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手册.docx
- 文档编号:619721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67.74KB
语文知识手册.docx
《语文知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知识手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知识手册
语文知识手册
一般知识
一、认识语文:
语言和文字(小学)
语言和文章(初中)
语言和文学(高中)
语言和文化(大学)
二、认识语文书
三、认识自己
四、语文考察的八个字:
字词句章听说读写
五、中国历史各阶段:
(传说中的黄帝)-----1860--------1919----------1949------至今
(古代)鸦片战争(近代)五四运动(现代)动荡不安(当代)
六、记叙类文章
记叙的顺序:
1、顺叙2、倒叙3、插叙(补叙、追叙)4、平叙
七、词语情感色彩:
1、褒义词2、贬义词3、中性词
八、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聚)
初中生必读中外名著10部
一、中国
1、《西游记》---吴承恩
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神话(神魔)小说。
《西游记》达到了中国古代长篇浪漫小说的高峰。
2、《水浒传》---施耐庵
中国第一部成功长篇白话小说,第一部反映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3、《骆驼祥子》---老舍(舒庆春)
表现了一个老北京车夫的悲惨命运,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表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4、《繁星·春水》---冰心(谢婉莹)[受印度泰戈尔影响]
5、《朝花夕拾》(旧事重提)---鲁迅[(回忆)散文集]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阿长与山海经》③《藤野先生》
④《范爱农》⑤《父亲的病》⑥《无常》
⑦《五猖会》⑧《锁记》⑨《狗·猫·鼠》
⑩《二十四孝图》
二、外国
1、《鲁滨逊漂流记》---英·福笛[生存]
2、《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英国讽刺小说,从童话形式揭露英国的黑暗事实
①小人国游记(利立浦特)②大人国游记(布罗丁夸格)
③飞岛国游记(勒皮他)④慧骃国游记(智马国)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主人公:
保尔·柯察金
4、《童年》---苏联·高尔基(笔名)[自传体长篇小说,《我的大学》、《在人间》]
主人公:
阿辽沙(阿廖沙)
5、《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1)音乐家:
《贝多芬传》,德国,二、五、六、九交响曲,《月光曲》
(2)雕塑家:
《米开朗琪(基)罗传》,意大利《大卫》
(3)文学家:
《托尔斯泰传》,
俄国《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通过记录三位杰出艺术师与命运抗争的人生经历,激励我们去追求丰富而伟大的人生。
通用知识
1、一般文章: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2、文学作品: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剧本)、(童话、寓言)
3、文章的表达方式(5种):
记叙(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4、描写的分类:
(1)描写的内容:
①人物描写:
外貌(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
②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
③场面描写
④细节描写
(2)描写的角度:
①直接描写(正面描写)②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3)被描写事物的状态:
①动态②静态
(4)描写的手法:
①工笔(细描)②白描※
5、“四书五经”---南宋·朱熹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6、记叙人称:
①第一人称“我”②第二人称“你”③第三人称“他”“她”
7、近体诗(隋唐):
4句---绝句8句---律诗
8、某一自然段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
①开头段落:
引起下文总起下文领起下文
②中间段落: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③结尾段落:
总结下文总结全文照应前文
(2)内容上的作用
9、特殊句式的作用
①反问句:
增强(加)语气
②设问句: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③排比句:
增强语言的气势
④双重否定句:
增强肯定语气
⑤倒装句:
强调(作用)
10、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
①主人公的判断:
一般说来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主人公
②线索人物:
(穿针引线)
(2)(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1、律诗:
(4联)
首联(1、2)
颔联(3、4)严对(1对)
颈联(5、6)宽对
尾联(7、8)
12、古诗文考试形式:
(1)朗读:
节奏
(2)默写:
①直接默写XXX(空前型),XXX(绝后型)
②按要求默写※
(3)解释
(4)翻译
(5)作家、作品分析
13、节奏划分
五言:
221(23)212(23)七言:
2221(223)2212(223)
13、文言词语:
(1)古今异义词语
古:
一会儿
今:
常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邻里之间
古:
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前,表示经过的时间
今:
居住或所处
(2)至今广泛使用的词语
①复:
又、再一次②益:
更、更加
③及:
达、到④索:
寻求
(3)现在基本不用的词语:
①使:
派②是以:
因此,所以③遂:
于是(就)
(4)通假字:
说---悦(愉快)女---汝(你)知---智(智慧)
还---旋(回转,掉转)汤---烫(用热水焐)齐---剂
14、自然或景物描写作用
①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②展示人物性格
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突出文章的主题
15、散文的分类
①(写人)叙事散文状物散文
②(写景)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例《美在何方》
16、感官感觉(①触觉②视觉③听觉④嗅觉⑤味觉)
特殊修辞方式:
通感
17、顺序分类:
