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渔的园林建筑思想.docx
- 文档编号:6178725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6.25KB
论李渔的园林建筑思想.docx
《论李渔的园林建筑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渔的园林建筑思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李渔的园林建筑思想
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
论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
学生姓名:
李倩
专业:
艺术设计
班级:
08级7班
指导教师:
戴冰
二○一二年一月
摘要
李渔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曲和小说家,也是著名的园林建筑学家。
主张建造庭院要袁现建筑家个性,反对模仿抄袭,提倡创新。
在“空间”、“采光”、“治墙”、“叠石”等方面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人性化观点。
他在园林美学方面特别讲“不拘成见”、“出自己裁”即独创性和艺术个性,特别重视艺术意境和韵味,特别提倡虚实结合、时空浑然一体。
而窗子、栏干和墙壁的“疏通”和“隔离”,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造成奇特的美感效果。
《闲情偶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部标志性著作。
中华民族园林建筑美学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可以在《闲情偶寄》中找到精彩论述。
关键字
李渔;《闲情偶寄》;建筑人文思想;园林美学思想;
Abstract
LiYuisafamousoperaandnovelistofancientChina,isalsowell-knownlandscapearchitects.AdvocatetheconstructionofthegardentobetheYuanisnowthearchitectpersonalityagainstplagiarism,andtopromoteinnovation.The"light"treatmentwall"Stones"inthe"space"toputforwardmanyvaluablehumanepointofview.Hestresses"informalprejudices"inthegardenaesthetics,especiallythe"sanction"theoriginalityandartisticpersonalitywithspecialemphasisontheartisticconceptionandflavor,especiallyadvocatetheactualsituation,thespace-timeseamless.Windows,railingandthewallofthe"clear"and"isolation",playacrucialrole,resultinginastrangebeauty.OccasionalEnjoyment"isaniconicworksofChineseclassicalgardens.ManyimportantideasoftheChinesenation,landscapearchitectureaesthetics,youcanfindawonderfulexpositionOccasionalEnjoyment".
Keywords
LiYu;"OccasionalEnjoyment";buildinghumanisticideas;GardenAesthetics;
目录
绪论1
一、李渔的生平简介1
二、李渔的建筑人文思想及其美学思想1
(一)“房舍与人,与其相称”的人性化空间概念2
(二)“天窗”和“活檐”采集阳光的用天思想3
(三)“以治墙之念,治其身心”的处世态度4
(四)“一花一石,宜见主人之神情”的主观精神4
(五)园林美学思想5
结论6
参考文献7
致谢7
绪论
李渔的园林建筑思想主要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得以体现。
他的《闲情偶寄》是一部论述戏曲、建筑、园艺、烹饪等内容的杂著。
《居室部》详细论述了《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等建筑要义,也比较集中的体现了李渔的造园思想,其中包括:
建筑人文思想、园林美学思想等。
1、
李渔的生平简介
图1李渔
李渔(1611—1680)(图1)原名先侣,中年改名为李渔,字笠鸿,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县,出生于一个医药商人家庭。
李渔从小聪慧,熟读“四书五经”,二十五岁那年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
第一次童子试,他中榜首,被誉为“五经童子”;在乡试中,却名落孙山。
清兵入主中原,李渔从此放弃了科举之梦。
他靠自己的才华卖糊口,四十岁移居杭州后,开始靠写作畅销的戏曲、小说维持生活。
不过,李渔凭着气才情和商业头脑,在戏曲界,出版界小有名气。
五十岁,李渔举家移往南京,经营芥子园书房,并且组成家庭戏班行走全国各地。
