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生的界定您是否赞成.docx
- 文档编号:616807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92.65KB
对问题生的界定您是否赞成.docx
《对问题生的界定您是否赞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问题生的界定您是否赞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问题生的界定您是否赞成
对问题生的界定您是否赞成?
请说明理由
我赞同王老师的问题生的界定。
再完美的人和事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何况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呢。
既然存在问题就应该对他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材施教。
我认为对问题生的界定是一种教育研究、教学学工作的方法、手段而已。
方法、手段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是不同的情况下效果不同而已。
关键是使用方法、手段的人如何使用。
对问题学生的界定,只是我们从事教育的人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说:
“你就是问题学生,我们要对你进行教育。
”作为教育专家、工作者、教师来说都是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应该有使用问题生界定这种教育手段的能力,而不能说会对老师起到暗示作用因而会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歧视学生,使学生失去享受同等教育和师爱。
不能说不会有这种老师,可能会有一部分,但这只能说明这部分老师需要很好的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工作能力,但这并不是问题生界定这种教学手段、方法的错。
王老师对问题生的界定是:
“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才是问题生。
”这个定义指出了问题生的主要特点:
他们的问题不是常规教育手段所能解决的。
也就是说,通过一般的表扬、关爱、批评、写检查、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其实不算问题生。
问题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
”
我认为这个定义很好,好就好在一是避免把问题生的界定扩大化;二是把问题生的教育方式和一般普通学生问题的教育方式隔离开来。
只有区别开来才能对症下药,只有区别开来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有的放矢,只有区别开来,才能避免班主任工作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陷入盲目的状态。
王老师的对问题生的界定实质上是要我们真正的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使我们更有效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我们基层班主任老师更有效、更准确地做好学生工作,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理性的概括和科学地指导;并不是要我们去分一分某某学生是不是问题生,从而对他产生厌恶感;也并不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问题,也不是说只是从学习好坏界定的,而是对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有严重问题,不能用常规教育手段能解决的学生进行研究分类,以便我们能更准确地为问题生点亮心灯,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孩子,在他们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指责,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使每一个孩子都在我们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减少弯路。
王晓春老师对问题生的界定是这样的:
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才是问题生。
这个定义指出了问题生的主要特点:
他们的问题不是常规教育手段所能解决的。
也就是说,通过一般的表扬、关爱、批评、写检查、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其实不算问题生。
问题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
同时,王老师对问题生进行了分类。
是一种片面的做法!
“问题生”只是在一种特定的价值体系里的一种评鉴,大的方面来说很不公允,但从小的角度确实是存在的!
出现问题生,很大问题在于教育模式,如果能适当的因材施教,兴趣导向,应该就不会有所谓的的问题生了
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生
所属模块:
班级管理
林口六小高婕
班级内有些学生不思进取、经常惹事生非,自己非但不认真学习,还会影响他人学习,这些孩子通常被我们称之为“问题生。
”老师们大都深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原则。
但由于问题生的问题频发、屡教不改,教育效果不够明显,常常令一些班主任感到头疼,教育问题生时失去信心,转而采用训斥、谩骂等简单粗暴的方法。
甚至设“隔离带”,为纪律差的学生设“专座”,用“游击式”的方法来安排座位。
意在找一个有利于克服他毛病的环境,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可是这样做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会像火种一样,坐到哪儿,哪儿的学生就会说起话来。
不夸张的说:
“哑巴挨着他,也会开口说话”。
因此,恕我直言,如此环境下培育出来的学生的人格、心理和个性将是畸形的,这种方法我认为是绝对不可取的。
这是班主任对问题生的自尊心缺乏爱护,缺乏耐心,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
我认为题目中的做法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滋生新问题。
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尊重问题生的人格、对他们缺乏耐心和应有的教育智慧。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孩子,把问题生当作是得了病的孩子。
问题生就是一群在“心理、人格”上生了“病”的孩子,我们要调动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对问题生进行诊治,对症下药。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孩子不守纪律;有的孩子不爱学习;有的孩子品质恶劣;找到病因后,在问题生诸多的问题中找到主要问题。
用集体的力量感化他们;用激励的语言给他们建立信心;多用温和的态度亲近他们。
想想他们只是个犯了错的小孩子,多些宽容和理解。
少一些训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友善。
班主任要善于用智慧研制一剂剂心灵上的灵丹妙药,才会使这些小病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阳光的乐观生活态度!
