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黄伯荣版本.docx
- 文档编号:6180571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9.11KB
现代汉语黄伯荣版本.docx
《现代汉语黄伯荣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黄伯荣版本.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黄伯荣版本
黄伯荣、廖序东版
本教案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文字;第四章词汇(重点);
第五章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修辞。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
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
主要任务是:
“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属教材以外的补充内容)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二章语 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具有如下属性:
(一)物理属性。
语音具有四种要素:
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
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有三种:
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二)生理属性。
人的发音器官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
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和鼻腔。
(三)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
1、以什么语音表示什么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
2、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分元音和辅音两类。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四个方面。
(二)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
肌肉紧张度说。
(三)声母、韵母、声调。
(四)音位(放到本章第七节去讲)
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一)汉语拼音方案,注意拼写规则中Y、W的使用原则、省写的规则。
(二)国际音标
第二节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二十一个辅音声母。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决定的。
(一)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
按发音部位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七类。
(二)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法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1、阻碍方式。
据此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2、声带是否颤动。
据此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
3、气流的强弱。
据此可以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对二十一个声母的发音进行逐个描写。
二、声母辨正
该部分主要是为方言区人纠正方音学好普通话声母而设置,讲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
第三节韵 母
一、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
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
按照传统的分析方法,韵母又可以分为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一)单韵母。
由单元音构成,普通话共有十个单元音韵母,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及卷舌音。
1、舌面元音,共有七个:
a[A]、o[o]、e[γ]、e[ε]、i[i]、u[u]、ü[y]。
2、舌尖元音,有两个:
-i[]、-i[]。
3、卷舌元音,只有一个er[]。
(二)复韵母。
共有十三个,其中包括九个二合元音、四个三合元音。
(三)鼻韵母。
共有十六个。
二、押韵和十三辙、十八韵
三、韵母辨正
该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
第四节声 调
一、调值和调类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即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
通常采用五度制标写法来描写普通话的调值。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二、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依次是55、35、214、51。
三、古今调类比较
普通话调类系统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古四声为平、上、去、入,又按照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阳两类。
古今调类关系反映在教材81页《古今调类比较表》中。
各方言的调类尽管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但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规律。
四、声调辨正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第五节音 节
一、音节的结构
普通话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由四个音素组成;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音素最多可以有三个,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
在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声母,可以没有韵头、韵尾,但是不能没有韵腹。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在一个音节中辅音只在音节开头或末尾的位置上出现,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
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
二、拼音
(一)拼音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拼音的方法
(三)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简表(略)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一)Y、W的使用
(二)隔音符号的用法
(三)省写
(四)标调法
(五)音节连写
第六节音 变
普通话常见的音变现象有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
一、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二)去声的变调
(三)“一”“不”的变调
(四)“七”“八”的变调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二、轻声
(一)什么叫轻声
(二)轻声词
(三)轻声的作用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二)儿化的发音
(三)儿化的作用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音 位
一、音位简说
(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音位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
(二)音位变体
1、什么是音位变体。
2、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3、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三)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1、辨义功能
2、互补分布
3、音感差异
二、普通话音位
(一)普通话元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十个元音音位。
十个元音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和每个音位变体所出现的条件。
(二)普通话辅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其中包括声母所使用的二十一个辅音和只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音位。
每个辅音音位的音位变体及其所出现的条件(略)。
(三)普通话声调音位
普通话有四个调位,其中上声和去声两个调类又有其变体形式。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二、语调
第九节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推广标准音
第三章文 字
第一节文字概说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文字突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文字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体系。
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同汉语的特点和我国的社会条件有关。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汉字形体的演变
现代汉字是由古汉字演变来的,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
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方笔居多,外形参差不齐,结构大小不一,正写反写都可以,笔画可繁可简,偏旁不固定,异体字很多。
金文。
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比较多。
篆书。
分大篆和小篆。
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狭义的大篆仅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
大篆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
比起金文来,大篆笔画匀称,字形整齐。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
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
小篆比大篆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
小篆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书。
分秦隶和汉隶。
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它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
秦隶是从象形的古汉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
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隶是在秦隶基础上演变来的,通行于汉代而得名。
汉隶与秦隶的主要区别是:
秦隶笔画平直方折,有篆书的痕迹;秦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痕迹。
楷书。
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楷书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草书、行书。
这两种字体一直是辅助性字体。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近楷而不拘,近草而不纵,各自独立,简便实用。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和行书。
从形成手段看又分印刷体和手写体两种。
(一)楷书和行书
(二)印刷体和手写体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
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独体字合体字都是由笔画构成的。
偏旁又叫部件,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合体字由偏旁组成。
(一)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
笔画包括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
单一笔画有五种即横、竖、撇、点、折;常见的复合笔画有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六类二十五种。
(二)偏旁。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
按能否成字,偏旁可以分为成字偏旁和不成字偏旁;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二、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的书写先后顺序。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三、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一)象形。
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古象形字有的象事物的整体轮廓,有的象事物的特征部分,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的附带部分。
象形字表示语言中的词,用字形来记录词的声音和意义。
象形字在汉字中占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好多会意字和形声字是由象形字组成的。
掌握了象形字,就基本上掌握了汉字的基本构件。
但象形这种造字法局限性很大。
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事物、概念无形可象,所以单靠这种造字法不能满足语言的需要。
(二)指事。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
指事字可分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指事字,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指事字。
指事这种造字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指事字比象形字少得多。
(三)会意。
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做会意。
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同体会意两种。
会意字是合体字。
现行的会意字大多是从古代的会意字演变来的。