①空间顺序②时间顺序③逻辑顺序
18、照应:
是指文章上下之间的呼应、关照,前有交代(伏笔),后有照应能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突出中心。
照应方式:
①首尾照应②与标题照应(文·题照应)③前后照应
19、悬念:
悬念和伏笔有类似之处。
设置能推波助澜,引人入胜,又能前后呼应,使情节环环相扣。
20、伏笔(埋下伏笔):
作者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伏笔有助于结构严谨和情节发展的合理性(出现在记叙文、小说、回忆散文中)。
21、病句修改
①原则:
①尊重原则忌:
大删大改②改动要小
②方法:
增删调换
③符号:
∧ ∨
22、童话的定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往往采取拟人的手法。
23、句子赏析的角度
①修辞方法(修辞+修辞作用+所写对象+所写对象的特点)
②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③写作手法(方法),如:
对比、衬托
④语气(如:
反问语气)⑤人称
⑥语言风格⑦感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⑧词语的感情色彩(褒、贬)⑨哲理性
24、写作手法
(1)联想:
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外有关(有联系或相似性)的事物的一种心理过程。
(2)想象:
在已知的事实和已有的基础上,在思想上创造出新的形象。
(3)幻想:
从个人的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4)夸张:
①修辞方法
②艺术手法:
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
(5)象征:
(写作手法):
常用于诗歌、散文。
代表作《海燕》、《小橘灯》
①概念:
凭借具体的意象,表示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
②作用: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用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还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而耐人寻味。
(6)(设)悬念:
①概念:
是读者对文中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未来的关注的心态,在记叙中作者往往在事件发展中设下一个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人物命运的关切。
②好处:
悬念能使作品引人入胜,唤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悬念往往与波澜离不开,能使故事曲折动人,有起有伏。
25、反复:
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26、成功:
主观条件(因素)客观条件(因素)
27、写景的顺序
(1)空间方位:
低--高(高--低)、上--下(下--上)、近--远(远--近)
(2)时间顺序:
季节的先后一天中时间的先后
(3)逻辑顺序:
整体—局部(局部—整体)
wéi
28、动词:
做,为所欲为
为:
介词:
为……所句式=被子句
wèi介词:
因为,为了
诗歌
1、诗歌分类:
(1)按表达方式和有无情节
①叙事诗:
代表《木兰诗》、《石豪吏》
②抒情诗:
代表《水调歌头》
③哲理诗:
代表《有的人》
(2)按形式和时代(体裁)
①旧体诗
古体诗:
代表《蜀道难》、《木兰诗》
绝句(五绝、七绝)
近体诗:
律诗(五律、七律)
(格律诗)排律(8句以上)
词、曲(诗余、长短句):
小令、中调(双调)、长调
词(标题):
词牌名、题目
②新体诗:
自由诗、散文诗(代表《海燕》、《野草》)
(3)回文诗
例:
上海自来来自海上外国传教士教传国外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
议论文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
3、议论文的种类:
①一般性正论文②评论③杂文
④演讲稿⑤读后感⑥序跋
4、论证方法:
①事实论证(含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含引用论证)
③(正反)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
5、论据的种类:
(1)事实论证(事实胜于雄辩),包括:
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证据、可靠的事实
(2)道理论证,包括:
人们公认是正确的,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定理、原理等。
6、比喻论证:
(1)概念:
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人们理解的浅显的事物和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和道理。
(2)好处(作用):
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深入浅出,容易让人理解接受。
7、论证方法的作用(4种)
(1)事实论证(含举例论证),又称“例证法”
概念: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会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含引用论证),又称“引证法”
概念:
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
引用的内容具有权威性,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3)比喻论证,又称“喻证法”
概念:
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论证论点。
作用:
可以把抽象深刻的道理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4)正反对比论证,又称“对比论证”
概念:
就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
对比鲜明,所以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一、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
二、如何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
①定点观察:
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②动点定景:
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可以俯视、仰视、环视,远看近看
③移步换景:
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对象或同一对象也不断变化。
