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docx
- 文档编号:620497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95
- 大小:41.88KB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docx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基本情况调查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九年三月十七日
填表说明(请仔细阅读说明,在理解基础上严格按要求填写)
1、本调查表按各类常规统计口径设计,所有指标,请按表格要求填入相应数字,不要有漏项,该表主要用于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基本情况。
2、相关内容要分别组织有关部门经验丰富的同志认真填写,务求准确、完整。
3、有关财务数据必须请财会人员按财务口径填写,各年会计统计口径有变化的,以2008年会计统计口径为标准。
4、调查表必须以电子表形式填写。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情况调查
单位地址:
(详细地址)
单位全称: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单位负责人:
表1区疾控中心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单位
2008年
年末在职职工人数*
人
其中:
卫技人员数
人
其它技术人员数
人
后勤、行政管理人员数
人
单位定编人数
人
年末在编人数
人
离退休人数
人
临时工人数
人
*指所有工作人员
表2区疾控中心事业收入明细*
单位:
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指标名称
2008年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合计
1.卫生检验、检测费
2.预防性体检费
3.预防接种费
4.医疗服务收入
5.其他事业性收费
二、其它收入合计
*按照本单位2008年行政事业收入明细填写。
表3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定岗情况
编码
工作项目
专职人员数量
兼职人员数量
创收任务
(1有,2无)
如要满足工作需求,你认为该项目实际需多少专职人员?
1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2
免疫规划管理
3
免疫预防门诊
4
艾滋病预防控制
5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
6
地方病预防控制
7
消毒技术与有害生物防制
8
血吸虫病预防与控制(血防所单设的不填写)
9
健康教育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11
放射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12
环境健康因素监测与控制
13
学生常见病和相关危害因素监测控制
14
微生物检验
15
理化检验
16
毒理检测与评价
17
预防性健康体检
18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
19
其他(请注明)
注:
专、兼职人员的划分应以主要从事的工作项目划分,专职人员不可重复计数;兼职人员可重复计数。
需求调查一栏,应在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讨论的基础上填写。
表4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品种与数量明细表
品种
规格
应配备数
实际配备数
1预防性消毒、杀虫、灭鼠药剂
1.1漂白精粉
50kg/桶
0.2吨
1.2漂白精片
40kg/桶
0.1吨
1.3过氧乙酸
500ml/20瓶/箱
0.05吨
1.4拟除虫菊酯杀虫剂(10%速灭灵乳剂)
1000ml/10瓶/箱
0.1吨
1.5慢性抗凝血灭鼠剂(0.5%溴敌隆水剂)
500ml/20瓶/箱
0.04吨
2消杀器械
2.1背负式超低容量机动喷雾器
2台
2.2背负式常量机动喷雾器
2台
2.3电动喷雾器
2台
2.4压力喷雾器
3台
2.5捕鼠夹200只/箱
2箱
3疾病诊断试剂
3.1O157诊断血清
1套
3.2沙门氏菌诊断血清
11种血清/套
各1套
3.3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
23种血清/套
1套
3.4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
1套
3.5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1套
3.6脑膜炎乳胶凝集试剂(流脑)
25人份/盒
1盒
3.7脑膜炎乳胶凝集试剂(HIB)
25人份/盒
1盒
3.8乙脑酶标(IgG、IgM)
48人份/盒
各1盒
3.9军团菌诊断试剂
1套
3.10出血热快诊试剂条(IgM)
10人份
3.11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试剂盒
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各1套
3.12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试剂盒
1ml/支
1支
3.13API生化鉴定条
API20E、APILister、APISTAPH、APICAMPY、API20S等/套
各1套
3.14标准菌株
沙门氏菌、O157:
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等
各1套
3.15农药标准品
(1)、有机磷:
甲胺磷、对硫磷、甲拌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
(2)、有机氯:
艾氏剂、狄氏剂、六氯苯、五氯酚钠;(3)、有机氮:
杀虫双、杀虫脒、呋喃丹、抗蚜威、洋灭威;(4)、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溴氰菊酯、高效灭百可。
2ml/支
有机磷类农药标准品各存1支
3.16鼠药标准品
溴敌隆、磷化锌、敌鼠钠盐、毒鼠强、氟乙酰胺等湖北省近五年来常用的鼠药。
2ml/支
各1支
3.17有毒气体
CO、SO2、CO2、H2S、光气等。
4L/瓶
各1瓶
3.18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
铊、氯化高汞、三氧化二砷等。
1g/瓶
各1瓶
4现场采样用品
4.1现场采样箱(呼吸道、肠道)
A采样登记表;B采血用品,包括10ml外螺旋带密封垫圈螺口塑料管、医用5ml或10ml一次性注射器针管或5ml真空针管、2ml螺口血清管、冰壶或冰包、止血带、棉拭子、75%酒精、0.5%碘伏;
C(呼吸道、肠道)标本采集用品,包括保存液(含双抗和不含双抗)的标本保存管,采样拭子、压舌板、双抗(青霉素、链霉素各2万单位/毫升),带密封垫圈广口螺旋采样瓶,所有采样管要求为塑料材质、无菌、带垫圈的螺旋盖、耐冷冻,内置液体不会外溢;