学习中魏书生老师说的“松、静、匀、乐”的美好学习氛围给我的启迪很深刻。
只要我们确定好了针对问题生采取的措施,多些耐心,坚持到底。
用我们的爱心慢慢的去感化他们,也许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但只要我们有“水滴石穿”的精神,终有一天,我坚信问题生一定会变成不是问题的孩子。
同行们!
让我们都能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孩子吧!
用真诚的师爱来融化差生的心
所属模块:
班级管理
林口六小 刘春明
问题学生之所以形成问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任何孩子出生时,都是平等的,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是一颗不可取代的星星.本质都是好的,就像古人所云:
“人之初,性本善”.但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肯定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社会,家庭,学校这个大的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在从各个渠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
尤其是社会的不良因素和家庭的不正确教育都会使他们思想行为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另外,对于问题学生本身,缺少社会经验,没有什么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问题学生大多个性比较易冲动,对于一些事物产生一些不正确的理解,不易相信别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为此,我们老师更不应该采用案例中所采用的“隔离带”、“专座”、“游击式”等激化学生的形式,这样就更不利于问题学生改变.所谓问题学生,即:
“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才是问题生。
”这个定义指出了问题生的主要特点:
他们的问题不是常规教育手段所能解决的。
也就是说,通过一般的表扬、关爱、批评、写检查、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其实不算问题生。
问题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
排座位这一问题似乎不值一提,按学生个子高矮、视力好差安排也许最为直截了当。
而有的班主任的办法则更为“高妙”:
或设“隔离带”,在一名问题生的四周全安排女生;或设集中营,把几个问题生安排在远离优生的犄角旮旯,还有些老师甚至直接把问题生放在自己的讲桌边加以控制。
这样做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稳定班级纪律,保证大部分学生能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然而最终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适得其反。
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行为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容易引起这部分问题生的逆反、自卑和自我放任的心理,使他们的人格裂缝进一步扩大。
由此看来,如何合理安排好座位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刚做班主任的时候,我也曾尝试以上这些做法,但收效甚微。
有一次,班级又要排座位了。
这一回,我事先把几个纪律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找来,跟他们讲老师又要排座位了,问他们有什么看法和要求。
这几个学生倒也爽快,谈了自己的看法,就是希望老师能像对待普通学生一样对待他们,别把他们当作“另类”看待。
后来排座位时,我在这几个学生的周围都安排了一些德智方面表现不错的同学,并告诉他们要尽可能帮助这些同学,不要疏远他们。
这一次排座位相对以前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一般班主任都不敢这样做,生怕优生被带“坏”。
但后来的结果证明了我的这一次尝试是正确的,这几个学生无论在纪律和成绩上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班级的融合程度也更加深了。
每个班主任都会碰到不同类型的问题生,但只要我们认真听取他们的心声,平等地对待他们,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们,让他们的心重新回归班级,改变他们并非不可能。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到了解问题学生,找出他们形成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同时要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尽快改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是这样改变问题学生的:
一.经常与家长和科任进行交流,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问题形成的原因与家长和科任一起配合,制定方案.并留心发现他们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他的表现欲望,树立他们信心. 二.走进问题学生的心灵世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对学生心理的治疗作用.平常多找那些问题学生谈心,和他们一起参加游戏等活动.了解他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帮他解决,使他感觉到老师是非常爱他的,在老师心目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好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改变了自己,走向成功.“问题学生”任何时期都会有。
只是一贯以来我们以差生之名冠之。
而问题学生是新的教育理念下一种关照学生心理和自尊心的说法。
只有用爱心来面对所有学生的,才能人人有爱心,集体有温暖,“差生”即使是一块冰,也会在片片爱心、融融暖意中融化的。
问题生排座问题
所属模块:
班级管理
林口六小林喜海
出现上面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隔离带”的方式,若能成功的话可以实行。
