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填鸭式”教学思想,在语文教师中或多或少地残留着一些余毒:
上课时力求面面俱到,唯恐漏下一个知识点,出现一个教学盲区,事无巨细地给学生分析一遍或串讲一通。
其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不必囿于教参所提供、设计的教学任务,可灵活地侧重一点进行教学构思,这样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正如在本课时的教学,我就把教学活动重点锁定在人物性格的探究上。
对这个重点的一些设计激起了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思索和共鸣,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对原著的理解。
3、尽量创设一种互动式的教学环境。
老师唱独脚戏,这是语文教学中存在另一弊病。
老师一讲到底,往往使学生缺少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尤应提倡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在互动式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
教师是这种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师生关系也必将由传统的“师教生学”观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师生互学”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去模仿、照搬,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去应用、尝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头 风雪 山神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