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教学模式.docx
- 文档编号:6195391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6.89KB
语文课教学模式.docx
《语文课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教学模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为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功能目标
1、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能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自我”为核心,人格都得到发展。
3、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使语文教学有趣味。
二、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的提出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针对新教材识字量大,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尽早阅读的特点,我们总结了一线教师的识字教学经验,进行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研究,提出识字教学应以生为本,以社会生活为源头活水,把握识字规律,拓展识字途径,构建开放式识字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近年来,我县小学低年级一线语文教师一直对识字教学方法进行孜孜探求,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总结出了识字教学应以生为本,构建开放式识字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新课标提出“会写会认”两种不同要求,坚持多认少写,还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新课标还对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识字要求,明晰地体现出向独立识字发展的方向。
这种提法有有助于端正低年级教学思想,克服教学中存在单纯识字问题,并有助于在识字教学的同时,有机结合初步的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使识字更加生活化,构成识字教学的大环境。
2、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4、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5、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观。
三、教学模式的流程
(一)拓展识字途径,构建识字平台
A、依据教材特点,拓展学生的识字途径
新教材在识字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
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头活水。
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
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利用姓氏识字。
实践证明,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一个月后都能互相叫出对方的姓名,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作业本上认出同学的名字,这说明学生已经在课外开始识字了,但这种识字是无意识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扩大巩固学生识字成果,在学完“语文园地一“中的第六项“认识姓氏字”内容后,告诉学生谁认识了班里小朋友的名字最多,就让谁来发作业本和点名,当老师的小助手,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我们还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制作姓名树,把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写在一片片叶子和果实上,让学生去找自己和好朋友的名字,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许多生字。
2、利用电视、广告及街头标语识字。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展示台(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从电视上认识的汉字,目的是使学生养成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教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可依次类推,让学生收集认识各种广告及街头标语上的字,并随时做好记录,拿到班里交流。
3、利用实物识字。
教师把教室里的物品,如:
电视机、清洁橱、讲台桌、黑板等贴上标签,让学生在无意中识记。
再如学习了《在家里》,就让学生在自己的玩具上面贴上标签带到学校里来交流,也可以用卡片的形式介绍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具和家用电器。
学了《操场上》,我们带孩子们到学校的体育活动室,摸一摸篮球、排球,认一认体育运动项目的标志,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开展跳高、跳远、跑步、拔河、跳绳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
学了《菜园里》,让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把课外认识的蔬菜、植物加以冠名,并认读记忆。
学生的识字成品可以是贴标签的实物,也可以是带字的图片。
4、在课外阅读中识字,这是一种轻松有效的识字方法。
所谓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就是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圈画、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猜一猜、查字典等方法识记生字。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见面,对一个个生字从陌生到熟悉,最后达到识字的目的。
在拼音教学完之后,我就让孩子们每天读一个小故事,然后利用晨会的时间把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孩子们对这个短小的故事会非常感兴趣,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自告奋勇当故事大王,激发了他们阅读识字的热情。
B、根据学生自主识字的情况,构建自主识字的平台
学生能否坚持在生活中大量识字,关键要看教师能否将生活之水长久地激活下去。
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措施,组织一些活动,尽量让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外识字的成果,在交流中还要以激励赏识为主,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1、组织学生建立识字袋。
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书上、电视上、商标上、街道招牌上等认识的字写在卡片上,不会写的字可由父母代劳,装入识字袋中。
也可以把书报、杂志食品包装盒上认识的生字剪下来装入识字袋中。
识字袋平时存放在家中,定期交流时让学生带到学校里来,贴在展示台上,供其余学生交流,比一比一段时间内谁认识的生字最多,作为“识字大王”评比的依据和期末总结统计之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之高。
这项工作的实施,把学生从课内认字引向课外认字,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识字资源增识汉字。
这项自主学习对学生识字量的扩大,识字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
在拓宽学生认字领域的同时,为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为以后的自主阅读立下汗马功劳。
2、开设课外识字交流课。