(四)形声。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的方法叫形声。
形声字有表音成分,同语言的声音有一定的联系比没有声音成分的象形、会意、指事字有一定的优越性。
同一个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可以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一批字,同一个声旁,也可以加上不同的形旁,组成读音有关而意义不同的一批形声字,所以这种造字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
现行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组合时主要有六种类型:
A、左形右声B、右形左声C、上形下声D、下形上声E、外形内声F、内形外声。
另外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部位比较特殊。
总之汉字的构造是由表义朝着表音的方向发展的。
形声字是其重要标志。
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文字改革包括文字体制的改变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两方面的内容。
新时期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研究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二、汉字的整理
汉字整理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简化笔画,一是精简字数。
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1964年公布《简化字总表》;
2、1955年公布了《异体字整理表》;
3、1965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4、1988年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5、1977年《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
三、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定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总量。
定形,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定音,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定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第五节正确使用汉字
一、掌握规范汉字
(一)掌握简化字
(二)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
(三)区别新旧字形。
二、纠正错别字
(一)注意字形。
(二)注意字音。
(三)注意字义。
第四章词 汇
第一节词汇和词汇单位
一、词汇是什么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
词汇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也就越强。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现代汉语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双音节的有一部分是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多音节的基本上都是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
语素按其构词能力可以分为三种,1、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够与其它语素结合成词。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在同其它语素结合成词时位置不受限制。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在同其它语素结合成词时位置固定。
(二)词和词的构成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根是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
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
加在词根上边的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词的构成简表(详见课本255页)
(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和词的固定组合。
固定短语是特殊短语,可分为专有名称和熟语两类。
熟语又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什么叫做词义
词的内容即词义,它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和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
(二)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
2、模糊性。
3、民族性。
二、词义的构成
(一)理性义:
是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
(二)色彩义:
它包括1、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
3、形象色彩。
第三节词义的分解
词义的分解,主要是为了便于认识说明和掌握词义。
一、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义项中的意义可分为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根据词的义项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二、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一)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二)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大致有如下一些步骤:
1、明确分析对象,确定对比词群。
2、对选定的词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3、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分析结果加以描写。
(三)义素分析的运用
1、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义;
2、词义分析还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3、义素分析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
第四节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
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二)语义场的层次
(三)语义场的种类
1、类属义场
2、顺序义场
3、关系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一)同义义场。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同义词又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二)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1)意义的轻重有别,
(2)词义范围大小有别,(3)个体与集体的不同,(4)搭配对象不同;2、色彩方面的差异
(1)感情色彩不同,
(2)语体色彩不同;3、词性方面的差异。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
大致包括下列步骤:
首先,尽可能搜集包含有待辨析词的句子和短语;然后互相替换;之后是对种种替换情况的分类及其概括说明,指出同义词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四)同义词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4、可以使语气委婉;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三、反义词和反义义场
(一)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二)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
2、极性反义义场(A=-B,B=-A;-A≠B,-B≠A)
(三)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四)反义词的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4、由于反义词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人们有时为了使语言新颖而又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
第五节语境和词义
一、两种语境
(一)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二)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二、语境和词义
(一)根据语境解释词义。
(二)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三)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四)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五)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从整体看,基本词汇具有下列特点:
1、稳固性,2、能产性,3、全民常用性。
注意,上述三个特点是就基本词汇的整体来说的,就现代汉语来讲,不能把这三个特点,特别是能产性当作辨识基本词和非基本词的唯一特点。
(二)一般词汇,指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的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使词汇日益丰富。
一般词汇中有的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又可能逐渐地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从而使基本词汇不断扩大。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一)古语词。
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
(二)方言词。
(三)外来词。
有以下类型:
1、音译外来词。
2、音译兼意译外来词。
3、音译加意译外来词。
4、字母外来词。
三、行业语、隐语
第七节熟 语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一)成语的特征。
1意义的整体性。
2、结构的凝固性。
(二)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2、历史故事。
3、诗文语句。
4、口头俗语。
(三)成语的构造。
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主谓结构。
(四)成语的运用
二、惯用语。
三、歇后语。
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三)词义的演变。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二、词汇的规范化。
1、方言词的规范。
2、外来词的规范。
3、古语词的规范。
第五章语 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一指语法学,即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规律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为词法和句法。
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和词类。
句法的研究范围包括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
一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
另一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并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由于语法学者观点不同、掌握的材料不一样、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一致造成的。
语法学体系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成分。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语音、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
语素、词、短语、句子。
从结构上看,由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叫主谓句;由一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叫非主谓句。
这是按结构标准进行的分类,得出的叫做句型。
根据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所做的分类叫做句类。
(二)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是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
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补语、独立语等九种。
第二节词 类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以下三种表现: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即能否充当句子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能否组合,以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产生什么样的语法关系。
3、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根据各类词的语法功能,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做主、宾,也经常做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前加副词。
3、名词不能用重叠来表示语法意义。
名词根据内部差异,又可细分为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做主、宾,还经常做状语。
方位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组成方位短语做状语,处所名词经常做状语。
(二)动词
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经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够前加否定副词“不”或“没”,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4、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表示语法意义。
(三)形容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经常做谓语、谓语中心语或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汉语 黄伯荣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