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6181284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50.63KB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八、九年级历史专题资料
考点1:
侵略与反抗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硝烟
(1)背景: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2)过程:
1839.6.3,缉拿烟贩,缴获鸦片110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
(3)意义: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中英《南京条约》1842.8
(1)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税款)
(2)影响: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总共150多万平方公里)
(1)1858年《爱珲条约》:
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2)1860年《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3)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4)19世纪80年代《改订条约》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860、8,青浦战役,太平军大败洋枪队华尔
(2)1862年,慈溪战役,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原因:
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
(2)经过:
1875年,左宗棠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
1881年中俄双方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5.新疆建省:
1884年
三.中日甲午战争
1.《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
(1)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2)影响: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黄海大战民族英雄邓世昌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经过: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夺取大沽炮台,又攻占了北京。
2.《辛丑条约》
(1)内容:
①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②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住。
(2)影响:
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备考建议
本考点应注意的几个重要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了解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事迹。
考点2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
1.内容:
(1)60年代:
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
(2)70年代:
民用工业有李鸿章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2.口号:
“自强”“求富”
3.评价: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自救之路】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维新之路】
1.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标志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影响: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辛亥革命【共和之路】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后全国有14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史称辛亥革命
4.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思想上获得大解放,促使人们继续探索救国救道路
四.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发表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口号:
民主、科学
1.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2.历史:
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备考建议
本考点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为近年来重点考查内容,通过这些内容了解中国是如何探索近代化的道路的。
考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
1919.5.4
1.导火线: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2.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的召开:
1921.7.23上海
2.意义: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北伐
1.黄埔军校的成立:
1924年广州黄埔为革命军队培养大批军官
2.北伐战争:
1926年开始
①对象:
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②叶挺独立团:
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南昌起义:
1927.8.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2.建立:
1927.9毛泽东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五.红军的长征(1934—1936年)
1.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和主要事件:
中央根据地→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10)
(2)三军大会师:
1936、10月甘肃会宁
(3)遵义会议: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意义: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备考建议
本考点应注意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着重理解中国共产
党对中国革命道路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探索。
考点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1931.9.18,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二.西安事变
1.概况:
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中国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10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三.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7.7,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
2.南京大屠杀1937.12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3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徐州会战组成部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5.百团大战:
彭德怀、朱德指挥八路军取得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6.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四.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
内容:
(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备考建议
本考点注意对西安事变的概况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揭露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考点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0月
(1)中共谈判代表: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2)目的: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师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
1945.10.10签定了《双十协定》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内战爆发:
1946年,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林彪、罗荣桓指挥;
(2)淮海战役: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使国民党政府的长江防线和南京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3)平津战役:
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3.三大战役作用: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4.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①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土改深得民意,中共在人心上占绝对优势;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③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
备考建议
中共重庆谈判的意义,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的作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要重点掌握和理解。
考点6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1.张謇兴办实业:
《马关条约》签定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过程:
(1)洋务运动到清末:
出现民族工业;
(2)辛亥革命后:
实业团体雨后春笋,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3)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4)一战后: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5)抗战胜利后:
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未能很好恢复。
二.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1.照相术:
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2.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4.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辨令,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
备考建议
本单元考察重点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产生了哪些变化可作一般性掌握。
考点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科技
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化学家侯德榜:
《制碱》“候氏制碱法”
二.思想文化
魏源:
《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已制夷”
严复:
《天演论》“物竟天则,适者生存”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聂耳和洗星海:
代表作分别是《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备考建议
近代科技文化,近代经济、思想经常会在选择题中出现,应注意掌握。
考点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9
内容:
①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
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10、1
准备:
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大典:
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开始向社会主义眼过渡。
②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结束。
中国终于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④新中国的成立是祖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和平解放西藏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为实现全国统一,解放军向青藏高原进军。
过程:
①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②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
①为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
②为争取农村广大群众、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政策:
1950.6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
1952年底基本完成,三亿农民分到了土地。
意义:
①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抗美援朝
背景:
①美国入侵朝鲜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②美国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③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
概况:
1950——1953年,美国最终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英雄人物:
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
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邱少云
意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保障了我国的安全
②从根本上粉碎了美国的侵略,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备考建议:
本考点的考查常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
复习的重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
考点9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探索时期的成功探索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概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性质: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背景: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造)
时期:
1953——1957年
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结果:
到1957年底,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概况:
农业:
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到1956年,90%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到1956年,90%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策:
利用、限制、改造
方式:
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结果:
到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意义: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3、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主要矛盾:
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二、探索时期的两次重大失误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过分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
在宣传中强调了前八个字,造成了全国范围严重的浮夸风。
大跃进主要目标:
盲目求快,片面追求生产和建设的速度
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
“一大二公”
重大失误的标志: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影响:
破坏了国内经济正常的发展,工农业生产落后,党和人民遇到建国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
2.“文化大革命”
开始标志: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文革发动: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过程:
第一阶段:
红卫兵、造反派掀起夺取党和政府领导权的狂暴行动
第二阶段:
夺权狂潮发展成造反派组织之间的激烈武斗。
结束标志: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性质: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各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影响:
①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践踏。
②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
③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④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主治了全民族为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3.20世纪50——60年代英雄人物
①“铁人”———王进喜②“两弹元勋’———邓稼先
③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杨善洲)④人民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备考建议:
该考点考察多以选择和材料题为主。
考察的重点为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
考点: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战略决策: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领导集体: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
意义: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注意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改革
形式:
“包产到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特点:
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
方向:
促使农业经济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三、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方向: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内容:
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对外开放
内容:
(1)11979年,对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2)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3)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4)1985年,进一步开辟经济开放区;(5)1990年,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新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1982年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成为根本大法
2.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初步建立了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六、邓小平理论
提出:
十五大通过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首次使用
意义:
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指导我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备考建议:
该考点是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重点。
可以各种题型进行考察。
其重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等内容。
考点11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1.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颁布
②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中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
③我国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的构想
背景:
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内容:
在一个中国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监视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特色:
在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指导方针:
“一国两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书局 九年级 历史 专题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