我们根据学生在课外识字的具体情况,以学生受益、尽量不加重学生和教师负担为原则,每月从语文地方课或语文兴趣课中拿出2至3课时为识字交流课,一课时围绕一个专题(如,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动物、姓氏、文具、玩具、用具、电器、商标、广告、路牌、书籍报刊、影视节目、热门新闻等,交流识字成果。
我们的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⑴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
⑵交流识字数量的多少。
⑶评选“识字大王”。
⑷展运用,让学生利用在课外识的字说话、编故事等。
(二)把握识字规律,创新识字方法
汉字本身的规律就是汉字的音、形、义三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形象,从字面理解、图像识别意义上来说对开发儿童智力具有深层价值。
汉字的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使它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美丽和富有魅力的高强度悟性的结晶:
字音是它的名称,字形是它的外表,字义是它的灵魂。
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我们要让这些生命鲜活起来,焕发出自己独有的魅力。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来进行识字教学。
1、知识迁移。
在识字的起始阶段,指导学生学习象形字“口、耳、目”和会意字“日、月、明”时,我们利用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粗浅地渗透汉字的造字规律:
汉字中象形字、指事字是最基本的,会意字、形声字是由这些基本字合成的。
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掌握这些规律。
在上完这一课时,我们又拓展学习“山、田、伞、瓜、鸟、鱼、石、兔、飞、竹”等象形字,学生很快就能把它们与自然和社会中的实物相联系,如“飞”就像小鸟张开翅膀在飞翔;“竹”就像四片竹叶长在竹竿上。
并能理解“本、刃、州、中、天、末”等字中的指事性符号。
2、形象思维。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大多十分抽象。
在教学时我们把汉字的形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表象材料,按照字形特征,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画面,这就是汉字的“神”。
如学习“游”:
一个姓方的小孩子,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在水里游泳。
教“警”字,编成一个故事:
有一人违反了交通规则,警察向他敬礼,说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所以“警”是敬加言。
学习“漏”字,我们这样分析字形:
漏和水有关,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的上面是“屋”字的一半,下面是“雨”,说明雨都跑到屋子里来了,这不漏了吗?
尽管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并不合理,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它对于巩固生字的记忆却起着很大的作用。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识字方法,学“看”,学生说把手遮在眼睛上方像孙悟空一样才能看得远。
学“休”学生说是一人靠在树干上休息,学“泪”,说是眼睛里流水,
3、理解记忆。
教学生字时,我们联系已知的内容,把新学的字纳入已学的知识系统之中,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汉字中有80%是形声字,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义。
我们采用形声归类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大部分汉字。
形旁归类:
有同一种形旁的字往往在语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新教材第二册《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写小动物在夏天到来时的活动。
要求学生认识蜻蜓、蝴蝶、蚂蚁、蜘蛛、蚯蚓、蝌蚪这些虫字旁的词语。
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再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凡是虫字旁的字,都是和昆虫有关的,然后拓展,问还知道哪些虫字旁的字,学生通过猜一猜、看图片等形式,认识了蚱蜢、晰蜴、蛤蟆、螳螂、蜜蜂等词。
声旁归类:
带有同一种声旁的字往往读音相似,字形相近,容易混淆。
因而,需要经常进行归类复习。
二册《识字5》是猜谜识字,第三个谜底“青”就是初步让学生了解形声字中声旁相同的字读音相似的特点。
“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在学生得出这四个字是“请、情、晴、清”之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字宝宝里面也带有“青”的字:
静、睛、蜻,并帮助他们编顺口溜归类:
小草青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说话用请,上课安静,目是眼睛,昆虫蜻蜓。
实践证明,针对汉字特点,把握造字规律,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深刻,降低回生率。
四、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应用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做了很大的改变。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明确提出:
“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而做出的恰当的要求,也是实现“将识字写字和发展语言,与阅读写作巧妙结合起来”的目的提出的现实的科学要求。
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目的也是在增大识字量的基础上,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创新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使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几年学习,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做到提前阅读、写作,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与阅读、习作相整合,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创设更多更好的识字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内容,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再现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加快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园地”教学模式
新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实质上与以往教材中的“基础训练”基本相同,但二者相比较而言,“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
“语文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都由“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日积月累”里的“我会读”、“我会写”、“读读背背”都是激励学生满怀自信地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
因此,从“基础训练”到“语文园地”,不仅仅是说法上的改变,其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观念、认识上的更新,课程改革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在其间得到了凸显。
那么,我们应该赋予“语文园地”什么新的内涵?