这是游记散文最常见的写法。
2、描写景物时按照一定的顺序:
常见顺序
(1)空间顺序(方位):
低--高(高--低)上--下(下--上)
近--远(远--近)
(2)时间顺序:
一年中的不同季节
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如《海滨仲夏夜》
(3)逻辑顺序:
整体—局部(局部—整体)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概括—整体(整体—概括)
3、观察和描写景物方面了解,感知
我们平常学习习惯只要用视觉感觉和描摹,结果往往犹如一幅没有生机的平面画,所以我们要从多角度,多侧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去描写景物。
调动人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感受景物,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还要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其他内容
1、冰心作品的核心思想:
“爱的哲学”
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
赞美母爱童真大自然+探索人生
2、仿句:
形式---形式内容----风格协调
3、“怀疑与学问”---论题(标题)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
4、题材---素材体裁---文体
5、说明文中心句:
段首(多)、段末、段中
中心句以外的句子---支撑句
6、江南三大名楼
①黄鹤楼:
《黄鹤楼》崔颢
②岳阳楼:
《岳阳楼记》范仲淹
③腾王阁:
《腾王阁序》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纪传体:
代表作《史记》国别体:
代表作《战国策》
与通史相对的是断代史
8、诸葛亮
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出六擒,五丈原前,
(收东川、西川)(八阵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秋风五丈)
点四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三顾茅庐)
下联: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得西蜀)(平定南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在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yāo)(赤壁之战)
说明文的阅读
一、概念和特点:
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说明的对象)和事理进行解说和阐释。
特点:
具有①科学性②知识性③准确性※
二、分类:
1、按说明对象:
①事物说明文:
代表作《苏州园林》
②事理说明文:
代表作《大自然的语言》
2、按语言:
①平实(一般)说明文:
代表作《镜子》
②文艺性(生动)说明文:
代表作《大自然的语言》、《苏州园林》
三、说明文三要素
1、说明对象及特点
2、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
多用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
例《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
(2)空间顺序:
多用于说明建筑的结构,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远近、前后、里外、上下左右中间。
例《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
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的说明文,逻辑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以及人们的逻辑思维规律。
例《中国石拱桥》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它符合人们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①概括→具体②主要→次要(首先、其次、再次、此外)
③特点→用途④现象→本质⑤原因→结果⑥整体→部分
3、说明的方法:
①举例子②下定义③作诠释④列数字⑤作比较
⑥分类别⑦打比方(比喻说明)⑧描写说明⑨列图表⑩引用说明
四、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文艺性
说明文开头讲故事、做描写、介绍事例现象、引材料、引用名言、设问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他内容
1、鲁迅: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代表作《坟》、《二心集》
2、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3、留白→绘画(留有余地)飞白→书法
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鲁迅)
《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官场现形记》(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jiǒn)
5、开放题:
言之有理→观点成立,言之成理→成文
6、按句子的用途分类
(1)陈述句:
肯定句、否定句
(2)感叹句
(3)疑问句:
①一般疑问句②特殊疑问句③选择疑问句④反问句
(4)祈使句
文言文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信→忠实原则达→通畅原则雅→用词典雅
二、文言文翻译
1、加:
例:
方七百里由单音节词增加为双音节词
2、改(替):
例:
高万仞用熟悉的词语代替新词
3、补:
补充省略成份省略:
主语、宾语、量词
4、调:
①倒装句:
例;甚矣,汝之不会
②宾语前置:
例;何陋之有?
莫我肯顾
③定语后置:
例:
隧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省:
省略句中的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句首发语词
6、留:
保留人名、地名、官职名例:
太行王屋
三、文言虚词“之”
1、代词:
代人、事、物2、动词:
“去”例:
吾欲之南海3、助词:
(1)结构助词:
①“的”
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不译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作用,不译
(2)音节助词:
补充音节,不译例:
学之
四、“三吏”: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苏辛”
散文阅读
一、散文阅读复习三步走:
1、回顾经典2、授之以渔3、临渊垂钓
二、散文知识储备
1、明确概念:
何谓散文?
