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领域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188675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35KB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docx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领域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一:
大班科学领域《纸张大力士》教案】
科学领域活动《纸张大力士》
一、活动意图
纸不仅是幼儿生活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今天我将带领孩子展开一系列互动,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使孩子愿意动手操作,并对试验感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想办法尝试用折纸的方法让纸张站立起来;
2、通过实验,了解纸的承载力。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卡纸84张、若干本图书、小箩筐、固体胶、小桶、白纸28张
四、活动过程
1、谈话:
“纸能站起来吗?
”引出活动
(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
教师:
“小朋友,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纸吗?
你们猜猜老师手上这张纸现在能站起来吗?
”老师进行操作演示。
(2)老师将纸折一折,放到桌上让其站立起来。
教师:
“小朋友请看,现在它站起来了吗?
”
2、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动手尝试用折纸的方法让纸站立起来。
教师:
“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让你们面前的那张白纸也站起来呢?
”
(1)教师提问:
“请小朋友先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法让它站起来?
”
(2)教师提要求。
教师“现在你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和老师不一样的方法让你们面前的白纸站起来吧”
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1)幼儿猜想站立起来的纸上是否能放书本。
教师:
“小朋友,你们觉得自己做的这些站立起来的纸能不能将书本放在它们上面而纸不会倒?
”
(2)教师提要求。
教师:
“小朋友,请你们现在轻轻地将一本书放在纸的上方,看看到底能不能放?
”
(3)幼儿实验,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4)集体交流
教师:
“小朋友,请你们说说自己的发现。
”“为什么有的能放?
有的不能放?
”
4、游戏:
纸张大力士,比比哪一种方法折的纸站立起来的承载力最大。
(1)请幼儿用桌上的三张卡纸分别折三个站起来的纸张大力士。
(2)教师提要求
教师:
“请你们将书一本本地轻轻地放在每一个站立起来的纸上,比比哪一个上面可以放的书最多?
”
(3)幼儿实验
(4)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哪一个上面放的书最多?
它们的力气使一样的吗?
(5)教师实验
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三个站立起来的纸。
教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个参加纸张大力士比赛的运动员,你们猜猜它们三个谁可以成为今天的冠军?
”
教师实验,分别在三个纸上放书。
(6)集体交流
教师:
“你们知道为什么它们的力气不一样?
”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出“因为折法不一样,所以它们力气不一样”。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猜想一下不同种类的纸的承载力是否一样?
然后用不同的纸实验一下。
【篇二: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
让它们沉下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探索使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的办法。
2、鼓励幼儿记录实验方法,初步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方法。
活动准备:
积木、水彩笔帽、泡沫网;橡皮泥、螺丝帽;辅助材料:
面包线;记录表;笔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并分类。
1、出示材料,“这些物品,放到水里,哪些会浮起来?
哪些会沉下去?
”
2、幼儿回答,如有疑义,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一下。
二、使它们沉下去
(一)、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
1、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表的使用。
2、幼儿说,教师以绘画形式记录。
(二)、幼儿操作并记录。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想的办法进行大胆尝试。
2、提醒幼儿养成记录习惯。
三、小结。
1、在浮起来的东西上绑上重的东西,就能沉下去了。
2、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橡皮泥就能沉下去。
3、在泡沫网、水彩笔帽里面放上一些重的物体,就能沉下去。
反思调整:
1、幼儿对沉和浮的概念需要巩固,他们总喜欢用“飘起来”说明物体浮上来了。
2、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干扰因素:
a、在示范区水太少了,导致了面包线的上浮。
b、积木经过前几次活动后没有晒干,以至于有几块积木被水浸透,放在水里就是沉得。
3、幼儿操作的方法多,记录的方法少,且记录表被水湿透,有的都记不上去了。
4、橡皮泥在水里变得很不方便操作,也不容易整理。
大班科学活动:
让铁块浮起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探索使铁块浮起来的办法。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铁块浮起来的位置,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螺丝;泡沫、尖叫瓶、气球、塑料碗、积木;面包线、气球夹;白纸;笔活动过程:
二、交代任务。
3、出示材料。
4、上次我们想办法把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今天,要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螺丝浮起来,你有什么好办法?
5、幼儿回答。
二、让铁块浮起来。
(一)、出示记录表。
1、讲解记录表的使用。
(二)、幼儿操作并记录。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想的办法进行大胆尝试。
2、提醒幼儿养成记录习惯。
三、小结。
1、把螺丝放在泡沫板上,螺丝就浮起来了。
2、把螺丝放在瓶子里,螺丝就浮起来了。
3、把螺丝放在小碗里,螺丝就浮起来了。
4、把螺丝绑在积木上,螺丝还是在水底。
?
?
四、延伸活动。
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材料可以放螺丝浮起来吗?
回家试一试吧!
反思调整:
1、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始终没有想到用气球吹大来使铁块上浮的。
2、对于用两种或以上的材料组合,使铁块上浮的方法,孩子们都没有去尝试,要如何加以引导?
大班科学活动:
做泡泡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泡泡水,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地进行验证的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1、记录表、水彩笔
2、水、量杯、胶水、洗洁精、醋、面包线、吸管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吹泡泡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三、你们喜欢做泡泡吗?
你们自己动手做过泡泡水么?
这是老师做的泡泡水,你们看?
你们想不想来做一做呀?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教师介绍各种材料(用面包线来做吹泡器)。
(2)出示记录表,幼儿猜想,教师示范记录。
四、你们看到了什么?
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做泡泡水?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记录。
五、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会不会成功呢?
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六、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表,按你的想法去试一试并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记录)
3、交流总结
?
你成功了吗?
你用了哪些材料?