我的理解是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有了理念上的更新,如何进一步在操作上让“语文园地”走出传统“基础训练”的模式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乐园呢?
“语文园地”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它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教研员和广大基层学校教师因材施教,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总结出适合我县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园地》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应用此模式进行《语文园地》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一)激趣启思,入境学习
(二)研读发现,交流感悟
(三)贴图创境,巧识字义
(四)读中积累,指导运用
(五)思考总结,学会交际
二、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课题
《语文园地二》(第二册)
年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会“票、漂”等六个生字,掌握“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
2、明确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意义。
3、积累词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
明确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用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贴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激趣启思,入境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客人,他就是编写语文园地的机灵豆博士,他将和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园地二》。
2、板书课题,交代目标。
激发兴趣,参与学习。
二、研读发现,
交流感悟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字词。
2、找出“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3、写出这种规律的字,利用课件指读展示。
4、认识“票”、“元”等6个生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
展示情境教学的实效性。
明确目标,认读词语,找出识字方法,书写交流。
三、贴图创境,巧识字义
1、老师贴图讲故事,循序渐进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的初步训练。
2、学生读出图中“张爷爷”、“张贴”等带“张”的词语。
3、“闯关擂台赛”,了解“张”的不同含义。
认识生字,
读图中词语,
听故事。
四、读中积累,
指导运用
1、多种形式读出课件中出示的词语。
2、找出自己喜欢词语说一句话。
3、选择几个词语(分层次递进式)进行说话练习。
闯关练习
交流朗读
进行口语
表达练习
五、思考总结,
学会交际
1、你有那些收获?
2、与博士机灵豆话别。
畅谈收获
总结学法
板书设计
贴图故事
机灵豆贴图
语文园地二
词语卡片
三、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中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里有一个你采取的教学模式合理不合理、科学不科学的问题。
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有助于人们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把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由于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其效力的发挥也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所以教师要能针对具体的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熟悉和掌握多种教学模式,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着教学条件的变化灵活地调整教学模式。
为了有效地选用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熟悉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和自己的教学优势。
当然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也要考虑到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一、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使这些目的得到落实,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呢?
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教研员我建议在创设情境双向互动交流中进行课堂教学。
二、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加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根据口语交际,发展学生情境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的个性与创造力。
为了避免单调的口语交流,可以设小组进行双向互动,相互学习,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
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
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可以点拔,引导,当然无形中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拓宽双向交流的,从生生到师生,让学生在一个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中进行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
在良好积极的情感感染下,课堂上不再是一堂死水,而是“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听、说、问、议、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观点,吐点新见解。
说一点,哪怕是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的话。
水到渠成地开动脑筋,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
再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所进行的口语交际向课处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与拓展,可以跟爸爸妈妈说说,可以和好朋友说等;学以致用,让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师都非常熟悉的名言。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把它挂在口头上,为了实践这句话,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创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爱学语文,爱语文老师,在语文天地间快乐成长。
三、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一)创造交流契机
(二)形成交际情境
(三)倾吐画面感悟
(四)交流学习体会
(五)欣赏激励总结
四、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我们的画》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清楚表述自己画了什么怎样画的内容。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一副画。
教学过程:
(一)创造交流契机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那你们会画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啊!
同学们真能干,会画那么多画。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画”。
(揭示课题)大家一起来读一次,题目下面是六棵纱油油的苹果树,这代表我们班的六个小组,哪个小组表现得好,他的苹果树上就会结出又大又红的苹果。
这一节课我们六个小组进行一次比赛好吗?
看哪组的树上结得苹果最多。
最多的一组就能够拿到奖品。
(二)形成交际情境
1.教师示范
老师也跟同学们一样,也非常喜欢画画。
老师昨天也画了一幅画,你们想看一看是什么内容吗?
教师边指着画边说:
我画了一个蓝蓝的天空和许多闪闪的星星,天空中有一轮弯弯的月儿,月儿上面坐着一位漂亮的小女孩,她一手拿着书包,一手提着灯笼正在看星星呢?