在这种情况下,隔离带周围的同学必须有很强的自制性、克制力和感染力。
调配适当的话是可行的。
而对于设“专座”和“打游击战”的方式我不赞同。
没有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服务意识;没有给与学生应有的尊重。
现在的班级,各种情况的学生都可能存在。
问题生出现了我们应该查找原因,问题出现在什么环节 ,争取对症下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转化一名学生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论持久战的决心,努力挖掘问题生的闪光点,让其感觉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对于问题生,平时老师们对他们关注不多,有的个别老师对他们冷嘲热讽,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在问题生身上应倾注更多爱。
为人师表,司其职,负其责,爱学生是搞好本质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是教育学生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和力量,教师的爱是最根本的精神需求。
无论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还是从社会责任感出发,教师对学生的爱都不应该以内心的好恶,学生品德、学习成绩、相貌、家庭优劣而改变,要以“博爱”的心胸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让问题生有一种不受歧视、不受遗忘、不受冷落的感觉。
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是抽象的,体现在教师的行为中的就是对学生的关心、惦念、督促、疏导、安慰、鼓励、赞扬、信任、帮助和支持。
绝不能以座位界定孩子的优胜劣汰,但座位的排列的科学性是有待我们去时间和探索的。
就问题生座位的问题这学期我就做了大胆的尝试,以前都是发现一个调整一次座位到头来是全班乱轰轰轰,上课没心情,这学期开学我把一些问题生安排在了一组这样一来既便于管理,还便于辅导,更便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每次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将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交给这些孩子来回答,一个月下来我发现孩子的纪律好多了,特别是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能积极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了,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他们也能积极思考了,特别是我班的李欣同学平时上课问十遍都听不到她一声回答,偶尔回答一次也只能凭借她的口型才能才出答案,而一节数学课上她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回答准确无误而且声音洪亮,班级同学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也许是同学的鼓励树立了她的自信心,这节课她不断的举手回答问题而且无一错题。
从那节课后她每天都积极的回答问题成绩较以前有了和大的提高。
自从排定了座位后不光有梯次问题,跟有了梯次作业和练习,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会做的题去完成,这样作业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山峰了,学生们自己能完成作业了,自然学习热情就高了,成绩也自然而然的提升了。
所以我认为座位可以排,但一定要有科学性时效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多角度分析学生认识学生后进生终究会变成优等生。
让问题生的教育走向科学
所属模块:
班级管理
林口县七星学校兰祥
愚以为以上三种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生的实质性问题,主要原因是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
案例1中班主任老师为问题生设置了隔离带,安排坐在女生中间。
假象这个问题生有早恋倾向,班主任的这种做法岂不是为这名学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案例2中班主任把问题生放在眼皮子底下,这是许多班主任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做法从维持班级纪律的角度讲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就这名同学本身来说只能起到一种抑制、缓解的作用。
至于把问题生放在旮旯的座位以减小影响的做法则一点也不可取,这只能说明班主任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老师。
我上中学时,我班个别同学“享受”这种特殊的待遇,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拒绝学生上课让学生出去玩。
案例3中老师游击似的做法则带有很大的情绪化,今天你听话了,你就不是问题生,明天你不听话了,你就是问题生。
问题生就是问题生,班主任的这种安排实际是在学生中间放了一台播种机,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哑巴挨上他也会说话。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生的问题可不是简单的“巧设”座位就能解决的。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生的问题,必须让问题生的教育走向科学。
在问题生的五种类型中,多数是不良行为习惯型。
下面我就以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探讨一下如何让问题生的教育走向科学。
一.掌握“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的基本特征
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通常具有以下的不良行为习惯:
有的严重小说小动,有的爱接老师下茬,马马虎虎,磨磨蹭蹭,站没站样,坐没坐样,没有礼貌,不懂规矩,迟到早退,招三惹四,五分钟热气,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他们一般对老师并没有敌意,只是管不住自己。
