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艺术汇编.docx
- 文档编号:6194792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0.21KB
书法篆刻艺术汇编.docx
《书法篆刻艺术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篆刻艺术汇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法篆刻艺术汇编
《书法篆刻艺术》
“抒性情”人格艺术的不同表现:
1、王羲之:
飘若浮云,蛟若惊龙、俊逸内敛2米芾:
八面出锋3、王铎:
连绵奔放;4颜真卿:
浑博开张
用笔:
1、王羲之提出“侧笔取势;2、方笔:
阳刚:
放纵:
露锋3、圆转:
阴柔;收敛;藏锋(阴阳调和,中庸为美,与传统道家的中庸调和思想契合。
三、书法的人文精神及哲学内涵
1、实质:
人的思维、精神、性情、习惯、情感等综合状态的表现,“独立的艺术语言”
“以书寄情”表现为一种纸张上呈现的特殊意境,为观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
小楷、细腻、精微;草书豪放绵延;隶书天骨开张等,均为“人格的写照”
2、综合状态:
“人品”“品质”“人品与书品合一”
1、生理状态(物质层面)
〖1〗年龄
(1)儿童少年:
生长发育期,手指肌肉不健全→生、拙、笨、难看→天真、无知、幼稚、无心机、不遮掩
(2)青年:
蓬勃、有朝气;心智健全、思维独立(讲才气、积累人生经验、悟性)、有追求、理想、抱负→张扬、自由、奔放、个性→有理想、敢破敢立、无畏、锋芒毕露、易轻浮
(3)老年:
生理迟暮期;心性内敛、沉稳包容、智慧(讲学养、才学兼备、鸿儒饱学→自然上升至高的艺术境界。
长寿时间积累→返朴归真(内敛、浑厚、老辣→人生经验丰富、多理解、思想深刻。
〖2〗肌体状态
(1)健康:
生命力旺盛、有朝气、积极、鲜活、强烈
(2)病态:
生命力衰弱、无朝气、消极、孱弱
2、心理状态
〖1〗感性→情绪化、宣泄、抒情、昂扬、悲愤
(1)《兰亭序》抒情怡性、感悟人的生死价值、意义。
(2)《祭侄文稿》发泄悲愤。
痛斥奸权
〖2〗理性
(1)胸襟:
宽广、狭隘、“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音稀声”;庄子《逍遥游》胸襟、想象力“鹏程万理”鲲、鹏
(2)个性:
个体差异、千人千面、不可重复、如:
毕加索抽象艺术
(3)修养:
文化底蕴、个人经历、“文化”→“文而化之”,思考、善悟、变通、活用
(4)学识:
知识面宽广、触类旁通
(5)世界观:
价值观、判别是非的标准、人文思想、理念(个人审美情趣)体现一个人精神追求的高度,巧→拙:
美→丑;《巴黎圣田院》表象→实质(简单、外在的漂亮是短暂的如:
外貌、刘文西)厚→薄
性情、性格、习惯(惯性思维、技法的惯性)
书写艺术→回归至人性抒发的层面
3、审美
中国传统文化的贯穿
(1)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儒、释、道思想的关系
1道家→“阴阳对立”统一、辩证地指导多种艺术形式;恩威并用,文武相持,大到治国,小到行医治病。
2儒家→“文质彬彬”提出以中和美→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
《易经》六经之首: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现代“与时俱进”自古有之,诸子百家,本土的核心是道家;“茶文化”→品人生滋味
(2)认识书法美的前提:
①书法理论、美学②历代优秀作品,好的,美好的感性认识③书法欣赏:
先写,先实践,否则只能站在书法之外,也无法理解。
(3)实质:
①意象:
“立象以尽意”(以象达意出自《易经》;清、刘熙载《艺概》中有论“书概”)(用有意韵的线条间接表现意)
②纯符号化的象一表现为作者对线条的理解认识;不能再反祖,用汉字再去象形
③书写内容=文学性+线条本身;评论、理论上也只讲意象审美
④“书法表演”的误区:
“做一点如高崖坠石、做一线万岁枯藤,作一转折如壮士扼腕”,不能以低级的动作模仿,具象模仿是可笑的。
如:
表演“作惊蛇入草状“,只讲线条的审美,是意象艺术,不是表演艺术。
⑤审美境界的高低与“雅俗”:
“超级女声”表现自我,展现个性,娱悦大众,以自娱,高兴为目的,不强调严格的标准;“精英文化”严格的准则:
美声民族的基本条件严格,必须具备,①字正腔圆②音色优美③音域技巧等④形象端庄⑤其次才看表现如何“阳春白雪,”“曲高者和寡”。
<第二章>楷书的源流及历代书家、代表作品
一、楷书的源流:
楷书又称为“正书、真书”。
三个词的意思相近,都是指书写合乎法度,能在正式场合使用,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