D尸检组织保存管,5~15ml带密封圈螺口塑料管;
E其他,油性记号笔、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漏斗;污物袋;样品编号标签纸、封口膜、橡皮筋、塑料密封袋、清洁袋。
标本运送包标准配置:
冰排,95Pa密封塑料袋,吸水材料,泡沫箱,纸箱。
各2个
4.2现场采样箱(消毒)
采样液(PBS、0.03moL/L、PH6.2)、无菌棉签、10mLPBS试管、5mL-10mL试管与吸管、
2个
250-500mL水采样瓶、接种板、5㎝×5㎝采样规板、水样过滤器设备、酒精灯、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镊子、记号笔等其他:
卷尺、工作记录表格。
4.3工作人员应急箱
手套(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4双、防护服(一次性使用的防护服应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1套、防护眼镜(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弹力带佩戴)1个、防护口罩(应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2个、防水、防污染鞋套或长筒胶鞋1双、CDC现场工作服、医用隔离服、医用工作帽各1件、75%酒精棉球和0.5%碘伏棉球各1瓶、毛巾、污物袋、装工作服的布袋各1个;
20个
5个人防护用品
5.1防护服
一次性使用的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50套
5.2防护口罩
应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200个
5.3全面型防毒面罩
5个
5.4防护眼镜:
视野宽阔,透明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弹力带佩戴
20个
5.5手套:
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
200双
5.6鞋套:
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20双
5.7长筒胶鞋
10双
5.8医用工作服
20套
表5区疾控中心工作项目开展情况调查表
填表注意事项:
1.本级不要求的开展项目不作应答,打※的国家标准要求项目各单位根据实际开展情况应答。
2.2006-2008年开展过的项目在开展情况栏内打√。
3.未开展首要原因栏必须在组织相关人员讨论的基础上填写。
按下列原因填写序号,单选:
1、缺乏人力2、技术水平不足3、缺乏仪器设备4、缺乏工作经费5、单位领导重视不够6、年内该项目未发生7、其它原因
职能
类别
内容
项目
县级
开展情况
未开展首要原因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1.1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1.1.1.1收集与整理传染病基础与动态信息
√
1.1.1.2汇总与报告传染病信息
√
1.1.1.3分析与利用信息,把握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
√
1.1.1.4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与评价
√
1.1.2传染病传播因素监测
1.1.2.1开展病媒生物性传播因素的监测
√
1.1.2.2开展水源性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
√
1.1.2.3开展食源性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
√
1.1.2.4开展空气源性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
√
1.1.2.5开展血源(体液)性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
√
1.1.2.6开展直接接触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
√
1.1.2.7开展医源性感染疾病因素的监测
√
1.1.3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预警
1.1.3.1设置和规划传染病监测点
1.1.3.2组织、开展与指导传染病监测点的运行
√
1.1.3.3收集和分析传染病监测点信息,校正疫情信息,提供预警基础信息,并对传染病疫情趋势做出预测
√
1.1.3.4评估传染病监测点工作,并作适宜调整
1.1.4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
1.1.4.1开展常规疫情调查工作
√
1.1.4.2开展重大疫情和灾区疫情的调查工作
√
1.1.4.3开展原因不明疫情调查工作
√
1.1.5传染病疫情处理
1.1.5.1及时隔离或管理传染源
√
1.1.5.2严密追踪密切接触者,采取适宜的控制措施
√
1.1.5.3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
1.1.5.4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宜防护措施,控制相关影响因素
√
1.1.6传染病免疫预防
1.1.6.1制订和发布辖区内免疫预防策略
1.1.6.2制订疫苗使用计划,按计划订购、保管、分发和运输疫苗
√
1.1.6.3建立健全疫苗冷链系统,保持其正常运转
√
1.1.6.4实施并规范管理免疫预防接种
√
1.1.6.5开展免疫接种率的监测和调查
√
1.1.6.6开展免疫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
1.1.6.7开展免疫副反应的监测、调查和处理
√
1.1.7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1.1.7.1开展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及抗性监测
√
1.1.7.2开展疫源地和灾区消毒,以及病媒生物控制工作
√
1.1.7.3对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进行质量控制
√
1.1.7.4实施消毒、杀虫和灭鼠等措施
√
1.1.7.5开展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工作
√
1.1.8预防控制措施评估
1.1.8.1对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进行评估
√
1.1.8.2对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行评估
√
1.1.8.3对传染病实验室检测工作进行评估
√
1.1.8.4对传染病疫情处理工作进行评估
√
1.1.8.5对传染病传播因素监测工作进行评估