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大问题。
但是这种学生会给教师带来无穷的麻烦,很让人头痛。
行为习惯性问题生的给人主要印象就是“赖”。
这种学生往往知错认错,但是屡教不改。
他们有的显得很幼稚,“纯天然”。
二.全面分析“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产生的原因
凡属习惯问题,根子几乎都在家庭。
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他们的毛病主要是家长惯出来的,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已经形成坏习惯了,很难改正。
三.让问题生的教育走上正轨,科学地进行诊疗
解决这类问题,除了一般性的班级管理和教育之外,还必须进行个案诊疗。
最好能找到其家庭教育具体的“失误点”,让家长自觉调整,帮助孩子进步。
这在小学很有效,中学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毛病积习已深,家长失去权威,效果较差,但有家长配合总比没有强。
为此,教师必须掌握指导家庭教育的专业技术。
只会给家长打电话告状是不行的,要学会诊断其家庭教育的问题,而且能给家长“出招”。
当然也要给学生“出招”,因为这种学生都并非愿意如此,他们只是太习惯做错事了,意志薄弱。
他们往往一副很无助,很无奈的样子。
育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特别需要耐心,因为这种事不可能立竿见影,只能慢慢来。
《问题生更需要教师的温暖与关爱》
所属模块:
班级管理
林口镇第六小学焦彬
学生的座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学习好的,优秀的学生能够安排在理想的座位上,学习不好的,调皮捣蛋的,违反纪律的学生都安排在不好的位置上,有时因为座位的问题,科任老师反映,领导过问,家长找上门来,所以调座位就成了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焦点,让班主任左右为难,特别是 对问题生。
案例中的三种对问题生座位的安排都是不对的。
对问题生设置隔离带,让他们的周围都是女生,这样就使问题生成为了全班注意的焦点,这样的安排,问题生会更加兴奋,他们会把精力都放在引起周围同学的注意上,这正中他们的下怀。
为了达到成为“名人”的目的,他们会大声说话,会哗众取宠,用不了多久,周围的学生就会感到反感,向老师反映要求串座,他们也会把好学生带坏,到那时班级管理将一片混乱,班主任将无法收场。
把问题生放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或犄角旮旯,这样的死看死守或置之不理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生的问题,用管教的方式可能在自己的课堂上有用,但在科任课堂上或下课时,他们又会故伎重演,旧病复发,如果把他们放在犄角旮旯,他们又会觉得受到了歧视,不但不会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而且还会变本加厉,千方百计寻找爆发的机会,一旦矛盾激化,他们就会和老师发生激烈的冲突。
用游记的方式安排座位,今天叫问题生坐这儿,明天叫问题生坐那儿,严重损害了了他们的自尊心。
他们会觉得自己无药可救,破罐子破摔。
这样不稳定的座位安排,根本不能促进学习,只能使问题生的成绩越来越差,久而久之,对自己坐在什么座位上无所谓,教师的这种游击战术只能宣告失败。
我认为,对待问题生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问题生,然后,要分析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属于哪个类型,分析他们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
另外,问题生存在问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我们把这些情况摸清之后,才能制定诊疗方案,对症下药。
如果,学生违反纪律的确与座位有关,这个学生只和周围的一个人说话,这种情况把他们调开是可以的,但不能说破这个原因,再调座位之前,可先找一个借口。
在谁也不在意的情况下自然调整。
如果属早恋型的问题生,调整座位就更应慎重,千万不能以避免早恋的名义来调,那样的话,越调越乱,一旦让大家都知道调整个别人的座位是怕他们谈恋爱,那可就麻烦了。
座位的问题,看似很小,但却是个大问题,教师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不能歧视、偏向,要一碗水端平。
解决这个问题有许多原则可以遵循,比如,可以按个子的高矮,视力情况,学习小组等来安排。
小学生的座位一般要稳定,只是每周串组即可,初中生、高中生可尝试有规律的串动,不管怎样安排座位都要做到以人文本,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服务。
特别是对待问题生,要一视同仁,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温暖与关爱。
摆正爱心,一视同仁
所属模块:
班级管理
林口二中苏琪
对这种做法,我思考了良久,心里很不平静。
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类似以上的做法,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曾经用过,想必大多数的班主任也曾经尝试过。
至于这样做的效果不能说没有,但仅限于极短时间内,一旦过了“保质期”(即新鲜劲),这种作法就是苍白无力的。
特别是“隔离带”的设置尤为明显,可以说是事倍功半。
等被隔离的同学和周围的同学混熟了,老师的最初的教育目的也就烟消云散了。
再从班主任教育学生的角度看,这种做法也不可取。
因为这种做法的本身已经说明放弃了这个学生,表面上看是对这个学生另眼相看,为他好,想要帮助也。
可实际上,这是在对他人格的一种变相侮辱,“隔离带”的设置,也设置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离带,“专座”的设定,同时也代表了老师对学生的放弃,特别是放在犄角旮旯的“专座”,我对这样的做法很不赞同,为什么不把他与其他同学一视同仁呢,问题生也是人,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尊重,而且他们的性格更为叛逆,要想真正的解决问题,我认为最有效的武器应该是爱,要把问题生当人看,这一点很重要。
作为问题生,他们每天接受的不是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就是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和白眼,此时如果给予他温暖和真诚的关爱,特别是尊重的爱,那么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让我们拿起爱的武器,用我们的真心和耐心,用心地去转化问题生吧!
