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心理现状与研究生成长成才研究.docx
- 文档编号:6172865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06KB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心理现状与研究生成长成才研究.docx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心理现状与研究生成长成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心理现状与研究生成长成才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心理现状与研究生成长成才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心理现状与研究生成长成才研究
研究生作为国家精英教育对象,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祖国未来和民族复兴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主要后备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伴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高层次人才群体的研究生在价值观念、学业、择业、婚恋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缺乏足够的心理基础,出现心理困扰时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和排遣,便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一些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团队观念较差及心理素质欠佳等一系列的问题。
不断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和教育机制,抓紧抓好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基础性工程。
本项目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查找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正;通过深入调研和总结,创新教育培养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共同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形成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文化与系统解决方案。
自本课题2010年获准立项后,项目组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进行学习调研,制定调研方案。
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考察研究生心理健康现况、面临的问题,开展思想大讨论,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与建议。
2010年3月29日,项目组在明皇会议中心召开了“研究生心理健康与成长成才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辅导员和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研究生骨干结合自己以及班级其他同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新形势下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成因,并就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
如当代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科研压力、经济压力等导致的心理问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学之间加强有效交流和沟通;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针对上述问题,参会师生积极建言,提出了自己对改进心理健康现状的想法。
项目组对此次心理研讨会取得的成果认真进行总结,并作为分析数据作为下一步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方向。
在前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心理方面的新特点,2011年3月,项目组以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作为试点,出台了《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导师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所担负的第一负责人的地位,并印发《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原则上要求导师每学期与每名研究生交流思想的次数不少于1次,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情况,并在《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中做好谈话记录,并要求研究生导师定期与研究生辅导员进行联系,这样,对研究生所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能够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处理。
另外,项目组以机械学院为试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从入学之初的入学教育和入学心理调查,到班级设立的心理委员和每周的心理汇报制度,再到日常积极开展的针对研究生的文艺体育活动和主题心理教育,最后到毕业前的心理普查等等,不仅形成了研究生心理教育特色文化,而且极大地丰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
项目组还坚持每年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来我校为广大学生讲学交流增强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研究生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问题并能及时妥当的解决。
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水平,项目组鼓励成员积极参加关于心理的专业培训活动。
项目组成员董艳军于2010年参加了由北京市教工委组织的辅导员心理专业化培训并取得心理辅导员资格证书。
另外,根据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共发表了3篇与本项目相关的论文和形成了一份研究报告,完成了项目任务书中所要求的预期成果。
下面将从具体几方面来阐述本项目的具体成果。
(一)追本溯源,分析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进度安排,首先要进行前期的调研,找准和分析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后来的项目研究奠定基础。
项目组于2010年3月29日昌平区明皇会议中心召开了“研究生心理健康与成长成才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项目组全体成员、机械学院研究生学生工作干部以及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研究生骨干。
参会人员分别用多媒体汇报了自已的工作思考,并就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
如当代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科研压力、经济压力等导致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同学之间加强有效交流和沟通,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参会人员针对上述问题,积极建言,提出了自己对改进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想法。
(见附件1)
1、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通过研讨,初步总结出当前在校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迷茫和过度焦虑
特别对于本科直升读研的研究生,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和科研任务不够明确,面对新环境、新阶段,很多同学不知所措,会产生迷茫。
此外,在科研、学业、婚恋、就业和经济等负担的综合作用下,部分研究生身负沉重的压力,从而产生过度焦虑。
特别是近些年来,大多数高校取消了公费制度,实行了奖学金制度,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尤为突出,部分家境困难的研究生很容易产生焦虑。
(2)抑郁情绪
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相对枯燥单调,生活中也缺乏交流和沟通,容易积压不良情绪,产生抑郁。
此外,由于忙于科研以及生活环境等原因,很多研究生恋爱问题尚未解决,有些单身同学也容易产生抑郁。
(3)交往障碍
研究生能够认识到现代社会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渴望进行人际交往活动,但是在交往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