三、教师介绍成功的制作方法。
1、胶水+洗洁精+水:
1:
2:
3
2、醋+洗洁精
四、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尝试更多制作泡泡的方法。
2、鼓励幼儿用面包线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吹泡器来吹泡泡。
活动反思:
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每人一张的记录表成了幼儿操作的妨碍,孩子们忙着操作,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回去用这张记录表,所以个人记录表可以去掉,只用集体记录就可以了。
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孩子是所有材料都加进去的,可以在操作时个别指导,让孩子有选择的用材料。
大班科学活动:
做个玩具玩一玩
活动目标:
1、对操作活动感兴趣,喜欢动手,乐意尝试制作。
2、尝试两人合作共同完成。
活动准备:
针筒、泡沫、橡皮筋、矿泉水瓶、大盆子、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出示灌满水的瓶子。
请你想一想,怎么让它浮起来?
二、教师演示制作。
1、出示制作材料。
想一想怎么用这些材料让瓶子浮起来?
。
2、幼儿第一次操作。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请幼儿两两合作。
选择喜欢的材料操作。
你们成功了吗?
用了哪些材料?
3、教师演示制作过程,讲解橡皮筋的绕法。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用做好的玩具玩一玩。
反思调整:
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
1、瓶子灌满水后在水盆中还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在水底。
2、即便是两两合作,帮橡皮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有的孩子因为不会绑橡皮筋而不愿意再继续操作下去。
3、在活动中,针筒没有起到任何做用,完全可以去掉这一材料。
大班科学活动:
吹泡泡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制作各种形状的吹泡器,感知不同形状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1、大胆地猜想并尝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感受参与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杯子,泡泡水;15cm长的面包线每人3根、25cm长的面包线每人1根;大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二、引入课题《泡泡》,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三、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及操作方法。
1、出示面包线,教师示范制作吹泡器的方法。
1、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做做吹泡器!
我们可以做哪些形状的吹泡器呢?
(教师按照幼儿的想法制作吹泡器)
2、猜一猜:
用ⅩⅩ形的吹泡器吹泡泡,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2、出示记录表并讲解。
三、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张任务表,我们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上面的各种形状就是你要做的吹泡器的形状,刚才陆老师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任务ⅩⅩ形的吹泡器,?
?
?
,眼睛表示?
?
3、讲解操作要求:
幼儿实验,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1、鼓励根据要求制作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吹泡器,做好了实验,看看与猜测结果是否一样?
2、小结实验发现。
3、教师提供较长的面包线,让幼儿制作随意形状的吹泡器,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
四、师幼共同交流:
最后你自己设计了一个什么形状的吹泡器?
它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五、活动延伸
?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立体的吹泡器,你认为它吹出来的泡泡会怎么样呢?
和平面的吹泡器会有不同么?
那么请我们回去到区角里去试一试吧!
反思调整:
幼儿对制作泡泡器非常有兴趣,在前面的猜测过程中,有大部分孩子认为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就是什么形状的泡泡。
通过实验操作后幼儿对“不同形状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这一现象就有了明确的认识。
【篇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精选汇编)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
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
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沉与浮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
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
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
沉与浮
1、教师示范:
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
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
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
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
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
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
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
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
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
(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
(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
3、师:
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
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
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
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
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
(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
3、师:
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
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
……(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
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
5、教师总结:
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
3、教师总结:
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
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
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
设计思路: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通过饲养和管理几种小动物,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有一种对生命的体验。
活动目的: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动物午睡ppt
2、地面游戏棋,筛子
活动过程:
一、昨天中午小朋友午睡了吗?
你知道自己午睡的姿势吗?
观看ppt,幼儿讲述讲诉孩子们几种睡觉的姿势:
趴着,咬被角,蒙着头,蜷着……
二、人需要睡觉,动物需要睡觉吗?
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边看边猜,并模仿)
1.观看ppt,观察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并讲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活动:
动物是怎样睡觉的
蝙蝠:
倒挂着睡,蝙蝠是倒吊着睡觉的。
睡觉时,后肢钩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一旦遇到敌害,便可松开脚爪展翅飞去。
仙鹤:
单脚站立睡觉。
猫头鹰: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
小刺猬:
变成球睡,刺猬睡觉时,除了把嘴和鼻露在外面外,还把身体蜷成球形,棘刺直立,鼻子稍稍露出外面。
这样全副武装的睡觉,可以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小金鱼:
睁着眼睡,因为它没有眼睑。
鱼儿睡觉时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每隔十几分钟就有节奏地变换一次。
马:
站着睡,马是站着睡,如果马躺倒睡觉,说明这匹马已经有病了。
乌龟:
缩到壳里睡,更好的保护自己。
小狗:
狗常常用前肢捧着鼻子睡觉,这是因为它的鼻子特别珍贵,所以要好好保护。
小猫:
猫是侧着头,一只耳朵紧贴着前肢睡觉。
它的耳朵特别灵,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引起警觉。
2.集体讨论:
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逐个讲述
小结:
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3.动物睡觉方式一样吗?
哪些是站着睡觉的?
马、鸳鸯
谁倒挂着睡?
蝙蝠
谁是趴着睡的:
小狗、小猫
三、游戏棋活动《动物睡觉的秘密》。
(1)出示游戏棋
教师:
今天,黄老师还带来了一副关于《动物睡觉的秘密》游戏棋,你们想不想玩?
(2)认识游戏棋谱,了解游戏棋规则
认识起点终点,行径路线
游戏棋规则:
走到有小动物图片的格子里时,必须模仿小动物的睡眠姿势,模仿对的小朋友可以往前进一个,模仿的不对的请后退或停止。
四、结束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午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科学 领域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