你们觉得老师画得怎样?
哪里画得最好?
(指名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喜欢画这一幅画呢?
你们猜一猜,看哪一个同学能猜出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适当表扬后,把答案说出来。
(因为老师想把这幅画送给全班同学。
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中的奥秘。
)
2.小组练习
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把你画的内容介绍给同学们听呢?
教师提出要求;A.每个同学先在小组里找到小伙伴,然后把画的内容介绍给小伙伴,也可以介绍你为什么喜欢画这幅画的原因。
B.要求学生介绍时要用上礼貌用语。
听得学生要认真倾听。
3.交流
A.师生互动(指一名学生上台与老师交流)。
B.生生互动(指两名学生上台交流)。
C.教师评价,指导。
D.再指名交流(还有没有同学比他们说得更好的,谁来试一试)。
(三)倾吐画面感悟
①.师生示范(邀请一名学生)。
过渡:
老师刚才发现:
某某同学画得特别漂亮。
同学们想不想看。
那就请××同学上来。
师问:
××同学你画得真漂亮,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的吗?
生答:
可以、介绍是怎样画的。
学生说完后、教师问:
同学们觉得她说得好不好?
好在什么地方?
②.教师小结:
老师也觉得她说得非常好,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
并且能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这些顺序的词语。
③.小组讨论
过渡:
好,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反自己怎样画的过程介绍给小组的小伙伴听呢?
教师提出要求:
A讲的同学要大方,自然。
B听得同学要认真。
C看哪一组表现最好。
他们的苹果树就会结出苹果。
④.交流:
指名学生上台(两人一组)
(四)交流学习体会
1.导入,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觉得同学们的画都画得非常漂亮。
现在老师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班要办一个图画展览,好吗?
学生答(好)。
那就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A请每个同学都来当一次评委,评出你们小组画得最像,颜色涂得最鲜艳的画。
B选好后,由各小组的组长选送上来,并说说为什么是最好的,好在哪里?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了吗?
好,现在都请我们的小脑袋凑在一起评一评吧!
2.小组互评:
教师相机指导(参与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怎样评)。
3.小组长汇报。
4.让小组长把画贴在“图画展览栏”上。
(五)欣赏激励总结
同学们除了欣赏了“图画展览栏”上的画想不想去其他小组看看其他同学的画。
在让学生走出小组到其他组欣赏画时。
先提出要求。
A看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安静。
B看一看哪一幅画是你最喜欢的?
然后向老师汇报。
C我们全班同学都画得非常棒,如果我们努力学习,经常练习,长大后一定能成为画家。
D评一评哪棵树结得苹果最多,进行表扬奖励。
五、教学模式的应用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
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
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
所以,在“语文园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
所有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学生在心中对自己说“我能行”。
只有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
小语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可谓精品佳作、丰富多彩。
尽管课文体裁各异,表现手法纷呈,但仍有规律可寻。
我们探索总结出了不同类型(体裁)课文的教学规律(模式、环节、步骤)。
注重借鉴运用这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指导教学实践,就能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1)情感类课文的教学模式:
这类课文包括一部分记叙文、诗歌、抒情散文等。
教学策略:
教师象一位导演,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境,进入“角色”,用心、用情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内容。
如《雨点》一诗的教学程序为: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层层递进,引导初读→再创情境,读好课文→凭借板书,复述课文→引导拓展,运用语言”。
(2)哲理类课文的教学模式:
这类课文包括寓言、童话、成语故事、一部分文言文等。
其教学策略是:
要弄清“事”,使学生通过“事”悟出其中的“理”,然后再延伸、拓展、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
如《滥竽充数》的教学模式可设计为:
“谈话引入,理解题目→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感悟,提示寓意→畅所欲言,各抒自见。
”
(3)形象类课文的教学模式:
教材中选入的小说类课文一般属于这类课文。
其教学策略是:
首先要着力让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动、心理以及环境等方面去分析、推敲、揣摩,使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从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如《少年闰土》的教学模式可设计为:
“找‘事情’”,理解“‘知识丰富’”之一(知道得“多”)→品词句,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课 教学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