(在明朝以前,许多书法家将隶书称为楷书及正书,明朝的理论家张坤《法书通释》中说:
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
但自钟繇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正书”。
此后,正书、真书、楷书的说法专指魏晋以后的楷书了。
)
汉字楷体,萌芽于西汉,传说是王次仲所作,实际上是书体简化演进的一种必然趋势。
从笔画的痕迹来看,它脱胎于隶书方正、章草的简便,改变了其间架、结构。
经历了汉代的酝酿、魏晋时代的创造,至唐臻于成熟。
各种楷家派别分别确立了不同的笔体,面貌,出现了唐楷的灿烂及繁荣。
写楷书的人,至今还要宗法唐楷,代表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楷书从隶书发展、经过魏碑漫长的演化而来,它比隶书更简洁、比草书规范,正所谓“字皆真正”故谓之真书。
楷体字形方正、笔划平直、可作楷模,故又称之为“正书”“楷书”。
唐代以书判取仕途,使得读书人都很重视写字,以此为步入仕途的敲门砖。
由于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以,故初唐的欧、虞、褚,都是取法王书。
中唐之后,颜真卿变方为圆,形成了深厚、雍容的风格,也是唐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写照。
晚唐时期,柳公权继承了欧、颜之长,并加以发展,形成了瘦、硬、挺、劲的书体。
二、历代书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钟繇:
三国时的魏国人。
在曹丕时官至太傅,相当于那时的的宰相。
精通隶、真、行、草。
将东汉以来,民间流行的方正、平直的隶书进行变革,成楷。
注重体现汉字结体美。
并冲破了隶书,将其中美好的结体归纳起来。
代表作品有《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
《宣和书谱》一书称其“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严密、精到、出现棱角,史称其为楷书的鼻祖。
钟好书成癖,常在衣服上练习书写,经常磨烂新的官服。
晚上喜熬夜。
世人称;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至于忘归,见万类皆画其象之。
可见其刻苦的程度。
二、王羲之:
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后人称之为“王右军”出身于西晋的名门旺族。
其父王旷、堂伯王导、堂兄弟王恬、王荟等、其子王献之,其侄王珣等均是两晋名家,名符其实的书香门第。
十二岁从父学书,受到女书家卫夫人的指导,(卫夫人得钟繇笔法之神。
)
王羲之敢于创新,改革了钟繇的笔法,将钟书的波挑之处均敛锋不发。
代表作品为《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其字体势显正方,或稍扁,楷书用笔出现了八法的面目一新。
他在行、草书上的成就更高。
王是历史上最具创造性的书法家,不仅是晋代大书家,还是大书论家,著有《书论》等。
同时,他是东晋很有影响的画家。
三、虞世南:
字伯旋,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由隋入唐),官至秘书监永兴公,世称虞永兴,他是唐太宗的老师(书),其书,继承多于创新,字势明显粗长,笔圆而体方,外柔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书写味道十分强烈。
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
四、欧阳询:
字信本、唐曾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早在隋代就已很有名,其书自成一体,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欧阳询楷书用笔精到,笔画方润,结构爽健,于平正中见险绝,人称“欧楷”,字势险劲而法度森严,笔画间精于穿插避就。
后人誉其书为“八体精妙,篆法尤精,飞白冠绝古今,真行别成一家,草书跌宕流通。
后人所传楷体结字三十六法就是欧楷中总结出来的,代表作为《九成宫礼泉铭》、《皇甫诞碑》等。
《九成宫》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作,最适宜初学临摹,被历代学书者奉为范本,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时,科举取士以欧体字为答卷的标准书体,但后人将其写得过分刻板,失去生气而形成了“馆阁体”。
五、褚遂良:
字登善,官至右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
“下笔遵劲、甚得逸少体”。
代表作《雁塔圣教序》、《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等。
后人赞其“字里生金、行间润玉”。
六、颜真卿:
字清臣,玄字时被封为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为人刚正、笃实,是历史上高产的书法家之一。
为唐楷的杰出代表。
其前人多是王羲之书路,以俊秀飘逸为美,少自然博大之气。
唯颜体与其不同,他的风格是时代的顶峰。
其法新在雄强茂密、浑厚刚劲、宽博而丰满、阴柔华贵,即有时代风貌,又有个人特点。
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勤礼碑》及《告身墨迹》等。
其流传于世的作品是唐代最多的,有140多部,代表一个时代的风格。
七、柳公权:
字诚悬,为穆宗、敬宗、文宗的三朝待书禁宗。
他曾办书学院,广招学生、留学生,第一代博士生中有欧阳询。
《旧唐书》中记载“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柳公权自创新意,避开颜字的肥壮,改以瘦硬、棱角分明,世称“颜筋柳骨”。
代表作《大法师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八、赵孟: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宋室入元的书法名家。
突出贡献是楷书,既有法度,又活泼,笔法娴熟而遵劲俊美。
他将行、草的一些精髓融入楷书,有两笔连、三笔连等,极富创新和特色。
代表作品有《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记》等。
他作真如草,有日书万字之功。
楷体书法是汉字走出象形,向“易识、易写“方向发展的书体,对行书、今草的影响极大,是近代书法的基础。
<第三章>楷书基本用笔
1、永字八法及八个基本笔画:
组成楷字的基础是点与画,扩大的点、画就是八个基本笔画,中国书法从后汉起,就用永字来概括汉字的八个基本笔画。
(1)点(侧);
(2)横(勒);(3)坚(弩);(4)钩(趯);(5)提(策);(6)长撇(掠);(7)短撇(啄);(8)捺(磔)
永字八法概括了八个基本笔画,是古代书家的一个创造,由一个永字集中突出地说明了问题,基本的运笔也一目了然。
王羲之,被唐人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品《兰亭序》被历代书法家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中“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地名兰渚,有亭曰“兰亭”。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元年)农历的三月三,王羲之与他的朋友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在这里聚会,畅饮赋诗,王羲之即兴作了这篇序。
文章虽为一般宴集所作,却不同于当时咏物谈玄的作品,文章清新朴素,在当时有突出的特色。
王羲之,字逸少,会稽人。
官拜右将军,他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长于诗文,但其诗才为书法之名所掩。
其人胸襟豁达,又富有爱国思想,因而为时人所敬重。
文章因为文词优美而脍炙人口,其书法价值更作为其代表作而惊骇古今书坛。
全文324字,谋篇27行半,一气呵成,俊逸遒美,出古而不泥,天然成趣。
《兰亭序》是其三十三岁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王的书法艺术高峰,作品的章法、结构、用笔都十分完美,笔法流畅而无雕琢之气。
全文有19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同字都付予其新的面目。
笔法:
飘逸、内敛,向右去的笔画多为内收,方圆搭配极丰富。
传说,唐太宗得到其真迹,让官员认真研究,令天下人都摹仿。
著名的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兆等人都曾做过多个临本。
传说原真本被唐太宗死后作为殉葬一起掩入昭陵。
目前存世的多为摹本和临本,故宫博物院藏的唐冯承素摹本,被誉为“神龙本”。
唐太宗曾用他的摹本,赠送给高级部将或外来的使臣,以及公主的陪嫁,作为最高的奖赏。
(打开《兰亭序》字帖讲文章。
)
<第九章>行书各时期名家简介
传说在王羲之前,就已经有人写行书。
汉代民间有名叫刘德生的人,名气不大,世人未闻,他的行书速度很快。
(行书是为了适应人们书写的需要,在民间首先出现的。
)
如:
“篆书的草化——草篆;隶书的草化——简书
1、王羲之:
除了《兰亭序》之外,还有《唐怀仁集王圣教序》,是唐代一位法号为怀仁的和尚在民间收集了王羲之的字,再摹写出来,成为一部集字作品。
它是目前存世字数最多的王羲之书法集字作品。
全文1920字,多取行楷、行草,个别仍是楷体。
后人重刻了碑文,存在碑林。
由于它是后人集字而成的,不象《兰亭序》通篇贯气韵合一,这也正是《集王圣教序》不同于其它王帖的根本点。
此外,还有王的《快雪时晴帖》,是研究王行书的典型作品,为乾隆皇“三希堂”珍品之首,全文共四行二十八个字,笔法方劲博大,圆熟精巧。
以上三帖为王羲之“行书三品”,即是王羲之的行体代表作,对后世的影响特别大。
以后的行书大家还有:
宋代的唐寅、朱芾;明代的董其昌(康熙首推);隋代的智永和尚真草千字文;清代的郑板桥、林则徐等。
2、唐代——颜真卿:
颜真卿行体作品对历代书法影响最大的是被元代鲜于枢称作“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40年间,颜真卿为平息安史之乱而阵亡的侄子季明所写的祭文草稿。
它不同于有意作书。
作者纵笔于感情变化,抑扬顿挫,奔放流畅,气势雄伟而不抱绳墨。
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一片赤诚的爱国激情和对奸人陷害的满腔悲愤。
在情感上,与《兰亭序》截然不同,前者舒怀逸世于踏青,后者激扬悲愤于报国。
两者形成明显的风格对照。
《祭侄文稿》全文25行,共230字,属行草体,后世称其为“颜真卿”字如其人的代表作。
因为本文是一篇文稿,所以多处都有圈点的痕迹。
在历代法帖中是极为少有的,这也是本帖一大特点。
其次,是颜鲁公的《争座位帖》,作者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与郭英之的书信稿,行草七纸,共64行,势若腾龙,字字相属,一气贯之。
通篇盈注了颜不满奸权的感概。
刚烈之气跃然纸上,元气浑然,古人称其结字“出于晋法,而毫无媚姿”。
此外,还有《祭伯父文稿》等作品,都是颜行书的不同类型的作品。
颜真卿的用笔浑厚丰润,是中国书法的一条新路,也是南北分化的典型代表。
行书中除王、颜的代表作品以外,还有历代名家不同风格的作品,如:
3、王献之:
(是王的第七子)
行草书《中秋帖》,3行,共22字,字字相连,几乎是一笔书成。
米芾在《书史》中说:
“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末端,所谓天下第一帖”。
乾隆皇认为《中秋帖》是王献之第一品,可见其有很高的艺术境界。
4、王珣:
(是王的侄子)
他的代表作品是《佰远帖》,此帖为行草,5行,47字,行笔如飞,洒脱自如;结体左右开张,大小参差,笔方意圆,疏密有致,无刻意雕琢痕迹。
明代董其昌评此帖:
“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在眼前。
”其《佰远帖》与王献之的《中秋帖》曾于1951年被英国窃至香港,周总理得知后,以五千元港币将两帖购回,保存了文化遗产。
唐代,太宗极爱王羲之的书法,以其为唐人学书的最高典范。
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风格都是一致的,均出自王书。
陆谏之是虞世南的外甥,后人评其书颇具晋人风范,虽取法于二王,但有过而无不及。
5、宋——米芾
宋代历史上很有影响,思想新奇,是一代才子,写王体可以假乱真,他融汇了晋人的精华,突出写意的风格。
字形张扬,有气势,有继承,更有创新,自称“人有两面笔,吾有八面笔”,同时代的人对他十分称颂。
代表作有《蜀素帖》、《中岳诗卷》,其书能自出新意而格调超人,如“风樯陈马,沉着痛快”。
6、苏轼:
代表作《天际乌云帖》、《寒食诗》、笔法淳古而遵劲,寓巧于拙,姿态横生。
7、黄庭坚:
代表作《松风阁》、古人赞其风格:
“无意求之,合于法度,自成一家”。
8、蔡襄:
代表作《赴京诗及澄心堂纸帖》,后人评其为严守古人,而无创新。
宋代除四大家之外,还有岳飞的《出师表》、《风墅帖》,结字自然,劲健通神。
9、元代——赵孟:
他十分熟悉古人的东西。
并自著书研究二王、钟繇、进行非常深入的描摹,十分神似,后人评价其书是纯艺术性的作品。
他追求继承,治学严谨。
头脑十分聪明,他还是皇室的后代。
历史记载,他十七岁为官。
宋亡,元立,七年之后,经人推荐,方显露才华,前后经历了五朝皇帝的更替。
传说,他得到《兰亭序》后十分高兴,写下了学书心得为《兰亭十三跋》,对后人的学习影响很大。
赵是元代以来最为杰出的行体书家。
风格“清新婉妙,流利自然至极”。
其代表作品还有《归去来辞帖》、《送秦少章序帖》。
二、体形完备的甲骨文字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些字是用墨或朱砂书写后刻成,或是刻好后再填上朱砂,字形结构均衡对称,格局稳定规范。
成篇文字大小参差,笔画粗细方圆有别。
错落疏朗,严整端庄。