晚年,他结束了舟车劳顿的演习生活重新回到杭州,在西湖畔居住。
晚年的李渔已经陷入贫困交加地境地,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十岁的李渔在一个风雨之夜从楼梯上失足而死,葬在杭州方家峪九曜山之阳,莲花峰一侧,实现了他”老将尸骨葬西湖“的夙愿,曲终人散。
他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理论家、小说作家,也是杰出的园林建筑家和园林美学家。
李渔一生著有《笠翁一家言》,包括诗文和《闲情偶寄》、戏曲《笠翁十种曲》、话本小说《无声戏》、《十二楼》、长篇小说《合绵回文传》等。
2、
李渔的建筑人文思想及其美学思想
图2秋叶匾
李渔的园林思想主要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得以体现,《居室部》中详细论述了《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等建筑要义,也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李渔的造园思想,其中包括:
建筑人文思想、园林美学思想等。
李渔的建筑人文思想主要有“房舍与人,欲
图4干阑建筑
(一)
图3碑文额
其相称”、“天窗”、“活檐”、“我能用天”、“以治墙之念,治其身心”及“一花一石,宜见主人神情”等。
李渔的这些建筑人文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文意识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是对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意识的发扬光大,对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议论“房舍”、“伸檐”、“开窗”、“治墙”和“叠石”时,他强调人与空间的协调,及巧取阳光以“借天”等人文思想。
同时他在《居室部》集中表现了房屋建筑和“置造”园亭的美学思想。
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主要有“不拘成见”、“出自己裁”即独创性和艺术个性,特别重视艺术意境和韵味,特别提倡虚实结合、时空浑然一体。
至于“置造园五个部分”分别描述了:
“房舍第一”谈房舍及园林地址的选择、方位的确定,屋檐的实用和审美效果,天花板的艺术设计,园林的空间处理,庭院的地面铺设等等。
“窗栏第二”谈窗栏设计的美学原则及方法,窗户对园林的美学意义,其中还附有李渔设计的各种窗栏图样。
“墙壁第三”专谈墙壁在园林中的审美作用,以及不同的墙壁(界墙、女墙、厅壁、书房壁)的艺术处理方法。
“联匾第四”谈中国房舍和园林中特有的一种艺术因素“联匾”的美学特征,以及它对于创造园林艺术意境和房舍的诗情画意所起的重要作用;李渔还独出心裁创造了许多联匾式样(图2、图3),并绘图示范。
“山石第五”专谈山石在园林中的美学品格、价值和作用,以及用山石造景的艺术方法。
(1)“房舍与人,与其相称”的人性化空间概念
图4干阑建筑
李渔在《闲情偶记》第四卷《居室部》第一节《房舍》中开宗明义地强调:
“房舍与人,欲其相称”。
因为“堂愈高而人愈觉其矮,地愈宽而愈形其瘠”,“‘高堂数仞,榱题数尺’,壮则壮矣,然宜于夏而不宜于冬”。
这是一个极具人性化的空间概念。
人与建筑,与周边环境有一个相称相宜的问题。
房子过高,就会觉得人的渺小,在冬天会生出冷峻的感觉,“登贵人之堂,令人不寒而栗”(《闲情偶记》)。
因此,李渔呼吁“吾愿显者之居,勿太高广”(《闲情偶记》)。
最好遵循山水画家们“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画诀,即按照画山水画的空间比例去建造房子,这样就会感觉舒适。
1.“房舍与人,与其相称”
“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住宅无论精粗,总以能避风雨为贵”(李渔《闲情偶记·居室部》)。
房屋对于人类的初始功能,主要在于能“避风雨”,抵御洪水猛兽的侵袭。
图5干阑建筑
(二)
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原始人类只能择穴而住。
《易系辞》曰:
“上古穴居而野处”。
大自然造化之功奇伟壮丽,雕凿出无数晶莹璀璨、奇异深幽的洞穴,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
所谓“穴”,就是天然岩洞。
在那些没有岩洞的海边低洼潮湿处,又有“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之说(《韩非子·五蠹》),这就是巢居。
那些巢也是最初的房屋,如余姚河姆渡发掘出来的7000多年前的干阑建筑(图4、图5)。
可以想象7000多年前的干阑建筑时期,大约不会有“蓬门茅舍”与“琼楼玉宇”之分。
后来,生产力发展了,建筑进步了,有了“八尺高台”的台基建筑,有了“高檐飞翘”的大屋顶建筑。
只可惜这样的建筑不是人人都住得,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在那神仙般的殿堂里消遥,劳苦大众惟有“蓬门茅舍”能避风雨。
政府更是通过“礼制”作出严格规定:
“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日宅,庶民日家……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宋史·舆服志》)。