√
1.1.8.6对传染病免疫预防工作进行评估
√
1.1.8.7对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进行评估
√
1.2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预防控制
1.2.1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监测与管理
1.2.1.1收集与整理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流行的基础和动态信息,对地方病病区进行确定和分类
√
1.2.1.2汇总与报告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流行情况
√
1.2.1.3对寄生虫和地方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
1.2.1.4开展地方病相关发病因素监测
√
1.2.2寄生虫宿主与媒介调查控制
1.2.2.1调查各类寄生虫宿主和媒介生物种群密度和消长趋势
√
1.2.2.2开展宿主寄生虫携带情况和抗药性监测
√
1.2.2.3管理和控制寄生虫病传染源及传染媒介
√
1.2.3寄生虫暴发疫情调查处理
1.2.3.1开展寄生虫病原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
1.2.3.2开展寄生虫病高危人群的防护工作
√
1.2.4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治和评估
1.2.4.1开展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治工作
√
1.2.4.2开展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治效果的监测工作
√
1.2.4.3评估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
1.2.4.4评估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治效果
√
1.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1.3.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1.3.1.1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监测工作
√
1.3.1.2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监测工作
√
1.3.1.3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会、心理、生物等危险因素监测工作
√
1.3.1.4调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现状和演变
√
1.3.1.5筛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
√
1.3.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
1.3.2.1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会、心理、生物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
1.3.2.2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效果进行评估
√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2.1突发事件应急准备
2.1.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1.1.1参与制订、修订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2.1.1.2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应的技术支撑
√
2.1.1.3建立健全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系统
√
2.1.2突发事件常规储备
2.1.2.1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储备应急设施、设备、医疗器械、应急用生物制品、诊断及消杀灭救治药品等物资
√
2.1.2.2对疾病预防控制相关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
2.1.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公众教育
√
2.2突发事件报告与预警
2.2.1突发事件报告与调查
2.2.1.1受理各级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可疑突发事件的报告
√
2.2.1.2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
2.2.1.3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初步核实可疑突发事件
√
2.2.2突发事件预警和跟踪监测
2.2.2.1对初步认定的突发事件发出预警报告
√
2.2.2.2对初步认定的突发事件跟踪监测,及时上报,并采取控制措施
√
2.3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2.3.1突发事件确证
2.3.1.1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开展突发事件技术调查
√
2.3.1.2参与突发事件的综合评估和确证
√
2.3.2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处置
1.3.2.1应急预案启动后开展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及相关技术指导工作
√
2.3.2.2对突发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
2.3.2.3协助查找突发事件原因,针对性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
2.3.2.4通报突发事件处置进程,及时反馈突发事件处置信息
√
2.4突发事件评估
2.4.1突发事件危害评估
2.4.1.1评估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
2.4.1.2评估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
√
2.4.1.3评估突发事件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影响
√
2.4.1.4预测突发事件的转归
√