书写在玉片、陶、骨片上的墨书、朱书文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法作品。
其字起笔圆如点漆,自然藏锋。
横竖画住笔尖细如针,转折处圆润自然。
显得庄严肃穆,富于古朴烂漫的艺术感染力。
甲骨文一般笔画不可重复。
许多字到现在看来仍然很简单——指书写意义上十分方便。
甲骨文又称卜文,卜辞,殷墟文字、契文等,距今有三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是殷王磐庚至帝辛被灭近300年里王室记载占卜,对国家大事进行占卜用的。
甲骨文的数量很大,殷都东迁之前,陕西境内也有甲骨文的出现,近代军阀混战时期,陕西军阀以古董与外国交换武器,发现了民间保存下来的甲骨文,线条简单,明确。
极富考古价值。
甲骨文字是中国文字研究史上的一个热点,这是图画符号文字经过三千年的漫长历史演变而来的,存在着一字多体的现象。
石鼓文:
唐代人发现的。
石鼓文刻于秦襄公(公元前777-766年)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文字刻于十面石鼓之上,大小不一,因之而得名。
每面石鼓都刻有一首四言诗,记述了秦国君游猎的活动及故事,所以又古称为“猎碣”。
唐初在陕西陈仓地区发现,也称为“陈仓十碣”,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虽为刻字,但带有一定的书写笔意,其结构明确,笔画明显,字势呈纵向长度。
它属大篆,其书体态浑穆,画如屈铁。
唐宋以来,凡擅长篆书的书法家,无不崇尚石鼓文书体。
近代大书家吴昌硕灵活地运用石鼓文的圆劲笔法,将石鼓文的神采发挥到了极至。
两周时期,鼎器上的作品
大盂鼎:
周朝出土最大的鼎器,高108㎝,记录了赏赐贵族羽的财富,家族为记载荣耀,而铸此大鼎。
周朝最大的鼎为龙鼎,可容纳四个人其内打牌。
铭文最早体现的都是中锋用笔。
西周时期的鼎器非常多。
制法:
以模范制铸而成,在当时,铸鼎是一件十分庄重的事情。
《散石盘》周励王时的鼎器铭文。
传说刻文的是一位非常熟练的书家,他是反写而成,这样文字在铸造时十分容易、方便。
开始,人们觉得刻文有些奇特,后来经一些书写规律进行推测,得出这个结论。
好的书法家能体会到常人很难感受到的东西。
比如:
赵孟可日书万字,用笔就能体会到笔中的哪一根毛最好。
《散石盘》用笔丰肥,无棱角,十分优美,字形不十分规则,一字多体十分常见。
如:
宝贝的贝有94种写法。
小篆:
秦王令李斯统一小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后的文字,字形明确,字形显长,一字一势即一字一种写法。
《泰山石刻》字势舒展,线条流畅,结构稍长。
篆书:
用笔突出中锋运笔,结字是在图画文字上的高度省简。
隶书的书法风格共有以下四种:
1、茂密雄强,浑厚重穆
代表作品有《裴岑纪功碑》、《西狭颂》、《耿勋碑》、《潘乾碑》、《景君碑》、《夏承碑》。
这类碑刻的特点是体方笔拙、笔力遵稳,气魄宏大,浑厚雍容。
晋代人余雪曼评价《西狭颂》艺术创造时说:
《西》庄严浑穆,天骨开张,有博大的真人气象,结字高古,笔力遵稳,如彼苍松,自具端丽。
当此类“最杰出者。
”
2、方整劲挺,斩截爽利
代表作品有《张迁碑》、《鲜于璜碑》、《子游残石》、《张寿碑》这类汉碑多是棱角森挺的方笔,斩钉截铁,爽利痛快,并见有波势桃法的笔画。
具变化之妙,结体大都方整,取横势也偶有参差,取纵势者。
代表作品《鲜于璜碑》是解放后出土汉碑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通,艺术水平较高,可称汉隶方笔流派之首。
3、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立汉碑风范。
这类碑刻在汉碑中最多,其代表作有《喜平石经》、《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华山庙碑》、《孔宙碑》、历来人们称这类碑刻为汉碑的典范,这一流派是当时的革新派。
当时最轰动的是蔡邕(东汉文字家、音乐家)主持书写的《喜平石经》,它集中体现了隶书的法则。
《后汉书》中曾记载“其碑始立,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列,填街陌。
”其次,《曹全碑》、《华山庙碑》、《孔宙碑》、都是汉隶最杰出的代表作,结字规范,严谨准确。
这一类碑刻作品适于初学者临摹。
4、舒展悄拔,烂漫多姿的
代表作品为《石门颂》、《杨准表记》、《沈府君神道阙》、《冯焕神道阙》、《苍颉庙碑题铭》、《三老讳字忌日记》等。
这类碑刻很有风彩,是艺术性最强的一类,艺术情趣十分浓厚。
如《石门颂》摩崖刻石,用笔如锥画沙,劲挺而又含蓄。
结字有疏密、正侧、开合变化之趣。
个别字章法处理极度夸张,气魄宏大。
如:
“命”字一竖伸长,舒展奔放。
古人赞曰:
“如长枪大戟。
”这通碑刻不象以前刻石,把碑面打磨光滑,它利用了山崖的自然断面,进行摩刻,既古朴,又浑然天成。