房屋的高矮大小多少,成了主人身份的象征。
这样就有“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现象。
这样的房屋,已经不是为了住居,而是为了积累财富。
那样的房屋当然越高越好,越多越好。
作为人居的房屋,不一定是越高越好。
2.美学思想的应用
李渔在《居室部·房舍》中不仅论述了人性化空间的运用,在“房舍第一”开头的一段小序,表现了其十分精彩的园林美学思想。
尤其是他关于房舍和园林创作的艺术个性的阐述,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天窗”和“活檐”采集阳光的用天思想
阳光历来是人居第一要考虑的因素。
“花儿离不开太阳,鱼儿离不开水”,人更离不开阳光。
阳光、空气和绿地已经成为现代人居的必备要素。
这些要素,不仅仅是住居在建筑里的人所需要,其实建筑自身也离不开它们。
房屋的采光与房屋的功能实在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房屋的初始功能或者说基本功能是为遮蔽风雨和阳光,但人的生活又不能离开阳光。
因此,居住在房屋里的人们总想方设法能多享受些阳光。
李渔十分重视住宅的向背,因为住宅向背关系室内阳光是否充足。
他于《闲情偶记·房舍·向背》中强调:
“屋以面南为正向”。
也就是说房屋应该坐北朝南,因为正北屋的大门正对阳光,采光充分,人居住起来就舒服。
俗谚所谓“三世修得朝南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实际施工中,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要做到每间房屋都“坐北朝南”,并非易事。
特别在群体建筑中,如四合院的建造中,有部分房间不可避免地要“坐东朝西”或者相反,甚至“坐南朝北”,结果影响采光。
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用开窗来解决:
“面北者宜虚其后以受南薰”,或“面东者虚右,面西者虚左”。
“虚”者,开窗也。
“如东西北皆元余地,则开天窗以补之。
”我国古建筑至清代,群体布置已达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园圆建筑,在结合地形、空间处理、造型变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李渔的“天窗”采光法,是对群体建筑设计的一种完善。
因为在群体建筑中,特别是在城市的四合院(江南则是台门的群体建筑),遇到最多的就是“东西北皆无余地”的房子的采光问题。
在这些建筑群体中,除了利用天井采光外,最理想的办法还是“开窗借天补之”。
涉及居室采光的还有一个“出檐深浅”问题。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大屋顶”是中国古建筑的最大特色。
这种出檐深且向上飞翘的大屋顶,深为外国建筑家所推崇。
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处于北温带,出檐深且檐口上翘的大屋顶,对采集冬日的阳光并无阻碍,到了夏天却又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减少日照的作用。
但大屋顶并非万能,若遇到“贫士之家,房舍宽而余地少,欲作深檐以障风雨,则苦于暗。
欲置长牖以受光明,则虑在阴”(《闲情偶记·房舍·出檐深浅》),怎么办?
不用担心,李渔为你准备有一妙方:
活檐!
何为“活檐”?
就是“法于瓦檐之下,另设板棚一扇,置转轴于两头,可撑可下”(《闲情偶记·房舍·出檐深浅》)。
这是一扇多么灵活的檐呀,许多时候它可能会有碍瞻观,但天晴时可将它收进,这样檐就短了,窗外之天就大了一片,室内的人们就可以多享受些阳光。
天雨时将它撑开,加长了檐的长度,窗外之天就小了许多,可以多遮蔽些风雨。
聪明的李渔,就是这样用天的。
(3)“以治墙之念,治其身心”的处世态度
许慎《说文解字》曰:
墙,“垣蔽也。
《左传》曰,人之有墙以蔽恶也。
故日垣蔽。
《释宫》曰,墙谓之墉。
《释名》曰,墙障也。
”墉是城垣的意思。
从《说文解字》解释看,墙用以蔽恶,这是就墙的实用功能而言。
所蔽之恶,小则是风雨,大则是猛兽和敌人。
在早期社会,蔽猛兽和敌人之需要大得多,因而墙谓之墉,谓之障。
现代字典上对“墙”的解释则是“用砖石砌成承加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
这个解释主要着眼于“墙”是建筑物,它在建筑中起着承重和隔离空间的作用。
其实,在古代干阑式结构和现代框架结构中,墙都没有起到承重作用。
墙在多数时候发挥着其形成空间的作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第十一章)。
“户牖”必须凿在墙上,而其“无”即空间,也必须是因墙(有)的存在而形成。
这是老子最早用“有无相生”的观点来阐述空间概念,说明墙这个有形体是形成特定空间(有用之“无”)的物质条件,也说明墙的基本功能是形成人们所需要的有用空间,如居室、宫殿、园林、城市等。
那么,在李渔眼里,墙又是怎样的呢?
李渔说,“富人润屋,贫士结庐,皆自壁始。
”这个说法没有新意且又存在问题,因为在古代干阑式结构与现代框架结构建筑中,润屋结庐并非始自墙壁,而始自框架。
李渔对墙壁的高论主要在于他把“治墙”与“治身”结合起来。
他指出“人能以治墙壁之一念,治其身心,则无往而不利矣”。
这绝对是一个大新奇的观点。
古今中外的建筑理论中,鲜有把治建筑与治身心结合起来的建筑人文观点。
李渔是如何把“治墙”与“治身”结合起来的呢?