研究生人员的构成比较复杂,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经验和知识背景等都不相同,在交往时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他们之间的进一步交往。
同时,研究生大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很少有集体活动的机会,因此他们也缺少交往的机会。
(4)盲目自大和理想化
有些研究生自认为学习优秀,自视清高,目中无人,独来独往,不屑于与别人交往,产生了盲目自大心理,也有些研究生存在理想化心理,一切想当然,过分脱离现实,自认为研究生鹤立鸡群,不能正确定位自己。
(5)学习、科研吃力
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任务发生转变。
学习变为以研究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同时要实现从学习到科研这一跨度,这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
研究生学业和科研相对较难,所以很多同学会表现出学习和科研吃力,尤其以低年级的研究生更为明显。
2、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各异的、多方面的,社会、家庭和个人这三方面都会对研究生心理产生影响。
整体来看,可以简单归结为7方面成因:
(1)高强度的压力给研究生造成沉重心理负担,主要包括学习科研压力、经济生活压力、就业竞争压力等。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员需要面对的压力比起大学生和其他一般人更是大得多,沉重得多,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生也就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缺少应对意外变故和逆境的心理素质。
很多研究生家庭条件较好,学业和生活也一帆风顺,遇到意外变故或逆境,往往心理脆弱,无法正确面对和处理。
(3)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恐惧。
不少研究生忙于学习和科研,缺乏交往,由于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不当,常常会造成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心理。
(4)在社会变革中产生了价值取向焦虑和信仰危机。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在社会变革中负面现象带给研究生心理的冲击,也会对市场经济下新一代研究生造成影响,产生了价值取向焦虑和信仰危机。
(5)失败的婚姻恋爱经历。
一些研究生在感情上遇到一些挫折,消极情绪和心理负担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障碍问题。
(6)个人特殊经历产生的负面影响。
个别研究生在社会、家庭或学校中,经历过一些意外变故和重大挫折,如果心理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疏导,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7)特殊的学习、生活模式。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了在各自导师指导下的个别培养办法进行。
尽管近几年扩招,但每年导师收的学生还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研究生特殊的学习、生活模式——以少数人甚至个体为主。
这样,他们就缺乏群体行为和活动。
同时,研究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学校有关研究生的文艺体育活动很少,导致了研究生过着相对分散、相对封闭的生活,缺少与他人、社会更多更深交流和接触的机会。
因此,研究生特殊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也会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确保落实,步步推进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针对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项目组以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为试点,构建了以导师-班级-学院为主体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监控预防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在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导师肩负导学和树人两大职责,不仅是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更是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培养者与把关者,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2010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
“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按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生的大部分学习与科研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而研究生阶段学习与科研的压力是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
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且多数院校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
采用动态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法,加强引导,缓解甚至化解研究生心理压力,导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言传身教,这也有利于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的榜样作用。
因此,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可行性又有现实性。
项目组以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为试点,于2011年3月1日出台了《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导师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所担负的第一负责人的地位,建立如交流制度、联系制度、预审核制度、参与制度、教育制度和通报制度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印发《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原则上要求导师每学期与每名研究生交流思想的次数不少于1次,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情况,并在《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中做好谈话记录,并要求研究生导师定期与研究生辅导员进行联系,这样,对研究生所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能够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处理。
(见附件2)
另外,建立了研究生导师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绩突出的研究生导师,学院每年进行表彰;对不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或职责履行不力的导师,学院在适当范围内予以批评,并督促其加以改进。
导师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情况,与导师的招生指标、年度考核、评奖评优、职务聘任等挂钩。
目前,该制度运行良好,大部分的研究生导师都能主动和所带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化解研究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另外,学院也积极和研究生导师沟通,对研究生所反映上来的问题和导师进行反馈和交流。
如2010届硕士毕业生李某同学,毕业论文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面临着毕业困难的问题,导致该同学情绪十分低落,研究生辅导员了解到此情况,在稳定该同学情绪的同时,积极和学院主管领导进行汇报,并和其研究生导师进行情况反馈,使其导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并使问题最终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目前该同学已奔赴顺利毕业并奔赴工作岗位。
2、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传授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
项目组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就研究生经常碰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传授相应的心理卫生知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得到普及,使研究生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增强心理抵抗能力。
这样有助于研究生开展自我心理调节,进行自我心理疏导,从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成长。