后人比喻它说:
“雄厚奔放者,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
”它是汉隶中最富艺术创造性的作品,为后人的书法家们在艺术创作上树立了典范。
清代人的研究去看古代文化。
清代人对封建统治的认识十分尖刻,对人学文化的认识相当的偏激。
他们通过对古人道、儒学的研究,去探求新文化现象时,发现古人的东西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清朝人开始在思想上发生变革,在当时就形成了许多研究文化思想的巨著,《四库全书》就是一例。
因此,清代人对富于革新的隶书情有独钟,认为隶书更能体现那个时代的变革现象,许多书家都是以书隶为主。
清末的康有为就是最有名的之一。
魏书:
是指北朝碑刻、墨迹的书体风格,又称为魏体。
它是书法受刻石艺术影响的一种时代风格。
其实在这时文字已出现了楷书,所以有人认为魏书是北魏楷书的风格,也是有道理的。
它对后来的楷书完备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魏书作品,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仅是一些碑板、墓志、塔铭、造像题记等石刻。
魏书的形成
受佛学的影响,
受刻石文化影响,而成。
在两汉时期,民间不能随意刻石,只有社会地位高的人才能刻石。
在清代已不同,民间广泛流行刻石。
在魏朝,刻石风也十分盛行。
崇尚强化的书写风格,有收有敛,有藏有露,张扬、舒展的特点十分突出。
书法风格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方笔斩截,结体扁方紧密,可为魏体典范者
这类作品是魏体的正宗,即标准书。
点画多于方笔,棱角森挺,结体紧密,吐横势扁方。
风格中可见“钟王楷书的继承和发展。
”受刻石艺术影响突出。
一笔三折,斩钉截铁,沉着痛快,笔意舒展是这类风格的突出特点。
代表作品为:
《始平公造像记》、《松滋公温泉铭》、《穆亮墓志铭》、《司马景和妻墓志铭》、《元珍墓志》、《寇演墓志铭》、《张猛龙碑》、《高贞碑》、《廿人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
其中《张猛龙碑》是杰作。
2、用笔方圆兼备,体势渐趋方正,时见纵势者
这类作品突破第一类魏书方笔,扁方的局限,吸收了篆隶圆笔波挑的特点。
体势由扁方渐变为正方,长方。
其代表作品为:
《张黑女墓志铭》、《高湛墓志铭》、《论诗经》、《石门铭》、《敬使君碑》。
用笔有方有圆,返朴归真、字势的特点变化大,长短相宜,变化丰富。
3、用笔杂揉诸笔,结体多变者
这类作品有似楷似隶的《吊比干文》有意识地掺隶入楷,字体颇怪,不是太守规矩,但更注意情感的流露。
代表作品《嵩灵庙碑》、《李忡璇修孔庙碑》、《比丘道宁造像记》、《仇臣生造像记》、此碑藏于耀县药王山,结字平稳中有斜正变化,刀痕明显。
还有《蒙文庆造像记》、《元子直墓志》、《姚伯多造像记》均有今天儿童化书法形象。
极具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
<第十四章>篆刻的基础知识
一、篆刻的起源:
篆刻,也叫刻印章,又名治印,因自古以来治印多用篆字,故称之为“篆刻”。
中国的篆刻与书法、绘画、雕刻一样,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篆刻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代,便盛行刻字艺术。
至周代,以青铜为主的印章“周玺”大为兴起。
周玺大、小各种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阴文)、朱文(阳文)两种。
韵味苍厚、结构严谨,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强朴实的性格。
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字体完美、秀丽、笔势挺拔,结构舒适奇特,耐人寻味,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汉代印章达到了空前的灿烂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为“缪篆”。
汉印的印形、钮式等十分精美,而文字处理、章法变化等形成的艺术也一直被后代篆刻家们奉为典范。
西泠八家之一的奚冈曾说:
“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十六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法 篆刻 艺术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