他认为,“居室器物之有公者,惟墙壁一种”,所谓“一家筑墙,二家好看”。
因为墙是“内外悠分,人我相半”,墙不仅是给自己看,还有一面要给别人看。
作为外墙,还起着美化环境的作用。
李渔在这里突出了墙的装饰作用,其实墙是形成建筑外观美的直接元素,建筑的立面、曲线和整体形状,都由外墙块面决定或组成的。
特别是在现代框架结构中,外墙的装饰性作用被越来越突出。
但许多人在对待墙的态度上,存在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倾向。
往往里墙粉刷一新,装潢得十分考究,外墙却不涮一笔,毛毛糙糙如“赤膊鸡”,不知有多难看。
这种现象,不惟过去有,现在似乎更甚。
现在的农村随处可见这样的“赤膊鸡”。
这种不雅现象根深蒂固地存在,主要是治墙者没有治理好自己的身心,没有把公私位置放正确。
人活在社会里,不能时时处处事事只考虑自己,许多时候还应该想想别人,想想公众,想想社会。
因而粉刷好自己房屋的外墙,不仅是一个美观问题,还是一个是否具有公德的问题。
治好了外墙,墙便更牢更美,利人亦利己,自然也就是做到李渔说的“无往而不利”了。
(4)“一花一石,宜见主人之神情”的主观精神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是人们最熟悉的艺术,我们可以不看绘画,不理芭蕾,不听音乐,也不读诗,但是建筑却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觉里。
建筑又是一个很特殊的美学符号,她既是技术的,又是艺术的;既是实用的,又是观赏的;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财富。
建筑的二重性一直困扰着人们,混淆着人审视建筑的目光,使人们忘记它的艺术性特征,从而使建筑失去其应有的个性。
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建筑的艺术性在于建筑体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是艺术创造者赋予的。
人与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建筑的个性,依赖于建造者尤其是建筑体主人的个性。
所以,古代建筑理论家们都十分重视“主人神情”在建筑中的作用。
明建筑理论家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提出“三分匠七分主人”观点,强调要改变兴造中只“专主鸠匠”而忽视“能主之人”的现象。
在“鸠匠”与“主人”在建造中的关系和作用方面,李渔更有自己的高见。
《偶记·房舍·山石》)鸠匠必须服从主人的精神,按照主人的雅好“去取”。
“主人雅而取工,则工且雅者至矣,主人俗而容拙,则拙而俗者来矣。
”因此“有费资累万,而使山不成山,石不成石者”。
看来别墅、园林的雅俗,全由主人的“雅俗”决定,鸠匠的“工拙”只是一个外在因素。
所以李渔强调,兴造之作,“一花一石”,宜见主人神情。
这是最能反映李渔建筑人文思想的地方,即“以人的经验”为出发点看待人,看待建筑和宇宙。
(5)园林美学思想
图7芥子园
图6层园
园林中“美”从何而来,人们又为什么把美这门艺术运用于园林中呢?
这个要从自然对象说起。
园林艺术家必须顺应和利用自然之性而创造园林艺术之美。
在创造与美化园林时既不能没有自然更不能没有人工。
园林当然离不开山石、林
伊园
木、溪水等自然条件,但美是人化的结果,是人类客观历史实践的结果,园林美更是人的审美意识外化、对象化、物化的产物。
同人毫无关系的自然,例如人类诞生之前的山川日月、花木鸟兽,只是蛮荒世界,无美可言;只有有了人,才有了美。
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了作为美的集中表现的艺术,包括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的创造正是园林艺术家以山石、花木、溪水等等为物质手段,把自己心中的美外化出来,对象化出来。
图8伊园
李渔在园林美学方面特别提倡“不拘成见”,“出自己裁”,这充分表现了他的艺术个性。
他自称“性又不喜雷同,好为新异”,“葺居治宅”,必“创新异之篇”。
他的那些园林作品,如层园、芥子园、伊园(图6、图7、图8)等,都表现出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李渔按照自己的个性,要把伊园建成一个十分幽静的具有山林之趣的远离市嚣的别墅花园,所谓“拟向先人墟墓边,构间茅屋住苍烟。
门开绿水桥通野,灶近清流竹引泉”。
还有李渔居住金陵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设计建造的那个小小的三亩芥子园,“屋居其一,石居其一”再种上一些花草林木,实用、审美,二而一之,非常有个性,有特点。
李渔所造之园,“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使经其地、入其室者,如读湖上笠翁之书,虽乏高才,颇饶别致”。
结论
李渔运用人文思想和美学思想把理论与实际操作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他的著作《闲情偶寄·居室部》充分的表明了其在造园方面的思想,而他自己经营的三个园居:
早年浙江兰溪老家的伊园、南京的芥子园、晚年杭州的层园,更是李渔园林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
参考文献
[1]李渔.闲情偶寄[M].天津:
古籍出版社,1996.
[2]中国美学史资料[M].北京:
中华书局,1985.
[3]韩增禄,何重义.建筑·文化·人生[M].北京:
中华书局,1997.
[4]李渔.闲情偶寄窥伺管见[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李渔.李渔全集:
第1卷[M].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6]李渔.《子园画传》序[M].芥子园画传:
第1集.巢勋临本.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7]计成.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8]张建.中外造园史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
[9]余开亮,李满意.园林印迹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4)
[10]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11]王叔岷.郭象庄子注校记[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50.
致谢
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诸多朋友的热心帮助与资料的供给,以及戴冰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在这里表示诚挚的谢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渔 园林建筑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