2.4.2突发事件处置评估
2.4.2.1评估突发事件处置的及时性
√
2.4.2.2评估突发事件处置措施的有效性
√
2.4.2.3评估突发事件处置措施的负面效应
√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3.1.建设公共卫生信息平台
3.1.1网络的基础建设
3.1.1.1辖区内网管中心的建设与联网
3.1.1.2辖区内网络硬件建设与维护
√
3.1.1.3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维护和普及
3.1.2建立完善疫情预测预警预报机制。
3.1.2.1建设和完善95120公众疫情举报电话系统
3.1.2.2建立疫情直报制度和预警预报机制
√
3.2信息系统的管理
3.2.1信息收集、交换的统筹管理
3.2.1.1制定信息收集、汇总和交换的标准与规范
3.2.1.2建立规范运作的信息收集、汇总和交换制度
√
3.2.1.3信息安全性的管理
√
3.2.2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3.2.2.1收集、分析和利用社会人口经济气象等基本信息
√
3.2.2.2收集、分析和利用卫生资源、服务能力信息
√
3.2.2.3收集、分析和利用病媒生物基本信息
√
3.2.2.4收集、分析和利用疫情报告和各类传染病发生流行信息
√
4.2.2.5收集、分析和利用免疫预防相关信息
√
3.2.2.6收集、分析和利用地方病、寄生虫病流行信息
√
3.2.2.7收集、分析和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
3.2.2.8收集、分析和利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信息
√
3.2.2.9收集、分析和利用职业、食品、放射等各种健康危害因素信息
√
3.2.2.10收集、分析和利用农村改水改厕信息
√
3.2.2.11收集、分析和利用学生常见病及危害因素信息
√
3.2.2.12收集、分析和利用实验检验信息
√
3.2.2.13收集、分析和利用健康教育信息
√
3.2.2.14收集、分析和利用科研培训信息
√
3.2.3信息质量管理和控制
3.2.3.1信息收集中质量管理和控制
√
3.2.3.2信息汇总中质量管理和控制
√
3.2.3.3信息分析中质量管理和控制
√
3.2.3.4信息报告中质量管理和控制
√
3.2.4系统管理员的培训与督导
3.2.4.1对辖区内应用系统操作和维护的技能培训
3.2.4.2对辖区内相关制度执行状况的考核督导
√
3.3信息的利用和服务
3.3.1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3.1.1信息上报和反馈
√
3.3.1.2参与编制工作年鉴
3.3.2为公共卫生信息发布提供信息服务
3.3.2.1疾病信息的趋势分析和预测预报
3.3.3为社会经济建设项目提供相关信息
3.3.3.1提供国民健康状况相关指标
√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4.1职业危害因素控制
4.1.1职业危害监测
※4.1.1.1开展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
√
※4.1.1.2开展职业危害因素造成伤害监测工作
√
4.1.1.3开展职业相关疾病监测工作
4.1.2职业危害的卫生评价
※4.1.2.1对有害健康的作业建设项目进行的卫生学预评价
√
4.1.2.2开展化学品毒性鉴定和安全性评价工作
※4.1.2.3开展有害作业防护措施的效果评价工作
√
4.1.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
4.1.3.1急慢性职业病和职业相关疾病预防与控制
※4.1.3.2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调查及紧急处置
√
※4.1.3.3职业性健康监护
√
4.1.3.4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和技术指导
4.2放射危害因素控制
4.2.1放射卫生监测
4.2.1.1开展放射性本底监测工作
4.2.1.2开展放射性事故应急监测工作
4.2.1.3开展核设施防护监测工作
4.2.1.4开展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防护监测工作
4.2.1.5开展放射物质和产品防护监测工作
4.2.2放射卫生评价
4.2.2.1开展工作场所防护设施设计的评价工作
4.2.2.2开展相关产品、场所、器材的防护效果评价工作
4.2.3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
※4.2.3.1开展对个人放射剂量的监测工作
√
※4.2.3.2开展放射从业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和指导
√
4.2.4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置
4.2.4.1开展放射事故现场调查和追踪调查
4.2.4.2开展受害人群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紧急处置工作
4.2.4.3开展放射源的控制与危害消除工作
4.3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营养
4.3.1食品危害健康因素控制
4.3.1.1开展食品危害健康的因素监测工作
√
4.3.1.2开展相关危害健康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导工作
√
4.3.2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4.3.2.1开展现场调查和追踪调查
√
4.3.2.2对受害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紧急处置
√
4.3.2.3开展污染源的控制与消除工作
√
4.3.3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4.3.3.1开展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
4.3.3.2对有关重点食品进行监测和预警
√
4.3.4食品安全评价
4.3.4.1开展食品生产的原料、场所、过程安全性评价工作
4.3.4.2开展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
4.3.5公共营养监测
4.3.5.1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的监测工作
√
4.3.5.2开展食品的营养水平监测工作
√
4.3.6营养改善
4.3.6.1针对不同人群和食品提出营养改善建议
4.3.6.2开展人群合理膳食的指导工作
√
4.4环境危害因素控制
4.4.1环境危害因素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市 疾病 预防 控制 机构 能力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