至于“专座”的设置,我还是劝老师们慎重考虑。
学生最讨厌座在讲桌两边的“专座”,原因是谁做那儿,谁就是班里的“特殊人物”,谁挨着他,谁将成为第二个“专座”。
正基于此,凡是座“专座”的学生在班里都比较孤立,很难融入班级体,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专座”的设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座位了,他已成了学生在班级中特殊地位的象征了。
人都是具有社会性的,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谁都渴望与别人的交往,更别说处在集体生活里的孩子,为了不过早的给孩子蒙上心灵上的阴影,我们“为人师表”的还是不设“专座”得好!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教书育人的心灵使者。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报有一颗爱心,常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爱学生是师生感情沟通的纽带。
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才能更受学生尊敬,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团结、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让问题生教育走向科学
所属模块:
班级管理
林口二中王莉
看完这个案例,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对于“问题生”个个班主任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收效甚微。
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个案例中的做法不能够解决问题。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这个班主任没有认识到什么是问题生,所说的问题生只是个性较强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强,自尊心更强。
将他们设隔离带设专座,无疑会加雪上加霜,更会加强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更难管理。
2问题生一般都是在班级中较有影响力的,将他们放在游击式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使问题生越来越多。
这种做法就好比火上浇油,一发而不可收拾。
通过学习和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化问题生:
1、班主任要做问题生的知心朋友
我认为要想转变问题生,班主任老师首先要与问题生做知心朋友。
多与他谈心、多与他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内心所想,多给他帮助,让他感受到班主任老师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而不是在歧视他。
其实,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而不是强迫他们这样那样的做。
所以,班主任要在情感上让他受到感动,缩短与班主任老师之间的距离,这样问题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老师再与他进行交流,问题生就会从心里乐意接受。
2、班主任要理解、宽容、善待问题生
作为班主任,对待这些问题学生应该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
可以肯定地说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他们年龄小,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
班主任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
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行为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
班主任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
3、班主任对问题生要有耐心
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不少这样的问题学生:
我们关注到他了,也给了他许多的机会,也充分尊重了他们的自尊心,可是,就是不知道悔改,没有长进。
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
问题生在转变过程中,由于受习惯因素的影响,思想常常会发生波动,也就是所谓的“反复”。
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教育者,一不能生气,二不能着急,应本着理解的态度,毕竟不良因素对差生影响根深蒂固。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抓“反复”,反复抓,坚持不懈,科学引导,扩大和巩固转差成果。
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所以,班主任要坚持不懈,才能做好问题生的转化工作,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用科学的方法对待问题生
所属模块:
班级管理
林口五中黄艳茹
给问题生设“隔离带”,设“专座”,用“游击式”的方法来安排座位,这些做法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不会达到转化问题生的目的。
其原因是:
一、这些做法缺乏科学性。
(一)问题生大都意志薄弱,习惯于做错事情,在哪里都会影响他人。
这么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问题生。
最好是从建设良好的班风入手,让班风来影响问题生,达到转化的目的。
(二)给问题生设“隔离带”,设“专座”,用“游击式”的方法来安排座位,经常会导致问题学生和老师较劲,既然在老师的眼里是“坏学生”,那么就坏到底,破罐子破摔,酿成多种事端,更加令班主任头痛。
(三)这些做法常常是班主任老师在转化问题生时,追求所谓的“业绩”来应承学校教育评比。
殊不知已经违反了教育规律。
问题生的转化需要班主任的时间和耐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慢慢来。
并且在转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 界定 是否 赞成