散文诗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
2、理解特点:
形散神聚
形散:
①取材自由:
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象征、衬托、对比
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
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神聚:
主题集中鲜明
3、散文分类:
①抒情散文②记叙散文(记人、叙事、状物)③议论散文
4、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象征(例:
《海燕》、《小橘灯》)②衬托(例:
《爱莲说》)
③对比(例《祈求》)④借景抒情
⑤托物言志,咏物寄情(例:
《爱莲说》)⑥寓理于事(例:
《敬畏生命》)
⑦融情于事⑧先抑后扬(例:
《荔枝蜜》)、预抑先扬
⑨以小见大(例:
《散步》)
5、散文的线索
①散文的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②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③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6、找线索的方法
①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②要注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③要特别注意文章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7、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感悟,把握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8、散文的语言
①质朴、自然②生动、形象③深刻、隽永④清新、优美
三、散文的常见题型分析
1、整体感知
考点①写什么?
(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②为什么写?
(协作意图,文章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③怎么写?
(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2、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①比喻:
生动,形象②拟人:
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③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④反问:
加强语气
⑤反复:
强调⑥对比:
突出其中一个
⑦对偶:
句式整齐,结构统一⑧夸张:
极力的表现
3、理解词语的语境及作用
方法指导: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
4、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集中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象为它遮上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5、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分析:
①内容上:
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②结构上:
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定情节发展、点题、总领上文等作用角度去分析
6、仿句
①仿句式②仿修辞手法③仿语法④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意境)
7、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①必须用第一人称②必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究具体语境
8、自拟题目并作答
(1)要求: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2)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方法指导:
①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作用②仿、续写句子
③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几深层含义④概括短意
⑤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⑥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做批注
9、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10、感悟扩展
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思想感情的倾向,能作出评价。
方法指导:
①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②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③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小说
一、小说知识储备
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故事情节包括哪几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描写分类作用: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小说的常见题型分析
1、整体感知(同散文)
2、找线索:
线索是连接文章的始终的脉络,也可说是文章的纲。
线索:
物线情线人线事线见闻感受线
3、理解题目的含义:
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不言而喻
作用:
①点明中心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是本文的线索
④主要人物⑤主要内容
4、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5、人物形象分析
方法指导:
只要塑造人物的手法入手,并通过对内容的分析,便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6、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也就是自然环境描写,它在小说中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其作用一般有:
①渲染气氛②衬托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揭示主题
7、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方法指导:
表述时要用第一人称,想象要合乎情节发展
8、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
方法指导:
①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②分析文章的开头入手
③分析篇末入手④分析文中的抒情议论字句入手
⑤概括短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9、谈感悟(见散文)
总结:
方法与技巧
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必胜信心。
用心浏览全文,整体宏观感知。
理清文章脉络,巧辨文章题目。
结合语境释词意,紧扣内容析人物。
景物描写显作用,人物心理细揣摩。
谓动生活多积累,简洁清晰表观点。
其他内容
文言文
1、语体色彩:
书面语
口语
现代文(白话文)
2、词语感情色彩: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3、①倒装句: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②省略句
③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④古今异义
⑤通假字
⑥判断句式:
“者也”→“是”
4、连词“而”的用法
①顺接:
例:
学而时习之②转折:
例:
学而不思则殆
③并列:
例;黑质而白彰④修饰:
例:
拨山倒树而来
新闻知识
一、定义:
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简直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二、内涵
1、广义:
广义的新闻泛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关于现实情况的情报文章,包括:
消息、通讯(通讯报道)、特写、社论、评论、典型报告。
2、狭义:
消息(就是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三、特点
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与夸张(这是消息最突出的特征)
2、报道及时
3、语言要简明扼要
四、新闻(消息)的结构
①标题②导语③主体④背景⑤结语(尾)
①②③※(倒金字塔式)→这是消息最基本、最有效的结构形式。
1、标题:
全文的眼睛,是新闻内容的提要。
分类:
①主标题:
揭示消息的核心事实
②副标题:
对主标题进行补充、注释
③引(肩)题:
从一个侧面对主标题进行引导说明
2、导语:
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主体:
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4、背景:
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5、结语:
对消息内容做小结,或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方向。
五、新闻的要素(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知识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