2010年,项目组先后邀请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李明博士和蔡辰瑞教授为我校学生做主题为《大学生交往之道》和《梦境与心理健康》的讲座,李明博士从大学生交往的心理学基础讲起,分别介绍了影响交往的因素以及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等理论知识,然后给同学们讲解了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蔡辰瑞教授生动的为同学们介绍了日常生活中会梦到的各种情境及其所潜藏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解梦还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让大家更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
(见附件3)
3、建立健全贯穿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体系
从研究生入学之初,认真做好研究生的入学教育和入学心理普查的工作,对研究生新生进行各种心理测验,建立起心理健康档案。
同时,还定期进行心理测查,及时了解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动态,以利于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院在全院19个研究生班级中都设立心理委员,实行每周汇报制度,针对班内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和第一时间处理。
研究生进入研二后,完全进入项目和毕业论文阶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项目的双重压力下,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机械学院针对这种情况,每年都定期邀请已经参加工作或在学术上小有成就的高年级研究生,现场说法,同低年级的研究生进行经验交流,这样,一些研究生心中的困惑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答,便于舒缓研究生心中的压力。
(见附件4)
4、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研究生的特点,机械学院积极组织研究生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近几年来,机械学院每年都面向研究生举办“研究生体育文化节”以及“研究生校园大型舞会”,另外,在迎新晚会、元旦晚会、毕业生晚会中,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也参与到其中,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舒缓情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见附件5)
此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研究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社会实践活动使研究生在接触、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促使他们的心理得以锻炼并成熟。
2011年暑假,机械学院研究生赴江苏建湖社会实践团奔赴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江苏建湖进行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包括2名博士和8名硕士研究生,在建湖的一周时间内,实践团在建湖科技局的精心安排与组织下,走访了建湖石油装备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上岗工业园等“两园三区”的二十余家企业,不仅包括双鑫、三益、特达、国瑞等国内大型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还有弘润、豪迈等节能电光源著名生产企业。
在走访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与企业进行了座谈。
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团成员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对我国最大的石油装备生产基地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见附件6)
5、打造专业的心理咨询队伍
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水平,项目组鼓励成员积极参加关于心理的专业培训活动。
项目组成员董艳军于2010年参加了由北京市教工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实施意见
各系、中心、实验室: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中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以及《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精神,现就我院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肩负学术、科研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重任。
目前我院共有研究生600余名,近年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研究生思想特点有了新的变化,因此,重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导师在其中的定位,充分发动导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作为,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职责,突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具体要求
建立相关制度,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责任落到实处。
1、交流制度。
原则上要求导师每学期与每名研究生交流思想的次数不少于1次,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在《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中做好谈话记录。
2、联系制度。
导师每学期要与学院分管研究生领导或研究生辅导员联系、沟通1--2次,交流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尤其是对那些在日常交流中发现异常或有特殊困难的研究生,要及时反馈信息,并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3、预审核制度。
在研究生请假、评奖评优、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各项申请中,导师必须了解实际情况,进行预审核。
4、参与制度。
导师要了解学校和学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计划、安排和要求,组织或督促研究生参加学校、各培养单位组织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参与学校相关部门和各培养单位邀请导师参与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教育制度。
导师要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协助各培养单位抓好研究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
尤其是对外派出去进行科研、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的研究生,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与法纪教育,规范研究生出差、学术交流外出期间的行为。
6、通报制度。
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研究生,将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取消其在研究生阶段评奖评优、入党等方面的资格。
研究生导师应及时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四、措施和办法
1、建立激励与保障机制。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绩突出的研究生导师,学院每年进行表彰;对不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或职责履行不力的导师,学院在适当范围内予以批评,并督促其加以改进。
导师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情况,与导师的招生指标、年度考核、评奖评优、职务聘任等挂钩。
五、其他事项
1、学院制订统一的《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发放给各位导师,《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的记载情况将作为管理和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每年年底上交一次,留底备案。
2、针对研究生出差和请假的较多情况,请研究生导师严格按照《研究生手册》中关于研究生外出请假的规定规范请假审批程序,要求请假研究生填写请假审批条并在学院备案。
3、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开始实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形势下 高校 研究生 心理 现状 成长 成才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