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188076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7.27KB
别董大教学设计.docx
《别董大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董大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
一.引题,板书课题。
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谜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一场大雨阻隔了四个路人。
四人便躲在路边的一座破庙里避雨。
雨停后,正待继续赶路,其中一人提议道:
相逢是缘分,不如我们四人联诗一首,作为纪念。
众人纷纷响应。
第一个放下挑子,说:
“雨后瓜红果绿。
”第二个道:
“抬脚锦绣前程。
”第三个摇头晃脑:
“满腹四书五经。
”第四个扛起锄头,抬脚便走,留下一句:
“懒得听你哼哼!
”四人相视一笑,便各奔前程。
大家猜猜,他们各是什么身份?
雨后果绿瓜红,(卖水果的)
抬脚锦绣前程。
(做官的)
吟诵四书五经,(读书的)
懒得听你哼哼。
(种地的)
师:
是啊,几个素昧平生的人萍水相逢,尚能留此打油诗一首以志留念。
而一千多年前,两个挚友的离别,更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篇。
(板书课题——别董大)
二.熟读古诗。
1.读课题
(1)师读课题
(2)齐读课题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
4.指名朗读
5.师:
请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适当的停顿(示有间隔的诗作)。
(配乐)
6.学生再自读
7.指名读
8.小组读
9.全班齐读
三.依据注释自解
1.师:
现在老师发给大家的,是一份有关本诗的背景资料。
请同学们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资料所提供的内容,对照注释,自己尝试解释古诗。
(1)学生自学
(2)师: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反馈。
(3)师:
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离升州作》,引导学生自读,体会诗中表现出来的惆怅满怀的离别之情。
离升州作
宋•王安石
残菊冥冥风更吹,
雨如梅子欲黄时。
相看握手总无语,
愁满眼前心自知。
(5)(示别董大)师:
好友离别,的确难分难舍,愁绪满怀。
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
而真正的朋友应该怎么办?
生:
给董大鼓励
生:
劝导他,安慰他。
师:
那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别董大》,看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生齐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师:
同学们,如果是你,能不能围绕“莫愁”这个主题,劝一劝董大呢?
(生反馈)
(6)出示《别离曲》,引导学生自读,体会诗中表现出来的豪情万丈的离别之情。
别离曲
唐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
不洒离别间。
仗剑对尊酒,
耻为游子颜。
(生朗读、释大意)
生:
人生是有希望的;但要你自己去挖掘、实现。
六.劝慰董大,振作向前
师:
面对离别,人们态度不同,结局也不同。
我们再来读一读《别董大》,想一想,如果你是董大,经过高适这一番苦劝,你又会怎样说?
如果你面对董大、高适,你又想说些什么?
(1)生齐声朗读全诗。
(2)师:
请你在小组里以董大的身份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小组讨论)
(3)学生反馈。
七.师总结:
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
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在那样难舍难分的离别之际,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着实让人佩服。
那么,等一会下课后我也要和你们这么出色的同学们说再见了。
在分别之际,同学们又想对老师说什么呢?
(生反馈)
八、布置作业。
附:
资料
董大名叫董庭兰,因在家排行老大,故称董大。
是唐玄宗时代京城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
但是后来京城开始兴盛胡乐,而董庭兰只善于演奏古琴,受到冷落。
他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他的好友高适给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诗人高适一直怀才不遇,直到52岁才出任为官。
但在他报国无门的三十年间,并没有消沉,反而写出了大量杰出的边塞诗和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高适为董大送行的那天,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
天色昏黄,大雪纷飞,夕阳被染的惨白,北风呼啸,寒意刺骨,南归的大雁在北风中艰难地飞着。
此情此景,更增添了分别时的凄凉悲苦。
于是高适劝慰董大说,不要为以后找不到知音而发愁难过,天下的人都认识你,你一定会找到好朋友的!
课后反思:
诗言志,学生读诗,即与诗人对话,倾听诗人内心激情的涛声,感悟诗人心中的琴瑟之情。
《别董大》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中透露出高适那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被世人广为传诵。
由于学生涉世不深,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给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赏读带来一定的障碍。
为此,我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但在课堂中,从学习反馈来看,一开始,学生仍然游离于诗情之外,滞留于诗所描绘的情节中,很难与诗中作者进行直面对话,也很难真正与诗人当时的情感产生共振。
曾为此陷入苦苦的思索,在随后的反复研读中,突然眼前一亮,假使揪住诗中的“愁”展开研究性阅读,是否可打破教学的疆局,带着学生深入到感悟的盲区呢?
再试果然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整首诗的一个浓缩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感悟的空间非常大。
教学中从“愁”入手,由“莫愁”而达到高潮,并选取了相应的诗作和古筝乐曲辅助,进行拓展感悟,可谓是悟得诗情的一条捷径。
因为诗人有一颗积极奋取的心,由点带面,课例至此可谓水到渠成,在研读“莫悉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时,前次的尴尬已荡然无存,与作者直面对话,感情共振之忧迎刃而解。
可见学生的成功感悟,“触发点”的选择是关键,只有找准了“点”,才会有深深地“感”和切切地“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别董大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